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从泰语里找寻我失去的家园 系列(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哭泣的壮族人    时间: 2007-11-3 02:40
标题: 从泰语里找寻我失去的家园 系列(一)

从泰语里找寻我失去的家园 系列(一)

北京的冬天来到了,我已经熟悉了这城市的季节。依旧是那样冷。多年以来,在北京,我的内心总是这样的孤单,我的气息总是这样的微弱,我多么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火盆啊。可是竟没有。我唯一能幻想的,就是儿时在家乡读写的片片光阴。这是我唯一的火盆了!可是,在现代文明狂风的摧扫之下,这火盆中坚韧隐藏着的古老文明和血脉气息的温暖,也渐渐地冷却,甚至已经惨淡。

在黑夜的冷寂中,我经常这样不能自已。

于是我又打开泰语教学的音响教材。泰语是我新近找到的冬天的火盆,她温暖了我的心,我的身躯,还有我的理想,我的心灵的翅膀。

有时侯,我在晚上学完课程,躺在床上回忆所学所感,我甚至会眼里噙了泪水。泪水是无色的,又是在黑夜,没有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知道这泪水的存在。只有我自己的脸庞能感受到她的滑落和微温。是的,写到这里,才刚入题,我已经想哭了。我很惭愧,虽是男儿,但我有脆弱而善感的心。学习泰语引发了我内心的巨变,从民族,从历史,从思维,从情感的角度。就象一个飘移于异乡、阔别了故园多年的的人,他回到村口,就忍不住拜伏于地,嘤嘤而泣,并不在乎旁人加诸善意或者恶意的嘲笑。

先前,刚上家园的时候,看到了好多关于壮泰同源的争论的帖子。有汉族兄弟的帖子说,壮泰语言就是有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语汇相同或相似,也不能说明其同源性,阿尔及利亚语和法语有可能高达百分之五十的语汇相同但阿人与法人截然两家!我也加入了争论,但也仅止于争论。直到看到一个回帖——帖子告诫贝侬说,整天在这里进行无谓的争论,还不如拿点时间去学习,去感受一下泰语,再做对比、思考,为什么总是大而无当地空论呢?——的简单而深刻的建议,我才下决心学习泰语。

现在,充满兴奋的学习已经走过两个月的时间了。学习虽然短暂,但内心的波澜,实在无法尽现笔端。回头看看那些争论中坚决否定壮泰同源的帖子——我不知那些帖子的主人是善意还是恶意,是嫉妒还是嘲笑——,如今想来,其无知妄论,实在是令人目不忍视。

泰语的学习,使我感到仿佛获得了越族历史天空的再现。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泪为之流,声为之咽。我深深感叹于自己所受的悲哀的教育,悲哀的全汉化教育,我走过了三十余年的人生路,但对自己,对自己的民族,所知无几。当于而立而未立之年可以找到一种方式了解并直接感受自身所属民族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发生了巨变。

泰语教材的入门课程,泰语教材的图景,一开始就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英文教材充满了工业化的色彩,但泰语教材的内容,展示的是乡土文明,这里有浓郁的山林和田野气息,有蛇,有猴子,有果园,有田园,有青草,有香蕉,有水牛,有公鸡……。当我看到这些图景的时候,我的儿时田园生活的影像,历历如在眼前。当看到这蛇,这猴子,这果园,这田园,这青草,这香蕉,这水牛,这公鸡的泰语词汇竟然和我从小到大所说的母语词汇一样的时候,我不由得惊叹起来。——是的,我很肯定地说,在没有亲自学习泰语之前,我看到关于壮泰固定词汇有百分之六十相同的信息的时候,我并没有惊叹的感觉,但当亲自学习泰语并直接感受这文明的时候,我就惊叹起来。

我的学习是细致的,是充满情感和热情的,甚至可以说,从小到大,我未曾这样怀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学习一样东西。从来没有。我仔细地辨音,我刻苦地练习读写,我记录分析每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我整理同源词的变化规律,我甚至可以连蹲北京语言学院五天,结交泰国或老挝的朋友,以寻求语言学习的修正和帮助。

