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原创]壮族贝侬们,为了生活,我们渐渐抛弃了自己的民族 [打印本页]
作者: 河池红水河 时间: 2008-9-8 16:23
标题: [原创]壮族贝侬们,为了生活,我们渐渐抛弃了自己的民族
我是一个来自东兰农村的壮族孩子。我们那里世世代代都说壮话,唱山歌。
我一出生,我的父母就教我说壮话。所以,壮话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和我打招呼的语言。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母语。壮话就是我的母语。
我六七岁的时候,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到学校开始学a o e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习了第二种语言。当时什么都不懂,大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所以也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学我们自己的语言。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通常按壮话写汉字,比如“我喜欢自己的民族”壮文是“gou maij mizcuz raeuz",我却写成“我喜欢民族自己的”,所以,感觉这样学习很吃力。心里在想,为什么这样不行啊,我们可是这样说的啊。但那时也不知道什么是语言。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读的文章多了,看电影电视多了,语文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很多。同时我也学会了桂柳话,在我们村里叫:刚棍/gangj gun.
2005年,我学会了上网,朋友教我用百度去搜索,我第一个就把“壮族”两个字输进去,朦朦胧胧间点进了“壮族在线”的“僚人家园”。在里面看了一下,觉得很亲切,里面还有一些家乡东兰的照片。在那里面,我见很多人用词时经常用“贝侬”两个字,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明白。琢磨了一阵子,原来“贝侬”就是我们壮族人经常说的兄弟姐妹的意思。壮文叫"beixnuengx".
在僚人家园里,有很多英文一样的文字(壮文),我不知道怎么看(看不懂意思)。偶尔看到有人写双语出来,我才知道什么意思。在里面呆了几个小时,看了好多贴子,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壮族还有自己的文字!我学着去拼几个,嘿嘿,跟拼音差不多,不过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话一样。原来我们民族的语言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我太兴奋了!
由于当时的上网技术还是菜鸟阶段,当我关闭了那个网站之后,再也找不到了。就这样两年过去了。2007年,经过努力,我再次成功访问“僚人家园”。重新注册了一个ID之后,开始在里面学习壮文。花了一天的时间,我就学会了壮文的发音技巧,随后我就可以用壮文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当然不是标准的)。
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原来应该知道的东东知道得太少了。感觉就好像是壮文是自己的生父,汉字是自己的养父,而我们则是只躺在养父的怀抱中,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生父的机会。我们与生父不断疏远,不断隔离。生父给我们躯体,养父给我们生活。我们为了生活,我们抛弃了生父。。。。。。
虽然,我也知道壮文是别人制造出来的。但我还是觉得很亲切,我觉得还是要学习到底。我在想,一个不会壮话的人绝对不会造出壮文。如果没有那么多贝侬世世代代讲壮话到现在,更没有人能创造出壮文。所以,我不认为壮文是别人的东西。我想把壮文当作自己的外套,这套外套里面的所有尺寸,样式,图案,色素等在全世界只有壮族人穿才相配。但这套外套是外国人参与设计与制造的,最后这套外套就是我的外套,因为别人不能用,只有我们壮族人才能用。
说到这里,有的人就说,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壮族人都不用?这个问题很悲哀。也就是像上面我说举例的,生父没有能力给你良好的生活,养父能给你生活的空间,我们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抛弃了自己的生父。。。。。。比较现实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普及吧。
所以,我平常都说,我不会要求任何一个贝侬去学习壮文,因为生存毕竟第一。但是,凭着自己对民族的一腔热血,我会建议那些有条件的贝侬去学习壮文。我也没进过壮文学校,我们学习都是在网络上自学。我们学习壮文只是想尽力保护一下自己的民族语言。我们没有种族意识,没有Z治头脑,我们完全是想让自己感动多一些,让我们传承祖先们留给我们仅有的文件遗产。
