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雨林
作者:苏长仙
我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不觉已到蕉林深处,眼前出现一间小茅亭,亭内烛光如豆,隐约可见一个人影。走近一看,一个中年男子面烛冥思,泪落满腮......我好生奇怪,再走近端详,发现茅亭中央有一堆土坟,坟边有一架用竹片搭起的睡床。坟前亭边,长有一兜芭蕉树,蕉雨滴嗒,真如李清照所写的《采桑子》一样: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余光余分外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似唤愁人,独拥寒衾不惯听。”
此情此景,不禁对那愁人更生同情之心。我步入亭中,问长问短,磨了很久,那中年男子才将真情告诉我。
原来他是,这右江边上地道的壮族人,四十多岁才结婚,婚后夫妻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不久妻子怀了孕,中年得子,夫妻俩非常高兴。却不料妻子临床难产,抢救无效,母子同归阴间。按当地风俗,妇女难产而死,丈夫要在妻子的坟边搭上一个棚子,安上床铺,晚上来陪睡守灵。埋葬的同一天,在坟前种上一兜芭蕉树,直到自己亲眼看见芭蕉开花,才能将棚子拆掉,搬回家去睡。
他说:“我在这里守灵,至今已三个夏天了,芭蕉已怀孕,可能今晚就生了。听这雨打芭蕉声,更使我想起死去的妻儿,盼望她能像芭蕉开花一样顺利地生下来,以此赎回我的罪孽。”
听到他这番哀诉,我感到疑惑不解,后经长夜细谈,才知道这种风俗的原委---
原来,壮族人把芭蕉喻为女子。在壮族民间故事中,就有《芭蕉美人》、《芭蕉仙子》的传说。说芭蕉是一个美丽而贤惠的女子变成的。她绿衣翠裳,亭亭玉立,多像一个女性。芭蕉多在夜雨时开花。开花时,从芭蕉的顶部抽出一个深红色的花苞,全枝震摇,依呀有声,如有妇女因难产而去世的,就按上述做法,待丈夫亲眼看见,芭蕉荆花时这象征着妻子已顺利地生下小孩,消除了她在阴间的苦痛。在阳间的丈夫也因而得到安慰,从而也赎回了由于他而造成的罪孽......
我说:“你相信有这么一回事吗?再说,妻子难产,也不能怪罪于丈夫的。”
但他却虔诚而认真地说:“唉唉,我并不相信鬼神,但对这事,我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总觉得,我很对不起她。如果说,我这样做,能减轻她在阴间的痛苦,我再睡在这里十年,我也心甘情愿。”
我们谈着,谈着,忽然看见芭蕉树在震抖,细听似有微微的呻吟声。这中年男子突然眼睛一亮,一个箭步,上前将芭蕉树抱住,好像抱住的不是一蔸芭蕉,而是他心爱的妻子......不久,只听“啪”地一声,真的在芭蕉树顶上冒出一大苞红色的花蕾来......“生了!生出来了!”那中年男子悲喜交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如今终于落下来了。
深夜,我和他分手了,乍想起来,这种风俗,好像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仔细沉思,透过这个风俗,我似乎看见一颗赤诚忠厚的心,我看到了壮族人民美好的心灵。
--摘自黄全安等《壮族风情录》,230--232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恩
好~~
哎,多么淳朴的人啊,多么善良的族人啊.....
壮家丧歌
■ 覃剑萍
《文史春秋》2005年第3期
唱起山歌诉悲伤,有人不知说荒唐。
肝破胆裂心也碎,只好唱歌诉衷肠。
这首山歌,就是壮家丧歌的开篇。人死以后,亲人为其唱歌,哭诉哀思,追念死者的生平,寄托后人的愿望,这是乡下一些地方的一大风习。以歌陪葬死者,从古流行至今。壮家丧歌是壮族民间歌手、亲人或魔公在堂屋和野外墓地演唱的,往往要唱几天几夜,听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壮家老少逝世,都唱丧歌,有的追述死者勤劳俭朴、诚实善良的美德,有的回顾患难相交、同心同德的生活,有的叮嘱死者安息九泉、重生于世的祝愿。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巴马壮族山村,丧歌习俗盛行,尤其是老人逝世那天,四方亲友穿白衣、挂白巾,带着祭品,结队赶来。人未进门,就由歌手哭诉唱道:
今天过坳来,白鸟语悲伤。
鸟报大树倒,我断九节肠。
今天下山来,看到白纸幡。
前人安息了,后人得安祥。
