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布依族人的族称是怎样来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3-26 15:15
标题: 布依族人的族称是怎样来的?
    在近几天僚人家园的论坛中,有的贝侬不知道布依族人族称的来由,而误以为是贵州的布依人故意脱离僚人大家庭,自立为一个民族的。而现实中,很多布依族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民族称谓是怎么来的,误以为壮族与自己不是一家人。为此,特录下《惠水布依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所作的有关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1951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召开贵州省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布依族的代表向大会提出提案,认为:‘仲家’、‘夷族’的称呼,对本民族带有歧视和侮辱的涵义,建议用本民族自称的译音为族称比较恰当,贵州省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将这一提案交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处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随即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1953年8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 ‘仲家’(布依族)更正民族民称代表会议’。大家一致认为‘仲家’、‘夷人’、‘水户’、‘土边’‘本地’等名称,有的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有的容易引起误解,不利于民族团结。会议商定,凡是用本民族语言称为‘pu4?jai4’的都属于同一民族。‘pu4?jai4’是本民族固有的名称。又鉴于全国通用汉文字,所以需要汉文名称,经过讨论,决定按照音译法选用‘pu4?jai4’相近似的‘布依’两字作为族称。这次会议,充分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名从主人的原则。会后,贵州省民委于1953年8月31日将会议总结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同年10月10日,中央民委以民-(53)字第77号文件函复赞同。相隔两天,又以民-(53)字第78号文件通报全国有关单位,新华社即将这个总结报告送交《新华日报》发表或摘要发表。从此,正本清源,恢复了布依族族称的本来面貌,布依族人民有了自己统一的名称。……”

      就此,南粤孤客补充几条资料和意见如下:
   (1)历史上,自元代以降,大多数的文献资料都将贵州的僚人称为“仲家”。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调邕管(今广西南宁地区)八姓兵(估计其中应该有不少当地僚人)征讨洞溪蛮(今湘黔交界地区及黔南部分地区),八姓兵的统帅是仲氏。故,八姓兵治下的僚人被称为“仲家人”;二是“种家亦作仲家”(云南《弥勒州志》),是根据僚人大多数是居住在河谷溪边的特点来称呼的。其实,从僚人的语言角度分析,我以为“壮”与“仲”是同音异译。
   (2)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民-(53)字第78号文件以前,贵州省惠水境内在1949年11月24日获解放之后,首先在僚人的高度聚居区成立“金安彝(夷)族自治区”;1952年10月3日正式成立惠水彝(夷)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与汉族的交往中惠水僚人是自称“夷家”、或“夷族”、“夷人”的,当时根据音译,将“夷”误写成“彝”。
  (3)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通讯条件和僚人普遍缺乏汉文化教育来看,上文提到的“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是极其有限的,以至都不能与广西境内的僚人沟通,互商族名的认定。政府也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
  (4)因此,可以说布依族族称是贵州的僚人在与省外的其他僚人隔离的情况下,根据自古以来的民族自称音译定名的。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3-26 15:43
但是这其中的过程有过反复吧?
我看到的资料说布依族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才被明确识别出来,此前很多布依族人被识别为壮族。
而且壮族中原本也有自称为“布依”的支系,是不是这部分人后来都被识别成布依族了?
作者: zzhc    时间: 2003-3-27 08:42
 主要是云南的一些壮族,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才被明确识别出来,此前很多布依族人被识别为壮族。 原因可能是壮族享受的优惠没有布依族多。
作者: venjiebiao    时间: 2003-3-27 10:23
    据我所知,云南的布依族在1982年以前,全部是是报壮族身份。82年以后,罗平、广南等地的壮族基本是改为布依族身份了。为什么要这样改?希望云南的在民委工作或了解这件事的贝侬到僚人家园来说一说就清楚了 。
作者: venjiebiao    时间: 2003-3-27 10:46
楼上的,为什么你的名字和我的一样,也请问站长,同样的网名都可以注册吗,这样可能会引起误会,特别在观点不同的时候,我想也许是哪里出问题了吧,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3-28 23:36
在我的家乡,称呼邕江以北的壮语为gangj cungh,记成汉字即是“讲仲”。在我的家乡话中,“仲”读为cungh,“种”读为zoengq,“壮”读为zangq,“撞”读为zongh,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各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上看,“仲家”并没有什么贬义——它只是一种记录符号,用汉字记录僚语词汇的结果。

