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广西汉族移民真的是来自山东青州白马县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1-8 20:08
标题: 广西汉族移民真的是来自山东青州白马县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粤孤客在 2003/11/08 09:24pm 编辑]

                广西汉族移民真的是来自山东青州白马县吗?

     【转录者按: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冼光位先生最近发表文章,专题讨论在广西民间广泛流传的祖籍来自山东说法的历史事实依据。该文约7000字,其中前半部多为事实材料,有的史料涉及狄青所率士卒的来源地和民族成分等问题,很有参考价值,遂转录如下,以便喜好寻根问祖的贝侬做参考。】

     “近年来广西已出版的多部县(市)志与友爱村村志稿一样,在记述村民祖籍时,相当多的一部分村民和族谱都说先辈是在宋代从山东青州白马县来的。为了证实此说,有的县志办同志像友爱村修志的同志一样,都到今山东省青州去进行调查和考证,结论都是一样,即青州市历史上并无白马县,因此此说无法得到证实。村民祖籍记述与考证问题,引起我的一些联想。这里,把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与修志界同仁进行共同探讨。

                              村民自述、族谱与考证

     1994年友爱村全村共有农业人口441户,847人。1994年全村总收入41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3元,已超过1955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4289元水平。该村绝大多数农户盖起三四层高的楼房,最高的达到8层。村收入多了,群众生活提高以后,编修村志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共南宁市委书记李兆卓同志也特为村志写了序言。全村从解放前长期定居在友爱村的主要有黄、罗、邓、曹、刘、陈等六个姓氏,占全村人口80.26%,其中黄姓占48.4%,罗姓占13.88%,邓姓占9.47%,曹姓占3.73%,刘姓占2.87%,陈姓占1.91%。根据村民的自述及族谱、墓碑,对各姓氏祖籍流原、迁徙与定居时间,志稿有这样记述:

姓氏            祖籍                         定居时间      民族      南迁年代

黄             山东青州府寿光县白马驿          22代         汉        宋皇祐年间
罗             古代罗子国、山东白马县          13代         汉        宋元祐七年
(罗屋树)                                (定居南宁18代)
邓             山东青州府寿光县                32代         汉        宋末
曹             山东焦国郡、河南开封府洛阳县    12代         汉        宋朝
                                         (定居南宁24代)
刘             山东白马县                      20代         汉        明末
                                         (定居南宁25代)
陈             山东青州府白马县                9代          汉       清乾隆
                                         (定居南宁25代)

      从上表可以看到;宋代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白马驿、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迁来的有黄、邓两姓,占全村人口58.87%,明、清从山东白马县迁来的有刘、陈两姓,占全村人口4.78%。

      黄氏族谱:解元坡黄氏族谱,祖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世居白马驿,自宋皇祐年间始来粤西邕州卜居古城……嘉翰户阁族宗谱,始祖原籍山东省青州寿光县白马县人……苦瓜村黄氏族谱,始祖山东青州府白马驿,自宋皇祐年间随军平南,明代从皂角迁居苦瓜村……

          罗氏族谱:罗屋树罗氏族谱……祖根出自罗子国,子孙以国为姓。祖籍山东白马县,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老祖南迁,明朝定居邕城之北罗屋树……

          邓氏族谱:吾族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因北方大乱,宋室南渡……

          刘氏族谱:祖籍山东白马县,宋代南迁……

          陈氏族谱:祖籍山东青州府白马县岭上下土山……传说清乾隆年代迁来广西……

         从上述族谱可以看到罗氏祖籍也是在宋代从山东白马县南迁而来的。罗氏族谱还提到,祖根出自罗子国,子孙以国为姓的事。经查(辞海):“罗,古国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时为楚所灭。” 罗氏家族从罗国亦或罗子国到白马县,以及姓氏等问题的考证,那是更需要费时费力的事了。

     友爱村村民对编修村志很热心,修志经费除由村委会提供外,村民、住村单位、干部还先后捐款26340元,以作修志经费的补充。他们对祖籍的来历很关心,生活富裕以后就有人自费到了山东青州寿光县寻根,但都未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次编修村志,村干和村民都希望对这个问题能进行较系统的调查和考证。因此修志人员先后到了河南郑州市,山东青州市、寿光市、寿光镇、南关村、东关村、刘家庄、谭坊镇等市、镇、村、庄,进行了调查考证,并与有关省、市志办同志及镇、村干部群众座谈,翻阅当地有关历史档案,以及黄氏、刘氏、邓氏家谱,对这次实地调查考证,村志稿中有这样的记述:

     根据当地的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及群众的反映,对我们要求回答的几个主要问题,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的有这样几点:
     1.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青州府所管辖的范围没有白马县、白马苑、白马驿。就是历史上山东省的地域,也找不到这个地名。
     2.历史上狄青没有在青州府任过官职,在山东省的职官志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3.《宋史》第233页记载,皇祐四年,‘庚午,以狄青为宣徽南院、宣检荆湖路、提举广西经制贼盗事’。‘诏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各五千,赴广南行营。’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当年狄青南征侬智高,从北方带去的兵是西部蕃落骑兵。
     4.从以上几个事实看,几个姓氏祖籍在白马地实难以证实……数百年家族变迁的事,要查得很清楚,那是困难的,只能依靠姓氏族谱的大致记载。
     ……”
    (该文后半部略)


     最后,冼光位先生文中对狄青所率领南征士卒的来源还有这样的一条史料:
    《宋史·兵志》:“蕃兵者,县籍塞外内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他解释说:“宋代在西北和北方地区招募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守兵称为蕃兵。”“狄青在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带的三路15000兵南下广南西路……。”


(冼光位著:《调查考证宋代白马县的思考》,《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犹他家谱学会、沙其敏、钱正民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11-9 08:25
好文!可以解开许多广西人心中的疑惑!

