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报告》[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mozozo    时间: 2004-2-22 22:45
标题: 《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报告》[推荐]
《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作者:农立芬、韦军运、谢寿球、刘建安、杨勇诚

  一、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的突出特点
  左江流域是壮族生态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带,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左江流域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生活的家园,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左江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具有壮族世界顶尖级历史文化遗产
  1、大石铲文化。大石铲是广西南部地区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它大约是由本地区有肩石斧发展而来的一种木石复合生产工具,可用来翻上、开沟、平整土地等。在扶绥、江州、大新、宁明、龙州等地都发现有大石铲遗址。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最大石铲和出土石铲数量最多、器具最丰富的石铲加工场(或祭祀场)均在这一带。1973年在扶绥县中东镇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石铲加工场遗址,当时共挖掘整理出大石铲1500多把。这些石铲造型工整美观,形制规范,制作工艺很高,堪称世界一绝。
  2、花山崖壁画文化。花山崖壁画是左江地区骆越民族2000多年前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7个县(市、区)迄今已发现有80多个点和180多处。被誉为“壮族文化瑰宝”的宁明花山崖壁画,宽200米,高40米,以其宏大的画面、众多且高大的图像、险峻的地势、磅榜的气势和神秘的内容,成为世界难得的文化遗产。今年6月,国家已把花山崖壁画列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
  3、恐龙文化。1973年在扶绥县山圩镇发掘出多枚肉食类恐龙、蜥脚类恐龙牙齿化石,部分恐龙骨骼化石,以及其他爬行动物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专家鉴定,属1.37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的爬行动物,这是广西首次发掘的恐龙化石。2001年7月又在扶绥山圩镇六榜屯发掘出蜥脚类恐龙化石,在50平方米的探坑内竟发现了100多块化石,且“一窝三龙”,可称世界之奇。其中,最大的恐龙高6米,长20米,是世界最高的恐龙,也是中国的特有种。
  4、崖棺葬文化。崖棺葬是古代越人的一种特殊葬俗,流行干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和东南亚一带。左江流域是广西发现崖棺葬较多的地区之一。其葬式多为二次葬,棺内遗骨多数是一具,也有的2至4具。它们多处在人迹罕至的高山绝壁上,地势极为险峻,一般高出地面30-150米。目前在江州、扶绥、龙州、天等,大新等地已发现崖棺葬31处,对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有重要参考价值。
  5、土司文化。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羁康制,是宋、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南部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施行的一种统治制度。宋太祖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左江流域设置26个羁縻州、县、闹,“推其雄长者为首领,籍其民为壮丁”。从此,土司制度一直延至民国年间,长达1000余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壮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左江流域土司衙门遗址、土司墓遗址之多为全国之最。特别是江州板麦石塔最具特色,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宁明明江上司黄善璋墓规模宏大,是士司墓中的典型代表。
  (二)毗族民俗风情独特多彩。
  l、歌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左江流域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爱唱山歌的习俗,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左江流域素有“歌海”之称。左江流域处处有歌坡,每个县(市、区)的歌坡少则二三十处,多则六七十处,山歌种类达数十种,曲调悠扬动听,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这次考察发现,扶绥是刘三姐文化的重要诞生地,最早的《刘三姐》剧本就在这里采风问世,至令扶绥仍保留刘三姐墓、刘三姐庙等古迹和三月初十刘三姐歌坡的习俗,每年前来赶歌坡纪念刘三姐的群众达上万人。
