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对壮文的一些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08:40
标题: 对壮文的一些认识

关于标准壮文\地方壮文\新壮文\方块壮文的讨论,已经很久了。以前我很少参与讨论,因为不熟悉。但是,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是不行的。

1,关于标准壮语、壮文。

尽管有很多人说它有太多缺陷,包括“不具有代表性”等等。但是,壮族各地方言众多,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各地语言按照各自的路子发展,所以产生了不小区别。当初选武鸣壮话为标准话,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合理的。武鸣话多少还兼有一些南壮的成分,如果不选它,已经没有更合适的了。

别的不说,从实际效果看,我拿平果壮族土语和刘敬柳、‘地球人”的标准壮语交流,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稍微一适应,就不会有大问题。

而且,标准壮语具有政治上的先天合理性。它之所以没有得到推广,我想跟有关的教育部门有关,语言本身不是大问题。如果有一种语言,能最容易在壮区普及,我想可能还是标准壮语、壮文。

或许标准壮语、壮文还有缺陷,还需要完善,但是在没有新的、更合理、更完善的语言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打倒它、否定它,不然连这样一个唯一的比较成熟的壮族文字,我们都要丢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11:50:26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08:40

2,关于新壮文。

大家都觉得现在的标准壮语、壮文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是,怎么改?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还是动大手术?甚至推倒重来?这些都需要好好论证的。语言专家和家园里的有关贝侬可以好好考虑考虑。

我个人的理解,没有必要再大改了。里面的一些本可以用壮语土话表达的桂柳话,到底要不要改过来?说实在话,我看《壮汉词汇》,发现我们壮语的词汇居然如此丰富!但是,由于长期脱离农村生活,很多词汇仅仅是似曾相识,但是真要说出来,只能借桂柳话了。很多词汇,甚至没有了印象——尽管我壮语非常流利,但是估计自己掌握的词汇不会超过500个了。

像这些词语,完全不借桂柳话?借桂柳话?全借?半借?借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8:41:12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08:41

3,关于地方壮文。

地方壮文,已经有了。像云南贝侬就创制了适合地方、有当地特色的地方壮文。红棉树贝侬也在用力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

每个地方的贝侬都有创制和使用地方壮文的权利,如果地方壮文能更好地促进壮族文化的交流,推广起来也容易,甚至比标准壮文更好,那是好事情。实际上,对于新的壮族语言文字,我个人认为标准壮文算是“暂定”的,如果有好的语言来替换它,那当然是应该的。一切,都要发展,都要经过实际的检验。

但是,标准语的选择和制定,一切本着“为多数人所接受”、“有利于推广”的原则。我们人活着,本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哪怕自己的土语不被选为标准话,我也能接受。否则,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标准的,对于武鸣标准语、标准音都不感冒,纷纷建立自己的“标准”,那就不好了。为了民族大义,有时候,需要我们跳出小地方狭隘观念的束缚,眼光看远一点。

对于地方壮文,我观点很明确:支持创新和尝试,不要保守;但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因为地方壮文的创制而出现“语出多门”的情况,不要影响贝侬间的团结;多用力对标准壮语、壮文的改造上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8:41:58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08:42

4,方块壮文。

以前壮族人有文化的不多,所以土俗字难以推行。但是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会汉语,如果能指定出新的土俗壮文,可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推行起来也容易。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不必担心注音的问题。同样的字,你用武鸣话来念也可以,用自己家乡音念也可以。

不过,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有人进行研究。而且,这样的方块壮文必须以汉字为基础,我担心有部分贝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无论如何,多讨论一定是有意义。贝侬们多尝试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8:42:46编辑过]

作者: 茂    时间: 2008-8-12 09:11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8-8-12 8:41:45的发言:

3,关于地方壮文。

地方壮文,已经有了。像云南贝侬就创制了适合地方、有当地特色的地方壮文。红棉树贝侬也在用力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

每个地方的贝侬都有创制和使用地方壮文的权利,如果地方壮文能更好地促进壮族文化的交流,推广起来也容易,甚至比标准壮文更好,那是好事情。实际上,对于新的壮族语言文字,我个人认为标准壮文算是“暂定”的,如果有好的语言来替换它,那当然是应该的。一切,都要发展,都要经过实际的检验。

