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对民族通婚的一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达莱盛开了    时间: 2002-8-6 00:41
标题: 对民族通婚的一点看法
今天,又到这块自由的论坛静地,很高兴与网友们一起谈论各自的见解和观点,虽然我们大家各自的观点、思想理念等诸多方面也许各异不同,但都热爱网上生活,尊重科学,都在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有一次,我在飞驰于津浦线上的列车上偶遇一名王姓朝鲜族青年,这名乘客突然参加我和几位旅客的谈笑之中。经人介绍,指我是朝鲜族时,他也自称为朝鲜族,而且亮出身份证予以证实,使我好生纳闷。据我所知,朝鲜民族的王姓为高丽国王-王建之后的王公贵戚,现实社会生活中,从未见过。早在李成桂朝鲜王朝之初被李氏王朝斩尽杀绝,偶尔侥幸存活的王姓也都改为:全、田、玉、等姓。尔后接下来他的叙说使我好不自在……他父姓王氏一位汉族官员。其母为朝鲜族。然而,她们时至今日也难得有机遇陪其母回姥家看看。因为,“顽固不化”的姥爷不让。怕村里的人冷笑,这桩违背家里的意图,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因此,落的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局面。他也知道,不缺任何物质享受和社会运作能力的其母,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生活上优越于他人。然而,时常难免因思乡亲人的无根泪水中哀叹。……因此这一位,对朝鲜族之中这种现象好生不理解等云云。当他们的视线和言语的锋芒指向我时,只好戏言到“要搞民族团结,不要搞种族歧视。”他们说:“西夏、契丹、……等诸多北方民族汉化。通归中华。”可是现在的满族,并不流通满语和满文。称雄于世的满清丢了黑龙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随历史变革的巨浪,消失而去。现今社会中屡屡遇到的满族家庭为普遍满汉通婚的成分。
如果是说,1992年8月24日的中韩建交,1986年和1988年的汉城体育盛会敲醒了我们的睡梦,找回了一些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以及微妙的婚姻状态。否则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满族的现状,……前车之鉴是最好的一面例证之镜。我也赞同,爱情是自高无上的说法,婚姻是依据法律保护的说法。但认为这是有些片面的看法,或某些现象来替代普遍的共性认识(如官方的新闻导向以及宣传中有些缺欠的说法),令一些朝鲜族内心感受是很不自然和很难接收,我认为朝鲜族形象人物并非是穿短裙的姑娘而是华丽壮观的农业舞场面上勤劳善良、勇于向前的男性农夫为形象标本。他们为这片热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6.25战争中泣血革命。
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劈荆斩刺、艰难而辛勤的劳动、开出了这片沃土。不论是工矿、还是农林牧副业或其他行业中表现的特别优秀,获取了突出的成绩,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公认的。然而,过去,集体化的年代中,男性的劳动强度,非常之大,尤其是,善于争先恐后的为集体的劳动而付出极大的体力消耗,回家以后,享受由妻子的家庭劳动,……是无可指责的。现在,生活在东方世界汉文字领域上(日本、韩国、朝鲜、中国、新加坡……)依然保持尊老爱幼、夫唱妇随、长幼有序、……固有的东方传统美德和孔子儒学文化的意识形态。依然是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南方地带、所能见到。像一位朋友所讲的那样,他的妻子是从山东来的,她回到山东地界上的娘家,才能找回贤惠、勤奋、和女性本能的感觉。他的妻子。一旦放马归山,回到东北的家中,就不是她了。下了班,也不知道接孩子、买菜、……只知忙于打麻将、逛商店、就是忘了洗衣服、做饭、……所以,不能说这是什么男尊女卑的思想,应该改革旧习等老生常谈来解释这种问题,这只能称为是一句“陈词滥调”。人是受周围的客观环境影响而变化的。我认为应该是说,某些朝鲜族女性在周围的环境所熏染下,……兴许存在,个别的通婚者也难免可能。但这并不是主流和榜样。更不是,朝鲜族女性的美德。而是亵渎朝鲜族女性群体纯朴的形象、也许与他民族通婚的目的无非在于以此来改善生活、工作等条件,……都有各自的利用和方便之处,经济上、工作上、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上。但对朝鲜族群体尊严和普遍的感受是会怎样的呢?……君不见,这是一个偶然现象吗?是极个别的、而且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而已。也就是那么一些人少见多怪、大加赞美、错误地认为民族通婚才是民族团结……以此为荣、鼓励效仿,这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安定团结。
以上拙见请诸多朝鲜族网友们给予赐教。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8-6 21:10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2/08/07 03:21pm 编辑]