  2、独特的民间舞蹈。左江流域壮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我娱乐性舞蹈、祭把性舞蹈和广场性舞蹈三大类,其中独特的民间舞主要有:春牛舞、师(道)公舞、麒麟舞、白鹤舞、采茶舞、禅坛舞、三穿花、打榔舞、铜钱舞、行马舞、蚌舞、板凳龙、马舞、花灯舞、蝴蝶舞、花凤舞、擂鼓舞、燕球舞、牛角舞、鹿马舞等。
  3、古朴的服饰。左江流域是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宋代,左江地区就是藏布的重要产区,颁布因质佳厚重被称为“南方之上服”。至今大新县宝圩乡的板价、板六等地和龙州县金龙、逐卜的一些地方部分妇女还穿黑布短上衣长溜裙,戴银初、银链,穿花布鞋;这些地方所织的壮锦还是精美的工艺品,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4、多彩的饮食。壮族人主食大米和玉米,喜吃腌制的酸食,如酸菜、酸粥等,以生吃血红、生鱼片为佳肴,成年人好喝酒。糍粑、棕子、五色糯米饭、菜包、生血、鱼生、酸肉、酸鱼,蚂蚁蛋、沙糕、糯米饼、爆米花、蒸粉等都是壮族群众爱吃的食品。著名的地方小吃有:鱼生点酸粥、猪血肠、蚂蚁蛋糯饭、仔蜂糯饭、金龙串糍、水口桄榔粉、灰水凉粽等。这些民族食品都可开发为旅游产品。
  5、丰富的民族体育。左江地区的民族体育项目有武术、壮拳、舞龙、舞狮、舞破潮、舞春牛、划龙舟、抢花炮、踩高跷、打陀螺、踢毯子、滚铁圈、抛绣球、打尺子、跳活人棋、跳八仙桌、斗鸡、斗画眉、跳灯、打谷榔、顶竹杠、大象拔河、击土坑、投标枪,等等。其中壮拳在许多地方已失传,只在龙州一带还有传人,被称为壮族一绝。
   6、奇异的风俗习惯。左江壮族地区的男人大都能喝酒,习惯以汤匙敬酒,一醉方休,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妇女初嫁时还保留着不落夫家的习俗。殡葬盛行二次葬。每年拜祖坟的日子,壮族人大都在农历三月初三,每年“鬼节”大都定为农历七月十四。而大新县宝坪乡上甲一带,每年拜祖坟则依不同区域分别定为三月十三、十四、十七、二十五、二十六,每年“鬼节”,上甲一带则定为七月初六。丰富的民俗使左江流域成为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地区之一。
  (三)跨境民俗文化鲜明突出。
  左江流域的壮民族与东南亚、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国的部分民族有亲密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从语言来看,左江流域的壮语属壮语南部方言左江土语区,区域内壮语方言同一性多,差别性少。这一带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依族、热依族、高栏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和印度的掸族,都属同一语族,它们语言相通。从风俗习惯来看,左江流域的壮族与东南亚上述国家的民族在饮食、婚姻、丧葬、舞蹈、民歌、服饰等方面的习俗有着相同和相近的地方。特别是边境四个县(市)群众与相邻的越南群众有通商、通婚、互相交往的习惯。长期的交往使他们的习俗更加相近,关系更加密切。如有的地方在办丧事时,都有跨境邀请道公办道场的习惯。上述国家的一些学者或相关民族的群众都认为左江流域是他们的祖籍,许多人还到大新、龙州等地考察、寻根。
  (四)自然生态资源珍贵丰富。
  l、森林资源丰富:左江流域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流沛,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多产望天树(擎天树)、蚬木、金丝李、格木、观光木、铁力木、紫荆木、顶果木、肥牛树、东京桐、金花茶等珍贵树种,其中有不少珍稀古木令人叹为观止,如胸径2.99米的蚬木王,2.555米的人面果树,1.7米的大叶子山楝,1.5米的肥牛树,l米的金丝李等。大青山是全国最大的热带阔叶混交林区。金花茶,是上个世纪60年代被首先发现于广西的珍贵植物,被誉为“花族皇后”,成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之一。宝圩乡发现了一个左江流域最大的金花茶野生群落,面积达600多亩,很有开发价值。
  2、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左江流域是热带、亚热带动物资源种类最富集的地区。据有关部门考察,属干世界稀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头叶猴;黑头叶猴、蟒蛇、蜂猴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冠斑犀牛、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野鸡、熊猴、短尾猴、穿山甲、金钱龟等十几种之多。此外在左江,大约生活着101种淡水鱼类,其中100种属硬骨鱼纲,惟有一种软骨鱼——赤鲠,这是一种比恐龙还古老的活化石。
  3、山水自然风光秀丽。左江流域丘陵起伏,山峰林立,地质地貌复杂,素以山青、水秀、石奇、洞美而著称。
  (1)左江沿岸名胜区。数百公里的左江沿岸奇峰峭壁林立,竹树葱宠,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深入左江流域的扶绥、江州、大新、天等等地考察。目睹左江奇异风光,他赞叹不绝:“草经冬而不萎,花非春也常开”。“沿江抵新宁(今扶绥),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峰,远不类三峡,傣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仲伯间,至其一派玲拢通漏,别出一番鲜巧,足夺二山之席矣!
  (2)黑水河沿岸风景区。这里有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有“壮乡九寨沟”之称的恩城弄梅旅游区,有国家一级景点大新明仕田园风光区,有江州“下龙湾”之称的新和水上石景林。明仕田园风光位干黑水河支流的明仕河沿岸一带,方圆20平方公里的景区山清水秀,泛舟河上,竹丛山峰蓝天白云倒影如镜,再衬以小桥流水,百鸟啼鸣,以及林舍中的鸡鸣狗吠,是一处难求的令人迷醉的田园风光。