但是,标准语的选择和制定,一切本着“为多数人所接受”、“有利于推广”的原则。我们人活着,本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哪怕自己的土语不被选为标准话,我也能接受。否则,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标准的,对于武鸣标准语、标准音都不感冒,纷纷建立自己的“标准”,那就不好了。为了民族大义,有时候,需要我们跳出小地方狭隘观念的束缚,眼光看远一点。

对于地方壮文,我观点很明确:支持创新和尝试,不要保守;但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因为地方壮文的创制而出现“语出多门”的情况,不要影响贝侬间的团结;多用力对标准壮语、壮文的改造上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8:41:58编辑过]

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因为红棉树贝侬是德靖人就用力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这个说法看起来会让人觉得谁都在为各自的地域而创制和推广各自地域的壮文。其实就算红棉树贝侬不是德靖人,我认为他也会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因为目前在德靖地区使用德靖方言的人数比例和流行度上,绝对有理由大力推广,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方言难道不比使用率低的更有生命力吗?当然,其他方言正是因为使用率在日益下降,才更应该保护,但是是不是更应该主推一个使用率更高更有生命力的方言呢?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8-8-12 10:11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8-12 9:11:21的发言:
QUOTE:
....

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因为红棉树贝侬是德靖人就用力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这个说法看起来会让人觉得谁都在为各自的地域而创制和推广各自地域的壮文。其实就算红棉树贝侬不是德靖人,我认为他也会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因为目前在德靖地区使用德靖方言的人数比例和流行度上,绝对有理由大力推广,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方言难道不比使用率低的更有生命力吗?当然,其他方言正是因为使用率在日益下降,才更应该保护,但是是不是更应该主推一个使用率更高更有生命力的方言呢?

使用方言文字方案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从民族大义来说,并不应该成为轻易轻视标准壮文的理由和借口.一个地方性壮文方案再怎么有生命力,那也只能代表壮民族的局部人群,只有全民族共同努力,发展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共同的标准语、标准壮文(退一亿步,现在标准壮文就算没有生命力,那也要创造条件使其有生命力,而不应该自我阿Q地各自为政),这才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更有意义。局部再怎么有生命力,那也只能是一盘散沙的代名词。


作者: 迪拉越    时间: 2008-8-12 10:37

我支持各地使用自己的文字方案记录自己的母语,特别是和标准语差异大的方言区,这和推广标准语并不矛盾,我们总是要先生存才谈得上发展,没有各自母语的生存基础根本就谈不上标准语的发展。

标准语的发展有赖于广播电视大等媒体的强力推广,更有赖于政府使壮语真正成为工作语言。


作者: huangtong    时间: 2008-8-12 11:31
我们是讨论语音还是文字这个问题好象可以分开。如果我们目前的标准壮语的语音可以拼读各地方言,那这套语音就是可行的,不然就应完善它。至于方言,各地可以不一样,汉语普通话不也有各地方言吗?但不影响普通话推广。至于方块壮文,我认为还是可以用壮拼音写出来的,不应作为壮文方案,当然其本地也可以保留,但那是另一回事。
作者: huangtong    时间: 2008-8-12 11:41

“标准语的发展有赖于广播电视大等媒体的强力推广,更有赖于政府使壮语真正成为工作语言。”

这句说到点子。问题是,广西的政府不见得能代表壮族或者说能更多考虑壮族的利益,广西的民族精英也不成气候,广西的民族主义也很淡。

首先要有一批或一代人来宣扬民族主义。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急迫而且严重。

当然,我不是本`拉登分子,也不宣扬民族独立。但民族利益却是不能含糊的。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11:56

我在老家,见到很多人使用汉语模拟壮语口音来记山歌,包括电视.因为书写人不会壮文.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他会,写成了壮文,别人也是看不懂的。

反而是汉字模拟的壮音文字,看起来虽然费劲(有时候只有书写人自己能看懂),推广也有难度,但是多少还能一点点……

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作者: 僚僚无己    时间: 2008-8-12 12:49
楼主贝侬引出的讨论很好,不知道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对壮文的未来发展促动有多大,但是不管有多大,贝侬们把自己的观点话说出来,这是好事。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8-8-12 14:15

俺的看法就是:在坚持《壮文拼音方案》的原则下,允许方言的拼写。

标准壮语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真正的推广。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8-8-12 14:48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08-8-12 14:15:51的发言:

俺的看法就是:在坚持《壮文拼音方案》的原则下,允许方言的拼写。

标准壮语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真正的推广。

我很同意贝侬的说法。


作者: 布洛陀的传人    时间: 2008-8-12 15:15

标准壮文并没有错,错的是有人没有按壮族的语言习惯拼写而已.

