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什么讲这个题目
我校首届招硕士生就开设了“壮语与东南亚亲属语言比较”研究方向。我带了两届毕业生,都觉得有必要讲这个问题。今后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发展、特别是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尤其是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各方面的交往将更加频繁。壮语与东南亚国家的泰语、老挝语、越南的岱侬语、缅甸的掸语、印度的阿含语等,都有亲缘关系。这使得广西不仅有地缘优势,更有人文优势。广西作为对东南亚改革开放的前沿,我校开设的这个研究方向,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语言的变化就留下了操该语言的民族历史、文化变迁的印迹。进行亲属语言的对比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具有语言亲属关系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从而促进他们的历史认同,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繁荣。这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睦邻富邻、及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我今天要讲的仅局限于壮—老挝、壮—泰比较所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处理问题。因为掸语、阿含语材料我了解不多,岱侬语的材料只刚接触一些。这里讲的技术处理主要是指不同文字体系的转换所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两个事物的比较,都必要有一个统一的描写框架,才能保证它们的可比性,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符合我们的比较宗旨。
我们已经知道壮语与老挝语、泰语等有亲缘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老挝语、泰语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壮语现在也有相应的文字。但是它们是不同体系的文字。它们的有些词发音相同,表现形式却不一样。比如“坐”这个词,壮语写成naengh,老挝语写成 นั่่่ง 泰语写成 นั่่่่่่่่ง 如若用国际音标写,那么壮语是 naN33、老挝语是 naN33、泰语是 naN21,所以要把对比的语言都用国际音标转写,这就有一个系统转换问题。
2、老挝语与壮语的比较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我现在正在进行老挝—壮语共时比较研究(是亚非语言文学的申博项目),所以我主要以老挝—壮为例(泰—壮可以旁通)。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决定一个统一的描写框架。利用国际音标转写是首选方案,这样通读性强,也能描写得更加准确。用其他任何拼音文字转写都做不到这一点。用国际音标转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教老挝语、泰语的老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同时教你如何用国际音标转写,所以同学必须得专门请教老师、有意走这一步。到此事情并没有完结。至少还有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1)老挝语声母分中、低、高三组(泰语亦然),壮语和国内侗台语都没有这种分法怎么办?(2)老挝语短元音能单独做韵母(泰语亦然),壮语及国内侗台语都没有这种情况又怎么办?(3)还有一些术语不统一的问题也要解决,如老挝语(泰语)都把 --ำ 当成特殊元音,它的音值是--am,壮语和国内侗台语都处理成短-a- 带 -m 尾的韵母等等,类似术语上的差异也必须统一。否则也无法进行对比,无法研究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我先讲第(1)个问题。老挝语、泰语声母分中、高、低三组,本质是声调的处理方式,每组拼长元音不加任何声调符号的时候,各代表一个声调。比如老挝语:中辅音+长元音读11调;高辅音+长元音读214调;低辅音+长元音读45调;中辅音和高辅音+短元音读45调;中辅音和低辅音+长元音+死闭音节读53调;高辅音+长元音+死闭音节读31调;低辅音+短元音读33调;中、高、低三组辅音+长元音+1调号都读33调;中辅音和低辅音+长元音+2调号读53调;高辅音+长元音+2调号读31调。老挝语自己编排的调类是:1调(11)、2调(33)、3调(45)、4调(214)、5调(53)、6调(31)。此外还有第3第4调号是用作改变调类用的,主要是拼写外来语的音译借词用得较多。比如用老挝语拼汉语的“共产风” kuN4tþaùn3foN2因为第1、2个音节的声母都是中辅音,只能读11调,现在要读53调和45调,必须用第+调号和第๗调号来改变它的读法。这是第(1)点声母分组要讲的问题。
