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第二期,第15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术研讨会综述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2005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广西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至2006年壮剧艺术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就“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问题举行的首次专题会议——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7—29日在广西西北部风景秀丽的百色田林县召开。这次研讨会由田林县人民政府、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专家学者们就壮剧艺术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一、 壮剧艺术的学术价值与独特地位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前副校长梁庭望教授将广西壮剧与我国五个语系的民族戏剧进行比较,认为五个语系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戏剧较发达,其中传播面积最广、剧种最多、达到的层次也是最高的就是壮剧。他认为,田林壮剧不应该只定位在广西,应该定位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戏剧的层面上。壮剧在中国民族民间戏剧已占据一个比较高的制高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 谭志湘研究员认为壮剧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双重性格,这造就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特殊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秘书长李悦从全国少数民族戏曲来把握广西壮剧的界定问题,他说广西壮剧是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剧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艺术形态和程式行当,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深受壮乡人民喜爱。他认为,壮剧这个艺术形态在全国少数民族剧种中是处于一种发展完善、艺术形态完美、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剧种。
二、壮剧艺术的现状
关于壮剧艺术的现状问题,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保护、传承壮剧艺术的紧迫性。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 覃乃昌研究员指出,在广西壮族地区受汉文化的影响的路线是从桂东北到桂中再到桂西并由强逐渐减弱的。他认为,桂中地区的壮剧(师公戏)的萎缩与汉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一旦这个地区的人民语言发生了改变的时候,我们的壮戏将如何保护?所以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看到保护壮戏的紧迫性。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社会科学院潘其旭研究员在回顾了壮剧在广西发展的历史后,指出保护传承壮剧艺术的意义非常大的,这不仅是田林县的事情,也是壮族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还有国际上的意义。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陈金文博士认为一个地区没有特色的东西,人们就不容易找到民族认同感,就会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产生失落和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壮剧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比对文物的保护更重要,更有特殊的意义。
2、当今壮剧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教授指出,全球化一体化对传统文化冲击主要表现为两点: 1、外出打工潮的影响,2、没有集体经济的支持。北路壮剧的传承也因此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玉时阶教授、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徐寒梅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卢克刚教授也同时指出,目前壮剧在观众层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如果不改变这个状况,壮剧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将遭受严峻的考验。
三、对壮剧艺术的保护、传承的思考
壮剧艺术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是本次大会最受关注的议题。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好壮剧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应先进行系统研究。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研究员认为应该活态保护壮剧艺术。其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整理资料,这关做不好后面就很难做。现在应该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献、民间流传的剧本,程式、套路、道具等等。全面了解它的面貌,弄清发展的规律再讨论如何保护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覃德清教授提到壮剧艺术的保护应该先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尤其要重视的是壮剧文化传承人研究和戏班的研究,其历史的梳理、现代传承的现状、目前的困境,以及我们如何走出困境。我们需要就听众的心理、传承的环境、表演的艺术、剧本,服饰等进行数字化档案整理,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全面的保护。
2、壮剧艺术保护和传承最重要的是保护传承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前副校长梁庭望教授认为首先应保护艺人、剧目手抄本、道具,表演的程式。保护之后传承要用演出来完成。
3、文化环境的保护是壮剧艺术传承的基础。广西艺术学院卢克刚教授指出壮剧传承保护的问题,应该为壮剧的发展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这个环境的话壮剧很难生存、发展下去。
4、本土语言是承载壮剧艺术传承的关键。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韩德明副研究员认为保护和传承壮剧艺术需要考虑壮剧艺术的文化源头,从文化源头来保护。壮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本地方言的运用。剧团演出的时候使用当地很生动很丰富的语言,会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很容易拉近了审美距离,产生审美共鸣。虽然现在的观众群偏老,但是如果能把观众群培养好,也是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广西民族大学陆晓芹博士呼吁在传承问题上,怎么培养传承氛围上,应该理直气壮的给壮语一个地位。壮剧之所以被称为壮剧除了它的音乐有本土特色外,语言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语言没有土壤了,艺术还能去哪里发展?她觉得,通过政府的倡导和学校的培育使大家感受到壮语的重要性,让大家提高使用母语文化的自觉性,是壮剧传承的一个重要前提。