目前国内的任何教科书,在民族关系问题上,都是以褒扬民族融合的历史观为指导的,所以各个民族的相互通婚好象就是一种很高尚的事情。其实,我觉得婚姻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应该去干涉,但是,既然婚姻(包括跨族婚姻、跨国婚姻)是个人的私事,难道值得整个社会去提倡么?由于该民族的婚姻和生活习惯和其他民族共性的多寡,每个民族的成员在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之时,考虑的角度也都不一样,朝鲜族极少与外族通婚这点是无可厚非的。总之,我觉得民族之间的通婚并不值得提倡,也不应该去禁止。从壮族社会本身的角度来看,与外族的普遍通婚是有加速本族文化体系崩溃速度的可能。
作者: 芒果树下    时间: 2002-8-6 21:33
我鼓励通婚,红棉树比侬,不要骂我啊,呵呵。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8-7 00:44
当然不会骂你,不过觉得这种鼓励很无聊。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2-8-7 01: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求学、参军、从政的壮族人越来越多,身在异乡,尤其是身居城市这个社会大熔炉中,壮族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相处、共事、交友,甚至是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但我认为这样并不会动摇壮族的根基。现阶段,壮族语言、文化的“场”主要是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以及壮族人口占优势的城镇,这些地方壮族与外族通婚应该不会导致壮族语言文化的衰亡。在上述地区,“与外族的普遍通婚”应该只是个假设,不会真的很“普遍”,只可能很“平常”(不觉得奇怪)。倒是民族杂居区、边缘区的状况比较令人担忧,那里的异族通婚家庭可能会出现语言转用,这些家庭中的壮族成员可能会转用他族语言(主要是汉语),就像城市中的异族通婚家庭一样。当然了,我们不仅不愿意看到壮族语言文化的领地在一步步地退缩,我们还希望保持和发展壮族的语言文化,拓展壮族语言文化表现和传播的领域,这就需要绝大部分的壮族人自尊自强、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化,并有一大批的有识之士致力于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 浪子钢    时间: 2002-8-7 15:05
通婚挺好,
壮乡的小伙娶其他民族的姑娘没什么不好的,
壮族的姑娘嫁出去,也好啊
都是个人的事
呵呵
我看外地姑娘到壮乡,学当地壮话应该没问题吧,孩子当然最好壮汉语两通最好
-------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2-9-5 09:32
可壮族好象不会拒绝和外族通婚的呀。
在我的故乡,好象在通婚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民族成分的。也许是那里的居民以壮族为主,日常生活中都讲壮语(汉族或其他民族的人一般也会说壮语的),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吧。细细想来,我家就是壮、汉混杂的家庭。哈哈……
作者: 阿布    时间: 2002-9-5 14:50
阿布比较同意红棉树的观点,与外族的普遍通婚有加速本族文化体系崩溃的速度,是已经不是一种可能,这已正在影响和改变本族的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文化许多种表现形式,首先是语言,语言是文化最直接和有效的表现形式,与外族通婚是没办法去排除和避免在语言上的干扰,当然,民族之间的通婚我们不会也不能去禁止的,但从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这个角度上考虑,阿布并不提倡这种做法,也不会去鼓励这种行为。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3-4-9 14:38
有的看环境,有的看个人,我曾经有个邻居,,她外公是南下干部,她妈妈是朝族,爸爸是壮族,她就随了她爸。还有一个是壮族的,从小在汉族聚居区长大,娶了媳妇是汉族的,儿子就随了她妈。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假如这个民族不珍惜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话。
作者: 浪子钢    时间: 2003-4-9 18:11
历史有时会制造一些奇怪。
比如我们董事长吧,
他父亲是韩国人(当然是朝鲜族),
他母亲是壮族(据说是郭沫若夫人的妹妹),
他(董事长)却是汉族。
呵 呵 ,他怎么就是汉族了? 这就是历史的原因了。
作者: rang    时间: 2003-4-10 07:37
大家有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壮族和汉族通婚,如果在壮族地区一般子女是报壮族的,在汉族地区和城市报汉、壮的都有。可是壮族如果和瑶、苗等其他少数民族痛婚的话,就很少有人报壮族了。这可能是壮族人口出生率比较低的一个原因。
作者: rang    时间: 2003-4-10 07:45
我有一个壮族同学,村里全部是壮族,讲壮话,他娶了个湖南侗族女孩,小孩虽然从小教壮话,也一直在村里生活,可他给小孩报的是侗族,他说将来小孩大了可以要两个小孩,读书时也有优惠政策。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4-10 13:28
   跨民族通婚有利于优化人种,不利因素是可能有损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谁重谁轻?难说啊!
作者: 家国梦    时间: 2003-4-13 03:05
知不知道那坡的黑衣壮为什么能够保持完整的民族特征?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和外族人通婚。我是比较赞同红棉的观点的。个人的婚姻自由我们无从去干涉,但壮汉民族间的通婚确实会使我们壮族加速走向崩溃,我这边的例子就很明显的。若你是一个真正爱惜自己民族的贝侬,为什么你不能为民族的未来想一想?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3-4-13 16:16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04/13 04:57pm 编辑]