晚上,各方亲友陪伴主人坐地上,沉痛哀悼死者的时刻,歌手或魔公为了缓和悲哭气氛,就唱丧歌。丧歌因以主人身份诉述死者生前的恩德,听众都肃然静听。许多老人还把儿孙带到身边,要他们认真听唱,学好人做好事,尊敬长老。我祖父病故的那天晚上,歌手们就这样唱着丧歌:
天不公,地不公。
夺走我亲人,折断大树根。
您辛劳一世,您艰难一生。
创立了家业,养育我儿孙。
那年正月初,世道乱纷纷。
您闯进山洞,苦竹林安身。
苦竹根不老,苦竹笋又生。
苦水泡苦人,才有我儿孙。
那年三月三,苦竹叶吐艳。
我出世那天,红蛋挂身边。
红蛋是您血汗染,红蛋是您苦力钱。
父母爱儿女,掏心又掏肝。
那年中元节,人家小孩背书包。
我家断烟火,老人满村跑。
讨钱无人送,卖工无人要。
苦竹林下人贫穷,苦您日夜把心操。
那年九月九,家家老人喝喜酒。
您庆贺生日,苦竹叶茶来祝寿。
不是缺粮钱,省吃省用为长久。
省粮养儿女,省钱起竹楼。
情未谢,恩未还。
今日生离死别,洒泪诉心愿。
请您护佑儿孙,请您安息九泉。
后人踏您脚印,勤劳清白在人间。
我祖父的为人,陌生的歌手们如此熟知,小时候我很不解。祖母告诉我,贫苦人家都有共同的家境,父母都有爱子之心,老人生平也是类似的。后来我才明白,壮家丧歌源远流长,它赞颂我们祖祖辈辈勤俭持家,关爱后代的高尚品德。
有一年,我的好友日洁的妈妈不幸难产丧生,那时我们还未懂事,见他爸爸在坟前种下芭蕉树,非常奇怪。每天晚上他爸带我俩到芭蕉树下守灵,常见他眼含泪光,嘴里又轻声唱歌。他怕惊动我俩,歌声压在嗓喉里,我们听不清,更是莫明其妙。后来,芭蕉树长出花蕾,他领着我俩离开坟地前,才听到他放声哭唱:
我种下的芭蕉树,今时长花了。
你孕丧九个月,今天归阴了。
我陪伴九个月,现今要离别了。
长得最大是芭蕉叶,我已待它长足。
开得最慢是芭蕉花,我已等它长出。
世间最恩爱是夫妻,我已陪你九月足。
扇雾气给你洗脸,积露水给你洗身。
滴眼泪给你洗发,用恩爱安慰你灵魂。
你已洗得干干净净,你的灵魂即可归阴。
你尽了你的情,我也尽了我的愿。
快摘下这芭蕉花,重返美丽的仙山。
快带上这芭蕉花,重变净洁的姑娘。
我俩恩爱固然深重,可惜已化为青烟。
我俩生活固然美好,可惜它太过短暂。
种下这棵芭蕉树,请你来往多留连。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壮家这种特殊葬礼,即怀孕的妻子丧亡后,丈夫要在一段时间内,每晚到坟边陪伴,寄托哀思。从埋葬妻子种下芭蕉树的那一天起,直到花蕾长出,一般为九个月,丈夫陪伴才告终止,这叫做“还花”,即死者重变花姑娘。还花期间,不是歌手的丈夫都求请歌手,或求借古歌本,每晚在坟前唱丧歌,述诉旧情,吐露哀思,寄托心愿。
壮家小孩不幸夭逝,有的母亲在孩子临终时刻,用蓝靛或墨烟在其身上押手印作记号,盼其重生来世。押手印时,泪如雨下,但仍要念诵丧歌:
母子(女)无缘份,分手在人间。
我的命多苦啊,眼前太孤寒。
得生不得养,实在心不安。
临别嘱心愿,托生回阳间。
降生富贵人家,日后再相见。
手纹留记号,蓝靛作证件。
母子(女)再见面,不必吐真言。
你是别家子女,也是我骨肉之连。
壮家丧歌是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花异卉,散发一股清新的芳香。以歌寄托哀思,是壮族民间别具一格的葬习,也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难产而死的,壮语称为“DAI DAMZ(潭)”,用鸭子陪葬,可能是希望死者象鸭子一样能从血潭中游出,消除苦难吧!
民族传统文化浸染下的壮族人是这样的善良、知恩图报,可有些无耻的“文人”竟然对壮族的优秀文化视而不见,专门干些糟蹋壮族始祖的事,我们能沉默吗?
我只知道有芭蕉比做女子之意,期间的意义不大明白,只是小时候吃芭蕉的时听大人说吃了连生芭蕉以后会生双生胎小孩而叫我们小孩不要吃,(原因可能是说生双胎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也可能是哄小孩的!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04
难产而死的妇女,谓死于湖中,必用一只活母鸭陪葬,意为作船舟,并在坟旁栽一棵芭蕉出果后砍掉,亡魂才得自由。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04
难产而死的妇女,谓死于湖中,必用一只活母鸭陪葬,意为作船舟,并在坟旁栽一棵芭蕉出果后砍掉,亡魂才得自由。
俺经历的大约是30年之前的事情了,所以记的不是太清楚了。
看来南、北壮对此问题的看法很一致啊。但不知道汉族是否也有类似的习俗!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