另外,很多人都说壮族地区很落后。从实际出发,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在家里,我经常听到有人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吵满村风雨,不管兄弟姐妹,拔刀相向。土地纠纷,田水纠纷,财产纠分,家庭纠纷等等,丁点小事,弄得死去活来。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些成为一种恶性传统。有时候我经常在想,文明源于文化,壮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不普及,而现在又推广不利。没有文化来主导,思想观念落后必然造成其他方面的落后。学校学的是汉字,电视放的是汉语,壮族的一些人就算被这些汉文化的洗礼之后,回到壮族山村又会被那种所谓的传统感染。所以,我个人觉得,要想推动壮区的发展,建立壮区针对性的文化教育是最好的办法。比如建立壮语电视台,开办双语学校等等。
我也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种教材叫《思想品德》。我们壮区也有我们壮族特色的礼节方面。比如红白事,我们应该的言谈举止等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而这些要不是父母不教的话,你无法从哪里去学,当你去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时候你就会很尴尬。当然,壮族的礼节方面仍有很多,其实也可以出一些像这样针对性的教材来教育我们壮族的后代的。
有人说,没有壮文,壮语也能传承下去,不是已经传承了这么多年了吗?是的,没有壮文,壮语可以传承,但传承下去的时间可能是50年,也可能是100年,但依照现在的趋势,我想不太可能一直传承下去。历史过来这么多年,壮语确实传承下来到现在。但是传承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文字来规范,所以,壮语变异很多,甚至同是壮族人都听不懂对方说壮话。这是没有文字的规范造成的。不难想像,一种没有文字的语言是根本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壮文的出现,对我们壮族人来说应该是好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看谁制造的,如果那样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先就这么多了。因为我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语言,所以,每当看到“贝侬”“布僚”的词时,我都会感到很亲切。感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感觉。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顺便说明一下,本人是一介壮族贫民百姓,不在机关做事,不在组织任职,没有任何针对性。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阐述自己热爱自己民族的个人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9 1:11:41编辑过]
作者: 贝侬楼 时间: 2008-9-8 18:52
你是目前我们壮族人中为数不多的觉悟者!
向你致敬!
[em80]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8-9-9 02:15
现阶段,学习汉语汉字并非壮族小学生的自觉选择,而且学习过程并非充满了快乐。
那么,抛弃自家母语、疏远自己民族的人是谁?是那些小学生的父母以及父母官吗?还是成长为中学生、大学生的孩子们?
真正抛弃自己民族的壮族人应该不多吧?进入城镇、工矿区的贝侬,成了散杂居类型的壮族人口,他们或许疏远了自己的民族,但真心抛弃自己民族的有几个呢?
没有几个贝侬真心抛弃自己民族,所以我们不要忽视更不要误会已经少用或不用本民族语言的那部分贝侬,而要尊重他们对本民族的感情,给他们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机会。有壮语电视广播、壮文入校教学,就是给已经散杂居的贝侬一个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也是给即将散杂居的贝侬一个牵挂自己民族的丝线。现在是网络时代了,散杂居并不注定失去与聚居文化母体的联系,散杂居的贝侬或许比聚居的贝侬更能体会什么叫僚人。
作者: shanshe 时间: 2008-9-9 10:04
如果是用文言文进行工作和学习,壮语可能不会消亡,各地的方言也能够保持
现在的问题是白话文充斥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最可怕的,口语化的汉文侵蚀力将是空前的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8-9-9 16:49
顶啊,
作者: dong126888 时间: 2008-9-9 22:21
感觉就好像是壮文是自己的生父,汉字是自己的养父,而我们则是只躺在养父的怀抱中,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生父的机会
就像我们只是炎黄养子养女
作者: lr285 时间: 2008-9-10 00:14
一个无知贝侬发自心深处的感情道白。
作者: 河池红水河 时间: 2008-9-10 11:27
以下是引用lr285在2008-9-10 0:14:58的发言:
一个无知贝侬发自心深处的感情道白。
你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吗?“贝侬”!我真想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很有知识的“贝侬”。麻烦报上名号,学历,工作单位及职务等。我想我们有这样的“贝侬”,应该让我们为你的博学多识而感到“骄傲”吧?
作者: xxyyzz 时间: 2008-9-10 14:01
向河池贝侬学习!
Gou yax aeu hag Sawcuengh!
