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过《“僚”名的读音和弃用》这篇文章,里面的分析虽然多是一家之言,但是也不无道理。我平时会借机会给周围的人补充我知道的而他们不了解的我族历史和知识,发现“僚”这个族称许多人不知道,而且不认同,即使是本族同胞。这样,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知识宣传就受阻,我们网站就难推广了。
如果是历史教育、历史遗留等外部问题,先不讨论了,先讨论族称本身的问题。下面我一一说来,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首先我关注“僚”这个族称的问题,发现这个族称在现在的使用确实有待商榷。虽然在我们的民间常常是双语:汉语+民族语,但目前岭南地区的官方语言只有汉语,没有达到相当国际化之前,汉语是很强势的,是国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有汉语的族称是很自然也是必要的,但问题首先也就出在这里。我们不想要别人给的,我们希望用自称的,有历史渊源和传统的族称,那么用汉语表达,译音形式的族称就会出现。“僚”这个族称现在是汉语表示,汉语发音,问题是,它本来是我们民族语的发音,有自己的意思,“僚”这个形式和发音在现实看来无法承载我们民族。很多人,包括论坛上的许多贝侬至今都无法接受这个。是否因为“僚”这个字目前存在一些根本的缺陷。从简单层面上说,一些贝侬反映:“僚”字音用“獠”,字形也是演化过来,即使知道我们民族语的读音和意义也感觉不宜,“僚”字,即使这个字也含“从僚、幕僚”等从属之意,缺乏民族自立自强精神;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居然说这多少也反映现在南方少数民族的现状。
第二,族称对内对外都有重要功能,因此要更多考虑和慎重。我们的族称对内当有统一和凝聚作用,对外有宣传推广和标示、便于交流等作用。对外上,我们的统一族称也是一个问题。英文名称可以从我们民族语中选择而不用汉语拼音的那个族称。说到这里,对事不对人,顺便强烈批评美国的那个白荷婷教授做的一些事情,歪曲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为她惋惜,也许美国人只关心台湾地区、蒙、藏、新疆,而壮族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大族,壮族和布依族、岱侬族及其他的毛南族、仫佬族等等南方少数民族实际是一个大民族,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等等事实她没有深入调查和研究。在世界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研究到现在还是不够深入和全面的,她也错过了发现许多瑰宝的机会。从白荷婷事件上看,我们民族自己历史和知识的整理和宣传上做得还不够深和广。其实我们不缺乏这方面的专家,比如梁庭望教授,但是在现代的媒体中,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我们都缺乏工作,而回到一个原点:我们的族称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我们缺乏一个很好很合适的族称。
先说这两点,抛砖引玉。
(这是我早期的无知文章,我在这里深刻反省,并表示道歉,我为自己的无知而敢到羞耻,并再次感谢家园能让我学习到民族的历史文化,还有本族语言,没有民族历史教育与本民族语言教育,僚人青年在根本上还是很难理解“僚”的含义的,这首先是一个民族语里自称的词,然后才是汉译的音,汉语的译音名词,“僚”意为“我们,我们的人”。只有学习民族历史,学习民族语言到了一定程度,并且有僚区生活经历的人对于“僚”的自称才更容易有切身体会。我和时下许多僚人青年一样,成年以前一直生活在僚区,但是受的教育中鲜有民族历史内容,至于僚语,幸亏幼时回老家都有使用而打下基础。)
“僚人”作为族群名称,我认为并无不妥。记得有贝侬在QQ群里说过,“壮族不是万能,没有僚人却是万万不能的”,我也认为“僚人”比“壮族”更能引起贝侬共鸣,“僚人家园”这样一个论坛名称肯定比“壮族家园”更有亲和力、号召力。
民族名称吧,就别想太多了,还是继续使用法定的“壮族”、“布依族”吧。
对内,我不不妨用“僚人”的族称,以显我们的立场与观点;对外,可用壮族、布依族或是僚人,根据情况不同来定。
我们不能不要“我们(僚)”!
不能用汉语来解释我们自己的语言
“我们”不认同“我们”
我也觉得好笑
吴越,闽越,骆越,扬越,这些,说明,越是岭南当时的很多越人的共同称呼。所以,直接叫我们“僚人”做越,已经不妥了。
提供一个想法:
布依族是百濮和百越的混血儿,所以叫濮越。当然,现在“濮”,已经演变成量词和名词前缀,而“越”,则成为了自称了。
但是,现在叫做濮越,在汉语里,也显得古老了点,所以,还得再想个好名字吧。民族的统一,名字也很重要哦。我们都不会放弃原本的自称,所以还得有一个共同自称,不管在什么语言里,^_^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