在我的家乡,邕江以南的部分壮语(属南部方言)自称为gangj yaej,记成汉字即为“讲曳”或“讲雅依”,与贵州布依族的自称很接近。所以我以前提到过“南宁附近也还有自称布依的”。

当年认为“仲家”一词“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我估计是因为“仲”字在汉语里是“兄弟中排行第二的、位于中间的”等意思,这个名称有“矮化”布依人的嫌疑,所以一些代表反对采用“仲家”作为族称。

“其实,从僚人的语言角度分析,我以为“壮”与“仲”是同音异译。”——我很同意南粤孤客贝侬的这一解释。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3-4-1 22:28
应该“壮”与“仲”是同音异译。壮语发音根本没“ZH”的音,都是“C”的音。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3-4-28 10:59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04/28 07:34pm 编辑]

下面引用由想家的人2003/04/01 10:28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壮”与“仲”是同音异译。壮语发音根本没“ZH”的音,都是“C”的音。

我也认为“僮(壮)”与“仲”是同音异译。壮语确实没有普通话里“ZH”这个卷舌不送气清塞擦音,这个发音在南方汉语里也不出现。拼音壮文的C虽然只是一个,但在很多方言里都有c[c]和z[tc](国际音标无法输入,这里是形似音)的对立,标准语武鸣音的“壮族”是Bouxcuengh[pou 42  cu:η33],不过在很多南部方言则是说成Bouxzuengh [p'ou 24 tcu:η33](所标调值为德保话调值)。


作者: 虎尔哈格格    时间: 2004-7-31 15:21

记得以前在长途电话人工接转的时候,听到有的话务员说用户讲壮话就说是讲壮的,柳州地区的忻城地方口音很重,不知道是不是讲壮话的原因,他们自己之间讲的话我听不懂。


作者: 道教玄武子    时间: 2005-5-31 20:49
以下是引用venjiebiao在2003-3-27 10:46:10的发言:
楼上的,为什么你的名字和我的一样,也请问站长,同样的网名都可以注册吗,这样可能会引起误会,特别在观点不同的时候,我想也许是哪里出问题了吧,

你和4楼的斑竹本就是同一个人吧?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3-2 17:26

布壮人实则自称"布仲",那么"仲"为什么就念成"壮"了呢?

这是"仲"这个北壮词译成桂柳音的习惯.

因为北壮语里“假装”和“装卸”的“装”都发“仲”音,只是音调稍高,而“仲”音译成桂柳音就读“装”音,"而"壮""装"同音.所以称"布仲"为"布壮".而布壮系主要住桂柳方言区。'"布仲的自称就自然的译成了桂柳话的“布壮”音。桂柳人也习惯称“仲人”为“壮人”。这是桂柳语习惯的缘故。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6-5-8 19:09
我认为还是改回壮族的好。不过是地域的问题,彼此长久认同了就好。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6-5-17 09:48
以下是引用西瓯战士在2006-3-2 17:26:36的发言:

布壮人实则自称"布仲",那么"仲"为什么就念成"壮"了呢?

这是"仲"这个北壮词译成桂柳音的习惯.

因为北壮语里“假装”和“装卸”的“装”都发“仲”音,只是音调稍高,而“仲”音译成桂柳音就读“装”音,"而"壮""装"同音.所以称"布仲"为"布壮".而布壮系主要住桂柳方言区。'"布仲的自称就自然的译成了桂柳话的“布壮”音。桂柳人也习惯称“仲人”为“壮人”。这是桂柳语习惯的缘故。