  (3)沿边公路风景区。沿边公路大多沿着地势较平坦的沟谷、河谷,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峰丛洼地间,形成平地涌千峰,处处桃源洞的公路景观。每个峰丛洼地,都似小桃源,奇峰环立,碧水清流,田园平旷,村落伊然。壮居农舍隐约在茂密的龙眼、扁桃、木菠萝、人面果、木棉、植树、凤尾竹、香蕉等亚热带的果木浓荫中。河谷如彩带,桃源如明珠,这就是当今以南国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的390多公里沿边公路画廊。此外,还有水色幽深的天然泳池一一日月潭、龙泉、龙角天池等等。
  (五)商业贸易和民族工艺历史悠久。
  左江流域因其独有的水上交通而形成了许多繁华贸易集市。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建三郡以来,左江成为祖国南疆的重要交通航道。清代龙州商业相当发达,仅龙州镇古码头就有34个之多。民族工艺也比较发达。陶器:自宋代以来,龙州上金旧街一直有工匠从事烧制陶器业,产品有盆、塔、额、坛等10多种。榨糖:在民国年间农户在简单作坊里用牛力带动木制绞榨甘蔗,再用镇头煮成黄沙糖。制酱:以龙州著称,有滴珠酱油、生抽酱油、单顶晒酱油、双顶晒酱油等五种,干酱类有海鲜酱、黄皮酱、柠檬酱、酸梅酱、豆酱等8种,豆腐乳类有南乳、腐乳、五香乳、辣椒乳等四种。酿酒:龙州的酿酒业历史悠久,遍布城乡,几乎每个村屯都有土法蒸酒设备。编织:天等、江州、大新县的编织业最闻名。主要有竹编、藤编、棕编、草编等,以竹编为主,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石雕:天等县各地石匠很多,如进远乡岩造村的黄宗田,他雕刻石师、石狗、碑文等,工艺精湛。进远乡政州村下州屯,是著名的石匠屯。
  (六)革命历史文化与边关文化交相辉映。
  左江流域壮族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吴凌云起义,建立“延陵国”到“黑旗军”诞生;从光绪年间刘永福抗法战争,到孙中山先生亲自指挥镇南关起义Z从邓小平亲自领导的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到后来的滇黔桂纵队左江支队和粤桂边纵八支队的游击战争;从援越抗战、援越抗美到自卫反击战,左江流域壮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如今镇南关大捷遗址、红八军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法卡山烈士陵园等成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地处边境,使左江流域壮族人民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也因此创造了一卷卷壮丽的边关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法国殖民者侵入桂西南地区,壮汉族人民奋起抗法,留下了许多胜迹遗址。清光绪年间广西提督苏元春在凭祥、宁明、龙州、大新一带500多公里边境线的险要崖峰修筑炮台69座,如小连城、大连城、平而关、金鸡山炮台等,还有抗法古战场遗址和大清国英烈墓地(万人坟)等,构成了神秘的祖国西南边塞风光,加上弄怀、浦寨等边境贸易点的异国风情,对于旅游者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发展壮民族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壮民族文化的地位认识不足。不少的领导没能充分认识本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的认为这些民间的东西已经成为历史,价值不大;有的认为壮族已被同化,没有什么大的特点,没有必要再保护和利用了。这些错误的认识造成社会上极少人关心、重视本地民族文化而让传统壮民族文化自行发展,自生自灭。
  2、对壮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不够。各县(市、区)普遍缺乏挖掘、整理壮民族文化的专职人员,缺乏了解、精通壮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另外,由于民族文化是以当地的壮话流传下来的,要将这些文化整理成汉文字材料,难度较大。
  3、对壮民族文化保护不力。各县(市、区)虽然都设有文化馆、文物馆等民族文化管理机构,但是由于缺乏经费等,无法深入民间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文化,导致一些民间传说等民族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失散,一些文物也得不到有效保护。
  4、对壮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多。对开发和利用壮民族文化重视不够,没能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民族产业。如龙州县的金龙镇和大新县的宝圩乡壮族服饰、民俗奇异,民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还未形成,缺少民族文化商品。
  5、传统的民族特色逐渐被淡化。人们对传统的山歌、舞蹈等逐渐淡漠,尤其是年青人已经没有兴趣参加这些传统文艺活动,会唱山歌、会跳民族舞蹈的只有五六十岁的。那一代人,而中青年一代很少有人去学,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局面。同时,一些民俗民风传统特色也在淡化。如富有壮族特色的服饰,除了农村一些老人还穿戴外,现在已被五颜六色的西化服饰所取代,壮族土布也只有在极少数乡镇街日偶尔看到交易,但数量很少;以前隆重的歌圩、歌坡如今也失去了昔日火热场面和浓郁的民族气息。