那就开一个专门为僚人青年男女们牵红线的网上婚姻介绍所吧!第一要免费;第二要坚决打击伪君子和黑中介!
谁第一个报名???: - )
作者: 路漫    时间: 2003-4-14 10:46
民族之间的通婚,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民族的进步。封闭自守,只会使自己的民族固守落后,直至最后先于其他民族走向消亡。
如今,有些壮族人被汉族同化了,这与通婚不无关系;但在壮族聚居地区,也有部分其他民族(包括汉族、瑶族、毛南族、苗族等等)被壮族同化,同样与通婚不无关系。难道能够说明他们的民族怎么怎么了吗?对民族之间的通婚如果太敏感之话,未免有点“杞人忧天”的狭窄意识了。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4-15 11:20
我爷爷是壮族,奶奶是瑶族。
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和我都是壮族。
我将来会和一个汉族女子结婚。

我反正对异族通婚这个问题不太敏感。
总不能为了保持民族文化就禁止异族通婚吧?
各位有没有看过《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写的就是关于异族婚恋的悲剧。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3-4-15 22:36
婚姻自由,这是肯定的,谁也无法抵抗爱情的力量!
有时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犹太民族历经千年的离乱与磨难至今还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难道因为他们真的是上帝的子民吗?
作者: 家国梦    时间: 2003-4-16 01:08
下面引用由路漫2003/04/14 10:46am 发表的内容:
民族之间的通婚,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民族的进步。封闭自守,只会使自己的民族固守落后,直至最后先于其他民族走向消亡。
如今,有些壮族人被汉族同化了,这与通婚不无关系;但在壮族聚居地区,也有部分其他民族 ...


民族间的通婚,有时确会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民族的进步。其弊端上面已经说过,而且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像我们壮族,民族文化基础如此脆弱,民族意识尚未启蒙,对于我们壮族来说,民族间的通婚确是弊大于利(仅限于与汉族这间的通婚)。

而且,以现今传媒的普及,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渠道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何必非得通婚呢?