说的是!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6-9-20 23:27

布依和北壮可以直接通话,98年我在火车上听到有人讲壮话,上去一问,说是贵州布依族。从那以后我就原来是一个族,之前不知道的。


作者: 大僚子民    时间: 2006-9-29 15:44

从语言和民族生活习性来看,壮布是一家


作者: admin    时间: 2006-11-9 12:49
大家怎么都学过壮语吗? 我怎么拼不出来呢,郁闷!我是大化的壮族!
作者: LwgGalanzsae    时间: 2007-1-11 12:19
我老家那里的人们壮语都称自己是“布依(yuoi)”,有些地方称“布蛮(mbanj)”,其实都是壮族。
作者: LwgGalanzsae    时间: 2007-1-11 12:24
至于为什么叫做“布蛮”。我想大概是这样的:“蛮(mbanj)”在我们壮话里的意思是“村庄”,“布蛮”就是“村庄里的人”,和“布弄”(弄场里的人,大多是瑶人或者是汉人)是相对的。壮族世代认为自己比任何民族都厉害,居住的都是土地肥沃生活条件好的村庄,所以也就以自己是“布蛮(mbanj)”而自豪。
作者: 岭南教主    时间: 2007-8-4 21:49
如果世上有布依族和布壮族之分,那么我只能属于布蛮族了!要是我们是一个民族的话,那也只能是"布族",天啊!  
作者: 贝侬班    时间: 2008-1-4 14:41

  本来就是一家。 

我是惠水的。90年第一次到乐业时,我一看到壮族和听他们说话,我就认定是一家了。

  但是有个问题是,如果提出来合为一个民族,可能会有很多不了解真相的族人的不反对或者不支持。全称为壮布依人有意见,全称为布依壮人又不同意。所以如果真的要统一族称的话,只能用这个“僚”字了。把越南的那部分通过政府协调也把他们的称谓统一过来最好。


作者: KUZNONGZ    时间: 2008-1-10 14:13
通过政府去把我们越南僚人的族称统一过来   政府是不会去为我们做这个事的 除非我们民间已经达成了强烈的共识
作者: ashan100    时间: 2008-7-17 17:36

我使云南丘北县的壮族。在我们那里,我们被称为‘沙族’,而我们自称‘布依’,还有其他县的也有自称“布越”,实际是不同的口音而已,我们的风俗和语言相对广西壮族和云南‘侬人’更相进。我想我们和布依族是一样的


作者: mrhxq    时间: 2009-1-6 23:18
标题: 政府人为划出来的民族
     我搞不清啊;相同的人文始祖、语言、服装、习俗族群人们;为什么分为两呢.......?
作者: 龙儿    时间: 2009-3-27 01:33
我是桂黔边境的贝侬,感到特别郁闷的就是这个族称了。贵州老表明明同祖同宗,语言、风俗相同,本是一家人的,形式上却被认为的分割为两个族群,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作者: lanbc    时间: 2009-5-21 22:26
桂西的右江区、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以及云南省的省富宁、广南、贵州的册亨、望谟等红水河流域和驮娘江流域的的壮族,都自称“布依”,讲本民族的话叫做“讲依”(Gangjyaej)。广西地方政府领导叫我们填“壮族”,我们就填了!反正我们跟云南、贵州的“贝侬”交流都是“Gangjyaej"!
作者: maniachhz    时间: 2009-7-4 00:22

布依族,壮族,岱侬族共同论坛-僚人家园|

原来如此……

但要改成同一个民族,很难很难,除非。。。。。。


作者: 毛毛虫    时间: 2009-7-4 03:14
有的时候,历史知道太多反而心酸。因为多是政治的产物。
作者: duzva    时间: 2009-7-7 07:46

分而治之,懂不懂?


作者: 彬坤    时间: 2010-3-6 01:08

布依族也好,壮族也好,只是个名称罢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相通,因为我们有相同的血脉!