  三、开发利用壮族传统文化的建议
  (一)把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作为崇左市重要的工作目标,发挥壮民族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崇左市作为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民族文化特点突出鲜明,如果我们把壮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与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崇左市的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将对崇左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二)全面开展民族文化资源的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进一步提炼民族文化富矿。左江流域的壮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许多人所未知的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有待去挖掘和抢救。建议由崇左市委和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民族文化资源普查活动,由各县(市、区)组织一个由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民族文化资源调查队伍,广泛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左江流域各县(市、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下一步的文化产业开发工作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普查结束后,各地要将普查的成果编印成书,作为崇左市永久的文化文献资料进行保存。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无形文化遗产正面临绝灭和
失散的危险。如江州区的历代各土司墓的浮雕,日本客商曾每个开价20万元收购。这些珍贵的文物有些已被不法之徒盗走,有些散落田野、民间,有些堆积在文化馆的露天院子里。建议各县(市、区腹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克服目前人、财、物的困难,尽快保护左江流域这一批濒临灭绝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产业。
   l、成立崇左市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领导,依法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2、加大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保护和开发左江民族文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3、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化产业包括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研究,提出在这些领域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的战略思维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4、聘请若干有实力有水平的专业文化策划公司和规划设计院开展文化旅游的策划和规划工作。对崇左市的民族文化资源要进行文化定位,挖掘其文化内涵,并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崇左市的民族文化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
   5、城市建设要强调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特别是一些城镇的标志性建筑要当作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品来设计,成为传世经典。建议聘请专家研究设计出富有壮族文化特色和现代化特色的崇左市市标。在适当时机,在城市中心地带建设壮族文化一条街。
   6、建立民族文化开发项目库。确定一批有市场效益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工作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7、推出左江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线路。
   8、组织若干个有广泛影响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建议崇左市设立一个左江民族文化风情节,通过这一隆重的节庆活动,全面地展示丰富多彩的左江民族文化,推动崇左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9、充分利用崇左市壮民族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民族的密切渊源这一优势,加强与东南亚有关国家、民族的文化、经济交流活动。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4-2-23 10:08
很不错的文章!