再讲第(2)点,即如何把老挝语或泰语的短元音单独做韵母的表示法问题。这要从它的两个特点去考虑,特点之一是所有的短元音单独做韵母时都有一个喉塞音-/收尾;特点之二是短元音单独与中、高辅音声母相拼时,其音值与中、高辅音拼短元音加死闭音节บ、ด、ก [p、t、k ]相同;短元音与低辅音相拼时,其音值与低辅音拼短元音加尾辅音บ、ด、ก(死闭音节)相同。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考虑把它归并到塞声韵一类调(即7、8调)里去了,内容和形式都符合要求。在形式上我们也可以把它处理成 --/ 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再标第7、第8调,因为这种形式的同源词极少,像“门口”ปะ๓ู [pa/7tu1']属于个别情况。
以上两点都已经涉及到声调问题,但是还没有讲得很清楚。因为壮语和东南亚亲属语言(本题只讲与泰语和老挝语)标调系统的区别还没有讲到,为什么要对比调类的理由还没有讲到,以及如何找调类对应的方法也都没有讲到。
先讲讲壮语与老挝语、泰语标调系统的区别:壮语的调类是为了便于与汉语进行比较依照汉语四声分阴阳而编排的调类,即壮语的1、2、3、4、5、6、7、8调依次与中古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对应的。我们用下面的表格来展示:
壮语标准音声调与中古汉语四声对应表
老挝语、泰语是以实际调值分类。由于侗台语多数语言的塞声调的调值都与一个舒声调的调值相同或相近,它们就可以把塞声调归入到舒声调里去分类,并结合自己声调的分化、合并情况划分自己的声调。 |
老挝语的声调系统可以用下表演示:
1(11)2(33)3(45) 4(214)5(53)6(31) | 长、短元音+ ง น ม | 短 元 音 短元音+ก ดบ | 长 元 音 +ก ด บ | 1 x | 2 x |
中 辅 音 声 母 k tþ d t b p j / | 1 (壮)1' | 3(塞) (壮)7(短) | 6(塞) (壮)7(长) | 2 (壮)5 | 5 (壮) 4 |
低 辅 音 声 母 kh s th ph f h N ¤ n m l v | 3 (壮)2 | 2(塞) (壮)8短 | 5(塞) (壮)8长 | 2 (壮)5 | 5 (壮)4 |
高 辅 音 声 母 kh s th ph f h | 4 (壮)1 | 3(塞) (壮)7短 | 6(塞) (壮)7长 | 2 (壮)5 | 6 (壮)3 |
上面我们分析老挝语的三组辅音的时候已经指出了它们的发音情况,大家可以对照这个表看出老挝语的声调系统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加进壮语标准音的调类和它对照呢?又是怎么得来的?因为调类才能确定词的身份,所以必须转写成调类的对比,只有这样它们的分化或合并才能体现得出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要通过词汇对照归纳出来。比如说“鱼”、“狗”壮语是 pja1、ma1 都是第1调;老挝语的“鱼”是 pa1'(声母是中辅音11调),“狗”是 ma1(声母是高音组214调)。可见老挝语的第1'调,相对于壮语标准音是从第1调派生出去的一个调,我们用(1,)表示;老挝语的第4调相对于壮语标准音的第1调。又比如老挝语的“鸡”、“畲地”分别是 ไ่ก่、ไร่ 都是第2, 调;壮语这两个词分别是 kai5、Äei6 是两个调类。它们在老挝语中已经合并为一个调,在对照表中也能看得出来。我们再看看塞声调,前面讲过中、高辅音+短元音时读45调;低辅音+短元音时读33调。现在你们看看对照表的自左向右数到第3列,便可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对应关系来。
壮语、老挝语术语的不统一,主要在语法领域。《老挝语实用语法》(张良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7月)划分词类时把数词、量词归在名词里,把“高”、“低”当地点副词,把“谁”、“怎样”当疑问副词处理。尽管他们分类有他们的依据,在进行对比研究时,也必须把同一概念做统一定义。否则也无法有效进行对比研究。
因为在讲壮—老比较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与壮—泰比较有共同性。我们再讲壮—泰对比研究的一些问题时就可以简单些。壮—泰对比研究与壮—老对比研究不完全相同。讲一下声调转写就行了。我们也用列表方式先看看泰语的声调系统:
音 节 | 第1声调 | 第2声调 | 第3声调 | 第4声调 | 第5声调 |
中+长 | กา | ก่า | ก้า | ก๊า | ก๋า |
中+短 | / | กะ 长-短+ก ด บ | ก้ะ | ก๊ะ | ก๋ะ |
高+长 | / | ช่า | ช้า | / | ขา |
高+短 | / | ชะ 长-短+ก ด บ | ข้ะ | / | / |
低+长 | คา | / | ค่า | ค้า | / |
低+短 | / | / | คะ长+กฅบ | คะ 短+กคบ | ค๋ะ |
