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壮文在壮文实验小学的遭遇 [打印本页]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9-5-28 14:57
标题: 壮文在壮文实验小学的遭遇

以下文字摘自蔡欣欣的硕士论文《陷于两难的壮汉双语教学》

Q小学是武鸣县4所壮文实验小学中办学质量较好、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442名学生。其中,90%以上的学生属于壮族。

在第一次进学校搜集资料的时候,课间我与学生进行了许多交谈,从中我了解到很多,
尤其是壮语与壮话的区别:
我:“你们愿意学习壮语和壮文吗?”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愿意。”
(虽然早就预期了这个答案,但他们如此整齐的回答仍使我吃惊。)
我:“为什么呢?”
学生:“好难哦!”
我:你们不是都会说壮语吗?
学生:不一样。
我很惊诧:你们刚刚说的不是壮语吗?
学生:不是啊,那是壮话。壮语和壮话不一样的。
从那一刻开始,我终于知道原来壮语和壮话是不同的概念。回到学校后,我马上搜索
资料,终于清楚的了解了他们所谓的壮语和壮话。壮族有两大方言,十二语区,多以县为
使用区域。这些方言又被称之为各地的壮话。而壮语则是以广西武鸣语音为标准音、以壮
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民族共同语,也就是现在广西双语学校所统一教授的壮族语言。
学校中学生日常使用的就是武鸣壮话。壮话是学生的母语,学生对当地壮话的应用极为娴
熟。而壮语虽然是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与其他地方壮话比,武鸣壮话与壮语是较为相似
的,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不同。并且,壮语脱离学生生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少被
使用。在学生的眼里,壮语与壮话的不同要经过课堂学习来进行沟通,而生活中又没有实
在的功用,这样就使他们凸显出了学习的难度。
不仅壮语的学习未见成效,壮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我:你们(三四年级的学生)会不会写壮字?
学生:不会。不过有的同学会。
我:老师上课不是教壮字吗?
学生:好难学的。
我:哪些同学会呢?
学生:有些人幼儿班的时候上过,我们从外面来的,不在这里上幼儿班。
我:那你们这里有没有同学是在这里上幼儿班的?
一个站在我旁边的学生说:我是。
我:那你会不会写壮字啊?
学生Y:我不会?
我:她们不是说上过这里幼儿班的就会吗?你不会?
学生Y:我不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8 21:29:08编辑过]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9-5-28 15:03
三、考试松散的双语教学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对壮文的掌握水平是较低的。这让我不禁思考这样
一个问题:学生若不能很好的识别壮字,那他们如何进行考试?毕竟学校还是有组织壮语
文考试的。为此,我再次找学校的学生了解情况。
我:你们学的壮语文要考试吗?
学生(即刻回答):不用。
我:不用?你们期末有没有考试?
学生:有!
我:你们看的懂试卷上的题目吗?
学生:有些懂,有些不懂。
我:那你们要是看不懂有些题目怎么办?
学生:老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学生:这个考试不算分的。
学生:没关系的。
……
就壮语文的考试情况我请教了学校的教师。据介绍:
我:县里有统一进行壮语文期末考试吗?
老师:没有。
我:那你们期末考试的试题是你们自己出的?
老师:对。试题是学校科班出身的专业(壮文)老师编写的。县里没有统一的试题,
都是自己搞的。
可见,学校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考试如今只是作为一个形式存在,试题也编写的较为随
意。学生几乎视壮语文考试而不见。学校既不能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壮语文的情况,也
不能通过考试激励双语教学工作,增强师生学习双语文的积极性。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9-5-28 15:06
二、被现实冷冻的双语教学
Q小学虽为壮汉双语学校,但在授课教学上仍以汉语为主。双语教学始于学前班,Q
小学根据计划教授学生民族语,原则上学校安排学前班每周5课时,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周
2课时。学校计划上每周安排两节壮文课,即使用双语教材,用双语进行授课。学校的双
语教学并非是某一堂课都用来学习壮语文,也非学习壮族文化传统,而仅是壮译语文教材
的同步学习。即便如此单一进行的双语教学,其教学计划也往往会因为学校的其他工作而
被搁置。因为普通话在该地区普及的很好,学校师生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以不存在任何障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直接以普通话进行教学。壮话壮语的教学辅助功能已体现的不多。
教学中偶尔插入的壮话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气氛。虽然学校的老师也有保
存、维护民族语言文字的意愿,如Q学校的H老师跟我说:当然要学了(壮族语言文字),
这是我们本民族的东西。但现今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学生升学考试等的压力,
将标准壮语与拼音壮文作为学校课堂直接的教学内容却让师生感到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由于壮人多以聚居为主,壮语仍是聚居地区壮人的主要使用用语。然而,壮族人日
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壮语并不同于学校课堂中所教授的壮语。前者一般俗称“壮
话”,即各壮语方言;而后者则特指学校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壮族语言。现在广西学校
课堂中所教授的壮族语言是建国初期我国《壮文方案》中界定的以广西武鸣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壮族民族共同语。它与广西各地壮族人日常使用的壮话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发音上,而且也同样存在于词汇中。异于日常生
活用语的标准壮语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学校师生都能流利的使用当地壮话
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即使幼儿园的学生也几乎可用两种语言与之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可以
顺畅书写、阅读汉字,而能书写、阅读壮文的确并不多见。当问及该校学生是否愿意学习
壮族文字时,他们多数都不约而同的回答“不愿意”,或是“不喜欢”。问其原因,是
学生觉得学习壮族语言文字太难。拼音文字并非根植于壮族深厚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对
于壮族来说,它只是一种外来输入的文字。而标准壮语虽然是以壮族的方言土语为基础进
行改革修订的,但其本身社会实用性较低。由于汉语汉字在壮族地区的普及,拼音壮文与
标准壮语至今并没有在壮人中推广开来。壮人仍以当地壮话或汉语为主要用语,以汉字为
主要书写文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8 15:11:29编辑过]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9-5-28 15:10
现在学校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民族语言教材进行壮语文教育,这种教材是直接以汉文
教材为模本翻译的,缺乏民族特色,且内容重复,学生对之都毫无兴趣。而与民族有关
的一些内容,如传说、神话、民族节庆等许多有意义的事物都没有反映出来。双语教学
近乎演变成了单纯的为语言教育而教育。而我们提倡、鼓励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是以
提高民族素质、维护民族文化为目的的。学校的双语教学已背离了其原出的目的。

