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猜想,总有一天地球人都说英语,不如现在就学习英语。呵呵。
中华文化信息网 http://www.ccnt.com.cn/tradition/zhuanlan/xibu.htm
专家学者谈“西部开发与西部民族文化”(一)
西部开发中西部民族语言问题
戴庆厦 教授 胡素华 博士
在“西部大开发”中,很多人已经提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我们在此想要强调的是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保护各民族语言的问题。
在西部开发中,对西部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是不能滞后的,必须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西部地区散居或聚居着51个少数民族,占西部土地面积的80%以上,西部总人口的30%。西部地区语言丰富,几乎每个民族都保留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语言类型多样,有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有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诸语言。
汉语一直是我国各民族的族际语,在西部开发中,势必会对少数民族语有一次很大的冲击。汉语的冲击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教育中的语言的使用问题。一是民族语的存亡问题。与南方一些民族不一样的是,西部各民族基本上都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做为第二语言,程度不一。
西部开发中人才的培养是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培养本地区本民族的人才,调动本民族和本地区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更是关键问题。尤其是那些汉语水平不太高的民族在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如维、哈、藏、蒙、北部彝族等民族,如何提高双语教育水平,使他们有足够好的汉语来迎接这次机遇的到来,这就要关系到双语教育、双语水平问题。不学母语,不用母语来理解基本的知识是不行的,但是只会母语,不会汉语或是汉语程度低也不行,汉语障碍会影响科技知识、生态知识、经济、法律等高层次知识的接受和运用。因而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必须跟上,现有的研究已跟不上西部形势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对比研究,了解语言差异和难点,并结合宗教、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可以说搞好双语理论研究和双语教育是激活人的因素、搞好西部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其次是西部地区各民族的汉语水平将会得到一次大的普及和推广,他们的汉语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将会衰退,他们的下一代会逐渐丧失本民族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记载了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历史,而且流传至今的语言本身也反映着、凝聚着该民族的文化。现在有着强大功能的语言在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成为死语言或是濒危语言。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导致文化的消失和单一化,另一方面会导致本民族人的心态不平衡,从而影响开发的进程和深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亡。我国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绚丽多姿的,共有80多种语言或方言(有的语言和方言之间的界限不好划分),这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创造的文化财富,因此如果失去了,就无法再恢复原样,如我国古代党项族的西夏语。
很多国家在开发、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原著民的语言文化,后来才意识到,再来补救时已为时太晚,纵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效果甚微。美国的印帝安的许多语言就已消亡了。
我们建议:
1、加强对西部各民族语言(包括汉语方言)本体的研究。
2、在对各语言特点进行充分揭示的基础上,加强语言的对比研究,包括民族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民族语与民族语的对比研究。
3、在对语言本体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4、根据各语言的特点,对没有文字的语言要设计文字符号。我国西部民族中有一些是有文字的,如藏、蒙、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彝等民族,而有的民族如分布在甘肃、青海的保安、裕固、撒拉、东乡等民族就没有文字,他们的双语程度普遍比较高,个别地方还有转用汉语的现象。设计本民族文字一方面有利于双语教育,更快地掌握第二语言,另一方面可以记录保存语言。我们做最坏的设想,语言消亡了,但如果有文字的话,起码还有文字记载表明它曾经存在过。
当然我们应该尽力不让任何的语言消失。这就需要国家在西部开发的进程中出台一些有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中华文化信息网 http://www.ccnt.com.cn/tradition/new/yuwen004.htm
语种消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
一种语言的消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从古至今,有多少社区出现又消失,他们的语言也随之产生又灭亡。例如,赫梯语就是在《旧约)时代随着赫梯文明的消失而消亡的。但是,按照过去的标准,在我们迈向新一个千年的今天所发生的事却非比寻常:这就是语言的大规模灭绝。
数字已经说明一切。并非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为人所识别并得到了适当的研究;但是,根据最准确的估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语言,其中一半左右将在下个世纪灭亡。由此得出的推论让人警醒:30种语言将在12个月中消失。这意味着,每两个星期左右就有一种语言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消失。
在过去二,三十年,全世界的语言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比较数据。在考察一种语言的时候,他们不仅记录它的语法、单词和发音,而且调查讲这种语言的人数及年龄。美国萨默语言学研究所1999年2月发表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讲的语言共有51种,仅澳大利亚就占了28种。全世界有近5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00人;15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000人;3000多种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万人;50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0万人。事实上,全世界96%的语言分布在4%的人口之中。难怪有这么多语言面临着灭亡的威胁。
但是,有10万人会讲的语言就一定安全么?未必。这样一种语言下个星期或下一年不会灭亡;但无法保证它不会在几代人后灭亡。这要看它经受的压力有多大,尤其要看它是否面临着被另一种语言影响的危险;也要看讲这种语言的人态度如何:他们是否在意这种语言的生死存亡?
