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刚从印尼读书归来的朋友,恰好她会些许印尼语哦,更恰好她是壮族的,只是她不知道壮语的gu也是我的意思,因为她是北部的壮族武鸣(她说还会半桶水,我说半桶水总比没有的好吧)。偶然她发给我分享一个印尼歌。听着听着里面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gu(英文拼为ku)。我就问她里面的gu是什么意思?她说是“我”的意思!吓着我了,起先隐约看到人家说的印尼跟我们壮族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语言上有有相似性(我也半信半疑)。但这个词就震撼了我。还有些词比如印尼的“你”是kumu但听起歌来很象meng的发音。mu就很象meng 。
http://home.guxiang.com/UploadFiles/2008-8/820139245.mp3
我吃力的叫她吃力的翻译第一句。经过大半天流汗的查字典外加她自己的功底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出来了
第一句应该是“我伤心等待,想你不已”
不管怎么说虽然她说“你会让我做梦都在思考那些印尼歌词的翻译”而且“实在是没几滴墨水的可要免责声明啊”之类的壮族思维太谦虚了我不得不感谢她给我提供这么好一个有意义的歌曲(只要那个词)。虽然拿她说过的话来这里摆没她同意的情况下呢。
这样啊?终于明白。那李辉的关于南岛语系说不是不成立了吗?
不知道还有谁更权威的解释……
感觉还是有一丁点关系的,一些资料可以看下
在许多壮侗语言当中,有[塞音+r]之类的复辅音(如pr-、kr-等等)。这些复辅音的构拟尚有争议。例如:
意思 | 泰语 | 石语 | 拉珈语 |
眼睛 | ta | pra | pla |
死 | taai | praj | plei |
蚱蜢 | tak | pruk | plak |
竹蔑 | tOOk | prok | pluk |
李方桂认为这个对应关係代表原始壮侗语的*pr-,石语和拉珈语比较原始,泰语则经过*pr- > t-的音变。这和奥德里库的观点大相径庭,他认为原始壮侗语是*pt-,*p-可能是次要音节(pr閟yllabe),*t则是声母。在泰语里,次要音节脱落了*pt- > t-,而在石语和拉珈语里,声母经过弱化(affaiblissement)而变成了介音-r-/-l-(*pt- > pr- / pl-)。南岛语系裡面的同源词似乎引证了这个假设,因为马来语「眼睛」是mata,「死」是matay,奥德里库提出壮侗语的*pt-来自*mt- > *pt-(在声母的同化影响下,鼻音变成塞音),而李方桂的构拟则无法解释壮侗语和南岛语同源词的关係。
白保罗是人类学家,他认為壮侗语和苗瑶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主要根据,是他所提出的「东南亚文化流」这个观念。该论点的核心是:史前该地区的民族种群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因此,文化的流向不可能是单向的。多数中国的学者,面对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可能连带关係时,都只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而忽略了这些语言对汉语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上面。
值得注意的是,白保罗这个所谓「东南亚」(Southeast )的概念,幷不是指现代理解的中国之外东南亚各国,而是史前时代长江以南这个广大区域,包括现在的海南岛、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以及台湾、中南半岛等地。这些地方当时居住著数目繁多的民族群体,大部分是非汉人(当时的中原居民)。他们从很久远的时期起,就和不同的民族有著文化和语言上的相互接触。这些群体包括了使用孟高棉语的族群、使用南岛语的族群、以及使用汉藏/藏缅语的族群。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往后的语言学家确立了「壮侗语系」这个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Edmondson(1990-1991)、以及Edmondson and Solnit(1997)。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東帝汶,菲律賓,或是台灣的原住民也屬南島語系,發音彼此有點像,馬來語,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東帝汶通行! 菲律賓語則是一種獨立語言,台灣的原住民,支派太多,泰雅族有泰雅語,阿美族有阿美語 遠至非洲馬達拉斯加,其實也屬南島語系,相傳馬達拉斯加人的祖仙是來自印尼加里萬丹 他們現在的語言確實是和現在的印尼語有點相像,可能是時間洗禮,馬達拉斯加夾雜了許多阿拉伯語大致上馬達拉斯加人是不能和印尼人溝通。
包括印尼、马来西亚、夏威夷、新西兰等地的南岛民族,其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属于古越语的“同源字”(卢溢棋 1997)。比如说古越语的“蜘蛛”(lakwa)一词,就可以在鹤佬语(发音为laaqiaa)、客家话(发音为lakia)、畲语(发音为laukhoe)、马来/印尼语(发音为lawa、lawa-lawa、labah-labah)、夏威夷语(发音为lanalana、nananana)以及新西兰毛利人的拉巴怒伊语(Rapanui)(发音为nanai)等语言当中找到类似的发音(Hoklo.org nd)。
提供一些台灣南島語(泰亞語)的基本詞彙,供各位參考,個人認為泰亞語還是比較接近南島語原生形態的
我:yaku(長式) ku(短式) mu(所有格)
你:yisu(長式) su(短式)
我們:yami nami(所有格)
你們:yamu namu(所有格)
他:hiya
他們:d-hiya
眼睛:doreiq 毛:uban
村莊:alan (注:越南語 lanh)
黑色:m-qalux 白色:embanah
一:kingan 十:maxal 百:k-bkuy
南島語和壯侗語族比較明顯的語法上相似
例如,泰亞語的“我是中國的漢族”是 mukan Tiungkok ka yaku.直譯就是“漢族 中國 (主語提示詞) 我”
又如,“這裡有我的照片”是 siasin mu ka nii.直譯就是“照片 我的 (主語提示詞) 這裡”
印尼语"我"应读"AKU"或SAYA, AKU与壮语GUL有点近似,
壮语在某些语法方面与印尼有近似处,不过两种语言差别还是很大,
那印尼歌听不了
我的印尼语词汇记得不多,
印尼语中有许多代表"你"的词:如engkau\ kau \kamu\,但并没有"kumu",kamu与壮语"meng"差别还是比较大.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