不过,好象是由于文章为扫描仪扫描输入的原因,有些错别字,如果不熟悉壮族,会造成误解,我发现的如下:

“(二)毗族民俗风情独特多彩”的“毗族”,应为“壮族”

“l、歌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的“歌评”,应为“歌圩”

“左江地区就是藏布的重要产区”的“藏布”应为“袒布”(壮锦)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4-3-12 13:54
以下是引用mozozo在2004-2-22 22:45:35的发言:
  (三)跨境民俗文化鲜明突出。
  左江流域的壮民族与东南亚、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国的部分民族有亲密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从语言来看,左江流域的壮语属壮语南部方言左江土语区,区域内壮语方言同一性多,差别性少。这一带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依族、热依族、高栏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和印度的掸族,都属同一语族,它们语言相通。

其实,崇左市最紧要应该建立一个左江土语的电视频道。
作者: 西原蛮    时间: 2004-3-12 14:13
建议网站领导组织贝侬到左江流域进行壮民族文化考察。————右江流域民族文化考察的贴子不少了,故建议之。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4-3-13 02:36
支持这个建议。但近期要大家有组织地去到左江流域考察,应该是有难度的了。不过,自助的考察活动什么时候都可以的,比如现在的路贝侬,这几天会去到左江地区旅游考察。而以前我也到过天等、大新、崇左、凭祥等地方。
作者: 郁水啸翁    时间: 2004-3-13 11:34
从国内的写作方式、阅读习惯、思维定势等角度来判断,顶楼这篇文章确实可以看作是比较好的文章。最大的好处是引起人们对左江流域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的注意。


但是,要是从技术咨询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报告有许多遗憾和缺陷,最多只能给个C分。主要原因是:


1、罗列现象,对“现象”和“问题”没有区分开来;


2、缺乏基本的数据分析,理论显得苍白无力;


3、对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多为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4、有些判断(如对“优势”的评价)主观成分较浓,容易产生误导作用;


5、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泛泛而论,没有针对性,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彼此缺乏内在联系。
作者: 郁水啸翁    时间: 2004-3-13 11:39
如果有人去左江流域考察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希望能在上述5个方面(当然不仅仅限于这5个方面)加以改进,以使自己的看法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作者: 左江土著    时间: 2004-3-15 15:05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4-3-13 2:36:56的发言:
支持这个建议。但近期要大家有组织地去到左江流域考察,应该是有难度的了。不过,自助的考察活动什么时候都可以的,比如现在的路贝侬,这几天会去到左江地区旅游考察。而以前我也到过天等、大新、崇左、凭祥等地方。

想想难度不应该太大吧?——只是没人牵头而已;如能在“五一”期间成行最佳。 以后的考查项目,仙子贝侬作为旅游界的专业人士可否设计做些策划案?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3-15 15:46
“恐龙文化”感觉有点怪怪的。恐龙化石只是一种自然遗存,不能算是“历史文化遗产”吧?
作者: 撞山色    时间: 2004-10-16 13:40
标题: [讨论]同感

郁水萧翁的分析真是见骨见血,高!实在是高!此外,补充如下:

一、原文名为《壮族文化发展》,实则原有壮族文化发掘、保存、推广,其功能大多只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要说壮族文化的发展,仅此显然很单薄浅显。

二、此文官场意识、功利色彩浓厚,而研究壮族文化发展问题需要的是理性、科学的态度。比如把恐龙也称作文化、壮族文化,这是现时本地区官场的一腔热血--------一相情愿!

三、谈壮族文化发展决不能忽视广大的壮族人民!


作者: xiezuohu2006    时间: 2007-2-3 13:45

   

上述几位专家的文章非常好,很有专业水平,对壮文化研究作了大贡献。特别是谢寿球先生研究的骆越王都和布洛陀更在水平,可以说功在千秋,永垂不朽。

     如能和专家们结识,策划和规划壮族文化旅游,实是三生有幸!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2-6 18:43
虽然是简化了的报告,但打的字也不少了,意思也基本表达。交通和可行性很关键呀。当地的政府也是。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