法国东北部的凯尔特语就是一种语言在人数上急剧减少的典型例子。20世纪初,讲这种语言的人有100万;但如今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如果人们为此付出了足够的努力,这种语言就能够保存下来;这种努力已经帮助一度急剧衰落的威尔士语恢复了元气。如果听之任之,50年后,凯尔特语可能就会消失。最近一段时期,北欧的其他两种凯尔特迈(过去在康沃尔讲的康沃尔方言和马思岛人讲的马思语)已经遇到了危机。这两种语言目前都得到了支持;然而,一旦某种语言失掉了最后一个以之为母语的人,要想使其复活--尽管并非。全不可能(比如澳大利亚的某些土语就曾死而复生)--十分困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语言面临灭亡?
语言消亡的原因包括自然灾难、各种形式的文化同化和种族灭绝等。孤立的小型社区很容易被地震、火山、海啸和其他灾难一举摧毁。1998年7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桑道思省海域一场7.1级的地震使2200人丧生,使1万人背井离乡。锡萨诺、瓦拉普、阿罗普和马洛尔等村庄都被摧毁,阿罗普和瓦拉着两村庄约有80%的村民在地震中丧生。这些村庄所讲的语言差别很大,可以划分为4种不同的语言,但每种语言的人数都很少。由于幸存者都被转移到护理中心和其他地方,这些社区(及其语言)还能在背井离乡的困境中保存下来么?
外来疾病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已得到公认。在第一批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后的200年里,超过90%的当地人口因感染了动物和人类带来的疾病而死亡。这里仅以一个地区为例:据认为,1518年,西班牙人来到美洲时,墨西哥中部的人口超过2500万;但到1620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60万。这场灾难的规模远远超过14世纪在欧洲爆发的鼠疫(2500万人死亡);也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死亡人数共计4000万到5000万)。
某个民族也许能够生存下来,甚至继续居住在祖辈居住的地区,但他们的语言却因文化同化而消失:当一种文化被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所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的个性,其成员也开始采用新的风俗。原有文化的语言渐渐退化并最终消失,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目前的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500年前开始的文化运动:当时,殖民主义把几种占优势地位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英语取代了许多土著语言。在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语成为主要语言。在亚洲北部,占统治地位的语言是俄语。欧洲殖民主义并非造成这场危机的唯一原因。阿拉伯语也使北非的许多语言无法发展而终于消亡。
促进文化同人的因素已为人熟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郊外的社区,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乡下人进城更为容易。学习那些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在南美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东非的大部分地区是斯瓦希里语,在安第斯山区的国家是盖丘亚语和艾马拉语,英语则在各地几乎都要学习--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导文化的语言渗透到各个地方,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日常影响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渗透。
语言的消亡真是如此严重么?当然,你可能会说,这只是更多的人为改善生活而加入到现代世界中的一种表现。只要几百种或几千数语言能够保存下来就已经足够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应当关注濒临灭亡的语言,其原因就如同我们关注灭绝的动物或植物。物种的灭绝会破坏我们这个星球的多样性。在语言的问题上,我们谈论的是智能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而非生物多样性;但结局是一样的。经过几十年对环境问题的宣传和积极行动,多数人终于承认,生物多样性是好的。但语言的多样性却尚未在公众中引起同样的注意。
多样性在进化论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因为它使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最强的生态系也是那些最具多样性的生态系。我们征服这个星球的原因常常被归结为我们能创造多样性的文化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维持语言多样性的需要就是基于这样的论据。如果说促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成功发展的前提,那么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就至关重要,因为文化主要依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播下来的。
一个只通用单一语言的世界不会带来和平。近几十年来所有出现剧烈动荡的地区都是单语国家:柬埔寨、越南、卢旺达、布隆迪、南斯拉夫和北爱尔兰。所有单语制大国都出现过内战。如果人们想打仗,只靠一种通用的语言是无法阻止他们的。
关注人们的权利以及各个社区的独立性远比使用单一语言更能促进世界和平。一个社区的主要标志就是它的语言。对多语并存的敏感政策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注远比单一的语言更能奠定和平共处的基石。我们需要接受多语并存的代价和益处。
(原载(参考消息) 作者戴维.克里斯特尔)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