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南宁是一座民族特色消失的城市? [打印本页]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08-8-22 23:18
标题: 南宁是一座民族特色消失的城市?

众说纷纭:南宁是一座民族特色消失的城市?(原创)
                            
水边树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在这座仅市区就有近两百万人口的都市之中,官方统计壮族占全市总人口的63%以上,是名符其实的自治区首府。然而,外人踏入这座城市,除了感受其满眼葱绿的风光和凸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外,难寻壮族的特色。放眼街上,冠上“民族”字样的民族大道、民族宫,让人看不出有何民族特色,民族宫更是变成纯粹的商业场所,而保留有广西民居建筑特色的民族文物苑,却被蜗居在闹市中的一个角落里。再看街上的行人,清一色的“洋装”,众里寻他千百度,“壮味”在何处?又仔细辨听,闹市中除了普通话,便是南宁白话,偶尔在街头巷尾出现挑果叫卖的郊区农民,不时还听到一两句壮话,城里人却将之称为“土话”……难道,真的像一些人说的,南宁已经是一座民族特色消失、趋于世界大同的现代化城市?
首府南宁真的没有民族特色?首府里壮族人真的已经汉化?笔者为了探个究竟,特意走访了首府里一些老中青的壮族人。                        

小一辈壮族人:成分不变  “壮”味淡化
  
在南宁市城区里生活的小一辈壮族人中,有许多是父母早年迁进省城,自己出生便是城市人的。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城市,即便父母偶尔带他们回乡下,也只是“到此一游”,见到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而已。待回到城里,满眼都是七彩世界,街上高楼大厦耸立,商店里摆的琳琅满目,身上穿的花花绿绿,在家里看电视几乎是日本的卡通片,到学校说的不仅是普通话,还要提早学英语.

笔者随机采访了南宁市星湖小学的几位小朋友,问他们“谁是壮族?”结果是壮族的都很干脆地举手。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你是壮族,他又是汉族吗?”回答是“因为我爷爷是壮族,所以我爸爸是壮族,我就是壮族啦。”回答还算有“逻辑性”。再问“你们知道壮族的特点是什么吗?”这个问题提得太失败了,所以孩子们都摇摇头。这时,有一位个头较高的孩子冒出一个文不对题的回答,“壮族就是民歌节。”令笔者忍俊不禁,也让其他小朋友“吔”声一片,羞得他跑个不及。笔者最后问“壮族小朋友在家跟父母讲壮话吗?”回答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讲。只有爸爸跟爷爷讲。”其中一位小朋友还说,“过去爸爸妈妈一直讲家乡壮话,后来他们慢慢改讲普通话了。他们担心讲家乡话影响到我讲普通话不标准。”

可见,首府里小一辈的壮族孩子对于“壮味”,可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这些幼小的的都市壮族孩子真是完全与“壮”无关吗?当然不是。笔者曾在南宁市民委采访时发现,许多父母到此处为孩子修改民族成分,其中大多数是改为壮族,因为壮族在将来入学、招考等方面,有一定的民族照顾分。这是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也是“小一辈”壮族人从“壮味”中获得的实惠。
              
老年一代:乡音无改  谁言“不壮”

在首府南宁,大多数上年纪的壮族人都是从壮族农村到城里工作的,他们虽然在城市退休安度晚年,但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壮乡的风情习俗、语言口音,无不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催”,他们一般都是“乡音无改”,由于壮语北部方言中没有送气音,老一辈壮族人说汉话往往“夹壮”。