音 值 | 33 | 21 | 41 | 45 | 15 |
泰语也是将塞声调并入舒声调中,总共有5种调值:33(1),21(2),41(3),45(4),15(5)。即中辅音能发出全部的声调。进行壮—泰对比,也要与壮—老挝对比那样进行调类的转写,步骤和方法也差不多。要作词汇对比找出声调的对应关系,下面的对照表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壮语—泰语声调对照表
壮语 1调 2调 3调 4调 5调 6调 7短调 7长调 8短调 8长调
泰语 + 0 2 ๗ 1 2 1 1 2 ๗
(中) x x x x x x x(塞) x(塞) x(塞) x(塞)
这个表的使用必须参照上面那个表,因为高辅音和低辅音声母拼出音节的声调没有体现出来。下面我们用一些实例来检验一下吧。
腿 田 脸 水 鸡 坐 重 扫 选 云
壮语 ka1 na2 na3 Äam4 kai5 naN6 nak7 paùk7(口)leùk8 meùk8(雾)
泰语 ขา นา หนัา นำัำั ไ่่่ก่ นั่ง หนัก กวาด เลีอก เมฃ
ปลา(鱼)
我们的检验是正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壮语的第1调到泰语里有分化,分出的派调转入第二调,“鱼”跟“田”同一个调,分化的条件与老挝语相同,即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中辅音声母);壮语的第3、第6调合并读一个调值。
尽管我们只作了上述简单的壮—老挝和壮—泰对比研究中的一些技术处理问题,我们就已经知道,侗台语的南支声调的分化、合并的一些情况了。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掌握这, 些技术为更广泛的对比研究服务,对研究单一语言(如泰语、老挝语)也是有帮助的,甚至对学习泰语或老挝语也有用处。比如初学泰语或老挝语时常常记不住声母类别与声调的关系,我们只要把对照表中的声母那栏填上实际的声母,然后把表做成一张卡片拿在手上,学习时进行对照就很方便了,也能提高效率。
4、几个相关的问题
(1)比较目的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
我们上面讲的主要是针对共时比较讲的。如果进行历时比较,则需要对古音进行构拟。侗台语比较系统的语音构拟,首推李方桂的/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台语比较手册》,其次是梁 敏、张均如的《侗台语族概论》。要进行历时比较,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如历史资料比较丰富或方言材料很多,而且从事比较的人必须具备较丰富的语言相关知识和较高的研究能力。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比较,这个问题就只点到这里为止。
(2)共时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经历历史发展到今天,还保留多少共同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异?从保留的共同成分和发生的变异中,呈现出什么规律或条件?从而提供我们对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作出符合历史发展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它对一些现象的解释也要借助历时比较的成果。比如老挝语和泰语都有两个[ai],-ไ、-ใ,这不可能是它的历史原貌,从方言或历史文献资料中我们知道,-ใ 是由 [«µ]演变来的。如此等等。
(3)如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语言教学,为了在对方的刊物上发表(出版),也可以不作象上述那样复杂的技术处理。比如说进行壮—老比较时,可以用老挝文书写,把壮语写成老挝文形式就简单多了。既便于在老挝出版,也便于老挝一般读者阅读。
(4)如果不从文字体系出发,而是直接进行语言田野调查。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又是另一种情况。包括如何制订调查提纲,如何科学地进行调查,怎样整理材料和归纳音位系统等等。情况要复杂得多。
参考资料:
老挝语:肖礼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9月
老挝语实用语法:张良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7月
老挝语汉语词典:黄 冰: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分部(内部),2002年
太语教材:广西民族学院外语系太语教研组编印(内部),1978年
壮语概论:覃国生编著: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
加油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