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以为壮族国家的行政区有四级:
mueng(国家)、haw(州县级)、naz(镇级)、mbanj(村委)。
一些想法,正确与否不敢定论。
但愿更多人讨论壮族古国行政区的划分。
baenz bw,gu dingj hwnj gonq!
谈论"壮取行政区域"或"僚区行政区域",我觉得没问题.但是谈"壮族国家",我并不赞成.
建议能否把本贴转移到内部版块?
别误会,我说的是壮族“古国”的行政区划分。壮族经历过“方国”、“古国”时代,而一个国家必然有它的行政区划分的。
比县小是峒,不是那。
在古代,那坡县就叫镇安峒。
非常有必要
谈论"壮取行政区域"或"僚区行政区域",我觉得没问题.但是谈"壮族国家",我并不赞成.
建议能否把本贴转移到内部版块?
莫非内部版块是专门讨论反动言论和政治敏感话题的?看了论坛水很深啊,怪不得『Hoih Baihndaw 内部会议』要认证了才能进去看。
我看的发言才是反动的,反少数民族的。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言论不自由吗?
动不动就给你扣上“反动”的帽子。
初衷只是不想让大汉主义者扇风点火。
没想到被预见了,你果然来扇风点火!
古代的县和峒,我的理解,前者是帝国郡县制的行政建置中的地方一级,再下去还有亭长、驿长之类,更低的有民间自治的里长、社长等。县令,也就是传说中的七品芝麻官,有品秩,就是得通过官方科举考试者才能获任的。
峒,南方羁縻地区土官管辖区域的行政单位。像黄峒、侬峒应该是依据地方酋长家族姓氏得名,受到朝廷册封者,也就是土官,其姓氏从汉字,应该是从中央王朝得到的姓氏记录方式,但有的也可能就是古壮语族称记音(待考)。像镇安峒这类的峒名也不少,应是直接带有朝廷寄予“镇守安定”,希望边靖疆宁的寓意。
此外还有寨、堡(铺)——军事建置,同时也是屯兵地点,往往在土著和移民聚居区之间的交通沿线要地,有的地方为外来镇守兵卒,有的地方为当地土官辖下土兵。印象中,一般寨设于山区要隘,堡(铺)设于盆地平原枢纽。圩——人口密集形成商品交易场所的地方,一般也在交通枢纽之地(南方水运要紧,故亦多临近水陆皆宜或河道汇流地点)。
至于“那”(包括近似字音,如带“拉”字的地名),应是完全出自古越语(不仅是壮语地区有)的地理单位概念,是在民间地名称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之一,因此在古代地域行政等级内,它很可能就最经常被压缩为范围更小而具体的地理单位,比如出现在村落名甚至田块名中;在地名称谓汉化时,甚至可能像定语一样成为地名的一部分,从而部分地失去作为地理单位的本义,比如“那雷+村”(只是打个比方,这个地名具体来历没我了解过啵~)。因此“峒”和“那”等概念在地域范围和行政等级上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要从历史上的情况来考辨了。
凭印象笼统一论,排除了历朝历代制度的差异和各地区历史中的差异,估计有很多舛误、不确和缺漏的地方,班门弄斧一下了~“联邦”壮语说成是“孟浪”(孟是邦、国,浪是联合、连接)。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