寻根问祖是涉及尊严的大事,人们常常乐此不疲,但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作者: 铜碗豆    时间: 2003-11-9 18:13
其实,广西的大多数汉族都是僚人汉化的,非要到中原去寻根问祖不可,真是走了错路。广西汉族都如此,那么僚人同胞也要跟着走这样的错路,那就更荒唐了。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1-9 21:20
下面引用由铜碗豆2003/11/09 06:13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广西的大多数汉族都是僚人汉化的,非要到中原去寻根问祖不可,真是走了错路

此说毫无根据。广西的使用粤语、客家话的汉人大都坚认来自广东和福建,与僚人无关。

传说中的祖籍山东白马县仅是其中一种,还有珠矶巷、彭城等更多传说。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0 09:14
下面引用由南粤孤客2003/11/08 08:08pm 发表的内容:
广西汉族移民真的是来自山东青州白马县吗?
     【转录者按: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冼光位先生最近发表文章,专题讨论在广西民间广泛流传的祖籍来自山东说法的历史事实依据。该文约7000字,其中前半部多为事 
……   ……”
   (该文后半部略) ...

南粤贝侬,能不能将文章的后半部也传上来?如果是你亲自打字输入的话,那是很辛苦。不过,这篇文章的很多关键,即广西的大多数汉人也并非山东“白马县”而来,应该得到更多的阐释和证明,希望能够进一步摘抄或全部抄录。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1-10 10:02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粤孤客在 2003/11/10 10:49am 编辑]

     Lajmbwn的建议很好,只是最近工作比较忙,等有空的时候再说吧。
     文章的后半部已经没有多少事实材料了,都是笔者的“一些联想”,不是很严密的论证。就我传录的材料已经充分说明两个关键问题:
     1、狄青率领的15000士卒的民族成分主要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2、山东省自古以来没有白马这个地名。
     因此,就算你在山东省以外的北方找到了白马这个地名,但你又是随狄青征南而来的,那你的血统基本上就不是中原汉族。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0 10:41
下面引用由天下第一码2003/11/09 09:20pm 发表的内容:
此说毫无根据。广西的使用粤语、客家话的汉人大都坚认来自广东和福建,与僚人无关。
传说中的祖籍山东白马县仅是其中一种,还有珠矶巷、彭城等更多传说。

你的说法恐怕更无根据。广西使用粤语的汉人,与使用客家话的人来源不同。客家人的来源与古代中原的移民有关系,就算如此,在迁徙地也不可能没有土著血统的加入。广西的粤语人大都是僚人汉化的结果,这在学术界早有定论,并非“毫无根据”。珠玑巷和彭城等,是古代移民的一个落脚点而已,不可能是一个起源地,汉人的家谱文化,在家族源头的假定上,也是不科学的,这也是学术界有共识的。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11-10 17:51
前不久我在“僚人家园”考证过“山东白马县”可能是现在的河南滑县,为秦汉时的地名。

  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为滑氏。《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经注》曰:“旧说,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
 
    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明至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中华民国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县隶属豫北道。17年,改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划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县政府自万集村迁至道口镇,隶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县复归河南省,仍属濮阳专区。1986年2月,改属安阳市。

“东郡”和青州接壤,不知是否曾隶属青州,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 铜碗豆    时间: 2003-11-10 23:15
季人贝侬真的是学问家啊!
作者: hyxingmy    时间: 2003-11-10 23:58
山东白马!!唉,一个远古的迷,更多的是失落的祖先,没有根的民族人格,怎能让人自豪呢.
作者: 风激扬    时间: 2003-11-11 09:54
下面引用由季人2003/11/10 05:51pm 发表的内容:
前不久我在“僚人家园”考证过“山东白马县”可能是现在的河南滑县,为秦汉时的地名。
  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 ...

我也看到过。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1 10:45
[这个贴子最后由Lajmbwn在 2003/11/11 10:46am 编辑]

Gyoengqraeuz mbouj dwg lwgnye sam bi, gaej bae saenq coenzhauq neix!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1-11 11:35
下面引用由Lajmbwn2003/11/11 10:45am 发表的内容:
Gyoengqraeuz mbouj dwg lwgnye sam bi, gaej bae saenq coenzhauq neix!

这可能是骂人的脏话吧?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3-11-11 11:45
下面引用由天下第一码2003/11/11 11:35am 发表的内容:
这可能是骂人的脏话吧?

