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越南语的发音特点和壮语相似。但词汇是不一致的。
就像广东话和壮话一样。
壮话跟越南话根本无法沟通,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尽管有个别词汇发音相似。其他的语言没接触过不知道异同。
壮话跟越南话根本无法沟通,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尽管有个别词汇发音相似。其他的语言没接触过不知道异同。
壮话跟越南话根本无法沟通,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尽管有个别词汇发音相似。其他的语言没接触过不知道异同。
非也,壮语跟越南语除借汉词之外的基础词汇绝大部分是不同的,越南语的借汉词反而听得懂,但是基础词汇就不得不借助词典了。另外,虽然现代北壮的新借汉词是借桂柳话,但老借汉词也是借广东话,就是所谓的汉字壮读,这一点即使在流行借桂柳话的北壮中,仍被道公保留在道经的诵读里。
從語系分類來說,目前國際語言學界都把壯語和老撾語歸入侗台語族台語支。
高棉語屬孟-高棉語族,這沒有爭議。越南語的歸屬,一直爭議很大。目前國際上傾向將越南語歸入孟-高棉語族,自成一個越南語支(Vietic)。
語系劃分和歸類,是建基於語言的同源和親疏關係,而不太涉及那些語言在一般人語感中「像不像」。至於語言是否同源,目前最普遍採用的方法,是比較難以借用的核心詞是否在語音上呈現具系統的對應關係。按照這方法,至少可以肯定越南語不是侗台語的一種。近年有學者指出越南語的核心詞彙與孟高棉語的原始構擬呈現系統規律的對應,因此將越南語劃入孟-高棉語族。這一論點近年至少在國際孟-高棉學界已普遍得到接納。至於在侗台語學界,目前看來除了來自越南的學者和少數中國的學者外,很少有人認為越南語在發生學上與侗台語有甚麼關係。
越南語和壯語等有相通之處,部份是因為類型學的原因,例如採取「主謂賓」形式的語言,更大機會只有前置介詞而不會有後置介詞,也更大機會將修飾成份放在被修飾對象之後(漢語是個例外)。另一部份是「地域趨同現象」,即是同一地域的不同語言,因長期接觸,彼此會變得「越來越相似」,尤其是在語法、音節組織、非核心語詞的借用等方面。越南語、壯語、漢語(尤其南方漢語)之所以相似,很大程度上是地域趨同的結果。
我相貝儂有點誤會了。高棉語和越南語等語言屬孟高棉語族,而孟高棉語系屬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侗台語系的歸屬目前有兩大意見,一是認為屬於漢藏語系(但即使持這種立場的學者也多承認侗台語族與漢語族及藏緬語族等的關係比較疏),一是認為可與南島語系(Austronesian)結合成更上一個層次的澳台語系(Austro-Tai)。也有認為目前應先將台-卡岱語(Tai-Kadai)自立為一個語系。也許貝儂是將「南亞」和「南島」搞混了,尤其是英文這兩個詞差別很少,很容易看錯。目前未見將侗台放進南亞語系的。
南亚语系
Austro-Asiatic family
又称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及南亚和东南亚。约包括150种语言,其中多数语言各有许多方言,使用人口约4000万。南亚语系通常分为4个语族:孟-高棉语族、蒙(扪)达语族、马六甲语族和尼科巴语族。中国境内的佤语、布朗语和德昂语属于此语系。语音方面,南亚语系诸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除越南语等少数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通常都不是声调语言。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加上一个次要音节。大多数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南亚语系诸语言常常从邻近的或有影响的大语种借词。动物名称往往是禁忌词语,因而多使用别称。文字方面,孟语和高棉语的文字传统最古老,字母形状和书写原则都来自印度文字。但该语系大多数语言只是近百年来才有文字。
南岛语系
Austronesian family
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1200种以上的语言。其分布东达南美洲西方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达新西兰(一说不含澳洲,亦有说澳洲原住民的语言亦应归入本语系之内),台湾则是该语系分布的最北端。其东西的延伸距离,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说该语系的总人口数大约两亿五千万之多,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至于新几内亚以东只有一百多万人。
南岛语言属粘着型语言 , 主要构词和构形手段是词根添上附加成分和词根的重叠或部分重叠。常用词大多为双音节,音节构造较简单。大多数词根既能作名词,也能作动词。人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分别用不同的冠词。代词第一人称有“我们”和“咱们”的区别。数词有十进位的,还有五进位甚至四进位的。动词有式、时、体、态的范畴。词序往往随谓语的性质而变动,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主语之后,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句首。
南岛语系分为4个语族 。 ①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台湾(高山族语言)、菲律宾(他加禄语、比萨杨语等)、中南半岛占语、马来语等)、南洋群岛印尼语、爪哇语等)、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语)。②密克罗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菲律宾以东 、赤道以北的马里亚纳 、关岛 、加罗林 、帛硫、马绍尔、瑙鲁、吉尔伯特等地。③美拉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印尼以东、赤道以南的新几内亚、俾斯麦、所罗门、圣克鲁斯、新赫布里底斯、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等地。④波利尼西亚语族分布在上述两个语族以东的广大区域,包括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右侧的中途岛和夏威夷,赤道以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菲尼克斯、托克劳、萨摩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复活节岛以及汤加和新西兰等地 , 共有100多种语言和方言。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你的意思是把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合并成立一个新的语系并称之为“东南亚语系”?这样一个语系有什么依据呢?如果仅以地域为依据,那么壮侗语族归入汉藏语系又有何不妥?
如果壮侗语族归属南岛语系,那么爪哇人跟咱们就是类似贝侬的关系了,愿不愿意跟他们做朋友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兄弟关系并非也如此。
在九十年代,我國的已故著名語言學家邢公畹先生、及法國的沙加爾先生,都已提出在漢藏、侗台、苗瑤、南島、南亞之上,可以建立一個更原始的「澳華語系」。他們的對話,在九十年代的《民族語文》曾有專文介紹。
不過,語言學是學術研究,最初將侗台劃入漢藏語系是出於當時已知的學術証據,而後來說侗台不是漢藏語系一部份,也是出於後來更新的學術發現。由始至終,這問題都首先是一個學術問題。當然其中也必然摻雜了一些主觀的因素,例如中國學者傾向認為侗台語屬漢藏語系,而歐美學者傾向認為不是,但歸根究底兩派只是在存疑的灰色地帶有不同的闡釋。當有更新的、可靠的研究成果出來,不管証據有利哪一方,大家都是會接受的。時至今日,即使認為侗台語屬漢藏語系的學者,他們都會承認侗台語與漢藏語系的其他分支(漢語族、藏緬語系)關係比較疏遠。同樣,即使認為侗台語不屬漢藏語系的學者,他們也會認同侗台語和漢藏語有一定的聯繫。這正是透過學術爭鳴、使大家更接近事實的一個過程。
至於貝儂「将这些语族合组成一个更强大的南亚语系,正如所谓“汉藏语系”,图穷匕现,暗藏杀机。」的說法,恕我難以認同,以陰謀論審視學術爭鳴並不合符實情。另外我們願不願意和甚麼民族做朋友,也不是研究語言歸屬要考慮的因素。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