作者: 称最    时间: 2009-5-28 19:50
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9-5-28 23:22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父亲口中得知我们老家也有过“壮语”老师,那位老先生当年接受过壮文培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尝试在我们家乡的大队扫盲夜校用壮文扫盲,只有少数人成为他的学生,学过少量几句“壮语”,而且他早已不当老师,在邻村务农。“壮语”在我们老家的人看来,那是一种书面语,跟汉语一样需要另外学习。

另外,我去年得知红水河边某乡中心小学的一位学过壮文的校长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积极推行壮文,表现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壮文班,学生们以能进壮文班为荣耀,但没过几年壮文班就不办了,许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壮文之后便失去了在校学习壮文的机会,其中一些学生直到近年接触网络才重新记起自己也曾学习过壮文。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9-5-28 23:51

推荐阅读:

梁庭望老师的文章《制约壮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信息割断》,发表于《三月三.民族语文专号(十一)》即《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2008年第6期。

该文内容提要如下:

[内容提要]壮族地区和广东的自然条件相差不是很大,但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却拉得很大。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壮族居住连片,大部分壮人是汉文文盲或半文盲,当代社会信息被隔断了。这使大多数壮人无法得到现代信息,思想观念无法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也无法将现代科技用于种养。信息的被隔断,成了壮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还不在农村中用壮文推广种养科技,不在电台和电视台上给只懂壮语的壮人提供壮语信息,这个瓶颈将制约下去。

该文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有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壮人汉化上,从1958年就有人这样主张,到现在整整50年,壮人都汉化了吗?化了很小一部分,主要是干部和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壮人,乡村并没有汉化。这里有民族尊严问题,有语言转化科学问题。实际上,在有的壮族地区,汉族人(包括干部)不得不讲壮话,马山就是这样。还有人拿满族的汉化来为主张不推广壮文辩护,又不对问题做具体分析。满族上层入主中原时,他们才30多万人,分成八旗分散到全国去,处于汉文化的包围之中,他们要进行统治,也必须掌握汉语文,因而满语逐步消失了。但就算这样,也得经过300年满语才消失,足见民族语言的顽强。壮族居住连片,要让壮语在几十年里消失已经证明绝对不可能,百年也不行。这里已经涉及到民族认同感问题,民族尊严问题,民族心理问题,民族习惯问题,民族平等权利问题。正如汉族青少年现在都学习了外语,但汉族人决不会因此就变成某国人,从语言科学上讲,其理同。为什么在国外的华人华侨要建立唐人街?在那里讲汉语,不就是民族荣誉感问题吗?!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非常有道理的,过去我们有的工作没有按科学办事,已经吃了不少亏。对于涉及到一个1700多万人口的民族的社会发展问题,只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促进她发展繁荣。』


作者: 蓝小婷    时间: 2009-5-29 00:41

我自己也只会说我们那里的壮话而已,汗,其实好想学的!