哈哈哈哈,正所谓以“天下第一马”之心,去度LAJMBWN之腹。敏感过头,只会引来哄堂大笑的。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1 16:35
Hahahaha. Riu dwg moek in liux!
作者: 季历    时间: 2003-11-11 17:00
下面引用由铜碗豆2003/11/09 06:13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广西的大多数汉族都是僚人汉化的,非要到中原去寻根问祖不可,真是走了错路。广西汉族都如此,那么僚人同胞也要跟着走这样的错路,那就更荒唐了。

实际上,不少的少数民族同胞喜欢搞这一套,广西的汉人是僚人汉化的,东北的汉人是女真人汉化,浙江的汉人是百越人汉化的。这个逻辑发展到极端,就是除了河南,中国只有汉化的人,没有汉人,得出这样一个荒唐透顶的结论。这种论调,讲一两次,人家不会讲什么,讲多了,必然招人反感,这是对汉族民族认同的直接侮辱,如果把这套逻辑应用于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人数会少一半,你们会舒服吗。尊重是双方面,作为一个汉家子孙,有理由唾弃这套可笑的逻辑。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1 17:24
意气用事是没用的。体质人体学和基因研究可以说明一切。不知道大家怎么说明广西大多数汉族的基因与北方汉族的基因相距甚远、与壮族基因却很接近的事实?

壮族总体上是一个弱势民族,远的不说,光是600多年来汉文历史记载的从“民二蛮八”、“民三之、俍僮七之”到“民六之、僮土四之”,到现代的壮族只占广西人口的三分之一,就说明历史上壮族的汉化比汉族的壮化现象要普遍得多。

我们没有不尊重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我们没有谁企图去劝说两广的汉人让他们加入壮族。相反,是某些汉族人总喜欢说一些壮族是汉族的“一支”、壮族是生造的民族等等怪论,莫名其妙地一口否定壮族的存在。


作者: 铜碗豆    时间: 2003-11-11 17:54
     说少数民族汉化了,竟然就变成了是“对汉族民族认同的直接侮辱”,真不懂。你可不要忘记了,力图汉化少数民族可是汉族几千年一直认认真真干的大事啊!不但过去这样拼命地干,今天也是极尽所能地干,将来更会赶净杀绝地干啊!你竟然可以空口说白话,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祖宗,怎么继承祖宗未竟的事业。依你这样的立场,根本不像是汉族人!
作者: 季历    时间: 2003-11-13 15:34
下面引用由Lajmbwn2003/11/11 05:24pm 发表的内容:
意气用事是没用的。体质人体学和基因研究可以说明一切。不知道大家怎么说明广西大多数汉族的基因与北方汉族的基因相距甚远、与壮族基因却很接近的事实?
壮族总体上是一个弱势民族,远的不说,光是600多年来汉文 ...

汉族里的确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但从来不是主体。两广的汉族是南下的移民和当地土著的融合,移民占主体,所以才会成为汉族。除非你把历史上几十次大移民的记录给否定掉,把粤语论证为属于壮侗语系的,否则,一切都是白搭。至于某些人说的“学术”,能把北京猿人说成苗族祖先的“学术”,不说也罢。
至于,体质的差别,那是适应环境所至。科学研究已表明,如果把一群中国人运道非洲,让他们繁衍两千年,他们就会变成与非洲黑人有区别的另一种黑人。
再说,我表哥就是广西人,皮肤较黑,体格较矮小,就可以证明我与我表哥的血缘关系还不如他和当地人的血缘关系,可笑。

作者: sxy250    时间: 2003-11-13 18:28
错,非洲不是只有黑色人种,也有白色人种,而且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后代。
作者: 侬氏春秋    时间: 2003-11-14 00:17
下面引用由季历2003/11/13 03:34pm 发表的内容:
汉族里的确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但从来不是主体。两广的汉族是南下的移民和当地土著的融合,移民占主体,所以才会成为汉族。除非你把历史上几十次大移民的记录给否定掉,把粤语论证为属于壮侗语系的,否则,一切都是白搭。至于某些人说的“学术”,能把北京猿人说成苗族祖先的“学术”,不说也罢。
至于,体质的差别,那是适应环境所至。科学研究已表明,如果把一群中国人运道非洲,让他们繁衍两千年,他们就会变成与非洲黑人有区别的另一种黑人。
再说,我表哥就是广西人,皮肤较黑,体格较矮小,就可以证明我与我表哥的血缘关系还不如他和当地人的血缘关系,可笑。  ...

请季历将“历史上几十次大移民”给罗列出来,看看有哪几十次好么?

移民占主体,才会变成汉族?季历显然是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无数个整个民族都汉化掉的事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了。

粤语不是壮侗语族,但是粤语的底层词汇是壮侗语族,粤语是壮侗语族转用汉语而形成的汉语方言,这是语言学所公认的。

季历显然很缺乏人类学常识,体质与体格是两码事,体格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但基因更不会因为生活环境而有所改变,只要测试基因,就可以明白一切了。

你表哥有广西血统,他和他的堂兄弟们(也是当地人)的关系,和与你的关系差不多近,如果他的僚人基因是显性基因的话,那就表现得象僚人,而你也许是带有僚人的隐性基因而已了,明白么?哈哈。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1-14 02:58
  我本人就是广西使用粤语的汉族人,我对“广西的大多数汉族都是僚人汉化的”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首先,广西粤系汉人现住民并不认同所谓的“僚人”抑或“骆越”。即使在民族意识淡薄得匪夷所思的桂东南,绝大多数人心理上依然强烈认同汉族。广西古早入桂的粤语族群,沿袭汉人聚姓而居、背山面水的农耕社会传统,故广西诸多粤语族群的村落以“塘”缀名。对外族及其物什的称谓,喜冠之“番”,如“番薯”、“番皂”、“番邦”、“番鬼佬”。

