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贴]校园教育传承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印本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8-6-14 14:33
标题:
[转贴]校园教育传承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提交者:语不惊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作者:张昌波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记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调查发现,由于生存土壤消失、难见经济效益,“非遗”保护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宁夏、福建等省份近年来开始探索通过“非遗”进校园、将“非遗”技艺编入教材,探索“非遗”的校园传承保护模式。(《新华网》6月10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和保护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所以各地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形式,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虽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良好的初衷并不必然导致良好的结果,其客观效果到底如何,笔者有一定的怀疑。
“非遗”进校园首先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校方必须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设课程或课时才能实现,同时“非遗”的内容和种类繁多,除了教育部设立的京剧课程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内容,各地都要兼顾到,这样内容累加起来,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目前教育部提倡的中小学生减负的要求相违背。即使这些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只为让学生初步了解、欣赏“非遗”,也会占用学生的许多学习时间。前不久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将练字课程搬入课堂,就遭到许多家长的反对,理由就是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将来就业不需要等。如果将“非遗”课程也搬进课堂,肯定也会遭到许多家长的反对。
其次,在我国现在中小学体制中,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围绕着升学在转,在成绩和素质的天平上,成绩的绝对性主导地位造就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升学不考的不学、考的少的少学”。而中小学升学考试排名作为对学校和老师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直接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同样也导致了校方对其他教育的主动弱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学教育呈现出某种“封闭性”——有关升学以外的考试科目都很难得到校方和学生的主动重视,教育的功能已经残缺不全。因此,如果非遗以选修课或者其他形式进入课堂,也不会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非遗”进校园正面临着这样一种悖论,如果想要达到让学生重视的目的,就需要将其内容列入必修课,而这样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家长和学生怨声载道。如果不将其内容列入必修课,老师和学生就不会重视起来,讲解时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达不到让学生充分认知的目的,更难以达到传承“非遗”的目的。
另外,正如一些“非遗”保护工作者担心的那样,“非遗”的保存和传承需要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有的“非遗”形态只有在乡村绝对安静环境下才能展示和欣赏其独特魅力,所以适合小范围传承,而不适合大批量培养传承人。校园环境大大不同于原有环境,校园传承出来的“非遗”是否还是原有艺术,其艺术价值还有几多,这些都值得考量。
因此笔者以为,这样的“非遗”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制度性硬伤,也是中小学生难以承受之痛。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未必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还要教育部门三思而后行。
作者:
VeizSauyenj
时间:
2008-6-14 16:39
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8-6-15 21:04
自从伟人说足球从娃娃抓起以后,不少人就迷信什么事情都从娃娃抓起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