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原创]电视剧《瓦氏夫人》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02
标题: [原创]电视剧《瓦氏夫人》之我见

关于大型电视连续剧《瓦氏夫人》的外行思考

 

 

一、瓦氏夫人其人其事

 

 

谁说“好女不如男”?在广西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女中豪杰以她们的柔弱之躯,平等地与男子英雄们共同参与、创造并影响了广西本土乃至全国的历史。其中,刘三姐和瓦氏夫人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位。

关于“歌仙”刘三姐,其人的形象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抗倭女将瓦氏夫人的形象,人们似乎还知之不多。尽管近年来有关单位对瓦氏夫人的宣传不遗余力,相关的文艺作品也逐渐丰富,但总体来说,瓦氏夫人在全国的影响面还比较窄,影响的深度也比较浅。除了民族、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外,普通民众对瓦氏夫人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

那么,瓦氏夫人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说花木兰、穆桂英等传统的女将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历史真实性值得怀疑,那么广西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其人其事则是确实存在的。可以这样说:瓦氏夫人是一位长期被埋没的女中豪杰、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

据史载,夫人本是明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一带)知州岑璋之女,姓岑,名花,弘治十一年(1498)生。受家庭影响,她自小习文、练武,文武兼备。后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田东一带)土官岑猛为妾,因避讳同姓成婚,改名为姓,遂有“瓦氏夫人”之称。后丈夫岑猛为扩展在桂西的势力、充当桂西土司盟主,率田州土司兵(俍兵)四处征讨各州府。夫人多有劝阻,但未见成效。明廷对岑猛的扩张深为忧虑,于1527年命广西都御使姚谟、总兵朱麒帅兵8万,平定“岑猛之乱”。明军在沈希礼、张经的指挥下,兵分三路攻入田州,击败岑猛,杀岑猛子岑邦彦。岑猛兵败后逃往归顺州岳父岑璋家,岑璋在朝廷压力下,被迫诱杀了岑猛。

“岑猛之乱”被平息后,姚谟在桂西强行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由此引起田州土司上层的不满,发动叛乱。后温和派官员王守仁(王阳明)接替姚谟出任广西都御使,对桂西实行怀柔和分化政策,妥善处理了“思田事件”。瓦氏夫人在激烈而残酷的府庭斗争中,击败政敌,先后扶养并辅佐孙子岑芝、曾孙岑太禄袭任土官职位。因孙子、曾孙均十分年幼,夫人实际上主政田州。在代理州政期间,她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颇有政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她也因此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从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海盗集团(统称“倭寇”)不断袭扰我国东部沿海。在明军抗倭多有失利的情况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下令征调田州土官岑太禄率兵抗倭。由于岑太禄年幼,瓦氏夫人为了民族大义,毅然以57岁高龄请缨亲征,后得到批准。她随即以女官参将总兵的身份,率领6千多名俍兵开赴江浙前线,在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张经的领导下,帅部英勇抗击倭寇。在激烈的抗倭战场上,夫人率领强悍的俍兵、运用独特的岑家兵法与敌寇作战,奋勇杀敌,多次取得胜利。在金山卫之战中,俍兵勇破倭寇,给敌一个下马威,使东南抗倭局势为之一振。王江泾一役,瓦氏夫人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将倭寇团团包围,痛歼寇敌三千余人,获得抗倭大捷,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全国抗倭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转折。陆泾坝之战,夫人又率领俍兵斩敌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三十余艘。由于俍兵连战连捷,沿海人民的抗倭斗志被极大鼓舞。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也逐渐在江浙沿海民众中传颂起来。

正当抗倭斗争节节胜利之际,形势突然急转直下。统帅张经遭奸臣严嵩、赵文华陷害,昏庸的嘉靖皇帝竟下令捕杀张经,使抗倭力量受到重大损失。瓦氏夫人愤怒于明世宗的昏聩,愤而告病回师田州。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瓦氏夫人在田州病逝,享年59岁。夫人去世后,浙江巡御史、抗倭名将胡宗宪称赞她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朝廷封她为二品夫人、“淑人”;沿海人民则赞誉她为石柱将军、“宝鬓将军”,她的抗倭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瓦氏夫人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女,她代表了壮族、代表了广西,甚至代表了中国。她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女中豪杰、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她的抗倭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抗敌御辱、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的事迹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更广范地传播。在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瓦氏夫人的事迹应当得到更深、更广地挖掘和整理,她的英雄业绩应该走出广西、走向全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8 8:34:06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03

二、关于瓦氏夫人的研究及宣传现状

 

