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部分省区民族文物及博物馆一瞥 [打印本页]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4-2-12 14:04
标题: [转帖]部分省区民族文物及博物馆一瞥
http://www.56-china.com.cn/mzf/MZF-zt6m21.htm
我们身边的历史
——部分省区民族文物及博物馆一瞥
记者   晓 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除汉族外,还生活着彝、藏、羌、回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逾360万。其中藏族人口仅次于西藏。省内有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和木里、马边、峨边三个民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羌族居住区。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达30.1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14%。

   目前,全省民族地区有博物馆9座,其中有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民族馆等专题民族博物馆4座,甘孜州藏族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各类少数民族文物两万多件。在民族聚居区,现有德格印经院、卓克基土司官寨、焚人悬棺、泸定桥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彝海结盟处、博茨瓦赫崖画等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四川省维修了泸定桥、金沙江皎平渡、德格印经院、甘孜白利寺、松潘古城墙等一大批文物,抢救发掘了丹巴中路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炉霍古人类化石遗址等民族地区古代重要文化遗存。新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物馆。省文化部门还决定在甘孜州建立甘孜藏族博物馆,文化部门已拨出四十余万元资金,用于该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目前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博物馆、冕宁红军长征彝海结盟纪念馆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现有48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2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88%,其中满、蒙古、朝鲜、回、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柯尔克孜等十个民族的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4%。全省现有一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个民族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区)、69个民族乡镇、920个民族村。

   黑龙江省在部分地区建立了各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及各市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站所,发掘、保存、展示各类古代、近现代少数民族文物,并形成从上到下的各级文物保护组织系统。截至目前全省建有省级民族博物馆1个: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县(市)级民族博物馆3个: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逊克县鄂伦春族博物馆、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2个古代民族博物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二馆所在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共有少数民族文物2781件,其中一级品17件,二级品39件,三级品1004件。

   1985年建立的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宣传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情,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专门性省级民族博物馆。现收藏十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文物2289件,其中一级品12件,文物库房130平方米。1998年正式对外展出八个民族的近300件文物,展厅面积550平方米。

   另外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东部地区佳木斯市博物馆,北部边疆地区的黑河市博物馆均有一些少数民族文物收藏展出,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在建所初期征集和仿造了许多省内少数民族文物。其中,赫哲族的部分文物,现在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展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建有我省唯一的乡级民族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深入到赫哲族乡,全部录制了赫哲老人演示鱼皮工艺过程的专题录相片,为抢救赫哲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该馆还拍摄了朝鲜族老人六十花甲生日与“回婚”庆典资料片,填补了馆藏空白。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由蒙古、汉、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回、满、朝鲜等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蒙古族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此外,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聚居的地方,分别设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全区现有总人口2263万人,其中蒙古族364万人,汉族1820万人,其他少数民族70多万人。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曾经在此纵横驰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内蒙古的文物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以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中华各民族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1997年统计,全区现有各类博物馆18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0个。全区现已查明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为15万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全区各级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共计50余万件,一级文物500余件,国宝级文物13件,各类少数民族文物10万余件。经国务院批准,呼和浩特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此外,位于锡林郭勒盟正旗族的元上都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内蒙古的民族文物,往往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节日活动和宗教信仰紧密相关。例如:蒙古族的民族文物,其主要融汇在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传统中,通过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等各个方面加以表现。蒙古民族传统的马具、刀具、服饰、刺绣、雕刻、乐器、图案、地毯、毡帐,以及陵园、王府、召庙、唐卡、法器等,都体现了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就着手开展了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重点开展了对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这四个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征集、研究。1957年7月1日,自治区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隆重开馆。内蒙古有大批民族文物建筑,如:成吉思汗陵、五塔寺、大召、美岱召,五当召、喀喇沁王府等。以内蒙古博物馆为“龙头”,先后创办了鄂尔多斯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哲里木盟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等一批各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中小型博物馆、文物馆。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3560多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1290万,约占37%。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全省现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4个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较多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排列中居第3位。

   许多被称为“活化石”的近现代的少数民族实物和民俗事象,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消失得极快。要使这些珍贵的代表了贵州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和实物获得抢救和保护,建立相关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新建专门的民族博物馆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这在经济发展滞后的贵州是不可能的。贵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不花多少钱的小型多样的博物馆。