其实它也可以拼写很多方言的...

词汇应该多从各方言找,而非借汉,

本族词汇还是有很多可以用的.

如果想保住方言,我觉得应该在标准壮文的基础上做补充,

而非另立门户.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8-8-12 15:23

我正式地学过一段壮语,发现标准壮与北壮还是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并非是水火不融,都是壮语,所谓一个村就听不懂另一个村说话等等明显就是伪话题,我们的老一辈和许多壮语熟练的贝侬已经无数次证明,只要是壮语,交流起来没有大的问题,关键是自己的熟练程度。

有一个标准比没有好,况且这个标准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而且有官方的承认,至少法律层面上已有一定基础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过壮语的贝侬就知道,这样已有实际实用意义,又有官方的承认,法律承认的语言,为什么不支持它呢?现在的制度实际上是人治与法治并行,尤其是人治,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退一万步说,语言本身有不足,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也是正常的,正式出现新文字的壮语随着壮族的发展,才多少年?我们虽然存在了数千年,但是由于历史上封建政权的压迫,我们的社会和语言一直没有大的发展。有不足,那就改进。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的壮语绝不是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是一个政治产物,而是有现实存在基础,经过一定考察研究之后建立的实用语言,而且经历了一次从斯拉夫字母转向拉丁字母,这为以后的改革和网络时代无形中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关于地方方言,同样作为壮语,在文字上是能够做到一定统一的。

至于方块壮文,我个人认为它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它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研究古壮文,已不适合作为现代主要的壮文。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学它,你首先还要有相当的汉字汉语水平,这对于最需要壮文壮语的人口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已经会汉字汉语的僚人,学方块类型的壮语可以解一时壮文壮语之急,长远来看就缺乏意义了。壮语本身就是一种拼音文字,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不是一个系统,原来我们的先人用汉字表示壮语本身就已是一种借用,现在我们还弃用标准壮而转向方块壮,这有点荒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15:23:35编辑过]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8-8-12 15:30
QUOTE:
以下是引用布洛陀的传人在2008-8-12 15:15:55的发言:

标准壮文并没有错,错的是有人没有按壮族的语言习惯拼写而已.

其实它也可以拼写很多方言的...

词汇应该多从各方言找,而非借汉,

本族词汇还是有很多可以用的.

如果想保住方言,我觉得应该在标准壮文的基础上做补充,

而非另立门户.

关于借词,同意这样的做法,可以多尝试。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壮语的连贯性,语言就是思维,壮语思维与汉语是有不同的,能保留自己独特的东西比较好,这并不是排外。


作者: 白莲人氏    时间: 2008-8-12 17:08

大致看了以上各位贝侬的发言,在此也表明本人的观点:

1、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掌握了某一同种语言(文字)的人,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进而扩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正因为人类的语言种类繁多,给人们(包括不同民族和相同民族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正常交往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在民族、国家和全人类间,不得不寻求在某一空间范围内能统一通行的语言(文字),比如当前在国际间通行用英语(英文),在中国推行普及汉语普通话。

3、我们壮族人口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人数是最多的,而所讲的方言有的就象外民族的语言那样让双方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壮族统一的文字就更不用谈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使壮族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能够毫无障碍地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推广使用“标准壮文”是最佳的选择。

4、尽管现行的“标准壮语方案”还存在某些缺点,这可以在推广使用中不断加以完善,但不应拒绝,甚至想力推用自已某地的方言来取代“标准壮语”,这种想法太狭隘了吧。为什么汉族也有多种方言,而无人提出用另一种汉语方言取代汉语普通话呢?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8-8-12 17:33
我实在的,我觉得武鸣话比较清晰易懂,很好听。德靖方言比较温柔,呵呵
作者: bbc    时间: 2008-8-12 18:17

讨论太多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自己的强权,那能推行一种标准啊.


