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归去来兮(三)——僚家香火之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僚家香火    时间: 2008-12-20 23:56
标题: 归去来兮(三)——僚家香火之杂念

200885,我正式加入家园,因迟到了6年,所以用“香火”自封,意为“香火不断、后继有人”。之后,幸运地联络到红棉贝侬和僚僚无己。

828,我和摄影师回广西采风,目的是:壮族现状如何?

当中值得一提的事件是:

1、壮乡之打工潮问题。

早在20年前,打工潮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可以肯定的是,打工潮的后遗症将会逐渐浮出水面。对壮族而言,至少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A、社会安定问题。早批出门打工的人,到今日,他们年纪已达30~45岁,将陆续列入被裁减或被更新的人员名单当中,那么,他们的新出路在哪里呢?他们已经不能也不愿像父辈一样在农田里打滚了,那谁来解决他们的新就业问题?要是不解决,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B、家庭伦理问题。从农村出来打工的人,能领到高薪的是凤毛麟角,他们的工资上不足以赡养家中的父母下不够供小孩在身边读书,只好把老人小孩都留守在老家里,那么,父、子、孙三代的伦理亲情将如何来传递呢?遍地都是“有父母生没父母教”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将会抱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家庭”所能承载的含义呢?C、文化传承问题。壮乡大部分的年轻一代人都已经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已经全盘接受了外面的文化、语言、服饰、习俗等等,这场文化传承上的大断层大裂变,在壮族文化经历多年的风雨飘摇之后,是否将又产生更致命的冲击呢?

2、干栏建筑的传承问题。

毋庸置疑,旧式干栏建筑已经不适合现代农村的生活需要,因为它已经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不过,从新起的盒子式洋房来看,又完全没有一丝对“干栏式”的传承踪影。难道,干栏式建筑就那么的一无是处?在老一代的人眼中,新的楼房也是弊端多多呀,如“不凉爽”、“不方便(主要是禽畜、农具、农作物的存或放问题)”等等,只是,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人为他们设计出“既凉爽又方便,造价还不高”的新一代干栏建筑呢?

30日晚在靖西的新甲乡上镜屯,我见到那么一栋建筑(有照片,但不知如何上传)—— 

虽是新起的楼房,外观也是盒子型的,不过穿过一楼的厅堂之后,我看到了惊喜:内部的整个格局之摆布都和老式干栏似曾相识,有改进但也有很多的传承。如果,在它的外观及内部装饰上稍添加点壮族的元素,那岂不就是一栋新式干栏建筑之雏形?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8-12-21 10:49

上传图片并不难啊,进入正式发表帖子或跟帖的界面(不要用简单回复帖子的模式),就可以看到下图的编辑器,点“浏览”,选择图片后,就可以点“上传”了。

上传之后,就会在编辑框里出现类似下图的代号,这就是图片代号,你不要改动它,写好帖子发表后图片就可以显示在帖子当中了。

如果你需要批量上传几张图片,如同时上传5张,可以看右侧的命令,如下图,点“批量上传”:

就会看到“设置上传的个数”一栏,你把里面的数字“1”改为“5”,然后点“设定”:


左侧的上传界面就会出现下图:

然后就可以一张一张的选,选够5张了,按“上传”就可以了。如果发表完后还需要继续上传,就按“继续上传”,如下图的位置。

 

图片如果太大,上传过程就要多等待几分钟,所以最好先把图片压缩成为宽度800以内的图片。


期待看到你拍的美图!
作者: 山中伐客    时间: 2008-12-21 11:04
楼主继续啊,要提高连载速度嘛,我等不及了,哈。
作者: nongzhigao    时间: 2008-12-21 11:17

的确,现在农村哪怕是边远的都是起了楼房,我村里到今年为止100多户全部起楼房,没有钱也到处借。


作者: 僚僚无己    时间: 2008-12-21 20:37

与楼主贝侬有同感,虽然在现有制度下的中国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对广大国民来说是普遍的,但表现在壮乡上更加突出:

1、文化碰撞与迷惘;

2、传统伦理道理断裂;

3、留守子女教育与生活;

4、打工者的就业保障与人身安全、养老隐忧;

5、在外的人与留守人的性需要问题;

6、性疾病的发现与治疗,对家庭的冲击;

7、故乡老人更加苦,大量出现边带孙辈边下地劳动的现象;

8、很多地方土地荒芜;

9、壮乡农村经常出现偷盗行为,村里老人无力组织防范;

10、打工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明,也无力可明;

11、出现了很多的广东混族,既不愿意在广东好好做工,也不愿意回家生活,很多人借钱出去混,借钱回家过年,家里老人孤苦的育完儿女育孙辈,劳碌一生;

12、壮乡大部分为土葬区,有些村子出现老人抬棺的现象,对老人身体与心理极其不利;

13、传统山歌等文化无人传承,在上述现象下也无传承气氛;

14、语言传承受影响;

    很多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1 20:42:13编辑过]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8-12-23 09:16
干栏建筑还存在防火问题,还存在每十五年就推倒重来——用大量木料等问题。但是,干栏建筑一消失,壮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消失了,痛心。
作者: 僚家香火    时间: 2008-12-24 09:12

23456楼的贝侬,你们的真切之情我心领,感动。

2楼贝侬:我对网络确实很外行,多谢指点!

3楼贝侬:我今天再来一个“继续”之后,会暂停一段时间,因为我今晚将起程去德保跟踪拍摄有关马骨胡的民族幸事。

5楼贝侬:观点很深,让我看得更远!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