作者: maniachhz    时间: 2009-5-29 01:23

这些问题确实要当官的站出来严格推行,要不确实很难很难。


作者: lihlohbu    时间: 2009-5-29 03:09

我正学着呢!!

觉得很捌扭

我想 学不会是音为 觉得捌扭

如果中央真的 想让壮语发展

应先出一个 汉人的省 硬教壮语 理由是 汉人的确个省 由于不懂壮语

当然也不知壮语对不对

然后呢在反过来


作者: 勒布巴哈    时间: 2009-5-29 15:26

『有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壮人汉化上,从1958年就有人这样主张,到现在整整50年,壮人都汉化了吗?化了很小一部分,主要是干部和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壮人,乡村并没有汉化。这里有民族尊严问题,有语言转化科学问题。实际上,在有的壮族地区,汉族人(包括干部)不得不讲壮话,马山就是这样。还有人拿满族的汉化来为主张不推广壮文辩护,又不对问题做具体分析。满族上层入主中原时,他们才30多万人,分成八旗分散到全国去,处于汉文化的包围之中,他们要进行统治,也必须掌握汉语文,因而满语逐步消失了。但就算这样,也得经过300年满语才消失,足见民族语言的顽强。壮族居住连片,要让壮语在几十年里消失已经证明绝对不可能,百年也不行。这里已经涉及到民族认同感问题,民族尊严问题,民族心理问题,民族习惯问题,民族平等权利问题。正如汉族青少年现在都学习了外语,但汉族人决不会因此就变成某国人,从语言科学上讲,其理同。为什么在国外的华人华侨要建立唐人街?在那里讲汉语,不就是民族荣誉感问题吗?!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非常有道理的,过去我们有的工作没有按科学办事,已经吃了不少亏。对于涉及到一个1700多万人口的民族的社会发展问题,只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促进她发展繁荣。』

--------------------------------------------------------------------------------------------------------

向尊敬的、为自己的民族而呕心沥血的梁庭望老师致敬!


作者: xxyyzz    时间: 2009-5-29 17:40
说的都是事实,少数民族语言的普及的确难啊。没有行政命令是真的难!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9-5-29 19:25
没有相应的政府壮文文告、社会壮文运用、壮文出版、壮文传媒……。学习了壮文,的确是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作者: xxyyzz    时间: 2009-6-14 08:42
没有行政命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很难普及。政府其实应该运用适当的政策大力鼓励双语/文字型社会。
作者: daekleng    时间: 2009-6-14 15:33
我是武宣的,我们县也就我们几个村学习壮文,不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会说学了一点用处都没有,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9-6-15 03:15

1、现在应该考虑几个标准,去掉原来的以武鸣单一为标准的标准。象南部的应自己以南部的某县为标准,比如北壮的百色自己选出代表的地方壮语,作为标准教育才不会差异很大。河池的选某个地区为标准。这样可能会分出很多个区不同方言,但是对保护母语是是不错的方法。好过你去学都听不懂的,甚至无人去学。

但这个标准谁去做?我说可能是0人也可能不是0人,因为我觉得靖西那边可能可以这么做。所以每个人只要把自己地方的方言先学透就够了。然后才想说他们(或未来的人)想办法统一南北壮。

2、统一南北壮语,这个前提必须先做好第1项。统一的南北壮语应是在学自己本地的壮话之后才学“统一后的壮语”。比如到了初中或高中才学。但是统一南北壮语的标准是非常有难度,这个方法以后再说。但这也是选择的标准之一。

3、没人去学的问题,学也没用这是真的。用处在哪啊?我也问。一个壮语歌曲都没有普及教育,学校里听过吗没有,没有人引以为毫,最起码最起码的要知道壮语还有点“市场”有点“意思”和“前途”,这三个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父母不想给孩子学壮语了那是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没意思,没什么用处没有看到眼前效益。