现在想想那百分之四十相同语汇同样不能说明民族同源泉性的论调,那是多么无知的头脑所带出的观点啊。我通过自己的亲自学习和对比获得了自己的根植于内心的感受和分析。语汇的即使百分之五十的近似性确实也不能证明语言主题的民族同源性,但是,我发现那些争论——包括我自己的用以辩驳的观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简单却又最重要的事实。阿语与法语,汉语与日语,等等,其词汇的相似规律与壮语泰语的相似规律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相似性与时间成正比,而后者成反比。也就是说,以历史时间为轴,随着历史时期的推进,前者语汇的相似性增加,而越靠近时间轴的原点,越没有相同或近似的语汇。而壮泰语完全相反,越是古老的词汇,其相同或近似的比例月大,越是近于现代的词汇,比例则越低。

坦率地说,这个根本区别,我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不需总结即直观感受出来的。语言词汇相同或相似性与时间成正比的,就不能证明其民族的同源性,而反比则民族同源性是唯一的解释。很难想象,如果壮泰族不同源,这两个民族的语言近似性是因为后期交流所引起,那怎么倒去统一古旧词汇,而对现实交流所需的新词汇却不理不睬,这可能吗?多么荒唐的逻辑。日语和中文的词汇与壮泰语的情况相反,什么“社会主义”、“军队”、“训练”、“通讯”等等相同,却未闻秦汉乃至春秋以前的词汇相同者多现代相同者少。简单地说明就是,正比,同流异源;反比,同源异流。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然而抛那些论断的兄弟,以我现在的感受看来,都是一些极为主观的臆测,往往是喋喋不休地去寻找语言相似程度很大却不同源的例子以证明,却根本没有主义到最简单的上述正比、反比关系,当我们不亲自去学习并深刻感受和理解的时候,真会被其论据所迷惑。事实上,那些论断显示了极大的主观和幼稚性,足可证明其楼猪往往是些不学无术的人,以高度业余的眼光来作些自认为快意人心的见解,连最基本的规律都没有加以任何的研究,从而自以为是,其实贻笑大方。

壮语泰语词汇的大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可以说“极为严重”,绝非仅仅那“吃”、“腿”、“田”、“青蛙”、“公鸡”、“猴子”什么的。若是亲自学习并对比,就会发现壮泰语汇相同或相似的是成批成批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更为重要的是,从语法和构词法的几乎完全一致性来看,壮泰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同一性根植于历史,流淌于血脉。(待续)


作者: zhuang1688    时间: 2007-11-3 03:25
文采太好了, 观点也很清楚, 我有同感, 虽然没还没学过泰国语,但过很多, 也是听得懂原始词语的. 有特别深的感受,我还常被人误认为泰国人呢, 人们很不相信我是中国人. 我在北京从来没有被当做过北京人看待过, 因为长得实在不象北方人了.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11-3 08:48

贝侬文笔不错,加油!


作者: weyouthey    时间: 2007-11-3 09:06
QUOTE:

泰语的学习,使我感到仿佛获得了越族历史天空的再现。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泪为之流,声为之咽。我深深感叹于自己所受的悲哀的教育,悲哀的全汉化教育,我走过了三十余年的人生路,但对自己,对自己的民族,所知无几。当于而立而未立之年可以找到一种方式了解并直接感受自身所属民族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发生了巨变。

泰语教材的入门课程,泰语教材的图景,一开始就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英文教材充满了工业化的色彩,但泰语教材的内容,展示的是乡土文明,这里有浓郁的山林和田野气息,有蛇,有猴子,有果园,有田园,有青草,有香蕉,有水牛,有公鸡……。当我看到这些图景的时候,我的儿时田园生活的影像,历历如在眼前。当看到这蛇,这猴子,这果园,这田园,这青草,这香蕉,这水牛,这公鸡的泰语词汇竟然和我从小到大所说的母语词汇一样的时候,我不由得惊叹起来。——是的,我很肯定地说,在没有亲自学习泰语之前,我看到关于壮泰固定词汇有百分之六十相同的信息的时候,我并没有惊叹的感觉,但当亲自学习泰语并直接感受这文明的时候,我就惊叹起来。

曾和贝侬探讨过类似的问题,贝侬说,在壮族和泰语中越是古老的部分越是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感动,隐隐约约感觉着祖先在山林、原野中的经历,仿佛回到了远古。然后我们开玩笑说,是不是祖先的回忆已经深藏在基因中,所以在学习语言,特别是语言的古老部分时,把祖先的回忆激活了。