     我关注“僚人家园”及“壮族在线”有很长时间了,但一直都是静静的观望、学习、欣赏,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但我对“僚人家园”里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很熟悉了,因为我经常看你们的文章,你们的评论,在我看来,诸位都是我的老朋友了!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10-3-8 09:15
欢迎比侬!你要多发言啊。这里是咱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0-3-14 16:37

壮族在民族没被识别之前,常常被汉料写成僮,獞,带有歧视性,这些字古音dzong,音近侗,峒,意为山林(dong),及我们生活在山林之间,后来才被讹读为音近“撞”(zhuang),后来经周恩来提议将带有歧视性的獞族改为壮族。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0-6-6 12:00
我觉得都是僚人
作者: 百越后裔    时间: 2010-7-19 12:51
这样也太极端了吧贝侬
作者: 百越后裔    时间: 2010-7-19 12:57
我也很郁闷,为什么要以行政区划来划分布依族和壮族呢?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民族的,我相信布依族与北壮可以直接通话,因为贵州罗甸等地方跟广西很接近啊在地域上。
作者: 百越后裔    时间: 2010-7-19 13:01

我曾经以为布依族是个小民族,没想到我们跟壮族,这个世界第一大少数民族是一家,原来我们也是泱泱大族啊!真好!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0-7-19 17:39
QUOTE:
以下是引用百越后裔在2010-7-19 13:01:44的发言:

我曾经以为布依族是个小民族,没想到我们跟壮族,这个世界第一大少数民族是一家,原来我们也是泱泱大族啊!真好!

在从江县叫壮族,从江以外的地方叫布依族。


作者: wwwdam    时间: 2010-9-24 18:00

我是贵州省土著的布依族,“仲”与“壮”很可能是同音异译。我的上一辈到外地读书填表时,也是用的“僮族”这一族名,而不是用“仲族”。可见民国时期以前,这一族名使用有共通性。另外,我们当地常说:“高山彝族水僮(仲、壮)家,......。”都没有自己称自己的族名是“布衣”的。但是,我们当地族人称汉民族为“布哈”,而我们自称为“布衣”。而“布”,在我们民族内的意思则是“那个人”的意思。最后,我们当地认民族性质的一个根本点是:人死后,棺材横着房梁停放的,是布依族,而顺着房梁停放的,是汉民族。这一点很关键,这里面有一个不同民族的先祖传说的区分。对于停放死者的横、顺问题,平时,一般没有人会认真思考,但是,办丧事时,民族性就会自然显现出来,因为,无论那一个民族,在生与死的认识问题上,都不会“随便”的。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1-2-9 16:35
咱们的同源兄弟民族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1-2-11 19:53
民族识别工作是很复杂的工作 工作量很大 而且对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
作者: mygray    时间: 2011-6-4 02:16
QUOTE:
以下是引用venjiebiao在2003-3-27 10:23:00的发言:
据我所知,云南的布依族在1982年以前,全部是是报壮族身份。82年以后,罗平、广南等地的壮族基本是改为布依族身份了。为什么要这样改?希望云南的在民委工作或了解这件事的贝侬到僚人家园来说一说就清楚了 。
QUOTE:
QUOTE:
我来回答你吧。“壮族”这个称呼你认为当时普及了吗?现在呢?
QUOTE:
在云南壮族有自称布越、布依的‘壮族’,但没有自称“壮族”的壮族。
QUOTE:
在国家取名“壮族”并告诉你,你就是这个族里的人,开始你表示无异议,但当你看到自称不是布越、布依的人都在“壮族”里...这时你就纳闷了...
QUOTE:

过了段时间,你打听到除了取名的“壮族”,不远处还有个取名叫“布依族”。你觉得这名字怎么听都更像俺们一直自称的布越、布依啊!问题是我能不能改叫布依族呢?
QUOTE:
机会来了,政策似乎宽松了,允许了,自然而然你就改成布依族了
QUOTE:
照理,要是允许,我也不愿是壮族,我是濮侬,该叫“侬族”



作者: mygray    时间: 2011-9-23 09:56

‘pu4?jai4’

很明显是濮雅(依),不知道汉字怎么变成布了,难道你们北部语言区念pu都念bu?


作者: 覃佳生    时间: 2012-1-15 1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mygray在2011-9-23 9:56:12的发言:

‘pu4?jai4’

很明显是濮雅(依),不知道汉字怎么变成布了,难道你们北部语言区念pu都念b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桂中壮没有送气音,濮布一样的发音。


作者: 少数民族之魂    时间: 2013-4-30 02:12
我们是南蛮王孟获的子孙,我们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了。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13-4-30 06:57
mygray 发表于 2011-9-23 09:56
‘pu4?jai4’很明显是濮雅(依),不知道汉字怎么变成布了,难道你们北部语言区念pu都念bu?