当然了,爱情来了,什么都挡不住了。呵呵,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作者: 刀笔小吏    时间: 2003-5-8 09:44
本来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是互相通婚来的,没有民族间的通婚,人类现在仍是各氏族部落,不可能产生现代汉族和现代壮族以及各民族。民族间的通婚更多应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婚造就了民族,民族却要拒绝通婚,于理不通,更遑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了。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5-8 21:49
[这个贴子最后由沙南曼森在 2003/05/08 10:04pm 编辑]

刀笔小吏贝侬把“氏族通婚”跟“民族通婚”混淆了。

《民族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5月)有如下解释: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可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氏族经过分裂发展便成为胞族。

部落——原始时代的一种社会组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胞族组成。有些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中间缺胞族这一环节。由母系氏族组成的部落为母系部落,同样,由父系氏族组成的部落为父系部落。部落一般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即从血缘部落向地缘部落发展。

部族——一般指历史上于部落之后、民族形成之前存在的、具有不甚稳定的共同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等特征的族体。部族的形成开始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或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的人们混合而成的,不是一个纯血统的人们共同体。

由此可见,“没有民族间的通婚,人类现在仍是各氏族部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实际情况是,没有民族间的通婚,民族仍可称之为民族;没有氏族间的通婚,人类可能连部落都不是,不过,氏族间的通婚在原始社会就已普遍存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作者: 刀笔小吏    时间: 2003-5-10 22:23
“没有民族间的通婚,人类现在仍是各氏族部落”这个说法当然是优点夸张,至少是不严谨的。当然,原始氏族部落不经过通婚而直接形成民族是不是也有可能?这自然不是本题的重点。我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没有民族间的通婚,古代民族就不可能形成现代民族,而现代民族形成后,必然也要发展成为“将来民族”,盲目拒绝民族通婚总体上来说,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如果说古代百越族要坚持所谓的民族纯洁性,是否能产生现代的壮族?而现在的壮侗民族又可能发展成为“僚”,那么,发展过程中是否只能在壮侗民族之间通婚,可不可以吸收汉族成分?从现在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如欧洲,随着国界的开放,欧洲人可能数百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模糊民族的界限,形成新的“欧洲人”,也并非可能。至于中国的趋势,各种可能都是存在的。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5-11 02:05
近期看了《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上的一篇文章《苏联时期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觉得很有参考价值。其中有一段话:“……就父母亲对待族际婚姻的态度而言,如在哈萨克,绝大多数哈萨克族人一般不赞成其子女选择哈、俄族际婚姻;而俄罗斯人尽管不提倡这样的婚姻,但一般不反对。朋友们对待族际婚姻的态度也因族属的不同而不同。在哈萨克选择了俄、哈族际婚姻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1/4的俄罗斯族朋友和3/4的哈萨克族朋友不赞同他们的族际婚姻。”说明主体民族成员和非主体民族成员对待族际婚姻的态度往往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中国,汉族人对待族际婚姻的态度跟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族差不多,即“不提倡也不反对”,而且,汉族人在族际婚姻中扮演的往往是同化者的角色而不是被同化者的角色,所以,他们可以带着好奇的心态去选择族际婚姻,而不需要像少数民族一样担心会成为民族同化的牺牲品。

历史上,各地僚人的语言、习俗相近,不同地区、不同方言区的僚人通婚是不成问题的,通常的要求是外来的成员要尽快学习当地的语言、习俗,即尽快“入乡随俗”。对于汉族、瑶族等非僚人与僚人通婚,通常的要求也是尽快地“入乡随俗”。在僚人乡村地区,外来的成员不尽快学习当地的语言、习俗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如若外来的成员真正做到了“入乡随俗”,族际通婚也就不至于会动摇当地的语言、习俗乃至民族属性了。也就是说,汉族人在积极学习僚人语言文化、愿意为僚乡建设添砖加瓦的前提下嫁到僚乡,僚人是不会拒绝的;僚人所不愿意的是僚汉族际通婚家庭以汉语及其方言为唯一或主要家庭语言的那种情况,亦即僚人拒绝单向的同化、单方的优越感,崇尚民族交流上的平等、互利。这个道理,汉族客家人应该比较有体会,不用我多说。