作者: 梁显宁    时间: 2008-8-12 19:45

标准语的令人难以接受,我想,并非是因为它是拉丁文,更多的是他的缺陷。造成南壮难以看懂的原因是:标准语是按照发音来制定,而不是按照音位来制定。

倘若设计者当初更多的是考虑用音位对应,今天写出的文字会更加通行。就如“看见”,北壮说“raen/laen”,南壮常说“taen/haen”,有一些词语都存在这种对应关系。若当初设计者更多的考虑因为,用一个统一的声母——假设是thr——来表达“看见”这个词语,那么各个方言都有统一的 thraen。遗憾的是当初没有,所以南壮的贝侬查字典的时候经常莫名其妙。

再有,设计者对于调号的使用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以至于满文调号的占用率居高不下,调号的使用率跟词语使用数量成正比增长。泰文的处理比较好,声母分高低音组(也就是说部分声母重复),两个基本调号;低音组的声母不加调号表示第2调,分别加两个调号可表示4,6调;高音组不标调表示第1调,加两个调号表示3,5调。至于中音组,出于历史原因,附加两个调号,这先不讨论。而且,泰文的调号标在声母上,不额外占用单个字符。因此,泰文整篇的信息量要比壮文的信息量大得多。

假设某篇文章有 100 个词语,平均每个词语4个字母,那么壮文的信息冗余最差的时候将有100个调号,占用文章的比率达到 100调号 / (100 x 4) =25%。就算有 100 个空格隔开单词,也将有 100 / (100 x 4 + 100) = 20%。再退一步,在平常使用中假设一半的词汇使用调号,而且有 50 个空格隔开这文章,也将有 50 / (100 x 4 + 50) = 11% 的占用率!假设同样的文章用泰文来写,由于搞低音组的划分,需要标调的词汇量要折半,而且泰文书写中不常用空格也不需要额外的字母表示调号,因此泰文的信息量绝对大很多。

这难道不值得壮文的设计者深思么?

另外就是对于入声调的处理,对的是调值而不是调类,造成了更大的混乱,而且调类被严重压缩,与一些方言不对应。

最后就是桂柳话借词的大量采用,造成借粤(平话)的方言跟借桂柳的方言彻底在现代借词表达上彻底分化,这全是桂柳话借词标调方式的“功劳”——按调值而不是按调类。即使更改桂柳话借词的标调方式,也无法改变桂柳话跟传统借词系统冲突的事实,不过平白增加记忆量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8 13:58:33编辑过]

作者: 茂    时间: 2008-8-12 22:28
QUOTE:
以下是引用想家的人在2008-8-12 10:11:35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8-12 9:11:21的发言:
QUOTE:
....

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因为红棉树贝侬是德靖人就用力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这个说法看起来会让人觉得谁都在为各自的地域而创制和推广各自地域的壮文。其实就算红棉树贝侬不是德靖人,我认为他也会推广德靖地区的壮文,因为目前在德靖地区使用德靖方言的人数比例和流行度上,绝对有理由大力推广,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方言难道不比使用率低的更有生命力吗?当然,其他方言正是因为使用率在日益下降,才更应该保护,但是是不是更应该主推一个使用率更高更有生命力的方言呢?

使用方言文字方案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从民族大义来说,并不应该成为轻易轻视标准壮文的理由和借口.一个地方性壮文方案再怎么有生命力,那也只能代表壮民族的局部人群,只有全民族共同努力,发展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共同的标准语、标准壮文(退一亿步,现在标准壮文就算没有生命力,那也要创造条件使其有生命力,而不应该自我阿Q地各自为政),这才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更有意义。局部再怎么有生命力,那也只能是一盘散沙的代名词。

我不认为喜欢自己的方言和推广自己喜欢的方言是对标准语的无视,何为“无视”?照此逻辑,推广壮语是不是就是对推广普通话的蔑视和无视呢?是不是自我阿Q地各自为政?改造现在的标准壮语又是不是可以是创造条件使其有生命力呢?


作者: 红民村    时间: 2008-8-13 09:06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莲人氏在2008-8-12 17:08:23的发言:

大致看了以上各位贝侬的发言,在此也表明本人的观点:

1、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掌握了某一同种语言(文字)的人,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进而扩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正因为人类的语言种类繁多,给人们(包括不同民族和相同民族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正常交往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在民族、国家和全人类间,不得不寻求在某一空间范围内能统一通行的语言(文字),比如当前在国际间通行用英语(英文),在中国推行普及汉语普通话。

3、我们壮族人口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人数是最多的,而所讲的方言有的就象外民族的语言那样让双方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壮族统一的文字就更不用谈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使壮族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能够毫无障碍地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推广使用“标准壮文”是最佳的选择。

4、尽管现行的“标准壮语方案”还存在某些缺点,这可以在推广使用中不断加以完善,但不应拒绝,甚至想力推用自已某地的方言来取代“标准壮语”,这种想法太狭隘了吧。为什么汉族也有多种方言,而无人提出用另一种汉语方言取代汉语普通话呢?

