还记得儿时唱的这首儿歌吗?
"我是一只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风~~"
蜜蜂绝对是一个的高端科技产品,它精通数学、建筑学、航空学、机械学、地质学、管理学、农学、生育学、营养学...... 向人们展现它的创造者的无限能力。
(以下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蜜蜂资料】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20倍。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其他有关蜜蜂】
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而雄蜂只能活几个月,工蜂的平均寿命(在采蜜季节)只有45天左右。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以下为原创图片:
辛勤的劳动图!
拍得不错啵
这么辛苦不忍心喝蜂蜜了
楼主微距拍得挺好的,问一下相机是单反的还是消费卡片机?
嘿嘿,我以前常回老家,去山里捕捉野生蜜蜂回家驯养。当年我的这个爱好,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村里的乡亲都爱驯养野生蜜蜂,蜂多为“患”了。“患”就是,我想再回去捉一群回家养,去苦于蜜源有限。
蜜蜂,我们那边的土话称为“笼汀”Lwon Dying(乱拼的,不会拉丁壮文)。“笼Lwon”,巢的意思;“汀Dying”,糖的意思。
我们常见的蜜蜂,属中华蜜蜂-华南地理亚种。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华南中蜂的个头比北方中蜂稍小。它们飞行能力有限,采蜜的范围一般在500米半径内,最好在200米内,很少到1000米以外采蜜。以我们横向不超过500米的小村子的地界,在周边蜜源又缺少的情况下,养蜂的群数是有限的。村里的土地现在都种甘蔗了,植物种类单一化,花粉花蜜都缺少了,这对本地野生蜜蜂的生存发展很不利。
更不利的,是另一种本地特有蜜蜂——小草蜂。
小草蜂土话为“笼汀禾Lwon Dying Huo”,栖于低矮灌木,独脾,它个头比华南中蜂小许多,工蜂的体宽约2.5mm,体长约7mm(好久没见那小东东了,估的,不精准)。它性温和,极少蜇人,却性归自然不能驯养。这种蜜蜂产出来的蜜糖是绝对的特等蜜,清甜滋润,久吃而不上火,养肝理胃,在当地是一种调养身体的滋养品,也是治肝病的良药。这种蜂是中国岭南南部与东南亚某些地区所特有,估计就是南方僚的地区都有吧,现在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又不能家养。它们个体小,能深入一些花冠细小窄长的花朵里采蜜。如果它们的生存环境一再受到破坏而使它们消失,当地一些花形细小的植物的授粉可能遇到麻烦,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某些植物随之消失。
僚区还特有一种群居性的大蜜蜂,土话叫“笼汀交Lwon Dying Giao”。“交Giao”,我们那里称龙州部分、凭祥全部、越南等地为“交”。这种蜜蜂到我父亲一代已很少有见,几年前我奶奶也曾指着一只粗大的蜂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的“笼汀交Lwon Dying Giao”,但我没亲眼见过它的蜂巢。“笼汀交Lwon Dying Giao”,比马蜂粗壮,黑色,全身长黑色或棕色绒毛。老人介绍,这种蜂性情凶暴,主动蜇人,毒性猛烈,能蜇死人,结巢于高大树木上或山岩下,巢脾硕大无比,有一米多长,可产几十至上百斤蜜。可惜啊,它在我们那里绝种了。
我看楼主所拍,不是普通的中蜂,也不是意大利蜂,倒是像熊蜂与竹蜂。
嘿嘿,我以前常回老家,去山里捕捉野生蜜蜂回家驯养。当年我的这个爱好,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村里的乡亲都爱驯养野生蜜蜂,蜂多为“患”了。“患”就是,我想再回去捉一群回家养,去苦于蜜源有限。
欢迎常来看看。
辛勤的劳动图!
现代人的组织性和勤劳精神相比来说差远了。
拍得不错啵
这么辛苦不忍心喝蜂蜜了
只要环境能够保护得好,蜂蜜是倬倬有余的。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给人和熊分享的。
楼主微距挺得挺好的,问一下相机是单反的还是消费卡片机?
我用的相机是单反的,镜头是普通的Nikon15-55mm镜头.