对祖先的回忆,是人的天性,是谁也不能抹杀的人性。我们的祖先曾经世世代代生活在南方的森林,南方的山野中,不论他们的子孙身处何地,祖先的灵魂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触动子孙们的心灵。

人是万物之灵,即使环境使我们在不断改变,祖先的印迹也永远留在我们的灵魂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 12:17:11编辑过]

作者: weyouthey    时间: 2007-11-3 09:10

明天的聚会,哭泣的壮族人也会和大家一起寻找我们灵魂中祖先的印迹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7-11-3 11:25

现在想想那百分之四十相同语汇同样不能说明民族同源泉性的论调,那是多么无知的头脑所带出的观点啊。我通过自己的亲自学习和对比获得了自己的根植于内心的感受和分析。语汇的即使百分之五十的近似性确实也不能证明语言主题的民族同源性,但是,我发现那些争论——包括我自己的用以辩驳的观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简单却又最重要的事实。阿语与法语,汉语与日语,等等,其词汇的相似规律与壮语泰语的相似规律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相似性与时间成正比,而后者成反比。也就是说,以历史时间为轴,随着历史时期的推进,前者语汇的相似性增加,而越靠近时间轴的原点,越没有相同或近似的语汇。而壮泰语完全相反,越是古老的词汇,其相同或近似的比例月大,越是近于现代的词汇,比例则越低。

坦率地说,这个根本区别,我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不需总结即直观感受出来的。语言词汇相同或相似性与时间成正比的,就不能证明其民族的同源性,而反比则民族同源性是唯一的解释。很难想象,如果壮泰族不同源,这两个民族的语言近似性是因为后期交流所引起,那怎么倒去统一古旧词汇,而对现实交流所需的新词汇却不理不睬,这可能吗?多么荒唐的逻辑。日语和中文的词汇与壮泰语的情况相反,什么“社会主义”、“军队”、“训练”、“通讯”等等相同,却未闻秦汉乃至春秋以前的词汇相同者多现代相同者少。简单地说明就是,正比,同流异源;反比,同源异流。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好文,这段话也应该是经典。也应该成为证明两个民族间是否是同源关系的一个有力的依据。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7-11-3 11:30

有时侯,我在晚上学完课程,躺在床上回忆所学所感,我甚至会眼里噙了泪水。泪水是无色的,又是在黑夜,没有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知道这泪水的存在。只有我自己的脸庞能感受到她的滑落和微温。是的,写到这里,才刚入题,我已经想哭了。我很惭愧,虽是男儿,但我有脆弱而善感的心。学习泰语引发了我内心的巨变,从民族,从历史,从思维,从情感的角度。就象一个飘移于异乡、阔别了故园多年的的人,他回到村口,就忍不住拜伏于地,嘤嘤而泣,并不在乎旁人加诸善意或者恶意的嘲笑。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回到家的游子哭更是幸福!!


作者: ak47    时间: 2007-11-3 15:48
某些人不单反对壮泰同源,他们反对所有的小数民族与国外民族同源。
作者: 萧萧瑟瑟    时间: 2007-11-3 20:27
这个主帖应该加精啦。
作者: 东瓯一僚    时间: 2007-11-3 22:27
真有共鸣之感!
作者: shanshe    时间: 2007-11-3 23:14

听汉语的歌即使很伤感却很难动情

听泰语或者贝侬们翻唱的歌,在心灵震撼处也会澘然泪下

两千年的时空,山河依旧在,几度耕田人

纵使家园不在,纵使畏惧强权逃到深林、海边、高山峻岭

泰老贝侬仍然记得“秦”,来的永远是“客”

古越历史深处难言的悲戚和无奈

在遥远的星空中召唤

感谢互联网,感谢贝侬,让我们魂归家园


作者: 后牛    时间: 2007-11-11 23:37

农智高的残余兵队不简单,他们带着使命建立国家,哪象我们广西没有这种意识更少了民族的根感,已经几百年了,需要太多时间去改变这个现状--我们.

 

http://www.3apples.com.cn/ePop/Upload/jiema/T2N070926221056.mp3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