如果我们可以在壮语上下一点动作,比如参加壮语竞赛获得奖品,或者壮语歌曲比赛获得奖品;然后在教育家长方面必须下点动作壮语的未来市场到底在哪?是不是到了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的单位招聘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来两下三脚猫学学?就算招聘方面了,也很少很少,确实你让家长们去信壮语的市场在哪,那是比较难的。我们目前也没有看到什么好市场。但是如果能让小学生们继续带动的话起码还能保持一下。所以多做些比赛和竞赛的节目。第二个就是要有壮语的副产品作为影响带动,比如儿童壮语歌曲、儿童壮语电影等等。当然这些没人去做也就没有效应。我认为的就是先抓住儿童还喜欢的基础上下点工夫。至于家长的问题是怎么跟市场挂勾的问题(也是长远的问题)。

总结:楼主发的贴已经证明壮语和壮话的差异性,但只要先保持壮话已经算是安慰了。2、现在壮语标准是有问题的,应该从新定义新的标准壮语。我觉得上级部门在推广壮文等等的力度是非常缺乏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6 16:50:30编辑过]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9-6-15 03:49

一位傣族知名人士告诉过我和一个壮族朋友,当时壮族朋友是来找我玩的。他说那句话不错,当一个地方整体的没有人去做的时候,某个地区做了,当人们后来去寻找这块文化的时候就会去找那个已经做了的地区,就自然而然的以那个地区为标准!我觉得他说得很有思想,很有远见。所以当我们其中一个地方已经去运作之后,变习惯性的以这个地方作为参考标准。那么运用到文化的其他方面也是同样适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5 3:50:18编辑过]

作者: xxyyzz    时间: 2009-6-15 12:25

字体太小了,看不清楚,我都是粘贴到word去看的,才6号字呀。


作者: lihlohbu    时间: 2009-6-15 18:51

后牛说的非常好

先保持壮话已经算是安慰了


作者: maniachhz    时间: 2009-6-15 19:40
QUOTE:
以下是引用xxyyzz在2009-6-14 8:42:07的发言:
没有行政命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很难普及。政府其实应该运用适当的政策大力鼓励双语/文字型社会。

赞同


作者: 称最    时间: 2009-6-15 20:20
后牛故意为难贝侬??????/////////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9-6-15 22:21