“pu4?jai4”是国际音标,写成布依文应为buxqyaix,写成壮文应为buxyaex。其中国际音标[p]发音与汉语拼音或壮文、布依文的声母“b”一样。另外,国际音标[j]对应于汉语拼音或壮文、布依文的声母“y”,[?j]则对应于布依文的声母“qy”,而[ai]对应于布依文的韵母“ai”或壮文的韵母“ae”。
作者: 红水河畔    时间: 2013-12-1 11:33
我是红水河边的布衣人,我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那里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民族识别为布依族,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制区时,被集体该成壮族.如果要统一族称,我觉得叫壮依族或僚族都应该可以的。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14-1-29 22:24
本帖最后由 南粤孤客 于 2014-3-13 16:14 编辑

发这个帖子快满十一年了,一直有人关注,有近两万的阅读人次,可见其存在的价值!相信,越往后,獠人的青年越需要阅读这样的帖子!
作者: 步布    时间: 2014-5-6 21:42
本帖最后由 步布 于 2014-5-6 21:47 编辑

南盘江(贵州叫法,广西大多称红水河)两岸的土著人都称自己为“布蕊”、“刚蕊”,根本不是叫“布依”、“刚依”,“蕊”与“依”读音是有差别的,而真叫“布依”在当地的语言中更有歧视性,就是“小人”的意思。所以译成“布依”是不恰当的,我宁愿将其译为“布蕊”。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5-6 22:56
步布 发表于 2014-5-6 21:42
南盘江(贵州叫法,广西大多称红水河)两岸的土著人都称自己为“布蕊”、“刚蕊”,根本不是叫“布依”、“ ...

你乱讲,老前辈西南官话“依”“越”是部分的,“越”在贵州官话的读音也是“yi”。所以本应是“布越”就写成了“布依”,在老人看来“依”和“越”读音是一样的。贵州也有相当一部分把 bux qyaix 说成 bux yix 的,一个词语的细微音变而已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5-6 22:58
mygray 发表于 2011-9-23 09:56
‘pu4?jai4’很明显是濮雅(依),不知道汉字怎么变成布了,难道你们北部语言区念pu都念bu?

这是国际音标啊老兄,国际音标的这个p是读作 b的。。。晕晕,。。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5-6 23:01
季人 发表于 2003-3-26 15:43
但是这其中的过程有过反复吧?我看到的资料说布依族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才被明确识别出来,此前很 ...

是先识别了布依族,53年就定族名了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4-5-7 10:25
步布 发表于 2014-5-6 21:42
南盘江(贵州叫法,广西大多称红水河)两岸的土著人都称自己为“布蕊”、“刚蕊”,根本不是叫“布依”、“ ...

yij 是小,yaej 的依。


作者: gwangking    时间: 2014-5-10 15:03
各位贝侬:布在壮语中是人的意思,我们就称他们为"依族",壮族的支系.
作者: mygray    时间: 2014-11-7 13:45
峰萧萧Qyaix 发表于 2014-5-6 22:58
这是国际音标啊老兄,国际音标的这个p是读作 b的。。。晕晕,。。

pork          [英]pɔ:k  [美]pɔrk, pork
我怎么没看到人家把猪肉念成bɔrk?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14-11-7 15:00
mygray 发表于 2014-11-7 13:45
pork          [英]pɔ:k  [美]pɔrk, pork
我怎么没看到人家把猪肉念成bɔrk?