嘿嘿,我以前常回老家,去山里捕捉野生蜜蜂回家驯养。当年我的这个爱好,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村里的乡亲都爱驯养野生蜜蜂,蜂多为“患”了。“患”就是,我想再回去捉一群回家养,去苦于蜜源有限。
“蜜源”,一般指泌蜜并能够让蜜蜂采集的花朵。蜜源是蜜蜂的生存根本,一群蜂就要求有足够的蜜源在背后支撑。反过来说,如果在某一个范围内蜜源有限,那么,该区域内蜜蜂的群数也必定有限。
土法养的蜂,是不产生额外的蜂王的,“借”走别人的蜂王,那原先的那群蜂就只能等死了。
嘿嘿,我以前常回老家,去山里捕捉野生蜜蜂回家驯养。当年我的这个爱好,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村里的乡亲都爱驯养野生蜜蜂,蜂多为“患”了。“患”就是,我想再回去捉一群回家养,去苦于蜜源有限。
想不到lr285贝侬还做过养蜂人,佩服佩服。我只吃过蜂蜜和捅过马蜂窝。捅马蜂窝是大约在我10岁的时候,被赘了一头的包。幸亏没有留下怕蜜蜂的后遗症。后来试着把蜜蜂当成朋友,也就觉得蜜蜂很可爱,根本不需要担心它了。
村里的土地现在都种甘蔗了,植物种类单一化,花粉花蜜都缺少了,这对本地野生蜜蜂的生存发展很不利。
更不利的,是另一种本地特有蜜蜂——小草蜂。
这种蜂是中国岭南南部与东南亚某些地区所特有,估计就是南方僚的地区都有吧,现在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又不能家养。它们个体小,能深入一些花冠细小窄长的花朵里采蜜。如果它们的生存环境一再受到破坏而使它们消失,当地一些花形细小的植物的授粉可能遇到麻烦,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某些植物随之消失。
嘿嘿,我以前常回老家,去山里捕捉野生蜜蜂回家驯养。当年我的这个爱好,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村里的乡亲都爱驯养野生蜜蜂,蜂多为“患”了。“患”就是,我想再回去捉一群回家养,去苦于蜜源有限。
土法养的蜂,是不产生额外的蜂王的,“借”走别人的蜂王,那原先的那群蜂就只能等死了。
蜂窝成长出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分家。这时候不就产生另外的蜂王了吗?
楼主微距挺得挺好的,问一下相机是单反的还是消费卡片机?
我用的相机是单反的,镜头是普通的Nikon15-55mm镜头.
微距拍得好,上传相片的时候,用外链到论坛啊,这样可以让大家欣赏到原图。如果上传到论坛,是经过压缩显示的。
蜜蜂一般不会主动蛰人。不知情而踩了蜂窝情有可原,如果主动去捅马蜂窝,那就叫活该,哈哈....
蜂窝成长出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分家。这时候不就产生另外的蜂王了吗?
当蜜蜂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
蜜蜂一般不会主动蛰人。不知情而踩了蜂窝情有可原,如果主动去捅马蜂窝,那就叫活该,哈哈....
是一般不会蛰人,他们蛰人了,该蜜蜂也会死掉滴
微距拍得好,上传相片的时候,用外链到论坛啊,这样可以让大家欣赏到原图。如果上传到论坛,是经过压缩显示的。
有好的外链推荐吗?
微距拍得好,上传相片的时候,用外链到论坛啊,这样可以让大家欣赏到原图。如果上传到论坛,是经过压缩显示的。
有好的外链推荐吗?
你到ZOL中关村在线数码相机论坛看看,我在上面看别人发相片欣赏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发原图。
还有这个网址:http://www.flickr.com 不过只有100M免费空间。
蜜蜂一般不会主动蛰人。不知情而踩了蜂窝情有可原,如果主动去捅马蜂窝,那就叫活该,哈哈....
是一般不会蛰人,他们蛰人了,该蜜蜂也会死掉滴
有道理。
据说美洲那边一些专家培育新群种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种很疯狂的蜜蜂,适应能力与繁殖能力很强,个头大,毒性猛烈,性情暴躁,主动攻击人类与其它动物,到现在弄得不可收拾。哈哈。
据说美洲那边一些专家培育新群种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种很疯狂的蜜蜂,适应能力与繁殖能力很强,个头大,毒性猛烈,性情暴躁,主动攻击人类与其它动物,到现在弄得不可收拾。哈哈。
美洲那边的杀人蜂其实是来自非洲。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由于人的偶然疏忽放跑了25只蜜蜂,令人没想到这些蜜蜂在野外大量繁殖起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有趣的是,当杀人蜂蜂王分泌出一种叫弗罗蒙的物质,群蜂一闻到这种气味,顿时变得温顺起来,就会停止战斗。
我大概十三四岁的时候,上岭拣捻子吃,不小心也踩到"地胪"(不知是不是地马蜂,黑色,有手母头大,长黑刺毛,),,,,被蛰成"猪头肥",村里人都认不出我了,,,,,,,,好几天才好
还有一次上树摘柚子,头顶到"度铤"窝,又是头大
你到ZOL中关村在线数码相机论坛看看,我在上面看别人发相片欣赏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发原图。
还有这个网址:http://www.flickr.com 不过只有100M免费空间。
多谢maniachhz贝侬。
我大概十三四岁的时候,上岭拣捻子吃,不小心也踩到"地胪"(不知是不是地马蜂,黑色,有手母头大,长黑刺毛,),,,,被蛰成"猪头肥",村里人都认不出我了,,,,,,,,好几天才好
还有一次上树摘柚子,头顶到"度铤"窝,又是头大
第三次该小心了。。。
可能是紫菀花,英文名为Aster。
参见这个网站:http://www.nature-and-flower-pictures.com/aster-flowers.html
好像没错。如果是紫菀花,就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我大概十三四岁的时候,上岭拣捻子吃,不小心也踩到"地胪"(不知是不是地马蜂,黑色,有手母头大,长黑刺毛,),,,,被蛰成"猪头肥",村里人都认不出我了,,,,,,,,好几天才好
还有一次上树摘柚子,头顶到"度铤"窝,又是头大
第三次该小心了。。。
应该没有第三次了,,,现在都难见到它们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