支持白莲人氏观点,同时对最后一点做些补充

为什么汉族也有多种方言,而无人提出用另一种汉语方言取代汉语普通话呢?

其实是有的!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有人建议将广东话做为国语,理由中有海外华人使用率高,保留中华传统等等,甚至于可能还有孙中山个人的因素,但最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


作者: 红民村    时间: 2008-8-13 09:06
这个好贴子,为什么不加精呢,启迪大家的思考
作者: 东瓯一僚    时间: 2008-8-16 23:14

是教育的问题,归咎起来是机制的问题。没有教育(或者说是普及),就很难形成文化,也自然谈不上沉积,她只会步步消失。

用地方方案的人,他(她)可能没有得到真正标准方案的熏陶,不得已用地方音拼凑,临时表达表达意思。可拼音好拼却不好认,明明知道是家乡话的拼音,却未能一眼认出,要经多方拼凑才得。

现在诸位在做的,大概就是用现有的办法,不管是标准的或地方的,先把我们文化记录下来。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8-8-17 00:01

汉文化“大一统”的影响可真够深刻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在“大一统”的思潮前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末节,以至于壮语文的学术问题成为了某些贝侬所关心的政治问题——用方言文字涉及到民族分裂了吗?

在我看来,语言文字应该首先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问题。如果缺乏语言学的常识,那么得出来的结论恐怕都是从各地的情感出发去宣泄自己对标准语文或者方言文字的不满而已。

壮语标准语之所以是标准语,不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而是新中国建国后“钦定”的结果,至今壮语标准语不但没有普及而且还在一步步萎缩,“推广”了50年之后还处在一个口语交际使用人群的真空状态,官方既定它为标准却对其普及工作不闻不问,民间更大多不懂标准语为何物,各地壮族民间的语言仍旧我行我素地发展或者萎缩,这些都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这就是某些贝侬所说的“官方不疼,民间不爱”的状态。至今官方一如既往地坚持对标准壮语文的不闻不问的态度,请问没有民众基础的标准壮语文如何普及和发展?

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语言,不一定要有同一个文字方案,国内外这种情况多的是,苗族就有多种文字,中国的蒙古族也有多种文字,蒙古国的蒙古文与中国蒙古文也不同。同属壮傣语支的中国傣族(115万人口)有四种文字,其中德宏傣文和西双版纳傣文发展得比较好,懂的人也较多,没有傣族人因为自己使用的其中一种傣文就否认其他三种傣文不是傣文,而各地傣族之间的认同感要远高于各地壮族之间的认同感,这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各地壮族都象傣族一样普遍有学习母语文字的机会,那么不管壮族各地使用的文字是否相同相通,壮族之间的认同肯定会比只立一个象征性的标准语而实际上不推广要强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光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的话,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壮语北部方言和壮语南部方言的真正关系:台语支有三大组,其中北部组主要包括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中部组主要包括壮语南部方言和岱侬语,西南组包括泰语、老挝语、傣语、掸语、阿含语等。也就是说,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壮语北部方言和壮语南部方言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语支里面的不同语组的关系,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的关系要比壮语北部方言和壮语南部方言之间的差距要小得多。

台语支西南组光是一个语组就有多种文字:泰文、老文、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掸文、阿含文等。台语支北部组也有两种法定文字:壮文(标准)、布依文。如果认清楚这个情况,大概就不会有贝侬这么强烈的抵制壮语南部方言的文字方案了吧,南部方言在语言学上和岱侬语构成了台语支中部组,而且是台语支中部组的主体部分,同一个语组尚且可有多种文字方案,为何独立的一个语组就不能有自己的一套乃至多套文字方案呢?更何况,壮语南部方言使用人口大约600万,比起壮语北部方言来说是少很多,但比起傣族、布依族人口都多得多。