  从语言学角度,广西粤语无疑与广东粤语是融通的,尤其是粤西方言,而且与客家话有相当的渊源。客家人可以说基本是从北方南迁的汉族人,但若你同时深谙粤语和客家话时,会发现两种似乎毫不相关的方言系统,竟具浓厚的原乡同根同源。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广西的钦北防、玉林、贺州等粤语区,共同将“y”的声母读为客家话的“nh”(“义”字的声母),且与客家话运用此声母的语素大体一致,据称来源广府的南宁白话却无此现象。“nh”是全球客家人共用的特征声母,无论大陆、台湾以及海外。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西的邕宁县与灵山县,相攘相毗,人口稠密,地理人文类近,实无峻山恶水的隔阻。前者壮族占压倒多数,后者汉族为绝对优势。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僚人汉化”会在两县骤遭挫折,况且邕宁县紧邻历为广西重镇的南宁市(古为邕州)。

  关于人类基因的问题,皆因涉及通婚、地缘、变异、血统等甚多个案,一般不能作为判别民族认同的指标。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台湾TVBS“2100全民开讲”电视现场直播,台湾作家杨青矗提出“除外省人外,本土台湾人的汉人血统低于13%”,亲民党籍女立法委员李永萍当即反驳:“这使我想起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当时的白人政府要求人们去验DNA来证明自己为白人或黑人”。倾刻有台湾观众CALL IN :“你是不是想要我们去验DNA以证明是否为正港的台湾人?!” 杨氏哑口无言。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大多数的广西粤语汉人族群并非僚人汉化。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1-14 09:09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粤孤客在 2003/11/14 09:11am 编辑]

     第一码同志终于又回到用脑袋思考的层面上了,感谢你的理性,并用理性来和我们共同维护这个网站的风格。
    理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高于民族感情与地域感情。
作者: 风激扬    时间: 2003-11-14 09:51
下面引用由壮族万岁2003/11/11 11:45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哈,正所谓以“天下第一马”之心,去度LAJMBWN之腹。敏感过头,只会引来哄堂大笑的。

如果字是给别人看的,就建议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文字,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作者: byaraiz    时间: 2003-11-14 10:14
下面引用由风激扬2003/11/14 09:51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字是给别人看的,就建议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文字,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这位汉族朋友有没有搞错?僚人用僚文,是对别人的不尊敬?
这里是僚人家园,建议你多学习点僚语僚文,也是对僚人的尊敬。
退一步说,你不学习僚语僚文,我们也没有意见,但是,在僚人的家园里,对僚人使用僚语僚文指手画脚,那是对主人的极度不尊敬!
不想看到僚语僚文,那就请移步,不送了。
作者: byaraiz    时间: 2003-11-14 10:35
下面引用由天下第一码2003/11/14 02:58am 发表的内容:
 我本人就是广西使用粤语的汉族人,我对“广西的大多数汉族都是僚人汉化的”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首先,广西粤系汉人现住民并不认同所谓的“僚人”抑或“骆越”。即使在民族意识淡薄得匪夷所思的桂东南,绝大多数人心理上依然强烈认同汉族。广西古早入桂的粤语族群,沿袭汉人聚姓而居、背山面水的农耕社会传统,故广西诸多粤语族群的村落以“塘”缀名。对外族及其物什的称谓,喜冠之“番”,如“番薯”、“番皂”、“番邦”、“番鬼佬”。

 从语言学角度,广西粤语无疑与广东粤语是融通的,尤其是粤西方言,而且与客家话有相当的渊源。客家人可以说基本是从北方南迁的汉族人,但若你同时深谙粤语和客家话时,会发现两种似乎毫不相关的方言系统,竟具浓厚的原乡同根同源。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广西的钦北防、玉林、贺州等粤语区,共同将“y”的声母读为客家话的“nh”(“义”字的声母),且与客家话运用此声母的语素大体一致,据称来源广府的南宁白话却无此现象。“nh”是全球客家人共用的特征声母,无论大陆、台湾以及海外。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西的邕宁县与灵山县,相攘相毗,人口稠密,地理人文类近,实无峻山恶水的隔阻。前者壮族占压倒多数,后者汉族为绝对优势。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僚人汉化”会在两县骤遭挫折,况且邕宁县紧邻历为广西重镇的南宁市(古为邕州)。

 关于人类基因的问题,皆因涉及通婚、地缘、变异、血统等甚多个案,一般不能作为判别民族认同的指标。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台湾TVBS“2100全民开讲”电视现场直播,台湾作家杨青矗提出“除外省人外,本土台湾人的汉人血统低于13%”,亲民党籍女立法委员李永萍当即反驳:“这使我想起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当时的白人政府要求人们去验DNA来证明自己为白人或黑人”。倾刻有台湾观众CALL IN :“你是不是想要我们去验DNA以证明是否为正港的台湾人?!” 杨氏哑口无言。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大多数的广西粤语汉人族群并非僚人汉化。  
...


