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分享]区域经济学课程:第一章第二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19:23
标题: [分享]区域经济学课程: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近现代区位论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二、廖什景观
三、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1、理论背景
亦称城市区位理论。
德国,Walter. Christaller,把区位论由古典学派转换为近代学派。1930,《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在区位经济理论研究上,既要运用经济学原理,又要通过地理调查树立样板。
从研究地图上的聚落分布开始,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心地原理。

2、建立的步骤
克里斯托勒中心地理论的概念建立分3个步骤:
(1)据已有区位理论,确定个别经贸活动的市场半径。
(2)引进空间上组合概念,形成多中心商业网络。
(3)将各种经贸活动(工业区位、城市、交通线等)的集聚纳入一套多中心网络的等级序列中去。
在探讨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关系结构时,形成六边形市场区模型。

二、廖什景观
廖什:德国经济学,A·Losch
1940,《区位经济学》

1、理论假定
(1)工业中心周围是农业区域,其居民是工业品的购买者;这些居民偏好相同,他们有相同个人需求曲线。
(2)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以工业所在地为中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越多。
(3)假定没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地区,那么工业区位主要由对它的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
(4)工业如果设在它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它就能获得利润,否则,它就不能获利,而不能获利的地点,它就不适宜成为工业所在地。

2、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4个因素
价格高低、需求强度、市场半径、单位距离的产品运输成本。
在平均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厂要增加总利润量,必须使销售量增加或总成本减少。
廖什认为,近代西欧的工业区位正是按产品需求量的大小而逐步形成的,每一个新出现的工业点都离不开它周围的消费者。


3、廖什景观
将市场网络按照经济法则排列,所形成的具有等级序列的空间分布称为经济景观。
在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密度均质的情况下,经济景观有规律地扩展,形成三角形、聚落和城市分布、六边形市场区形。

三、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1、研究范围的扩大
1930初,瑞典的俄林,B·Ohlin,《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认为屠能和韦伯的古典区位论是孤立的微观理论,而把区位研究同地域分工和区际国际贸易结合,这就把贸易理论看成区位论的一部分,从而成为一般的宏观理论。后来,经济学者把前一种微观理论称之为特殊区位论,后一种宏观理论称之为一般区位论。

2、动态化
1980以来,英国的威尔逊(A·Wilson)和比利时的爱伦(P·Allen)
结合耗散结构和突变理论,分别就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和中地论结构进行动态模拟,取得了很大的理论突破。

3、动态分析和中长期预报
近几年来,区位论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和运筹学方法,使区位经济理论和应用大大向纵深发展。

4、区位经济学的产生
艾萨德,把单个厂商的最佳区位扩展为区域的综合发展,建立区域空间的总体均衡,完成区位论向区域经济学的转变。
经济危机的产生,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开始关注区域经济问题,探讨经济的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
市场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别。条件优越的地区,还积累有利条件,进一步遏制了条件较差地区的经济发展。
缩小地区差别,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60年代后,开始大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80年代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20:25:50编辑过]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20:40
继续课程,下次给出第三节。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20:51
十分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贝侬在本版发表自己对于僚区基础建设的各种看法!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