十五年前我也有过同样的疑问,我为此还问了一个英语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对方回答了我的问题,但当时我听得不太懂,后来才慢慢地自己搞懂的。

基本情况是这样:拉丁字母系统的各国文字,英语、德语、荷兰语等日耳曼语支语言的p t k 一般是送气清塞音,b d g 是不送气浊塞音,与国际音标不太一致;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罗曼语支语言的p t k 则是不送气清塞音,b d g 是不送气浊塞音,与国际音标一致。而我们熟悉的汉语拼音和壮文、布依文,p t k 是送气清塞音,b d g 是不送气清塞音,与国际音标都不一致。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25
壮族在民族没被识别之前,常常被汉料写成僮,獞,带有歧视性,这些字古音dzong,音近侗,峒,意为山林(dong),及我们生活在山林之间,后来才被讹读为音近“撞”(zhuang),后来经周恩来提议将带有歧视性的獞族改为壮族。

赞同这个说法。“僮”、“仲”、“壮”、“侗”,其实是一个音的不同记录。该词正是“山林”之意。由于我们生活在山区ndong(侗语称long),故有此叫法。正因如此,我认为壮族、仲族、侗族,本就是一个民族。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27
“僮”、“仲”、“壮”、“峒”、“侗”,其实是一个音的不同记录。该词正是“山林”之意。由于我们生活在山区ndong(侗语称long),故有此叫法。正因如此,我认为壮族、仲族、侗族,本就是一个民族,只是不同的支系。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28
除了侗族地区保留有“峒”的地名,其实壮族地区也是大量保留有,甚至比侗族地区还要多。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32
我阅读了不少关于侗族命名的文章,普遍的解释是:由于侗族长期生活在溪峒之中,至今侗族地区仍保留有“峒”的地名,故而叫峒族,后改为“侗族”。我就纳闷了,不止侗族生活在溪峒啊,而且生活在溪峒的时候,当时并没有侗族。再去看看,保留“峒”地区的,壮族地区比侗族地区还多。这种命名过于随意,解释也太过于随意,有一种爱怎么叫就怎么叫的赶脚。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46
侗族源于百越,这已成为史学家们的共识,但具体源于百越的哪一部分或者是说侗族源于百越的哪一支系,则看法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较典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骆越支系发展而成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骆越的分布地就是今天侗族的分布地。而且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骆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之一。以后分布在这一地区的骆越之民又被称为“僚”。因此侗族的来源大致可表述为越→僚→侗族。
第二种意见认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干越支系发展而来的,其后被称为“东越”或“东瓯”。大约在战国初期,西迁岭南落居在今天的梧州一带,继而逐步发展为东达怀集、高安、罗定,西及柳州、象州、武宣、贵县,南至玉林、北流、信宜,北抵鹿寨、荔浦、恭城、贺县,即粤西、桂东相接之地,史称其民为“西瓯”。约在唐朝以前,又在“西瓯”的基础上,随着自身发展和外来因素的影响,逐渐地发展成为新的人类共同体,即侗族。然后才迁居到今天侗族分布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外来说”。并认为侗族的自称是从“干”演变而来的。
第三种意见是相对于“外来说”的所谓“土著说”。
土著说的第一种说法认为,今天的黔东南和湘西南的大部分侗族地区,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属黔中地,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又因境内有五溪,六朝时被称为“五溪蛮”。所谓黔中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概谓之南蛮,这些显然都是统治阶级对居住在这一地区民族的侮辱性的泛称,其中就包括有侗族先民的成分在内。
土著说的第二种说法是:侗族先民是由百越中的“区”人发展而成的。持这一说法的学者认为,越人居住的区域较广泛,如《汉书·地理志》引臣瓒的话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史籍《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有“区阳以鳖封”的记载,这里的“区”似是指活动在沅水中游一带的越人而言。“区”的活动区域在“阳”。“阳”之所在,据王念孙引《荆州记》中记载:“武陵郡西有阳山”,西汉时期的武陵郡西有阳山郡,治义陵,即今之溆浦县。溆浦之西是今之辰溪、泸溪、怀化县一带。

