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各位贝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字及僚语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路    时间: 2007-6-15 20:17
标题: 各位贝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字及僚语意义

我老家的村子,名叫“王晓”。“王”是:深潭、深渊的意思,“晓”是绿色的意思;“王晓”即“绿色的深潭”之意。听我奶奶所说,村名的由来,是因为原来村子中央有两个连在一起的碧绿深潭,其形就像一盏油灯,两潭距离约百米,落差不过两三米。下面的潭大些,约有一亩,小的四五分这样,村子的人都围着深潭起房子,谓之“抓灯”。解放后这两个潭都被填埋起来,但直到八十年代初,也依然可以依稀看出当年深潭的模样来。现在我老家的房子就起在原来小潭的上面。


作者: zupu    时间: 2007-6-15 20:50

la ou  喇欧

山坳下面。


作者: zupu    时间: 2007-6-15 21:06

“LA QEM  拉欠”

山坡底下。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7-6-15 21:25

我们村叫“VunzMueg”(伝莫),意思是“莫家人”,最初是莫姓聚居的地方。


作者: 南疆浪子    时间: 2007-6-15 21:33

那赖--田块之村.

我们村迁过三次最后定在现今的村址.

每家的房子都是用别处的田换别家的田建起来的.

我们村后面95年以前都是梯田,种那些香糯.现在都变成种玉米的旱地了.

那些地还是叫"那顶"--村后坡顶的田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7-6-15 23:52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7-6-15 21:25:00的发言:

我们村叫“VunzMueg”(伝莫),意思是“莫家人”,最初是莫姓聚居的地方。

我们村就叫Honghlaj(Konghlaj,巷逻)。

题外话:请教季人贝侬,“莫”到底是读成“Mueg”还是“Mug”?因为我们没有长短音的区别,“莫”的韵母一直读成与“rug”的韵母一样,而和“lueg”的韵母不一样。


作者: vaiz    时间: 2007-6-16 00:20

我们村叫“下里”,平话读音是Yaxleix,不知何意?

我们小的时候,都说哪个村是“什么”,如附近有一个汉族村叫“百足”,说他们村是蜈蚣(我们不知道百足指的就是蜈蚣),而我们村是一个“盖”,炒菜那种锅的盖(錩盖?),或说是天盖,浮在水上。因为我们村看上去好像很低洼 ,可是中间高,从来没有被水淹过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7-6-16 10:39

平包(实际壮语不这样念,只是有点近音)

平(piang)-河边的地

包-好像和汉语一个意思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7-6-16 10:40

河边的地被包起来了

还是别的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7-6-16 10:47

我老家在德保县城关镇汉龙村大龙屯,大龙屯的壮语名是 Gahraengz,其中gah是一个提携助词,经常用于虚词的组词和地名,而raengz则是“深渊”“深潭”的意思,Gahraengz大抵可以翻译为“深潭聚集之地”,从我们那个村的地形和地貌上看,综合老人家的叙述,都可以窥视出古时候这里确实曾经深潭深渊密集,现在水田区的深渊大都被填埋了,但山弄里、山上还有不少深不见底的深渊。汉名翻译为“大龙”,可谓音义相差甚远,大概是gah硬生音译为“大”,raengz套上“龙”吧。

我们村的“大龙”这个汉译地名目前我看到的最早记录是《镇安府志·卷二十三·耆寿》(清光绪十八年刊本,台湾文成出版社印行)的第387页记录的“廖逢源”条目:廖逢源,天保大龙村人,庠生,咸同年间督办团练,尤为出力,叙守城,功以从九品,尽先选用,寿八十二——以上同声团练访册。可见我们村名汉译“大龙”这个名字至少在清代已经有了,这个廖逢源即是我的前几代祖先,以前扫墓的时候就注意祖先古墓的墓碑上有这个名字,而且廖逢源也一直是我们家族经常提到的有杰出作为的先人之一。我们村和我祖先的名字同时出现在《镇安府志》上,我也是上个月才在朋友的提醒下得知的,当时甚感欣喜与亲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1:32:42编辑过]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7-6-16 11:22