贝侬要捍卫“民族的统一”,以至于使用方言文字的人都要面临被戴上“民族分裂”的大帽子的境地,但请扪心自问,壮族能在目前的阶段实现语言文字的“大一统”吗?即使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假如政府真的强力推广标准壮语文,各地壮族都学会了标准壮语,实现语言文字上的“大一统”之后,政治上能实现什么诉求吗?当然,这个假设只是一个空想,在政府基本上不会去实施标准壮语文的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之下,依靠网上的几个贝侬或者说依靠一个网站能够维护标准壮文的地位乃至推广标准壮文么?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之下,从有民众基础的方言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壮文(或者方言拼音)方案问世用以承载方言,这种诉求从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来看几乎是无可厚非的。德靖土语文字方案(或者不承认它是一种文字,就算是一种拼音方案也罢)的问世不外就是这个诉求,红棉树站长制订它,某些德靖地区的贝侬使用它来创作作品,都是这种诉求在现实当中的反应。

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贝侬》CD的问世,是以壮族在线网站为核心的壮族民间力量努力的结果,这和官方对壮语文的态度和壮语文推广多年未果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假如我们否认和蔑视一切方言文字的创作激情,请问首张壮语时尚音乐合辑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问世呢?在现实当中没有口语使用人群的标准壮语文(请某些不了解标准语却总以为武鸣话就是标准语的人注意,武鸣话根本就不等于标准壮语,而且差距相当的大),如何产生一个创作团队来进行文学、文化和音乐作品的创作呢?只懂方言的歌手如何用标准壮语来演唱呢?目前还远远不完善的标准壮语文如何承载音系要复杂得多的壮语方言呢?

话说回来,我并不是反对现行标准壮语文,我自己也自学和基本掌握了现行标准壮语文,如果官方真的要完善壮文方案,切实推行标准壮语文,壮区学校全面用标准壮语文教学,开通壮语电视频道,我绝对举双手支持现行标准壮语文的推广工作,但这个支持一定要建立在政府的真正推行上,而不是空凭一腔的热血去盲目支持。

我知道站在标准壮文一方的贝侬是多数的,大家对《贝侬》合辑的文字方案采用德靖壮文方案都感到不舒服,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道有多少个贝侬学习过标准壮文,也不知道有多少个贝侬掌握了标准壮文。看出来有好几个贝侬目前都是还不懂标准壮文的,如楼主粤西土著贝侬,又如红民村、想家的人、山魂、度莫、布洛陀的传人等贝侬。前天红棉树站长在“僚区文教”公布了标准壮语文网络课程的招生公告(http://www.rauz.net/bbs/dispbbs_33_29860_1.html),上述贝侬至今却仍无一个贝侬响应,许多对标准语抱有热情的贝侬顿时鸦雀无声,令人惊讶。是因为有收费么?是两百八十元的公益性低廉收费让大家对标准壮语文的热情变得望而却步了吗?或者大家都太忙没有时间来安排学习呢?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8-8-17 00:04
QUOTE:
以下是引用红民村在2008-8-13 9:06:13的发言:

支持白莲人氏观点,同时对最后一点做些补充

为什么汉族也有多种方言,而无人提出用另一种汉语方言取代汉语普通话呢?

其实是有的!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有人建议将广东话做为国语,理由中有海外华人使用率高,保留中华传统等等,甚至于可能还有孙中山个人的因素,但最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

广东话作为国语的提出,孙中山首先是第一个反对的,根本不存在“甚至于可能还有孙中山个人的因素”的问题。

这个论坛有人提出过用壮语方言取代壮语标准语么?

建议红民村贝侬身体力行,先学习和掌握壮语标准语,给更多的贝侬做榜样。


作者: 普侬    时间: 2008-8-17 22:45
标题: [原创]

正如楼主所说,“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各地语言按照各自的路子发展,所以产生了不小区别”。再看看现在的广西,各地的行政中心有多少个是讲壮语的?几乎没有,只有村下面讲,这样子很容易被行政中心的强势语言所同化。事实上,到了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坚持壮语吗?如果在村下面尚可,可一到外地就马上无用武之地,这对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改土归流。


作者: 古乐魂    时间: 2008-8-20 13:20
QUOTE:
以下是引用普侬在2008-8-17 22:45:32的发言:

