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油
| |||||||
|
|
华人≠中国人,这是客观现实,原则上也没问题。所以我也认为,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人,不是中国人。这么说,没什么问题吧?马来西亚华人是爱国的——爱的是马来西亚,不爱中国。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吧?
所以,当马来西亚的华人遭到歧视、被抢劫、被屠杀的时候,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那是人家的内政啊,我们不应该管,也管不着,死再多的人,也没关系。
如果我是马来西亚华人(包括其他国家国籍的华人),那我就会非常彻底地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我在这个国家遭歧视也好,遭屠杀也好,绝对不会向被回忘一眼。
民族的形成和客观上的民族心理的认同,从来都是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认同。
“华人≠中国人”的观念传播远,会很危险。台湾人也会说,我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从而造成分裂——对于这种危险,要说清楚。
“华人≠中国人”的观念传播远,会很危险。台湾人也会说,我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从而造成分裂——对于这种危险,要说清楚。
没有必要这么担心,可能现在应该先去把新加坡统一回来吧!
华人≠中国人”的观念传播远,会很危险。台湾人也会说,我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从而造成分裂——对于这种危险,要说清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何不听听不同的声音?
“华人≠中国人”的观念传播远,会很危险。台湾人也会说,我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从而造成分裂——对于这种危险,要说清楚。
没有必要这么担心,可能现在应该先去把新加坡统一回来吧!
==================================
以下文字选自秦晖先生的《秦晖答问录》
(秦晖先生也是个壮族人吧,至少是一半的壮族血统)
正如您曾经提到的,人们惯常使用一些“文化”符号,而它的真实含义事实上已经大相径庭,
比如人们喜欢把新加坡、韩国这样的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说成是儒家式的现代化,其实它们有多少真正的儒家色彩?
韩国我不敢妄言。至于新加坡,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虽然统治者是华人,但文化上绝对是“去中国化”的。它虽未明说、但实际上实行的文化政策是:“承认英马华印四元文化,以英为首,马华印平等居次”,绝不承认华文化有任何特殊地位。新加坡承认四种合法语言,但实际上只有英语是“官方语言”,占人口80%的华人与占人口不到10%的印度人的母语一样只有民间语言的地位。新加坡的正规教育几乎是英语教育的一统天下,政府与公共服务系统基本都使用英文。新加坡的公共传媒也高度英语化,中文媒体几乎只有《联合早报》硕果仅存。殖民时代一直存在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等)在李光耀时代反被取缔。如今在新加坡只有“牛车水”这样老华人聚居的社区华文华语还像“小印度”这样的社区中的泰米尔语文那样流行,而在主流社区,例如国立大学一带,即便人口构成上华人仍绝对居优,也几乎看不到中文、听不到汉语。其“中国文化”的色彩绝不比韩国的首尔或越南的胡志明市更浓,而绝对比台港乃至欧美各地的华埠淡得多。即便在保留传统中国道德伦理方面,新加坡也远远不比台港,只是与大陆文革式的“传统毁灭”相比,新加坡华人的传统道德还算有所保留,但也未必比该国马、印人对自己的传统保留得更多。。
显然,独立后的新加坡掌权者虽然是华人家族,但文化上的“去中国化”绝对比殖民时代走得更远。也许在制度上李光耀的家长式政体具有中国传统渊源,但是马来、印度乃至欧洲人在中世纪时代不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么?说李光耀搞的是专制资本主义还可以,说它是“法家资本主义”(秦始皇式的而不是孔孟式的资本主义)也还有点像。但说这是“儒家资本主义”,除非你认为专制就是儒家儒家就是专制两者完全是同义词,否则新加坡的资本主义怎么会比“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意矣”(晚清儒臣徐继畬评论美国的话)的民主国家更“儒家”?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在这里批评新加坡而只是在陈述事实。也许新加坡的这一套对其国情而言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经历过长久殖民统治、立国后又一直在周边具有排华历史传统的马来-伊斯兰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华人孤岛,新加坡的选择可能是“最不坏”的:那里的华人之所以接受了李光耀的家长式统治,与其说是基于 “儒家传统”不如说是基于在排华的马来-伊斯兰世界包围中为安全牺牲自由的考虑——这种考虑倾向于认可铁腕强人以抗衡外部威胁。而李光耀之所以搞“去中国化”与其说是因为他对汉语汉文有成见,不如说是他在有意淡化这个国家的华人色彩以降低周边马来-穆斯林世界的敌意与猜忌。而且它这个“专制”的程度也无法与中国本土曾经有的专制相比,说是开明专制也可以吧。开明专制的治绩也许是可以肯定的。但它与儒家究竟有何必然联系?开明专制并不等于“儒家”,正如俾斯麦、叶卡捷琳娜等人不是儒家一样。李光耀的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说他像孔孟,绝对不如说他像俾斯麦更合适。
======================================
这统一新加坡的言论是否很可笑呢?