作者: 南人 时间: 2008-12-4 00:37
嗯,为本民族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不会壮文,但会说壮话.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8-12-4 10:40
在桂南,城区人放弃了母语,乡村人也放弃了母语。请看:
东兴有2000姓鸡人
至今已传8代
http://www.gxnews.com.cn/ 02月16日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姓龙、姓马、姓牛等甚众,而姓鸡者确为鲜见。以致鸡年春节前后,有人吵吵嚷嚷:全国姓鸡者,仅剩佛山两姊妹了。其实,单在广西东兴,姓鸡的就约有2000人!
记者去年9月到东兴万通物流采访,就偶遇一姓鸡的东兴籍货车司机。物以稀为贵,从此,这鸡姓便印在脑子里了。
春节这几天,顺藤摸瓜,发现这姓鸡的司机大佬的老家,竟是整村整村的姓鸡人!
在防城港,“光坡鸡”和“那漏鸡”相映成趣,前者是说港口区光坡镇的肉鸡有名,后者是说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的鸡姓很独特。东兴市姓鸡的2000多人,不仅仅是那漏村,江平镇的横隘村、思勒村及东兴镇都有鸡姓的人分布。
东兴市内的鸡姓同宗同祖,故地为江平镇横隘一处名为园提牛的地方,当年老祖宗生出七个儿子,成为七房鸡姓分布东兴各地,至今已有8代。每年清明,整个东兴的鸡姓都一起去祭扫祖宗。
江平姓鸡的基本集中在该镇北部山区,最集中的便是那漏村,两个生产组300人都姓鸡,鼎鼎有名的生了10个儿子的鸡十公便是那里的。而横隘村鸡姓则有400多人,不过住得相对分散。以前江平的鸡姓人讲壮话,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个别还会讲一点,年轻人只会讲当地的白话了。每年的正月十四,每个村都由社头组织大家出社山做社祭拜,据说是为了纪念伏波将军的诞辰。
横隘村有个党龄与工龄一样长的鸡支书。鸡支书名叫鸡贤益,今年58岁,1964年担任生产队干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到东兴水利局下属的江平镇夹浪拦河管理所工作,1984年开始担任管理所的党支部书记兼负责人,直到去年3月申请退职。2003年,鸡支书的老家横隘电河村的水利被毁,村里一直拿不出钱来维修,全村的老少眼巴巴等着天水。做了40年水利工作的鸡支书急在心里,主动提出赞助一吨水泥给村里修建水渠。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出工出劳,电河水渠问题迎刃而解。可是没有人知道,他在镇里的两层楼房是借钱分期建起,直到去年债务才还清。春节前广东老板丢下个木箱厂回去过年,请他帮看管,晚上鸡支书就在厂里过,大年三十也是这样。
据鸡支书介绍,从他父亲保留下来的印章得知,他们原来的姓氏实为“雞”字,而非“鷄”字,使用简化字后没有了“雞”字,只能用鸡为姓,不过很多人都不认这个“鸡”字,只认“雞”姓,户口本和身份证上以“鸡”字为姓,实非得已。
雞姓的根源还可以上溯到南宁苏圩,更老的是在博白清化,去年他还上苏圩参加过那里的祭祖活动,这两个地方的族人都改为姓奚了。在东兴把姓“鸡”改为姓奚的也大有人在,如今约占整个鸡姓的1/3,他们一般都是外出工作或打工觉得姓氏不雅后改的。像在江平开诊所的奚旭超,早在外出参加工作时就把姓改了。鸡支书的二女儿当年去广东打工,因为姓鸡老是被人拿来开玩笑,一气之下请假回来跟小妹一起改姓奚了。
鸡支书的堂弟鸡贤积说,要将“鸡”这个姓氏改为奚便是背祖了,他不干,现在写什么要签名他都是写“雞”字。
来源:新华网
责编:罗晓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甘毅
通讯员
苏凯
作者: 靖西的孩子 时间: 2008-12-4 21:36
对不起, 我有点想笑。
作者: 靖西的孩子 时间: 2008-12-4 21:37
如果有个组织,我们会更知道应该怎么努力。
现在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呢?
作者: 靖西的孩子 时间: 2008-12-4 21:38
我说想笑是因为 11楼 土著虎尾 转载的文章。
我太年轻控制不住自己。
作者: 西粤人 时间: 2008-12-6 14:27
热爱自己的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以说楼主是一个天生从骨子里就懂得如何爱自己民族的人!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