刀笔小吏贝侬提问“如果说古代百越族要坚持所谓的民族纯洁性,是否能产生现代的壮族?而现在的壮侗民族又可能发展成为‘僚’,那么,发展过程中是否只能在壮侗民族之间通婚,可不可以吸收汉族成分?”我想说的是,古代百越族群没有“坚持所谓的民族纯洁性”的部分,多数已经转化成了汉族,为汉族大家庭输入了新鲜血液,而现代的壮族不是靠跟汉族通婚来形成的,正是因为较少与汉族通婚(不是没有通婚,包括与已汉化的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化,成为保留古百越文化较多的一支。另外,“而现在的壮侗民族又可能发展成为‘僚’”这种提法似乎不妥——壮族、布依族的联合不是要“发展”成为“僚”,僚人的几个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自称或他称为“僚”,我们只是在努力摆脱某个历史阶段给我们设定的框框而已。


作者: venjiebiao    时间: 2003-5-11 02:36
在僚人聚居区,由于僚人是原住民,占据较优越的的居住环境,所以生活要比汉族和其他民族较优越,婚姻原则上还是首选本民族,很简单,经济、文化、风俗习惯都一样,其次才选择其他民族,当然当双方的经济条件相当,特别是对方的条件优越时会成为首选,人是趋利性的动物嘛。城市中的美女争着嫁美国,嫁日本,没听说有争着嫁非洲黑人的。
作者: 九箭    时间: 2003-5-11 10:19
两情若是相悦,又何尝不可呢???
作者: 刀笔小吏    时间: 2003-5-12 13:25
但有的少数民族似乎有这样的脾气,如果都是嫁外国人(当然也不同民族),也没什么顾虑,比如云南丽江有很多外国人居住,通婚的也不少。但一提到和汉族结婚,总有那么些个戒备,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许是我的感觉吧。
作者: 一丐山人    时间: 2003-5-18 23:03
  啊哈哈,我希望所有人都来学我,提倡少数民族之间通婚,而不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通婚。我是壮族,我老婆是朝鲜族。
  我没发现朝鲜族排外啊。我觉得这对少数民族的交流很有好处,我已经学会一些朝鲜语了。
作者: 芒果树下    时间: 2003-5-19 22:57
下面引用由一丐山人2003/05/18 11:03pm 发表的内容:
  啊哈哈,我希望所有人都来学我,提倡少数民族之间通婚,而不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通婚。我是壮族,我老婆是朝鲜族。
  我没发现朝鲜族排外啊。我觉得这对少数民族的交流很有好处,我已经学会一些朝鲜语了。

只要两情相悦就好,爱情不分族界,所以无所谓提倡不提倡。民族间的通婚固然有好处,但是要取朝族女子为妻,你也先得认识朝族女子吧,哈哈。少数民族之间通婚,首先也要让少数民族之间的男女有交流吧,对广大壮族贝侬来说,这个前提条件很难满足。


作者: 一丐山人    时间: 2003-5-21 23:31
  开玩笑的啦,其实是缘份,不然一个南方少数民族怎么会娶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做梦也没想到啊。小时候在电影里看到朝鲜族,觉得有十万八千里远。
  芒果树比侬在北京,离得近一点。认识朝鲜族吗?
作者: 右江水红河岸    时间: 2003-5-21 23:59
[这个贴子最后由右江水红河岸在 2003/05/22 01:23am 编辑]

你介绍介绍不就认识了吗,哈哈
作者: sunnyrain    时间: 2003-5-22 01:01
其实通婚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交融.
作者: 芒果树下    时间: 2003-5-23 10:59
下面引用由一丐山人2003/05/21 11:31pm 发表的内容:
  
  芒果树比侬在北京,离得近一点。认识朝鲜族吗?