“华人≠中国人”的观念传播远,会很危险。台湾人也会说,我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从而造成分裂——对于这种危险,要说清楚。
没有必要这么担心,可能现在应该先去把新加坡统一回来吧!
==================================
以下文字选自秦晖先生的《秦晖答问录》
(秦晖先生也是个壮族人吧,至少是一半的壮族血统)
正如您曾经提到的,人们惯常使用一些“文化”符号,而它的真实含义事实上已经大相径庭,
比如人们喜欢把新加坡、韩国这样的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说成是儒家式的现代化,其实它们有多少真正的儒家色彩?
韩国我不敢妄言。至于新加坡,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虽然统治者是华人,但文化上绝对是“去中国化”的。它虽未明说、但实际上实行的文化政策是:“承认英马华印四元文化,以英为首,马华印平等居次”,绝不承认华文化有任何特殊地位。新加坡承认四种合法语言,但实际上只有英语是“官方语言”,占人口80%的华人与占人口不到10%的印度人的母语一样只有民间语言的地位。新加坡的正规教育几乎是英语教育的一统天下,政府与公共服务系统基本都使用英文。新加坡的公共传媒也高度英语化,中文媒体几乎只有《联合早报》硕果仅存。殖民时代一直存在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等)在李光耀时代反被取缔。如今在新加坡只有“牛车水”这样老华人聚居的社区华文华语还像“小印度”这样的社区中的泰米尔语文那样流行,而在主流社区,例如国立大学一带,即便人口构成上华人仍绝对居优,也几乎看不到中文、听不到汉语。其“中国文化”的色彩绝不比韩国的首尔或越南的胡志明市更浓,而绝对比台港乃至欧美各地的华埠淡得多。即便在保留传统中国道德伦理方面,新加坡也远远不比台港,只是与大陆文革式的“传统毁灭”相比,新加坡华人的传统道德还算有所保留,但也未必比该国马、印人对自己的传统保留得更多。。
显然,独立后的新加坡掌权者虽然是华人家族,但文化上的“去中国化”绝对比殖民时代走得更远。也许在制度上李光耀的家长式政体具有中国传统渊源,但是马来、印度乃至欧洲人在中世纪时代不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么?说李光耀搞的是专制资本主义还可以,说它是“法家资本主义”(秦始皇式的而不是孔孟式的资本主义)也还有点像。但说这是“儒家资本主义”,除非你认为专制就是儒家儒家就是专制两者完全是同义词,否则新加坡的资本主义怎么会比“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意矣”(晚清儒臣徐继畬评论美国的话)的民主国家更“儒家”?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在这里批评新加坡而只是在陈述事实。也许新加坡的这一套对其国情而言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经历过长久殖民统治、立国后又一直在周边具有排华历史传统的马来-伊斯兰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华人孤岛,新加坡的选择可能是“最不坏”的:那里的华人之所以接受了李光耀的家长式统治,与其说是基于 “儒家传统”不如说是基于在排华的马来-伊斯兰世界包围中为安全牺牲自由的考虑——这种考虑倾向于认可铁腕强人以抗衡外部威胁。而李光耀之所以搞“去中国化”与其说是因为他对汉语汉文有成见,不如说是他在有意淡化这个国家的华人色彩以降低周边马来-穆斯林世界的敌意与猜忌。而且它这个“专制”的程度也无法与中国本土曾经有的专制相比,说是开明专制也可以吧。开明专制的治绩也许是可以肯定的。但它与儒家究竟有何必然联系?开明专制并不等于“儒家”,正如俾斯麦、叶卡捷琳娜等人不是儒家一样。李光耀的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说他像孔孟,绝对不如说他像俾斯麦更合适。
======================================
这统一新加坡的言论是否很可笑呢?
有理
那一位海外华人给愤青上的课,能代表全世界约共计4106万海外华人的心声吗?
为什么众多人爱听《我的中国心》这首歌
以下是引用rauz3278在2008-5-9 10:43:56的发言:
华人是文化认同,中国人则是政权认同,不要混为一谈!
可以这样说,华人是文化概念,中国人是国籍概念,
理解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