5、壮剧艺术的传承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覃德清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壮剧艺术和其他壮族文化艺术与国家教育体系的结合是很重要的。现在全国民族教育的研究领域,很多省份都在尝试进行民族文化进入小学教育体系,壮剧艺术和其他艺术也应该进入国家教育体系。广西民族大学陈丽琴博士亦指出保护壮剧,应该从保护壮剧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开始,如果离开源头保护将成为空中楼阁。文化传承的问题,应该从娃娃开始做起。她觉得,向壮剧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6、壮剧艺术应在传播中传承。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馆长认为,应使用现代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展示壮剧艺术,发挥电视台媒体的作用,让大家能够从更多渠道接触壮剧艺术。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代表陈坤鹏从传播学的角度认为,壮剧艺术现有的传播途径值得再考虑。政府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让壮剧在民间中传播开来。百色学院中文系主任凌春晖也谈到,怎么样能让壮剧让更多老百姓所喜爱而不仅仅是当地的老百姓,而且还要让到田林来的游客了解壮剧,光碟的制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政府县里相关单位正规化运作这个事情,能对壮剧的传播起到很好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范秀娟博士也认为壮剧艺术的传播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省份城市的做法。
7、壮剧艺术产业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覃德清教授提出,需要探讨壮剧艺术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壮剧艺术和旅游的结合问题。壮剧怎么样走出去?怎么跟文化产业结合怎么产生效益,是很值得研究的。壮剧艺术还应该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
四、壮剧艺术中剧团与剧目的发展的思考
李悦研究员谈到壮剧剧团的发展的两大成功经验:1、两条腿走路。2、两手抓。他认为,甩开两条腿走路,两手抓是壮剧剧团的成功经验,也是少数民族姐妹剧种应该学习的经验。谭志湘研究员认为专业壮剧团面临一个再次的吸纳、再次的提高的意识,要培养自己的创作力量和人才;作为业余的壮剧团的也需要再次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要姐妹剧种中精华的东西吸收过来并化成自身的肌体,而不变成别的剧种。
广西壮剧团团长、一级导演刘龙池认为,广西壮剧团在发展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南北路壮剧的合流也是其努力的一个方向。他觉得,在壮剧剧目方面目前存在两个问题,1、舞台创作过于大型化,虽然获奖但很难到群众中去演出。2、作为少数民族戏曲来讲,对现代生活的反应太少,反应壮族人民现代生活的题材抓得不够,这些问题应在今后剧团的发展中加以改革。玉时阶教授认为,壮剧的生命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应该在剧目中体现时代风貌,关注年轻人关心的话题,既有民族传统的东西在里面,又有现代气息。徐寒梅教授主张剧团应注意在观赏性上再下功夫,艺术表演不能脱离观众,更不能脱离年轻观众,如果没有年轻人参与真的就是夕阳艺术了。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黄海云博士认为壮剧要发展,剧目必须推陈出新。广西壮剧团最成功的往往就是民族题材的剧目。民族题材的剧目是民族戏剧的精华,价值超过移植汉族剧目。她认为,剧团今后应该打造一些经典品牌剧目,包括大型剧目和小戏,并且传统剧目应该有所创新。
广西民族大学黄晓娟博士、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黄燕熙副研究员、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彭梅玉研究员、广西书画院梁耀副院长、广西师范学院黄桂秋教授、广西民族大学陈丽琴博士分别从壮剧传承人中的女性群体问题、文化自觉、现有机制、政府举措等问题出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外,还邀请了北路壮剧第十代艺师闭克坚及田林县的卢文精、马燕飞、张伟几位壮剧艺人到现场跟学者们交流关于壮剧艺术保护和传承的经验。
五、会议学术总结:共同关注、立体保护,
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
为期二天的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主办单位和全体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闭幕式上,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廖明君研究员做了学术总结。廖明君研究员认为:首先,这是一次充满活力的的研讨会。研讨会成员老、中、青三代共聚一堂。开会的程式也非常活泼,研讨与近距离现场观摩共同进行。真正实现了多学科共同关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次,这是一次特色显著的研讨会。视野非常开阔,不是只就壮剧看壮剧,将壮剧放到整个壮族文化的高度来探讨壮剧,放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壮剧。而且专家都来自不同的学科,现在成就较大的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壮剧是综合艺术,需要跨学科学者来进行研究,语言、民俗、服饰、艺术本体等角度来研究。再次,这是一次重点非常突出的研讨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壮剧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廖明君研究员认为,这次研讨会从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促成了田林县壮剧艺术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田林县签了共建“壮剧艺术保护传承基地”协议,今后希望通过该中心组织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根据大家研究方向和兴趣,同心协力为壮剧艺术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更好的成效。
其实,似乎中国所有的地方戏剧都面临困境。
如在广东,政府、企业都肯花大钱在继承、发扬粤剧。但俺年轻的广东本土同事,90%没有看过粤剧。只有少量的人会唱《分飞燕》之类粤曲。
而壮族地区经济滞后,用在文化的投资恐怕有限,所以壮剧艺术面临的处境更艰难了。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陈金文博士认为一个地区没有特色的东西,人们就不容易找到民族认同感,就会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产生失落和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壮剧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比对文物的保护更重要,更有特殊的意义。
现实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廖明君研究员
-----------------
山谷去他家喝过酒!
谢谢Kaujdays Bomz贝侬,希望你研究文章多多,成果多多!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