说到“夹壮”话题,这应该是一个敏感的、关系到民族自尊心的问题。然而,笔者却不回避,因为,笔者本人是壮族,不时也有点“夹壮”。那么,说话“夹壮”有什么问题吗?早年参加革命的老一辈壮族人、原自治区一位老领导作了这样精辟的回答:“壮族人说话无所谓夹壮不夹壮,壮族的口音本来就是这样。这应该只是壮族人说话的特点,应该是壮族的特色之一。”同样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壮族人、原自治区另一位老领导看问题十分透彻,“香港人说话、唱歌一口港味,特点很鲜明,内地人很喜欢模仿。为什么?因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快。将来咱们壮乡经济搞上去了,相信连外国人都会以模仿壮音为荣。”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老一辈壮族人不仅说话的口音“壮味”浓,而且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特别强,对于自己远在乡下的家乡也特别关注。他们身居首府,但开口不离家乡,可以说,这部分老一辈壮族人是“人在城里,心留壮村”,从灵魂深处来看,他们跟乡村里的壮族村民一样,对自己民族有着与生俱来、割舍不断的情愫。


中青一族:“壮”心不移  开放向前

从上述可见,首府壮族之中,小孩“壮味”趋淡,老人“乡音无改”,是保留壮族特点最完全的群体。那么,中青年壮族又是怎样的状况呢?这个群体在首府壮族人中占的比例最大,他们在各行各业工作,在都市的各家各户生活。在他们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壮味”的问题。比如,提拔干部是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比例;日常工作中壮汉民族干部的交流和相处问题,等等。

广西民族研究所一位壮学专家谈到自己民族——壮族时,说了一句精辟的比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壮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也是一个接受外来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很快的民族。因而,壮族先人就已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做出过重大的发明创造,比如。据考证,壮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再放眼今天的南宁,从自治区主席,到名扬全国的作家(而且是用汉文写作的壮族作家),各行各业里都有许多优秀的壮族人,这些壮族人在其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壮族山歌“歌王”覃先生说,有人说首府壮族没有民族特色,这是错误的!民族特色指的是什么?要先对民族的定义充分了解。民族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具体到南宁来说,覃先生认为,先从表象来说,自治区主席是壮族担任;自治区、南宁机关的牌匾,以及街上的路牌都书写有壮文;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都有壮语节目;广西有统管壮文推行使用的机关,以及出版有壮文报纸和杂志;在一些家庭里,哪怕是局限于老一辈,也还是有用壮话交流的;在一些对外交流、旅游接待、重大会议等场合,不时看到礼仪小姐穿着漂亮的壮族服装;再看看每天大量在首府流通的人民币上,印有法定的壮文……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壮民族特色。再从“内在”方面来说,壮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的特征,同样在首府南宁得到彰显。

覃先生同时也表示担忧,壮族特色在南宁有日渐被弱化的趋势,民族文化需要保护,才能使其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发展得好了,同样可以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南宁这些年来成功地举办“国际民歌节”,便是很好的例子。

说到身居首府的中青一代壮族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一位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同志说,首府壮族中的中青一族,是“壮”心不变,开放向前。一方面,他们在内心与生俱来地打上壮族的“烙印”,有着一颗为了壮民族、为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广西而奋斗的红心,另一方面,他们不固步自封,而是开放向前,是一个与各民族同志团结友爱、受到各族同胞尊敬的群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在一些网站论坛里,偶尔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言论,比如有说广西因为成立自治区,而拖了发展的后腿;桂西壮族地区落后而拖累桂东地区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不和谐的声音。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是全国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又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社会动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一位官员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的各民族团结奋进,社会稳定和谐,这是广西各族人民之福,也是最需要好好珍惜保护的!

那些乱发议论者,连这些重要的却是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南宁未来:走向国际化民族特色不可或缺

南宁的民族特色可否这么定论:南宁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但特色不够鲜明突出,仍有待于加大彰显力度的城市。那么,南宁该如何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让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外人的眼光呢?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身为瑶族学者却对壮族风土人情有所研究的蓝先生在笔者的一再提问下,谨慎地谈了如下几点:

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特别是要在管理层尤其是领导者里形成共识:在打造国际化都市南宁的同时,不忘保护和传承鲜明的民族特色。

为什么要这么提出,蓝教授作了一个“危言耸听”的假设:一个民族如果其民族特色消失,那么这个民族距离消失还远吗?一座城市如果没有特色,特别是一座自治区首府城市如果没有民族特色,那么,它能以“现代化”比拼赢下经济实力更强大的城市,能不被千城一面却更发达的城市所淹没吗?