中国的朝鲜族暂时没有认识的,但是和一个韩国留学生到是有过交往,不知道其和中国朝鲜族人有什么差别。


作者: 一丐山人    时间: 2003-5-23 13:48
  差别当然是有的,比如,朝鲜族在任何比赛中看到中国队打韩国队时,心情会比较复杂。有的人支持中国队,有的人支持韩国队。在一家人当中完全可能有三种以上不同意见,这种情形我看见过,你喝你的彩我喝我的彩,挺好笑的。壮族就没有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几个人在比赛中支持越南队或泰国队。
  朝鲜族从小就学本民族语言,汉语只是当成外语来学。不像我们,一开始就学汉语。他们有自己的母国--朝鲜和韩国,我们没有。他们的语言在工商界很吃香,我们的语言没有多大用处。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韩国人对中国其实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的邻居有韩国人,因为内人的缘故,有些来往。他们很好。事实上,不能通过某个人的表现来评判一个民族的好坏。
  我觉得朝鲜族跟壮族最大的不同是:饮食,完全是相反的两个概念。我第一次到延边,吃不下任何东西。我老婆第一次到南宁也吃不下任何东西,可是我们都强吞下去了,还不敢说这东西不好吃。
  他们的一种鱼煮好以后放冰箱里,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又冷又硬呀,他们当成至宝,而我都不敢闻那个味道。
  现在好了,民族融合了嘛。我开始喜欢吃大酱汤什么的,她开始喜欢吃白切鸡、桂林米粉之类的东东。
  比侬们,这种文化碰撞还有很多很多,有趣得很,如果有可能,我可以讲一千零一夜。跟汉族通婚可能就没那么好玩了。不过,我不是反对跟汉族通婚啊。
  芒果树还在读书吗?北京我已经有十年没去了,很相念,虽然那地方我不习惯,尤其是一些北京人,我不喜欢,那种文化,怎么说呢,可以用“无聊”来概括,好在现在移民多了,接受了新鲜事物,有点活力。
作者: 王魔    时间: 2003-6-15 00:57
反对民族通婚的,要么就是歧视对方,要么就是自卑,民族通婚,至少有一个好处,可以增加民族间的团结。
作者: chinabull    时间: 2003-6-16 14:11
择偶是一个非常个人的问题,
婚姻法规定父母都不能包办。

国家不能干涉,民族也同样不能干涉。

朝鲜族在这方面的确事管得很严的, 一丐山人只能是个特例。

大家可以到 环球阿里郎 去看看就知道了。


作者: 葛魏巍    时间: 2003-6-21 20:32
 婚姻问题是个人的事,没有什么鼓励不鼓励,禁止不禁止的。难道两个人情投意合仅仅是为了什么不加快本族文化崩溃的速度就要分开,或者为了什么优惠政策而去结合?如果真心相爱,跨国婚姻都可,何况是跨民族呢?我是不同意阿布贝侬的。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3-6-23 20:13
不过据说朝鲜族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排诉与他族通婚的。好像如果做了就等于背叛一样。
作者: 老猫遛狗    时间: 2004-1-17 16:18
当事人自己的事
自己说了算
总不能老干些棒打鸳鸯的事儿吧
对了金达莱
朝鲜族不和其他民族通婚的思想是很普遍的
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儿
但也不要到处找同情吧?
大概这话说的不对
道个歉先

作者: 临尘居士    时间: 2004-1-19 10:35
下面引用由想家的人2003/06/23 08:13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据说朝鲜族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排诉与他族通婚的。好像如果做了就等于背叛一样。


胡扯!
以前我在广州就认识一大群朝鲜族同事,男男女女都有,都是从鸡西来的,都是做日语翻译,他们的汉语水平很差的。
其中就有不少人后来是跟汉族通婚的,也没什么特别


作者: 清风客    时间: 2004-2-10 15:04
   没听说过吗?有一个“政策”说的是,夫、妻不同民族,其小孩可以随父或随母。就象姓氏一样。
   
作者: 郁水啸翁    时间: 2004-2-11 10:03
在集体观念很强的中国,各民族成员的婚姻并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有的民族通过教规限制成员与外族通婚,有的民族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禁止族外通婚行为。一旦有人违背这些规约,同族人就采取歧视或排斥的态度加以“惩罚”。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