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乜”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麽乜”的由来
(一)这个布娃娃在以前主要是
(二)佩香囊:端午节大人与小孩佩带的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调理身心,祛病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之作用,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香药,原生态中草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是壮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三)百色地区地处西南,古时的百越地带,周边是云贵高原。在深山老林里虫蛇的动物多,而且有着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因此需要一个既可防虫又可辟邪保平安的物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麽乜,挪捏。
二、“麽乜”的挖掘
我于今年4月中旬回百色地区采风,在百色市中华街看到一位中年人制作一个布娃娃,那个布娃娃我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我出于好奇询问了这位中年人,她告诉我这个布娃娃叫“麽乜”,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她也说不出一个很确切的原因。据她说这个布娃娃在文革前很盛行,可是现在已经失传多年了。她也是在1年前
三、“麽乜”的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一)现在知道“麽乜”的人很少,知道制作“麽乜“的人更少。因为文革的影响,现今端午节都看不到“麽乜”的身影。今年的端午节几位传承人自己掏钱购买材料制作了500个“麽乜”来免费发放,为的就是传承这个手工艺文化。
(二)传承的场地问题,以前的“麽乜”都是在观音堂制作并发放的。乾心师曾想恢复观音堂,恢复观音堂文化,可是这涉及到宗教问题,因此观音堂没能设立,所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来传承。
四、“麽乜”的调查分析
经问简要分析问卷调查表发现,现在百色市右江区的居民,40~50岁以上的人有听说过“麽乜”50岁以上的人机会都见过或者佩戴过“麽乜”可是3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没有见过或者说是听说过麽乜。
五、简单总结整个调查研究
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麽乜”的现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麽乜”它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它以前的传播是依靠口述制作方法的。现在只有乾心师以及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要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兴趣的研究的朋友请联系
联系人:韦晶
联系mail:14500171@qq.com
支持原创。
从破四旧到反六害,麽乜们应该没少受折磨,祝福他们吧,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mo行家 pi鬼--女巫医,女鬼师
?????--meh moed--巫婆.
我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呀!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队伍来!
老牛这么一说,我也记起来了,,,,,用糯米做的,,,,,哈哈!啃头啃脚再吃身子,,,,,,,
标题《“麽乜”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研究两字可省去。
对不起,本来还有很多内容的,可是最近太忙了没有得写。呵呵所以标题就是这样的了。发到这里没得修改对不起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