看起来似乎是理性的,但是从人类学、语言学的常识来看,错漏百出。

民族的认同,不能代表这个民族大多数人的基因。粤语人认同汉族,那不能代表粤语人就是来源于汉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很清楚基因是测定民族之间亲疏远近关系的唯一一个标准,粤语人(广府人)早已经证明其基因与壮族最近,无可辩驳。

语言的转用在人类历史上极其普遍,古代壮侗语族民族转用古代汉语而成为华南汉族的一部分,那么其汉化的子孙必然会留下古代汉语的发音特征,广西粤语与客家话的某些同质现象,不能够证明粤语人与客家人是同源的,那只是他们都继承了古代汉语的特征的一种表现。又比如说,壮族与泰国人是同源的,但壮族人并不认同自己是泰国人,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与粤语人起源于壮侗语民族但并不认同自己是壮侗语民族的血亲也是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起源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不一样的。

建议天下第一码多学点人类学、语言学知识,不要以民族认同来等同于民族起源,犯这种学术的大忌。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3-11-14 14:32
下面引用由风激扬2003/11/14 09:51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字是给别人看的,就建议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文字,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哈哈哈哈,真是可笑,壮人说壮语,自然是给壮人看的,风兄你自做多情了。在这里懂壮文的人不少,即使没有学过壮文也可以拼出大概意思(比如我),因为我们的母语都是壮语,自己族人说自己的话,没有对谁不尊重,风兄你这样说话,难道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么?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3-11-14 14:58
[这个贴子最后由壮族万岁在 2003/11/14 03:25pm 编辑]

另外,某些汉族人总是喜欢以壮族人大都不掌握壮文(那是因为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大都没有接受壮文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为理由,来否认壮语是大多数壮人母语的事实,甚至否认壮语的存在,进而企图否认壮族的存在。如今大家自学了壮文(实际上很容易自学,因为只是拼写自己的母语),在这里用壮文聊天,某些汉人又紧张兮兮地说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了。什么逻辑?!
作者: 黄帝    时间: 2003-11-14 15:15
唉!我就不说了。建议风兄和天下第一码仔细阅读《以汉族自居的一些网友为什么那么容易“冲”?》,如果嫌还不够丢人,那就请继续发扬《多向汉人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1-14 15:23
      也不要太责怪风兄,他在这个网站时间也不短了,我们一直都主要是用汉语来交流,长期在汉语的语言环境里,难免会误以为都是同一民族内的交流,一发现有人说了听(看)不懂的话,自然就不习惯了。
      其实,汉族网友们能到这个网站来跟我们讨论问题,无论是理性地讨论,还是感性的意气用事,都因为大家能共用汉语做交际工具,假如僚人家园都能全用了自己的民族文字,汉族朋友们就根本插不上嘴了。因此,汉语的生命力和维护祖国各民族的团结与统一的功能是很强的。借此机会,我呼吁大家要珍惜汉语这个不同民族都能共同使用的工具。要爱护它,不要玷污它。我这个人民族感情是很强烈的。凡是不维护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的行为我是深恶痛绝的,你说你爱国我是不信的,你说你是汉族并深爱着这个民族我认为你是在故意贬低汉族人的素质。
作者: 侬氏春秋    时间: 2003-11-15 00:35
呵呵,难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习惯汉族朋友的这些思维和逻辑习惯么?我已经早就习惯、见怪不怪了,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要学习这样的思维和逻辑习惯就好了。
作者: Bouxnaz    时间: 2003-11-15 16:57
个个都长着一张岭南土著的脸,却天真地跑到北方去认祖,真受不了。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1-15 17:07
     对!去了北方问祖,别人还是会说你是“南蛮种”。平民百姓是很实在的,你长得不像他,他会认你做亲戚?
作者: 风激扬    时间: 2003-11-16 11:12
hehe,既然是给壮族同胞自己看的,那看到别人文字内容还用这么奇怪么?
而且,如果非要办成僚人特色,一概用僚文岂非更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网址也用成僚文书写不是更加尊敬僚人?
既然是四海民族版块,当然要用四海民族都能看懂的文字,很伤自尊么?难道用汉字就是对少数民族的伤害?文字不过是种工具,工具就是用的;而非要加上民族属性尊严的也是无奈~~~~如果少数民族朋友都不会汉语,为了交流或许会学些少数民族语言,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你们前面打的汉字都是别人帮忙打上的....不学习一个我用不到的语言就是对僚人的冒犯?
作者: 风激扬    时间: 2003-11-16 11:32
下面引用由壮族万岁2003/11/14 02:32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哈,真是可笑,壮人说壮语,自然是给壮人看的,风兄你自做多情了。在这里懂壮文的人不少,即使没有学过壮文也可以拼出大概意思(比如我),因为我们的母语都是壮语,自己族人说自己的话,没有对谁不尊重, ...

