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民族杂居区壮语传承的一种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7-9-30 02:06
标题: 民族杂居区壮语传承的一种模式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那廉村共有12个自然村,壮族居住的自然村仅2个,其中1个自然村我多次到过,因为我有个同学是那个村的。今年中秋节,我到南宁近郊我那位同学的住处喝酒,刚好他们来自同村的四户人聚餐。他们几家人的小孩已经成为多语人,一般会使用三乡话(邕宁壮语)、涅尼话(钦州粤语)和普通话三种语言。会普通话是因为他们在南宁的民办小学读书,老师直接用普通话教学,他们跟来自各地的小朋友也往往需要借助普通话交流。会涅尼话是因为他们的母亲都用涅尼话,而且他们的母亲与他们用涅尼话(偶尔用普通话)交流。会三乡话是因为他们的父亲都用三乡话,而且他们的父亲用三乡话与他们交流,同村来的小朋友之间也常用三乡话交流。

我同学介绍说,他们村普遍娶讲涅尼话的姑娘做老婆,她们嫁过来之后,夫妻之间用涅尼话交流,三乡话她们一般只能听懂一部分,有了小孩之后,男方跟小孩说三乡话,女方跟小孩说涅尼话,一般小孩从小就会两种土话。这个情况跟我们那边不同,我家乡少有讲涅尼话的自然村,在我们那一片长期生活的几乎人人会说三乡话,不管迁入者来自上方(北面北仲)、内方(西面南仲)还是下方(南面涅尼)或者更远地方。我同学他母亲是我们那边的,而且他在我们那边读了几年小学,所以他的三乡话显得比同村其他成年男子熟练、“纯正”。

我于是想,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壮族人与来自其他民族或其他方言区的人结婚的情形将越来越常见,壮语在这些家庭是不是没法传承给下一代了呢?按照上述自然村的做法,应该可以传承的。因此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壮族人传承壮语方面“大人没法教、小孩不想学”的错误认识可以修正一下了。

我曾在本论坛说过,进入城市生活的僚人家庭,如果有至少2个成年人使用同一种僚土语,就应该把这种僚土语教给自家的孩子。上述自然村是以村为单位传承僚土语,某个家庭只有一个成年人使用僚土语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僚土语的传承。但僚人进入城市以家庭为单位传承僚土语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同了,设定“至少2个成年人使用同一种僚土语”这么一个前提条件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不然没有僚土语的学习、使用环境,小孩很难掌握僚土语。

上述自然村处于壮、汉民族杂居区且汉多壮少,散居于城市的壮族家庭处境与其有些相似之处,我认为这些家庭可以参考上述自然村的壮语传承模式。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7-9-30 02:19

[attach]29690[/attach]
钦州市民族分布图

摄自《钦州市民族志》(钦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2000年12月)。红、黄色块分别表示壮族和汉族聚居区域。

——————————————————————————————————————————

钦州市有关民族的一些资料补充如下:

《钦州市民族志》(主编:黄仁秀,钦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2000年12月版)

第一章  概述
第四节  民族概况
   钦州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据1998年统计,全市总人口3114277人。其中汉族27842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4%;壮族人口325121人,占总人口的10.44%;其他民族(包括瑶、仫佬、苗、黎、傣、毛南、侗、土家、水、京、回、彝、布依、藏、蒙古、白、高山等17个民族)4944人,占总人口的0.16%。

   壮族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钦州地区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骆越人以至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随着入居钦州的汉族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受汉文化的不断涵化,有一部分壮族逐渐被汉族同化和融合,特别是钦州市区及钦州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壮族汉化尤甚,而钦州北部及西部广大地区仍为壮族聚居地。在钦州辖区各地,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那”、“板”、“垌”(洞或峒)等壮语或古越语地名,说明这些地方历史上曾是壮族及其先民居住之地。

   汉族是最早从东部沿海和中原各地迁居钦州的一个客籍民族,虽然其最早迁居钦州的年代因史料厥如已难查证。……因此,中原人进入钦州应自南朝设置宋寿郡时开始,以后日益增多,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大批汉族人从今广东沿江而上,进入广西,有一部分陆续进入钦州。“凡城乡市镇以及山巅水涯,悉为汉人蕃殖之地。”入居钦州的汉族与当地土著杂居,相互通婚,生儿育女,相互融合同化。汉族人口总数逐步超过当地的土著壮人。正如民国《钦州志·民族志》所说:“乾嘉以后,外籍迁钦,五倍土著。”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大批全国各地的汉族人进入钦州工作,汉族的总人口迅速增加。到1998年末,钦州市汉族人口达27842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4%,主要分布在城镇及钦州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