   贵州的这种小型博物馆一般是以一举多得的方式建立的。即选择全省各地离城较近、地理位置较好、一般都在旅游线上的具有相当建筑规模的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维修后建立具有各地少数民族文物特点、最具代表性文化内涵的小型的专题博物馆。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建立了10多个小型的少数民族系列专题博物馆。

   民族建筑博物馆建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

   民族节日博物馆建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平飞云崖,飞云崖是苗族每年四月八大规模的集会地点,具有悠久历史;

   蜡染文化博物馆建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文庙,安顺是贵州蜡染中心,又是旅游热线;

   民族婚俗博物馆建在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五屯刘氏庄园;

   傩文化博物馆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铜仁市东山。铜仁地区至今仍有300多个傩戏班在民间活动;

   彝文化博物馆建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方奢香墓。这里是贵州古代“水西”的腹地,具有十分丰厚的彝族文化遗存;

   乌江博物馆建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思南文庙。这里位于乌江下游,思南是贵州各族人民开发乌江的重要的历史古镇,这里遗存着十分丰厚的关于乌江的文物等。

   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村寨,建立立体的少数民族保护村寨博物馆,这是贵州进行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的又是一种偿试和探索。

   这种探索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在普遍调查了3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之后,选择了两个村寨,即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聚居的郎德寨和安顺地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的滑石哨村。两个试建点确定之后,1986年即着手进行适合拟议中的村寨博物馆条件的规范整理工作。通过整理后郎德上寨条件比较具备,于1987年以民族村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郎德开放已经10年,作为贵州第一座也是全国最早的一座少数民族村寨博物馆,接待参观者已有50余万人次,其中,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1.6万人次。现在,郎德依然成为人们前往参观的热点。

   郎德开放至今,作为一种村寨博物馆的探索来看,对于立体地保护少数民族文物,是有益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①其村寨环境获得良好的保护。这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寨。全村1987年是90户,现在是118户,10年间新建了22栋民居,但是整个村寨看不到不和谐的建筑存在,整个村寨环境仍然是保存着古拙的风貌。②生活习俗获得良好保存。郎德的生活习俗,极具苗族的典型性,包括酒礼酒俗、婚俗、过苗年、吃新节、吃牯脏、爬坡节、日常礼俗、走客闹寨、人生礼仪、踩新房、扫火星、祭桥、打口咀各种禁忌、服饰习俗等,都得到有意识的保存,尽管作为村寨博物馆开放使其中不少东西成为展品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着表演的性质,但它却仍是原汁原味的那样浓郁,是不同于复制品的。它并未脱离原生的环境,仍具有原生态的性质。③传统艺术的良好继承与发扬。郎德的传统艺术主要有歌舞与桃花刺绣等,包括酒歌、情歌、飞歌、叙事歌、丧葬歌、踩铜鼓、跳芦笙、吹莽筒、敬酒舞、板凳舞、木鼓舞、游方舞、银饰、各种绣品以及纺织、蜡染、芦笙制作等。全村90%以上的人能参加各种传统节目的表演,70%以上的农户参与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比以前都更普及,水平更高。④村民具有良好的村寨保护意识。郎德的保护管理全是由郎德村自己负责的,没有专门的博物馆专业的干部。但是,村民们在村委会的领导下,自觉接受文化文物部门的指导,把一个村寨博物馆管理得有条不紊。

   在郎德之后,贵州有两座村寨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一处是贵阳近郊的花溪镇山民俗露天村寨博物馆,一处是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支持指导下,同挪威合作建设的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着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广西以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为重点,除在自治区首府建立了民族文物苑外,还相继建立了百色地区右江民族博物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三江侗族博物馆、融水苗族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等少数民族博物馆。现在正在组织环江毛南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规划在2005年前形成广西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博物馆的格局。

   至今,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17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1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02处,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文物有三江程阳风雨桥、花山岩画、忻城莫土司衙署等7处,在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崇左斜塔、三江马胖鼓楼、富川迥澜风雨桥等71处。

   目前广西馆藏文物中少数民族文物约一万余件,其中一级品23件、二级品205件、三级品4000余件(套)。此外,有关部门还调查整理了壮族、瑶族使用铜鼓的习俗,壮族地区的原始制陶术,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组织开展岩洞葬、岩画、大石铲、铜鼓(包括铜鼓铸造术的铸造试验)等民族文物课题研究。

http://www.56-china.com.cn/mzf/MZF-zt6m21.htm
——部分省区民族文物及博物馆一瞥


作者: 路    时间: 2004-2-12 21:51
老沙电脑上的时间是不是有误?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