小人可没有冒犯使用壮族语言的意思,不过好象对话中正有个汉族,而不是两个壮族在对话。为了理解方便当然要尽量使用各方都懂的东西,否则一个山东人和两个广东人说话,而两个广东人突然用广东话在某个细节谈论,山东人难免不爽或是怀疑——很奇怪么?
中国人用中国话未必是给中国人看,不用中国话也未必是不给中国人看。
作者: 风激扬    时间: 2003-11-16 11:39
或是因为我搞错了网站属性,可能有点大惊小怪,算了,当我没说.....
作者: Lajmbwn    时间: 2003-11-16 14:54
风激扬的逻辑还是没有摆正,而且曲解了别人的话。

首先,“对别人不尊重”是你对别人说出的,没有人说过“用汉字就是对少数民族的伤害”,相反我们大家大都在用汉字,南粤贝侬更是对汉字有很高的评价。最后得出的只是你不尊重别人用自己的语言文字。

对话中有汉族,也不能成为壮族之间不说壮语的理由。山东人怀疑相互说地方话的广东人,那就是山东人自己是事情了,和个人胸襟问题有关。就算是广东人之间有什么秘密要广东话谈,最后摆到台面上的话还是得与山东人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听不懂就怀疑别人,那真的是一种不正常的逻辑。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1-17 02:47
   今宵看了台湾一个电视台的专题节目,颇有感触,只因主持人的一句调侃“ 我也是山东的——不过是阿里山东。”他本意是“阿里山”东边的。
   
   远古的原乡传说,仅是寄托对先人的追思,科学与否,见仁见智,更多是的有待考证。我曾去过一个位于桂西南的华侨农场,数千职工全为1979越南排华时被逐回中国的,而他们大多数都认为其祖籍防城县(可能也为落脚点吧)。纵然他们也许携有或多或少的越南血统,“汉人”的概念也甚为淡漠,但认同华族却使他们被小霸所驱离故土。

   看来,刻意侧重臆度血缘偏向是荒谬的。
   


作者: 卷筒粉    时间: 2003-11-17 12:53
我认为在广西的正统汉人,只有桂西北的高山汉才算是汉人。其他的宗族的说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或者和狄青镇压侬志高起义的后代都是假的。把自己的祖先说成外来的汉人那是旧社会僚人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我们后人现在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的幼稚!
作者: 季历    时间: 2003-11-17 23:15
下面引用由南粤孤客2003/11/15 05:07pm 发表的内容:
对!去了北方问祖,别人还是会说你是“南蛮种”。平民百姓是很实在的,你长得不像他,他会认你做亲戚?

呵呵,北方人骂我们是南蛮,我们回骂他们胡人就行。实际,汉人之间的地域间隔,并不象有些人以为的那么严重。有些少数民族同胞就不要在南方汉人的血统作文章了,扮演这样一个挑拨地域矛盾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

作者: 季历    时间: 2003-11-17 23:26
下面引用由byaraiz2003/11/14 10:35am 发表的内容:
看起来似乎是理性的,但是从人类学、语言学的常识来看,错漏百出。
民族的认同,不能代表这个民族大多数人的基因。粤语人认同汉族,那不能代表粤语人就是来源于汉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 ...

壮族基因?汉族基因?这是我听到最荒唐的概念。民族历来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血缘关系是氏族的关系。怎么成了种族的概念。即使是种族,基因也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已经有证据显示,在某些白人集群和黑人集群的基因相似度比白人内部的基因相似度要高的多,这怎么解释。奉劝某些人不要为狭隘的民族意识而走上种族主义的邪路。

作者: 侬氏春秋    时间: 2003-11-18 00:13
呵呵,人家用科学来说话,不是什么种族主义,一味地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情感而否定科学,那恐怕更是种族主义。
作者: 季历    时间: 2003-11-18 16:40
下面引用由侬氏春秋2003/11/18 00:13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人家用科学来说话,不是什么种族主义,一味地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情感而否定科学,那恐怕更是种族主义。

当年纳粹的血统论也是打着“科学”的旗号。

作者: attila    时间: 2003-11-27 21:16
下面引用由南粤孤客在 2003/11/15 05:07pm 发表的内容:
对!去了北方问祖,别人还是会说你是“南蛮种”。平民百姓是很实在的,你长得不像他,他会认你做亲戚?


呵呵,北方人骂我们是南蛮,我们回骂他们胡人就行。实际,汉人之间的地域间隔,并不象有些人以为的那么严重。有些少数民族同胞就不要在南方汉人的血统作文章了,扮演这样一个挑拨地域矛盾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

---------------------------------------------------
季历兄,我这个北方汉人可不会认为你是什么"南蛮",你是我的同胞,
不管长着"什么脸".
我不管你出身哪里,只要和我一样认同汉族,热爱汉民族,我就一样地觉得亲切.

我以前所在的一个东莞的厂,有一条拉差不多都是桂西某一技校招过来的壮族的兄弟姐妹,
我那时经常时不时找时间去找壮族MM聊天
其实壮族人和两广汉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只是我们内地的汉人乍看就认为分不出来.
壮族人的脸型普遍比较宽,鼻梁更扁平,身材也小,肤色较暗.

我现在的公司有一个广西汉人,两个广西壮族人,他们的差距一目了然.前者看起来和一般汉人无异,只是偏瘦;而壮族同事刚到公司时,大家几乎第一句话都是:你是不是壮族的呀?