要认识和宣传瓦氏夫人及其英雄事迹,需要全面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由于夫人的活动同明朝土司政治、东南沿海抗倭等重大历史题材有关,因而正史(如《明史》)、野史、各地方志、家谱(如《岑民族谱》)、私人诗作(如吴殳的《双刀歌》)等纸质媒介往往都对她的事迹有所反映。另外,明清以来,她的事迹也一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如山歌、叙事歌、民谣、民间传说等)在桂西和江浙一代流传甚广。

然而,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瓦氏夫人的事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关于她的过往史事,只是存留于故纸堆中和人们的记忆深处。建国以后,历史、民族等方面的学者和相关人员对瓦氏夫人的往事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挖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加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认可和自觉运用,关于瓦氏夫人的其人其事得到了进一步整理、挖掘和传播。

在学术领域,民族史、地方史方面的相关学者先后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对问题的认识较为深刻(如《瓦氏夫人论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学术界也曾经召开过几次瓦氏夫人学术研讨会,但到目前为止,系统、全面的个人学术专著尚未出现。学术性质决定了这些论文、专著在普通民众中影响有限。

文学作品是宣传瓦氏夫人其人其事的有效途径。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八桂俊杰丛书》,内收黄佩华先生著的《抗倭女杰瓦氏夫人》。该书8万多字,是第一部关于瓦氏夫人的较为翔实的个人专著,对人们从文学的角度认识和了解瓦氏夫人功不可没。2006年底,广西田阳县档案馆整合馆藏资源,编著了《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全书共32万字,试图把文学性和史料性有机结合起来,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的文艺作品,群众最喜闻乐见,它们也最能有效宣传瓦氏夫人的英雄事迹。这些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的文艺作品包括各种民俗表演、戏曲(如壮剧)广播电影电视等等。

著名的大型壮剧《瓦氏夫人》是广西壮剧团根据1988年张淳、宋安群、谢国权等人所著的同名壮剧改编而成的一出优秀剧目。自2001年以来,该剧已在国内上演了三十余场,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第十二届孔雀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金奖等多项大奖,反响强烈。

2005年,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来宾市委宣传部联合录制的5集广播剧《瓦氏夫人》(编剧刘康达)在全国广播系统播出,深得听众的普遍好评。该剧在同年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广播剧奖”,反响强烈

2006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区文化厅、广电局联合组织,广西壮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夺得戏剧类大奖,充分体现了广西戏曲界精湛的艺术水平

总之,通过多媒体表达出来的文艺形式,对宣传瓦氏夫人、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地方品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04

三、旧版、新版大型电视连续剧《瓦氏夫人》的筹拍

 

瓦氏夫人英雄事迹的宣传和推广上,戏曲、广播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这些领域的成功,一方面给人以鼓舞,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瓦氏夫人的事迹仅仅在戏曲、广播等专业领域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而且也有可能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播,而进一步传播的途径,显然是更为大众化的电影、电视、互联网、出版物。

在这个基本观念的支持下,加上一系列因素(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综合作用,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瓦氏夫人》的设想便产生了,并开始了实施。最初的投拍设想不知产生于何时,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各方努力下,20042005年,投拍工作开始了初期运作。

该剧当初计划由广西卓艺影视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拍,预定投拍时间为20058月,同年12月完成,编剧为黄亚洲,集数设计为20集。投拍工作在策划阶段进展顺利,各项工作也有了起步,如剧本已经着手改编,有关人员已经到位。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资金、人员等),该项目未能顺利启动,被迫停顿。

经过一年多的继续准备,新编大型电视连续剧《瓦氏夫人》又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由于有了前期投拍的经验,尤其是资金的到位,本次投拍进展顺利。

2007428日,预计为36集的全新版本《瓦氏夫人》拍摄项目正式启动,签约仪式在广西田阳县举行。本剧由田阳县人民政府、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专项影视部、北京五洲中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花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本剧学术顾问为梁庭望教授;总制片人为《壮族在线》的“僚人老怪”;总编剧梁越;总策划人潘大海;出品人为侯海江等。

目前该剧的各项工作按期进行,剧本创作进展顺利,媒体也有了初步的宣传报道。据悉,本剧预计投资为1800万元人民币,拍摄地点(田阳)将相应地兴建影视基地和主题旅游景点。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06

四、关于新版《瓦氏夫人》的外行思考

 

一部优秀的、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影视作品,其成功的因素很多。所谓“产生广泛影响”,最直接表现就是该剧能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观众喜闻乐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形成“火爆”的局面。要达到这样的拍摄目标,必须从两大方面狠下工夫:一是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包括题材的选择、全剧的总体定位、剧情的安排、细节的雕琢等),二是外在的宣传、包装与炒作。只有在这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剧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如:提升地方品牌、促进壮族及广西形象在全国的有益转变)和经济效益(如:投资方获得有利回报、地方经济获得发展)的双丰收。