另外,我们大龙屯是位于“汉龙村”的一个屯(mbanj),而汉龙村是位于紧挨着德保县城西北部的一个行政村(现在地图上已经改为“波堂村”了,因为汉龙村的行政办公室在波堂屯的范围内,但民间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称为汉龙村),在德保县文化历史上颇有名声,因为汉龙村是德保县马隘土戏(南路壮剧前身)的最初发源地,马隘土戏的主要唱腔“马隘调”的最初雏形“汉龙调”就产生于清代汉龙村的“汉亭屯”(Zanghhams),马隘土戏也可以叫做汉龙土戏(事实上汉龙村就是德保县城和马隘乡的中间结合部),所以汉龙村可谓是南路壮剧的故乡之一。“汉龙”这个汉译名字的由来,其实就是由“汉亭”的“汉”和“大龙”的“龙”合成的,可能因为汉亭是汉龙村户数和人口最多、而大龙是汉龙村面积最大的一个屯,两者最有代表性吧。

“汉亭”这个汉译名称更加离谱,壮语原名叫 Zanghhams,其中 zangh 是“匠”、“匠师”的意思,hams则是“祭祀”之意,相传是专门给镇安土府的土司制作祭祀祭礼用具的一个村屯,“汉亭”的“汉”大抵是hams的音译,但“亭”字何来却不得而知了。旁边还有一个屯叫“铁匠”(也属于汉龙行政村管辖),壮语原名是Zanghlek,zangh是“匠”,lek是“铁”,这样意译的名字尚可以说得通。

而有趣的是,“汉亭屯”和“大龙屯”这两个屯和我们廖氏家族都有直接的关系,首先我们大龙屯的廖氏家族最初是清朝初年的时候出自汉亭屯的周氏,原因是由于大龙屯的舅舅家(廖氏)没有子嗣,因此要了一个周氏的外甥到大龙屯去继续廖氏的香火,这个来自周家的外甥,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大龙屯所有廖家人的真正先人,说起来我们大龙廖氏家族(包括清后期的廖逢源)其实都是汉亭周氏的后代,所以我们现在大龙廖家还和汉亭的周家保持着同一家族的认同感。大龙廖家(包括在德保县城的我家)的厅堂牌位上,都是写着“廖周门堂上历代一派宗亲之位座”,即廖周连祭,而我父亲那一代,所有男丁都是用廖周双姓而用单名,我父亲叫廖周武,而其他伯父也是如此,如廖周棋,廖周肆等。

而汉亭屯周氏入大龙继廖氏香火之前,却有廖氏的另外一个人迁去了靖西魁圩,后来繁衍了不少子孙,最近几年他们来到我们大龙屯寻根问祖,由于他们祖辈口传下来的记忆当中还有我们屯的名字“Gahraengz”,而且他们的祖传记忆当中还记得当时廖氏是住在一个山洞里的,这个祖上曾长期住过该山洞的历史(包括山洞的名字)和我们大龙廖氏(周氏后代)的祖传记忆完全吻合(至今这个位于大龙屯弄音山的山洞里还可以找出许多住人的遗迹,有废弃的生活用具如陶瓷片、碎碗片等),所以可以肯定他们是真正的廖氏后代,反而我们这些现在还生活在大龙的廖家人却不是真正的廖氏后代而是周家之血脉。去年他们(魁圩廖氏)还来大龙和我们大龙廖家一起扫墓。和魁圩廖氏认亲之后,我们堂兄弟当中有人在玩笑之余,说他们好好的水田区不呆,却跑到那个地方去种玉米(魁圩是靖西农业条件比较恶劣的乡镇之一)做什么啊,反而让我们这些周家人冒姓顶替了廖家的祖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1:48:41编辑过]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7-6-16 11:45
QUOTE:
以下是引用Honghlaj在2007-6-15 23:52:00的发言:

我们村就叫Honghlaj(Konghlaj,巷逻)。

题外话:请教季人贝侬,“莫”到底是读成“Mueg”还是“Mug”?因为我们没有长短音的区别,“莫”的韵母一直读成与“rug”的韵母一样,而和“lueg”的韵母不一样。