作者: 汉家郎    时间: 2003-12-3 03:58
我是钦州的汉人,祖先不是来自什么北方的,也不是客家人,是明末清初,不知道是江西还是福建迁过来的,我们那里的很多汉人几乎都是这样迁来的。我现在在福州,我的相貌跟当地人也没什么差别的。上大学时,开老乡会,发现,钦州、北海的老乡几乎可以一眼就看出来,长得比较像和江西福建一带的人。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2-4 01:13
下面引用由汉家郎2003/12/03 03:58am 发表的内容:
我是钦州的汉人,祖先不是来自什么北方的,也不是客家人,是明末清初,不知道是江西还是福建迁过来的,我们那里的很多汉人几乎都是这样迁来的。我现在在福州,我的相貌跟当地人也没什么差别的。

   钦州同乡所言有少少道理。我们本地有一个传说:一个人的脚尾趾甲胎生自行破成两边的话,其祖先定当来自福建。我的脚尾趾甲查实是破作两边的,为一大一细两只脚甲,唔通我亦是福建后裔?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还有那个得闲研究这些东东啊。秋!

   一粒谷养百种人。我都去过福州喔, 见真福州妹甲钦北防的妹仔系冇得比呱。哈哈!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3-12-4 01:38
福建乃古闽越盘踞之地。江西乃古山越活跃之所。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12-4 11:55
关于小趾趾甲开裂(或者叫“复形趾甲”),还有传说是先祖自“洪洞大槐树”而来的标志。不过我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科学依据。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3-12-5 00:42
扯远了。穿鞋多了都会那样。长期打赤脚试试,看还有没有“复形趾甲”??
作者: 汉家郎    时间: 2003-12-6 10:27
我的小脚指甲也是分叉的。
这年头,谁敢打包票说自己是纯正的汉人?有什么意义?鬼才知道自己的身上到底流着几个民族的血液。即使有越人的血统,又怎么样呢?我还是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汉族。

我奶奶是客家人,讲新民话的。

母亲姓陈,听说钦州、北海一带的陈姓也是福建迁来的?谁能帮我考证下?


作者: 天下第一码    时间: 2003-12-6 20:29
下面引用由南岛2003/12/05 00:42am 发表的内容:
扯远了。穿鞋多了都会那样。长期打赤脚试试,看还有没有“复形趾甲”??

胎生的天然形成复形趾甲与着鞋无关。我细时就长期无鞋可穿,但照样是复形趾甲。


作者: 游侠骑士    时间: 2003-12-10 13:43
下面引用由铜碗豆2003/11/11 05:54pm 发表的内容:
说少数民族汉化了,竟然就变成了是“对汉族民族认同的直接侮辱”,真不懂。你可不要忘记了,力图汉化少数民族可是汉族几千年一直认认真真干的大事啊!不但过去这样拼命地干,今天也是极尽所能地干,将来更会赶净 ...

如果汉人真是在过去“拼命”的干,今天“极尽所能”的干的话,恐怕现在也就没有壮族这个最大的少数民族了(将来会不会“赶尽杀绝”的干,是将来的事,将来再说,我没有铜豌豆那种未卜先知的本事)。刚刚建国的时候,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现在少数民族占人口比例已接近百分之十。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曾操纵大批汉人“改正民族成分”变成少数民族的丑剧。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3-12-10 15:12
   

   “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曾操纵大批汉人“改正民族成分”变成少数民族的丑剧。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
                       —— 游侠骑士  

      到底是谁在干这样恶心的事啊!骑士敢不敢去斗那部风车?



作者: mfb1058    时间: 2005-1-7 04:39
废话,老子在宾阳的莫氏家谱上也说是什么逖青副将云云,老子觉得丢脸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05-1-28 13:52
自己顶自己转的!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9 05:39
我家的族谱没有说是山东来的!
作者: 环江根    时间: 2005-2-1 01:24
曾经看过美国科学杂志上说,“基因是鉴别族群归属的唯一标志”,要是大家还在这儿争的面红耳赤的,就弄点身上的细胞去检测检测,看哪个民族的gene占多数,总听说什么“文化认同”了,什么“压韵”了,真的给证明出来了,真的无异于世界民族研究界的《相对论》,倒是希望这本“相对论”能在国际上发表发表,看看研究成果如何。
作者: chinjingh    时间: 2005-2-1 01:37
在二十一号我姐结婚时,我老家很多人都来了,我当时在酒席上就跟我大堂哥他们说要写我们自己的族谱,他们都一致同意,并决定由我和八哥来做,我还跟他们聊到了壮族在线和家园的一些事情。
作者: hypo26    时间: 2006-4-12 10:00
   今广西南宁市郊区,邕宁、武鸣、上林、马山、宾阳、横县、宜州、环江、河池,云南省文山、广南、马关等县、自治县、市的覃氏族谱都有记载说自己的先祖在宋代来自“山东白马县”,为此,解放前后,有不少人先后到山东省寻根,但都找不到白马县。山东白马县到底在哪里呢?这些族谱为什么都写上自己的先祖来自山东白马县呢?本书作者之一覃芝馨利用主编《南宁市郊区志》的机会,到山东、河南两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根据调查走访和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山东,因朝代不同,所指的地域也不同。古人说的山东,是个地理名词,指的是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带,一般指黄河流域,有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也有指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山东和河南,古时都是指一个广泛地域的名称,两者互相涵盖,互相包含,约相当今山东、河南两省及苏北、皖北等地区。今山东省地域自古至今未发现有白马县。白马县及其县治所在地,从秦汉到唐代的史书、地理著作上都有详细的记载。白马县建于秦朝,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代1500年之久,一直到明朝末期才改称滑县,其位置在今河南省滑县,县治在今滑县县城东10公里的白马墙村,经考古发现有古代的城墙和各种文物。古白马县在今河南省而不在山东省——这就是许多人到山东省却找不到白马县的原因。
   白马县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覃氏先祖南迁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但以宋代较为集中,这与军事行动有关。在北宋年间,朝廷对广西有几次大的用兵,一次是皇祜年间(1053年前后),宋朝派狄青等率数万兵马南征侬智高,打败侬智高后,在邕州一带屯兵4000余人,驻在水陆交通沿线,后来其中许多人落籍成为当地居民,有不少为覃氏。据1998年底统计,仅南宁市郊区就有覃氏4615人,占郊区人口的1.3%,按姓氏人口排第19位。这些讲平话的汉人,大多数家谱上都写有宋代跟随狄青南征留下来的。再是宋熙宁年间 (1069-1077年),宋朝廷派大将郭逵率兵讨伐交趾乾德叛乱,平息后留下部将戍边。此外,从北宋到南宋期间,因北方战乱和黄河多次决口,特别是随着北宋的灭亡,王朝向南迁移,皇族和官员及大批民众来到南方,其中岭南地区是重要的移民迁徙地之一。当然,这些移民中,不一定人人来自白马县,也有来自中原、华中其他地区的,但随军行动大都经过白马县,所以都作了这样的记载,正如黄河中下游一带群众,问起祖籍也都说是来自山西洪洞一样。这就是许多覃氏族谱上都写着先祖来自“山东白马县”的原因。