正如楼主所说,“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各地语言按照各自的路子发展,所以产生了不小区别”。再看看现在的广西,各地的行政中心有多少个是讲壮语的?几乎没有,只有村下面讲,这样子很容易被行政中心的强势语言所同化。事实上,到了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坚持壮语吗?如果在村下面尚可,可一到外地就马上无用武之地,这对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改土归流。

你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你到过壮区的几县几区?你做过什么调查?你的调查证据和数据在哪里?口口声声“改土归流”,说白了,我看你这IP就有以下几种可能:1、借用一汉语流行语,你根本就是一“托”;2、如果你的户口簿填的是“壮族”,那我建议你回去再翻翻看,再问问你的祖辈父辈,是不是前面哪几辈出错了,杂进了些什么不?3、族别和发展竟然在你心目中形成如此大的矛盾,建议为了你的发展,你想想应该改改你的族别了;4、归流?如果你的身上真的流着僚人的血液,那你就去做那一桶流浪的血液,你会在某一个迷茫的瞬间干涸在别人为你陈好的沙漠里。

不过我还是觉得你的“托”味更浓些。


作者: hedsen    时间: 2008-8-21 22:18

各位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不懂壮文的居然也知道标准壮文不适合,有缺陷;

各位都是专家,没想如何去普及已经有的壮文,却要去修改和创造壮文;

朝鲜文和越南文里有超过一半的词来源于汉语,一样是他们民族的语言,是他们的骄傲,壮族人却容不下壮语里的汉语借词.

我是个壮族人,我说的不是标准壮,但我希望有一种我们民族某地方语言使大家都来学,大家用她来交流,来记录民族的方方面面,而这种记录能让整个民族永远能够理解,目前最好应该是标准壮


作者: 他文    时间: 2008-8-22 23:15

借汉也好,有太多缺陷也罢,我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大家在这里能用标准的壮文字来交流,而不是用汉字来这里争来争去.

所以,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讨论如何去推动已经成为法律定义了的标准壮文字的普及.
如何让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当权者听到我们的呼声,重视我们壮族人民迫切的合理诉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2 23:18:48编辑过]

作者: Stoneman    时间: 2008-8-23 09:23

俺的看法ye是:在坚持《壮文拼音方案》的原则下,允许方言的拼写。

标准壮语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真正的推广。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08-9-6 22:31


谈到方块壮文,以前不是也出现过一些壮族原创的符号字么?(就是那些没有按照“六书”规则的字)

另外,蝌蚪文也是百越文化的特征之一喔。

贝侬们不妨考虑下。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8-9-7 14:31

俺建议使君子学习《壮文拼音方案》,再特别的加上南壮的拼音方案中的几个送气声母,然后用来拼写粤语。应该可以!

贝侬不妨考虑下。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08-9-7 16:32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08-9-7 14:31:48的发言:

俺建议使君子学习《壮文拼音方案》,再特别的加上南壮的拼音方案中的几个送气声母,然后用来拼写粤语。应该可以!

贝侬不妨考虑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了,哪里有详尽的壮文拼音学习资料?我想听真人发声,可否提供?
作者: vc226    时间: 2008-9-7 21:16
可以按照壮文方案来拼方言,想用壮字的也可以自学,求同存异,大家都先学壮文吧,反正北壮的方言用拼音写,大概都能看得懂。
作者: c636    时间: 2008-9-8 21:49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瓯一僚在2008-8-16 23:14:47的发言:

是教育的问题,归咎起来是机制的问题。没有教育(或者说是普及),就很难形成文化,也自然谈不上沉积,她只会步步消失。

用地方方案的人,他(她)可能没有得到真正标准方案的熏陶,不得已用地方音拼凑,临时表达表达意思。可拼音好拼却不好认,明明知道是家乡话的拼音,却未能一眼认出,要经多方拼凑才得。

现在诸位在做的,大概就是用现有的办法,不管是标准的或地方的,先把我们文化记录下来。

既然同一概念下的"僚话"有高达N%的相同,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并集?汉语能存在我说"我"你说俺他"咱",并没有人认为另外的那两个就不是汉语.僚话就不能说"gou""tou"gu"是同一种话么?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08-9-9 16:50

我认为,现在的标准壮文问题出在声母上,特别是C,在红水河区是发这个音,但在很多地方是发Z.另外,壮语里基本上没有S的发音,一般都发成S+L.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