侗族自称gaeml,侗水语支皆自称gaeml、jaeml、laeml等,早期自称构拟为glaeml,与“黔”是一致的。学界认为“黔”即是glaeml、gyaeml的记音。但是,问题出现在,“黔”字出现在秦汉时期的贵州黔中郡。而照学者们说,侗族很多是外来的,比如隋唐、宋代、明代从江西、广东、广西梧州等地来,那么,秦汉时期黔中郡这里不该出现gyaeml人,除非有土著gyaeml人。那么,按照侗族几种来源说法当中,也有土著的gyaeml,早在秦汉时期就生活在这里,那么,为什么今天侗族大多是来自外面,少数是土著呢?这些土著大多去哪了?我认为,很可能是今天相当一部分布依族的祖先来自秦汉时期的gyaeml人,只有这样,秦王朝才要把这个地方叫黔中郡。但是,gyaeml是不是dai\qyai的一部分呢,或许他们不属于dai,他们没有发展为今天的布依族,而是其他民族,比如土家族什么的。我认为,不会。因为侗族自称gaeml,是属于dai群体里的,苗族对侗族的称呼就是dai gaeml,认为gaeml是dai的一支,也说明过去侗族完整的自称是dai gaeml,是dai的一支。所以,黔中郡的人很可能就是今天侗族和布依族的共同祖先。而布依族可能有一部分来自dai gaem,一部分不属于dai gaem,而是dai的其他支系。dai后来演变为qyai.而今天荔波的布依族仍自称jaeml,可能是古代dai gyaeml 的一支,保留了gyaeml的自称。 这是我目前根据掌握材料信息进行的猜想。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探讨。也希望朋友们给我提供更多材料,继续研究下去。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46
侗族自称gaeml,侗水语支皆自称gaeml、jaeml、laeml等,早期自称构拟为glaeml,与“黔”是一致的。学界认为“黔”即是glaeml、gyaeml的记音。但是,问题出现在,“黔”字出现在秦汉时期的贵州黔中郡。而照学者们说,侗族很多是外来的,比如隋唐、宋代、明代从江西、广东、广西梧州等地来,那么,秦汉时期黔中郡这里不该出现gyaeml人,除非有土著gyaeml人。那么,按照侗族几种来源说法当中,也有土著的gyaeml,早在秦汉时期就生活在这里,那么,为什么今天侗族大多是来自外面,少数是土著呢?这些土著大多去哪了?我认为,很可能是今天相当一部分布依族的祖先来自秦汉时期的gyaeml人,只有这样,秦王朝才要把这个地方叫黔中郡。但是,gyaeml是不是dai\qyai的一部分呢,或许他们不属于dai,他们没有发展为今天的布依族,而是其他民族,比如土家族什么的。我认为,不会。因为侗族自称gaeml,是属于dai群体里的,苗族对侗族的称呼就是dai gaeml,认为gaeml是dai的一支,也说明过去侗族完整的自称是dai gaeml,是dai的一支。所以,黔中郡的人很可能就是今天侗族和布依族的共同祖先。而布依族可能有一部分来自dai gaem,一部分不属于dai gaem,而是dai的其他支系。dai后来演变为qyai.而今天荔波的布依族仍自称jaeml,可能是古代dai gyaeml 的一支,保留了gyaeml的自称。 这是我目前根据掌握材料信息进行的猜想。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探讨。也希望朋友们给我提供更多材料,继续研究下去。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0
自称跟gaeml相近、相似的,除了国内侗水语支外,其实东南亚也有,云南也有。所以,dai gaeml可能不止今天识别出来的侗族,也不局限于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泰国北部的北泰人,kam mueng,云南有自称gyaemz,也许就是其中的来源之一。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0
还有老挝的康族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1
阿洪人ahom,音近gaeml,会不会跟gaeml有关?我还不知道,没有材料帮助继续往下分析。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4
假如侗族和布依族的确源出黔 gyaeml,属于同一个人群,而布依族跟壮族又是同一民族,“仲”、“僮”、“壮”、“峒”、“侗”又都是一个词的不同记录,那么,我们这些民族,的的确确应该是该叫做一个民族的。大家都是dai,其中有个支系是dai gyaeml。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8
江西干越(赣越)也不排除就是dai gaeml. 这也我为什么今天侗学者认为侗族来自赣越,他们就拿“干”、“赣”来解释。而且基本能够自圆其说。如此看来,dai gaeml 分布可真是广。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1:59
江西干越(赣越)也不排除就是dai gaeml.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侗学者认为侗族来自赣越的原因了。他们就拿“干”、“赣”来解释。而且基本能够自圆其说。如此看来,dai gaeml 分布可真是广。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2:04
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这个说法真的是存在可能性的。因为gaeml的词义,目前不少人还是认为是“山洞”的意思。走出了山洞的dai gaeml人往往不再用gaeml,而仅仅保留自称dai。,还有一部分继续在山洞,则保留dai gaeml。 壮侗语学者认为dai词义是“人”的意思,那么dai gaeml在自称中把“人”的意思省去,单单说“gaeml”人,然后慢慢地在族称上留住了gaeml,而对dai词记忆不深,这都是有可能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侗水语支这边社会发展较慢,而壮傣语支一般发展较快。侗水语支母系氏族文化较为浓厚,而壮傣语支这边父权社会文化特征较为明显。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2:06
今天还有不少侗寨的名称就是“洞”的意思,跟gaeml相关,比如黎平县岩洞,是侗族地区文化重镇,侗名就是ngamc(ngamc在侗语里就是“洞”的意思)。水语的hgam除了“山洞”之意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壮语gamj亦与此有关联。
作者: muxkam    时间: 2014-11-25 02:15
梳理整个百越族称来看,我个人认为,只有dai和gaem是最古老、也是最根本的自称。有关的记录比如“傣”、“泰”、“夷”、“台”是对其进行记录的汉字书写形式。汉人记越人,乃至越人自己用汉字记民族语音,也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即不同人、不同时候会用到不同的字。这个太正常了。

