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生死恋歌
——评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
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突破了解放以来少数民族历史剧多以民族团结、民族融和为“主旋律”的单调的编剧形式,它以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谱写了一首壮民族独具的火热、浓醇、悲壮的爱情史诗这的它主要的创新,也是它最叫好又叫座的地方
主人公瓦氏夫人和壮族将军莫古既要抵御外侮、又要对抗奸臣的艰难,他们把个人的爱情与对外拒倭寇,对内斗奸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谱写了一曲壮民族的忠心报国、爱恨交织的杜鹃啼血般的爱情悲歌《瓦氏夫人》的剧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三段富有戏剧性的冲突,深刻地表现了上述主题
剧本以瓦氏夫人和将军莫古的缠绵甜蜜开端,这种甜蜜为汉族朝官的到来打破莫古因为酒醉而点兵未到,奸臣严华龙以军法为由定要斩首莫古,莫古直面淫威临死不惧
主人公平静浪漫的爱情眼见就要被专横的朝官戕害,戏剧也因此迎来了第一个剧烈的冲突
在优秀的剧本中所有戏剧性的冲突紧接着的必然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解决,在《瓦氏夫人》一剧中正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瓦氏夫人在爱人的生死关头面对朝官紧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出兵不能斩将”!如果“莫古可斩”那么“出兵暂缓”
应该说这是一个机智的决定!严华龙因为急切地需要壮兵出征所以暂时地强忍怒火,但他说道:“暂且寄下莫古一颗头颅
”瓦氏的爱情虽然由于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更为残酷的考验显然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戏剧转到了第二个冲突——战争在直接面对倭寇的进攻时,奸臣严华龙又是作为戏剧冲突的导火索出现,严要求瓦氏夫人带领不远千里赶来的壮族士兵“担当主攻”马上正面攻击倭军主力——他想借倭寇之手消灭讨厌的瓦氏和莫古
剧中的台词简洁有力:“严大人,瓦氏已有迎敌方略,甘愿立下军令状
”“军令状?瓦总兵,军中无戏言
”“壮人最诚信!此仗不胜,颈上无头!”从此可以看见严华龙的老奸巨滑,但更可以见到瓦氏夫人作为壮民族的勇敢自信和直率
在接下了朝官的军令状之后,瓦氏夫人巧用计谋、将军莫古奋勇杀敌,智勇双全的将军再一次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瓦氏夫人》一剧最终的高潮出现在剧末官仓抢粮一出戏里奸臣严华龙勾结贪官截下军粮意欲中饱私囊,莫古为了众多的壮族兵士不致饿死异乡而决定去官仓截粮,严华龙旋即赶来索要莫古人头
那一夜的生离死别是肝肠寸断,正所谓“风高月黑夜,别情满胸膛”,在剧中莫古与瓦氏夫人悲情地唱道:“一杯酒,手发烫,千言万语难开腔,十年酝酿相思酒,点点滴滴在心房
二杯酒,泪花淌,相知离别情更伤;田州种下相思树,难挡江南风雨狂
三杯酒,情意长,执手相看断肝肠;今生共许白头愿,柔情胜似拜花堂!”在凄婉的壮族情歌中二人深情相拥,一起喝完了那悠长的壮家“交颈酒”,在表达爱情的壮乡情歌里我们听出了滴血的悲情,在至死不逾的交颈之酒里我们看到了永难割舍的别离
故事结束在夜空中依依难舍的心绪之中,莫古自刎身亡,但分明我们的耳里仍然游荡着莫古和瓦氏夫人的恋恋之音:“莫忘了我们的来世之约啊,来世之约!”这是属于壮乡儿女的生死恋情,剧情在推进、矛盾的发展,使我们深切感受了瓦氏夫人与莫古将军的爱之深、别之痛,故事结束以后还留给观众的袅袅余韵,它让我们深深沉浸在这首壮民族的火热、浓醇、悲壮的爱情史诗之中。http://www.dajieju.com/juqing/yspl/2007050510199.html
同感。对待侬智高、瓦氏夫人这样壮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管是写历史小说也好,拍摄影视剧也罢,怎样改编都应该谨慎小心,以免歪曲史实,为了表达某一主题而虚构故事情节的时候也最好无伤主轴,我认为给瓦氏夫人的故事安排这么一段爱情情节是突兀的,没有凭据的。
是的。有胡编乱造的感觉。
我以前就是看到的就是这个,十分的不爽!(好象是舞台剧.)
无脑的小儿科!
下俗!
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知道多少,所以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后就发上来了.........
但此剧确实是对壮族历史人物的污辱。我真想不通,广西那么多的管文化的高官,如文联、宣传部的领导,那么多的文艺家、专家居然看不出来。花了那么多的民脂民膏搞这么个玩意,居然还沾沾自喜!悲哀啊悲哀!
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知道多少,所以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后就发上来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