在试图用壮文拼写我们村的村名时,我确实有点拿不准,所以查了一下《壮汉词汇》。
《壮汉词汇》上的“莫姓”拼写为“Moz”,这和我们上林方言的发音明显不符。
后来我参考了“rueg”(呕吐)这个词,觉得和我们村名中“莫”字的韵母相同,所以采用了“Mueg”这个写法。
如有不当,还望各位贝侬指正。

另,上林大丰镇附近方言中还有“dueg”(地方)这个词,在巷贤镇方言中则为“dieg”,和《壮汉词汇》中收录的“dieg”(地方)相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1:47:58编辑过]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7-6-16 11:56

我外婆家的村子叫Gwnzndoeng(上),附近还有个村子叫Lajndoeng(下)。

”应是古壮字,表示山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1:58:21编辑过]

作者: vaiz    时间: 2007-6-16 17:26

我们附近有两个村,一个叫上横,一个叫下横;上横村还讲壮语,下横村与我们村有亲缘关系,他们比我们村更早地放弃壮语、改说平话。不知道他们村名 是什么意思。

我们村叫下里,远一点的有个村叫上李,他们是李姓


作者: 追风之翼    时间: 2007-6-17 13:50
父亲的老家是“拉利”,请教各位贝侬是什么意思?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7-6-17 16:08
“拉利”有可能是lajreih,意思是“畲地的下面”。所谓“畲地”(reih),是指相对于水田(naz)而言的旱田。
因为不知道“拉利”对应的壮语发音,以上只是猜测,供参考。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6-18 08:49
我们邻村有叫"板令","板锯"的,不知是什么意思?(桂柳音)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7-6-18 10:27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7-6-17 16:08:00的发言:
“拉利”有可能是lajreih,意思是“畲地的下面”。所谓“畲地”(reih),是指相对于水田(naz)而言的旱田。
因为不知道“拉利”对应的壮语发音,以上只是猜测,供参考。

有可能, 拉,肯定是下的意思。

利嘛,近音太多了,除了旱地之外,还有别的意思


作者: 萧萧瑟瑟    时间: 2007-6-19 12:23
我爸,我妈,我老婆那里的村、屯名都有“那”在前面。
作者: vaiz    时间: 2007-6-19 12:48

我们附近有一个村叫“那茶”,那应该就是naz了,茶就不知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与我们同宗的村,他们已经一分为二,旧村正式名叫“老白石”,新村叫“白石”,据说是因为他们村前有块白石挡住了河水,河水便转弯了。一般旧村都叫做“Mbanjndaw”,宾阳平话叫做“Maenjlae”,然后我姐就问他们村人,这个“Maenjlae”是什么意思,人家说是“村好”的意思,我学了壮文后觉得对啊,这个“Maenjlae”可能是“Mbanj ndei”(宾阳壮语Manj nei)变来的,后来叫我爸说了,他才说人家说壮语的不是读作“Maenjlae”,而是“Manj naeu”(即Mbanj ndaw),是“里村”的意思


作者: 南盘之女    时间: 2007-6-19 20:46
raiqhung意为“响水滩”。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7-6-23 01:27

“toemz maiz”,意为“麻竹水塘”。

“toemz pa”,意为“陡壁水塘”。

“toemz mbuaengz”,意为“坍塌水塘”。

“bo gaz”,意为“茅草山坡”。

“tinh piangz”,意为“平缓林地”。

“tinh ngaeq”,意为“小型密林”。

“tinh tong”,意为“粽叶林子”。

“nuaz maenj”,意为“李子水田”。

“nuaz piak”,意为“芋头水田”。

“nuaz ta”,意为“眼睛水田”。

“nuaz mumh”,意为“胡子水田”。

以上均为我家乡的村名。


作者: 僚乡小卒    时间: 2007-7-17 23:58

我也里叫"逻楼"就是枫树的下面.逻和拉近音


作者: vaiz    时间: 2007-7-19 00:37
QUOTE:
以下是引用僚乡小卒在2007-7-17 23:58:00的发言:

我也里叫"逻楼"就是枫树的下面.逻和拉近音

"逻楼" Lajraeu


作者: 追风之翼    时间: 2007-7-21 20:32
长见识了
作者: 岭南教主    时间: 2007-9-8 00:50

我的诞生地名叫 Mbanj Nazdamz

谁能帮我解释damz的原意呢,拜托!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