其他自称蛮、板mbanj、僚rauz、土toj、侬nuengx等等,都是他们语言里的常用词汇,被看做是族称,而且基本都是在dai和gaeml之后出现的。
作者: wwwdam    时间: 2015-5-7 02:01
人类之所以分“民族”,不是因为语言、服饰的差别而分,而是因为“共同文化之下的共同心理感受”而分(马克思的“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的说法只是民族区分的一个辅助)。就“共同文化”而言,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中所表达的出来的世界观,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布依人没有经历过奴隶制社会时代,其表现出来的原始父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文化习俗的核心内容,全部体现在其“摩经”的内容之中。
作者: wwwdam    时间: 2016-7-14 16:23
“布”,在布依语中的发音应当是“bou”,翻译成汉语,其对称的意思应当是“族、群”的意思。以前布依人内部自称“夷家”,在“夷家”的内部区分上,又以地区分为“布农”、“布纳”、“布让”、“布岱”、“布壮”......等。但是,这些“农”、“让”、“岱”、“壮”等的发音都与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有明显的不同。只不过汉语字中实在找不出相同的发音字,所以才用近似的发音字标识。这种用汉字记录摩经同时加标发音区别的方法在布依族中比较盛行。在布依人讨论非同民族的族群时,也在前面加上一个“布”(倒装语),例如“布哈”(汉族)等。根据布依语的习惯,其自称“夷家”,对外称谓就必是“布夷”,夷与依的汉文字发音较近,演变成“布依”标识也就很正常了。而布依与布壮,在民国时代是不区分的,统一称“僮族”,共产党建国初期也是不区分的,沿用民国时代的区分。大跃进前期,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弱化地区民族文化的政策,才由“布依人首先提出”“分家”的请求。大跨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三面红旗”全面失败后,其它与经济发展有直接效益的东西都作了“纠正”,但是,弱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却被加强了,这就是现实。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6-7-14 16:46
“仲家”就是"壮家".
仲,是西南官话的发音,壮,是汉语粤方言的发音。

作者: 坚娃    时间: 2017-9-3 11:13
duzva 发表于 2009-7-7 07:46
分而治之,懂不懂?

如果真的想分而治之,应该北壮(包括布依族)和南壮分开,毕竟两者的语言有明显差异,不然就不会分仲家侬人了

作者: 坚娃    时间: 2017-9-3 11:14
坚娃 发表于 2017-9-3 11:13
如果真的想分而治之,应该北壮(包括布依族)和南壮分开,毕竟两者的语言有明显差异,不然就不会分仲家侬 ...

要是南北壮族高度一致,贵州就不会分别仲家侬人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