   钦州一带的其他民族,除了瑶、苗民族入居的时间较早外,其他民族多数是清至民国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进入钦州地区。……


第二章  壮族
第一节  源流
……1998年末,钦州市的壮族人口32512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44%。其中钦北区239924人,占总人口的39.27%;钦南区(含钦城管理区和钦州港经济开发区)60643人,占11.46%;灵山县22433人,占1.81%;浦北县2121人,占0.29%。壮族主要聚居在钦州西部和西北部的黄屋屯镇、大直镇、贵台镇、大寺镇、那蒙镇、新棠镇、那香镇。此外,还有许多壮族聚居的自然村散布在康熙岭、长滩、大垌、板城、小董以及太平、烟墩、沙坪等镇。
   一、壮族分布区域表(略)
   二、壮汉杂居区壮族村屯统计表(略)
   三、壮族聚居乡镇面积与人口统计表(1997年统计数)
乡镇名    土地面积(km2)  总人口(人)  壮族人口(人)  壮族占%  壮族聚居的自然村(个)
新棠镇       111.9         38479       34857        90.6%          65
贵台镇       202           31729       27567        86.9%         117
大寺镇       271.9         79082       64964        82.1%         208
黄屋屯镇     218.6         50621       40317        79.6%         120
那蒙镇       137.7         44577       24931        55.9%          49
那香镇        59.5         23216       12879        55.5%          17
大直镇       370.5         74137       37375        50.4%         211
合  计      1372.1        341841      242890        71.1%         787
   附1997年末其他一些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板城镇5616人,长滩镇14218人,大垌镇3768人,小董镇7193人,平吉镇1874人,青塘镇1057人,康熙岭镇4921人,烟墩镇3049人,沙坪镇2583人,太平镇9741人。这些乡镇的少数民族只有极少数不是壮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2:23:51编辑过]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7-9-30 20:07

本来就应该这样来传承我们的壮语的,但由于壮民族很久以来的自卑心结,所以大家总找各种借口来歧视壮语吧。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7-9-30 22:29
随着入居钦州的汉族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受汉文化的不断涵化,有一部分壮族逐渐被汉族同化和融合,特别是钦州市区及钦州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壮族汉化尤甚——以后可能是全部汉化了!
作者: 贝侬楼    时间: 2007-9-30 23:22
救救钦州的壮族!!!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7-10-10 22:57
那天一起喝酒的几个壮家男子,他们的民族意识还是很明显的。他们几乎都有过身份证被弄成“汉族”而到派出所要求更正的经历。他们家乡与邕宁相邻,但语言文化氛围跟邕宁是不太一样的。灵山县壮族人口不到2%,而原邕宁县壮族人口超过90%。在邕宁因壮话而自卑的不多,因壮话而自豪的好象也不多,人口上的优势反而伴随着文化上的无意识、被忽视。其实我老家那一片原先也是灵山县管辖的,1951年9月才划归邕宁县管辖,我家乡人较强烈的母语意识可能跟这段历史有关。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9-7-1 00:10
我父亲这两三年久不久来我这里小住,我们使用家乡话交谈。我认为以二带一的方式在城市将故乡土话传授给下一代是可行的。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9-7-1 01:03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9-7-1 0:10:00的发言:
我父亲这两三年久不久来我这里小住,我们使用家乡话交谈。我认为以二带一的方式在城市将故乡土话传授给下一代是可行的。

不久就可以拿小沙做试验了吧。


作者: 我是大学生    时间: 2009-7-1 07: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9-7-1 22:18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这话不只是对我说的,同时也是对你、对大家说的。


作者: blucejum    时间: 2009-7-11 02:13
哈哈!没有民族的发展是最悲哀的。愿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 三生石    时间: 2009-7-16 12:49

在发现这个帖子以前,我已经这么做了,没有什么不行.


作者: 618    时间: 2009-7-17 11:41

“至少2个成年人使用同一种僚土语”

感同身受


作者: 勒布农    时间: 2017-11-7 22:56
618 发表于 2009-7-17 11:41
“至少2个成年人使用同一种僚土语”感同身受

我的实际行动是以一带二,坚持和母语是白话而且完全不懂僚语的配偶只说家乡土话,坚持和儿女以家乡土话作为第一语言,在家里讲,出外面也讲,并且告诉他:无论来客是什么人,讲什么话,一律用土话回答,不管对方是否听懂。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