问题很现实,搂主谈的到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家都不为难谁,那好,都不学了最不为难了。是不是啊?哈

~~~~~~~~~~~

壮语被分为很多个语区,那么基本的语区的镇县基本都流通。只要做好自己县的统一就好。关于壮语的标准化,看清目前的现实--都是有知识的贝侬才会学,小学生是不可能涉及。还有,标准壮语怎么才算标准的问题。这个一直是历史来从未间断过。如楼主说的他们学校不加强学生也不好学,考试也不列入正式分数,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样一来老师也教得没成就感。学生也习惯了壮语只是“那么次要的”长期观念,长大了形成的意识也是恐怖的。

现在不谈标准壮了,先撇看不谈,土壮话的保护问题。如果土壮话都不保存学壮语必定是被动的。我觉得差异性是肯定存在。就如我说的,其他地方都搞不好那我就只搞一个地方我自己统一我的,政府支持精英不反对,那么他的县份有理由自己保护自己的土语方言。那么经过多年以后但别的地方都汗掉了还剩下就是唯一一块还在研究壮文和壮语的地方,那个地方自然成为壮语文化重要研究。

我是不可以预测未来的。但是某个地方在研究在自己做是值得去提倡的。退一万步说,地方的壮话如果做得好自然会联系标准壮语,这样标准壮语的标准化必定靠向那个地方。大的做不好不如做小的,顾不了大局先管好自己的。你自己提高了别人自然会靠向你。比如藏族歌曲某个歌手做好了那么第二个歌手肯定会向他学习这样他们的文化自然一直有新的血液。

我并没有结论,也不想结论我提出的是问题可能性,想另一种可能性。我打比方全球的文化有的同化了比如满语的消失,有的还能保留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如果你让全球的语言统一那是不可能的,那只要做好自己的地方。当你坚持到一定时间自然成为最优秀的文化。如果你考虑大局反而没有意识到先保护好自己的地方语言,那么你可能错过了一年又一年。再比方说台湾的文化注重多元化,她有没有考虑过中国的文化呢?有没有考虑过文化统一的问题?没有,他们也不用考虑,但现在为什么中国的文化都移民到台湾去了?是不是这个地方自己发展好的,那肯定是的。就算她独立发展怎么发展她始终还是跟中国文化有关系,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字语言等等他们都做得很好,她独立的发展其实始终还是跟大陆有一定的内联系,所以也不用担心他们的文化变成了美国或非洲国家文化。再说到我们族,一个地方发展了其实也是会内部的联系其他地方,因为她始终是壮族文化!

我支持某个地方先发展。也支持你们学统一的标准壮,但不排斥地方的独立发展性,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就算最后只剩一块地也好。我们超前为这个做思想准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5 23:01:54编辑过]

作者: 称最    时间: 2009-6-15 23:19
我说的是你的小字!看不清!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9-6-16 16:49

我第二页的字体属于一号字我这里看很大了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的。我不希望你们觉得字小就离题了。

我划~~线之后已经不是回复你的问题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6 16:55:47编辑过]

作者: xxyyzz    时间: 2009-6-16 17:10
你在第二页的字很小哦,看起来很辛苦。我都是放在word里面去看的。
作者: 618    时间: 2009-7-23 19:51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9-5-28 23:22:42的发言: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父亲口中得知我们老家也有过“壮语”老师,那位老先生当年接受过壮文培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尝试在我们家乡的大队扫盲夜校用壮文扫盲,只有少数人成为他的学生,学过少量几句“壮语”,而且他早已不当老师,在邻村务农。“壮语”在我们老家的人看来,那是一种书面语,跟汉语一样需要另外学习。

另外,我去年得知红水河边某乡中心小学的一位学过壮文的校长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积极推行壮文,表现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壮文班,学生们以能进壮文班为荣耀,但没过几年壮文班就不办了,许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壮文之后便失去了在校学习壮文的机会,其中一些学生直到近年接触网络才重新记起自己也曾学习过壮文。

和我的情况完全相符,嘿嘿

因为那是86年左右的事了,我有幸也学也(唯一)一个学期,而且是我入学(haeujhag)的第一个学期.

当时对班里能流利背诵和书写声韵母和声调的同学甚是羡慕.

也正是那个学期,不知真是我天生好学(偷笑),还是想让当壮语文老师的表舅施宠,跑到讲台拉扯他的衣角,这让我被村里人当笑话夸了我好几年....{扯远了}

也下是那一个学期,让我熟背"王二小",还兴致勃勃地找来外公的旧毛笔在老妈每天挑的那担水桶上分别写上两个大大黑黑的"dong"字,老妈乐不得了.老爸特地到百色县城书店里买了本小手掌般大的"壮汉双向词典"(具体名称忘了)和军绿色书包...

从此,懂得了,只要学好了"书",回到家里大人就会很高兴.这对我后来的学习生活影响巨大.....

现心理在想,如果当年的教学模式能坚持下来并得到完善,楼主现今所见到的情况就会是另一翻快乐童年的景像了....

如今的国内教育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利字当头,指标强硬,基层教师无奈,被干掉的何只是学生和家长的青春和血汗?!


作者: 618    时间: 2009-7-23 20:14

后牛的分析有道理,多搞壮语相关竞赛活动的方式也相当好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0-6-11 01:52
小孩子学起来很难 大人学就很快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3 23:42
这些尴尬都是政府的错。如果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都要想其他自治区一样懂本民族语言和汉文,考大学可以选壮文作为语文,看那些壮族孩子学不学壮文。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3 23:44
我是汉族人,广东人,却那么热衷于学壮文,你们这些壮族贝侬呢?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3 23:45
千万不要看着你们的民族在明天变成畲族。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3 23:46
我已经说过,畲族语和河源的客家话差不多。
作者: 南虎    时间: 2010-7-14 08:59

广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壮语、壮文,政府红头文件从来没有壮文;学校、机关、关企事业单位都规定必须说普通话;广播影视等领域(只有几分钟西南官话——桂柳话+几个壮语单词的“壮语新闻”还特地安排在早上7:00和晚上12:00———应付能听懂桂柳话的壮族夜猫子)更不用说了。这也是几千年来,岭南土著语言退缩的原因。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这种现象更甚!!!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6 14:57
壮族群众好忽悠啊!说壮式桂柳话的新闻叫壮话新闻。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7-16 14:59
难怪壮族贝侬说武鸣壮一句也听不懂。
作者: doctor    时间: 2010-8-31 17:33
千万不要看着你们的民族在明天变成畲族。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