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24日电(记者 何丰伦)12月23日,随着新一批壮族歌师歌手从广西武鸣壮文学校培训班毕业,经过标准壮文培训的歌师歌手已超过120人,他们成为壮族歌谣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壮族有1700多万人口,从唐代时的兴盛到近年来的复兴,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有1300多年演唱山歌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海外友人感受到壮乡“妮呀耶”歌谣的独特魅力。
山歌是壮族文化的精髓,然而,由于各地歌师歌手年龄老化,以往靠心口相传的民间歌谣如今面临消亡的危险。培养年轻一代的歌师歌手、收集整理传统山歌民歌成为当务之急。
“年轻一代的歌师歌手普遍缺少标准壮语的培训。”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所主任杜宰经说,“把握不准壮文声、韵、调,就无法准确收集、推广壮族山歌民歌。”
天等县向都镇文化站站长农永良告诉记者:“壮族民歌过去多以口头形式流传民间,传唱最多的‘嘹歌’就包含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农工技艺、世俗民情、婚恋嫁娶、从征打仗等等,既叙事,又抒情,桂江‘嘹歌’就被称为‘一部未经刊行的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
农永良已经用古壮语收集了上千首歌谣,由于缺少壮语培训,他收集的歌谣只有自己能够看懂。经过两个多月标准壮语培训的他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把民间歌谣更好地收集、推广。
来自广西大新县的“歌王”唐海宝,2000年参加完第一届歌师歌手培训班后,学会利用壮文收集记录山歌的他就沉缅于壮族的山歌文化中。不久前,大新县全茗镇一位98岁的壮族歌师李文新在弥留之际找到唐海宝,用虚弱的声音向他口授了200句自己多年创作、积累的山歌。在整理这些山歌时,李文新发现,这些山歌完全是一部鸦片战争以来广西壮族发展历史的缩影。
“学习越多,越感到责任重大。”唐海宝说。
随着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年轻一代的歌师歌手们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山歌收集整理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下一首首、一曲曲融汇科技知识、致富经验的山歌,在广西各地传唱。走出壮语文扫盲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民族语言与艺术创新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在贵港、武宣、横县、平果、环江、马山等市县举办的“农民学壮文学科技培训班”,让不少农民既学会了壮文,又掌握了脱贫致富的科学技术。
广西壮族山歌协会副秘书长覃祥周说:“前来参加培训的壮族歌师歌手都经过严格挑选,他们的食宿完全由广西政府负责,不少人回去后积极采撷、收集壮族民间歌曲,成为壮族文化最有力的继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完)
12月23日,新一批壮族歌师歌手从广西武鸣壮文学校培训班毕业,这标志着经过标准壮文培训的歌师歌手已超过120人,他们成为壮族歌谣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山歌是壮族文化的精髓,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有1300多年演唱山歌的历史。然而,由于各地歌师歌手年龄老化,以往靠口口相传的壮族民间歌谣如今面临消亡的危险。培养年轻一代的歌师歌手、收集整理传统山歌民歌成为当务之急。
12月23日,两位壮族妇女手捧歌师歌手毕业证书合影留念。
12月23日,壮族学员在武鸣壮文学校培训班毕业典礼上认真听取歌谣收集经验介绍。
新华社记者 何丰伦 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