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广西首届歌王大赛”在南宁民族文物苑举行。代表百色市参赛的平果歌王黄国观及其同伴演唱的嘹歌,时而高亢飘逸时而优柔缥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终,组委会以广西文化厅名义在现场为黄国观颁发了“广西十大民歌手”证书。多年来,黄国观的歌声唱出了平果,唱到了广东,唱进了北京,传到了遥远的巴西。 作为壮族山歌的一支,嘹歌以唱调中的“嘹嘹”音而得名。马头镇龙来村是平果县著名的嘹歌村之一,嘹歌与村民息息相关。与村前村后的大山小河一样世代流淌,人们用歌声咏唱劳动和生活中的一切,黄国观就出生在那里。17岁时,他成了一名当地民办教师,1979年考上了百色联合师范,并于2000年完成全国统一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从教期间,黄国观大量收集土俗字嘹歌抄本,并开始研究和创作,到1989年担任小学校长时,已收集嘹歌抄本30余本,18000多首,约36万字(土俗字),创作嘹歌5000多首,10万多字。2003年,平果县开始对嘹歌文化进行全方位挖掘宣传,准备整理出版歌集《平果嘹歌》,黄国观也因此由城关乡教育办副主任转到县嘹歌办公室工作,成了《平果嘹歌》歌集工作人员之一。期间,黄国观认识了本县壮文作家余执,开始向余执求教壮文,20天后就用壮文写了一篇散文《我的壮文老师》在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发表。几年来,黄国观已经有《苦楝树的风格》等12篇各种题材的壮语文章在《三月三》(壮文版)杂志、《广西民族报》(壮文版)、《独石滩》发表,嘹歌歌词创作和演绎水平也突飞猛进,曾于2004年6月28日带队放歌北京,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记者还对他进行了采访。 几年来,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同学们先后慕名而来,向黄国观请教嘹歌知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黄国观,知道了他对壮族文化的痴迷。2006年7月5日,黄国观和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壮族人Stoneman(网名)以及壮族在线网站站长红棉树(网名)在平果和田阳两地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黄国观深深感受到,原来有那么多深爱着壮民族的人士在默默地为民族文化发展出力,Stoneman也为故乡有这些不同年龄的壮族文化执著人士感动不已。 如今,怎样培养嘹歌后备人才成了黄国观心中的一个结。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青壮年人前往广东等地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嘹歌传承断代危机的形势严峻,而县城大部分青壮年人由于对嘹歌不了解,学习人员很少。虽然平果嘹歌走进了广西国际民歌节,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但怎样让嘹歌文化代代相传成了一个难题。“传统与时尚结合才能让嘹歌焕发时代生机”,黄国观认为。为此,他对曾经走进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表演的平果哈嘹乐队的相关创作悉心指导,为嘹歌能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尽力。但是,他又发现,嘹歌的未来如果只是专业和半专业人士的专利,来自民间的东西如果不能回归民间,说明它的生命力是脆弱的。所以,他一直为实现“嘹歌进校园”而努力,他认为嘹歌艺术得从娃娃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