作者: 中华一家    时间: 2006-4-14 12:16

“呵呵,北方人骂我们是南蛮,我们回骂他们胡人就行。实际,汉人之间的地域间隔,并不象有些人以为的那么严重。有些少数民族同胞就不要在南方汉人的血统作文章了,扮演这样一个挑拨地域矛盾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

看来我的感觉也不只是个人的感觉啊。我们汉族人之间有民系的不同,很正常。千百年来的变化怎么可能没有差别呢?不要说民族,你们城市里的壮族人不也是会瞧不起乡下的壮族人吗?确如季历所说,你们不要在南方汉族人血统上作文章了。再怎么说,南方汉族人不会不认同本民族人的,当然也不会因为你们所说的汉化的僚人而改个族名。你们不是有人说没有这种想法吗?很好,不过有这种想法也是白搭。


作者: 西楚重瞳    时间: 2006-5-18 19:33
认同汉族就是汉人,以色列有白皮肤也有黑皮肤,但他们都是犹太人
作者: 一箭    时间: 2006-5-25 19:26
暈.....我們的族譜也是說我們上思陸氏是宋朝時跟隨狄青平亂后戍邊留下的,至今已有40餘代,05年我們搞祭祖,周邊幾個縣市都有陸氏子孫過來拜祭,當時我在外地沒參加,據説有兩千來人參加祭祖.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6-5-26 09:11
想想都奇怪啊,既然汉族壮族都是从宋朝時跟隨狄青平亂后戍邊留下的。怎么就产生出完全不同语言文化的两个民族?而且这两个民族又不是隔山隔水,近千年来一直都是怎么杂居着的。解放前,在右江河谷的壮族和也是自称“跟隨狄青平亂后戍邊留下的”汉族“蔗圆话”人不怎么通婚,甚至很少有来往。同是“宋朝時跟隨狄青平亂后戍邊留下的”人群,怎么就这样渭泾分明,各自顽固的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呢?
作者: dengys    时间: 2006-6-4 13:28

祖自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来

我是广西省桂林市荔浦县马岭镇永明村下宅屯邓姓家族,吾祖原系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由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朱衣巷迁居至广西。

青州府益都县即现今青州市区,请问有哪位知道朱衣巷具体位置?告知不胜感激!

联系方式:QQ 254657731 EMAIL dengys@etang.com

谢谢!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6-6-5 17:44

刚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见证·影像志》之《时间的重量·龙脊(1)》,故事背景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风景区的小寨村,居民为红瑶,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潘能高、潘纪恩也是红瑶,但故事的开头解说员竟然说到这些说着瑶族语言的人祖籍“山东青州”。潘能高的爷爷会讲桂柳话(汉语西南官话),还会一些古诗词,估计祖籍“山东青州”的传说是他告诉节目组的,或者节目组是从他们家的族谱里得知这一支红瑶的先祖从“山东青州”而来。这使我联想到同样是记录片的《赶马帮的女人》,节目组凭着当地人的族群迁徙传说以及“男主内,女主外”的特征,竟给这些妇女贴上了壮族人和客家人的双重标签。我们不能责怪记录片的制作人员,他们只是如实反映了当地民间的传说,或许,我们还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调查了第一手的资料并向公众传播,为我们的探讨增添了一些素材。

那么,是不是广西的多数平话人、壮话人以及部分白话人、桂柳人、瑶人、仫佬人、毛南人都有先祖从“山东青州”来的传说呢?真是这样的话,是否可以说明这些传说多数源自近代编写的家谱呢?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8-13 11:42
宋朝的山东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崤山以东的广大区域,白马县正在这一区域;直到明朝设置山东布政使司,山东才开始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宋代称山东白马没什么不妥当的。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8-13 11:44
你们僚人不要用明代以前的山东地区与明代之后直至今天的山东省混淆概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