其次,可以从以下的具体做法中,突出民族特色。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由壮族官员担任,那么,在一些与民族有关的的重大场合,比如国际民歌节上,主席以及一些壮族官员,可否穿上民族服装?

2、在对外交流、旅游接待、重大会议等场合,外事人员、特别是礼仪和导游小姐,应该穿上漂亮的壮族服装。值得一提的是,南宁琅东车站的“导客”小姐时常是身穿漂亮的壮族服装,给外地游客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3、在一些重要建筑上突出民族特色。具体而言,如果大型标志性建筑缺少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只是满大街地植树,甚至移植很多“洋树”,那么,南宁最终尽管给人的印象是“现代化”加“绿”,“似曾相识”,千城一面。南宁城市建设留给外人的美好印象应该是:这是一座美丽的绿城,也是一座有着民族特色的首府城市。

4、壮语壮文是最能体现壮民族特色的文字符号。除了自治区、南宁机关的牌匾,以及街上的路牌要书写壮文;广西电视台应该增加壮语节目播出的时间,最好建立一个专门的壮语频道,全天播出节目。

5、最后,呼吁身居首府仍会讲家乡壮话的壮族同胞,尽量在同乡见面是多讲家乡话,在家里也适当给孩子教教家乡话。因为,壮民族有一句古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初稿于2008年4月10日

红棉树 编辑   2008.08.23   01:23


作者: 他文    时间: 2008-8-23 00:43

去西北那边,街上的文字都是汉藏蒙,看南宁街头的路牌就知道了,只有一种文字

偶尔多出一种来,那也是英文.....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8-8-23 01:26

不错的报道性文章。有一处错了,“由于壮语南部方言中没有送气音,老一辈壮族人说汉话往往‘夹壮’”,——这里的“壮语南部方言”应该是“壮语北部方言”,壮语北部方言没有送气音,南部方言有送气音,这应该是壮语常识。我在别的论坛看过这个文章,也看到过同样的错误,为了防止以后的转载出现同样的错误,我已经将文章编辑了,改掉了这个错误,顺便做了一些版面的段落的调整。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8-8-23 09:09
有所思!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08-8-23 14:04

Caen doiq mbouj hwnj, giz loek de haengjdingh mbouj dwg daegdangq guh!

真对不起,我看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那一定是个笔误!

Gvansim hongsaeh vwnzva vah saw Bouxcuengh!

关注壮族语言文化事业的建设!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8-8-23 14:25
中国的当代环境下,汉族依然更容易西化。
作者: 天地浪人    时间: 2008-8-23 14:27

!!!


作者: panst    时间: 2008-8-24 11:50
除了火车站前那几个绣球,我难寻一些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别说壮文字运用了
作者: 布洛陀的传人    时间: 2008-8-30 20:13

壮族人说汉话往往‘夹壮’ ,的确是真的.

不过汉族人只知道有‘夹壮’而已.

不知道壮族有多少大方言的.

这点已经成为一大标志了.


作者: fang888999    时间: 2008-9-7 17:51

南宁是个平庸的城市,如果不把自己的壮民族特色搞好,南宁是没有前途的,要知道,现在全国各地,东南亚各国都在相互竞争,南宁人们为什么来你这呀?你有些什么??????


作者: 驮娘江    时间: 2008-9-20 20:07

希望南宁乃至广西的壮族领导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在进步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本色,迷失了方向。


作者: 燕南飞    时间: 2008-10-13 21:43
希望我们本民族的母语不要就此流失了!这方面的工作还得努力!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