下面笔者以一名普通观众的眼光,从总体到细节、从内在因素到外在宣传等方面具体地对本剧进行一些外行思考。不当之处,还请有关专家不以浅陋视之为盼。

 

(一)   本剧的题材特色、总体定位与选题意义

1)选题特色。

一般来说,一部电视剧如果题材太深奥或太偏(如某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历史故事),观众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就很难认同它;如果题材太宽泛(如泛滥的汉唐明清帝王故事),又没有创新和突破,那人们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真正的好题材应当是两者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题材应当具有普遍性,人们对这个话题比较了解和关注,但同时又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客观地分析,《瓦氏夫人》总体上是一个适中的优秀选题,仅略微有些偏狭。

本剧主要反映的是明朝抗倭女将瓦氏夫人的传奇一生。夫人的生平与两大事件有关:一是明代少数民族土司问题,二是明代抗倭斗争。关于少数民族的土司问题(主要包括改土归流及相关的政治、军事话题),鉴于目前国人的文化水平,我们认为这个话题对于普通百姓来讲,仍然是比较偏狭的。只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高中文科以上学历)的百姓,对于这个话题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能不能在土司问题上有所突破,这对于本剧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拍得好,罕见的土司话题(如改土归流、土司“叛乱”、府庭斗争、少数民族女将,等等)将会在全国观众面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觉,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拍得不好,观众对土司话题提不起兴趣,那么本剧的影响就会十分有限。

好在,同土司话题相比,抗倭斗争是一个有更广泛认知、具有抗敌御辱意义、反映国人爱国精神的重大历史题材;明朝中后期的政局目前也比较受欢迎。抗倭斗争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显性”话题,是中国人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抗日斗争,斗争结果是中国完胜。过去,关于抗倭斗争的电视剧是有的,但是数量不多,而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更是凤毛麟角。本剧的这个话题有较强吸引力,如果能在体现抗倭斗争的恢弘壮阔与惨烈、充分反映中国人的英勇睿智与顽强悲壮上取得重大突破,那它将在抗倭问题上具有补白作用,也将深受观众的欢迎,能很快“火”起来。

总之,本剧的题材特点在于:一个显性话题与一个略微偏狭话题的结合,总体上题材不错。仅仅从题材的选择这个角度看,本剧已经成功了一半,至少它已经具备了成为热门电视剧的选题条件。

2)总体定位。

有了优秀的选题,并不意味着本剧就能大获全胜。如果投资方和导演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那再好的选题也很难取得重大进展。

所谓“总体定位”,依笔者的理解,主要是根据现有资源(包括资金投入和其他影视元素),确定本剧的总体“剧型”。究竟是要做大型的电视剧还是做中小型的电视剧?到底是要高成本投入,还是要低成本扩张?如果想要一炮打响,我们的资金和其他影视资源是否足够?如果不足够,能否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到更多的资源援助?这些问题,都需要通盘考虑。

另外,任何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电视剧能火爆,都有能一炮打响的“野心”,只是有的人“野心”勃勃,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有的人则目标并不明确,并且也没有采取适时对路的措施。笔者以为,既然要做事,就要把它做好。本剧题材不错,这样的题材应该在“大气”上下工夫!关于土司的话题,本来确实有些偏,人们未知其详。但是,如果我们确立这样一个思想:既然土司话题是十分罕见的,那么我们就要把它作为一个新鲜的话题表达出来。如果我们能全方位、高水平地再现中国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的土司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高水平地展示西南土司历史,那么这个突破是不言而喻的。至于明朝抗倭斗争,更要争取把中国人民第一次对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把中华民族热爱自由、抗敌御辱、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恢弘壮阔地表现出来,这个突破同样不言而喻!

在“总体定位”这个话题上,笔者有一个担心:担心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会使本剧被“矮化”、地方化,丧失成为全国流行剧的可能。瓦氏夫人大半生生活在田州(今广西田阳),田阳县相关部门善于挖掘本地资源,试图通过对瓦氏夫人的广泛传播,以此来提高田阳县的知名度、提升田阳县文化品牌、开发田阳县旅游资源、振兴田阳经济,这种意识难能可贵。毕竟,对瓦氏夫人的广泛传播不仅有利于田阳地方,也有利于宣扬壮族英雄、提升广西形象、弘扬民族精神。而且,田阳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本剧的顺利投拍也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实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小地方利益与大地方利益的有机结合,政府干预太多,那么本剧就有被地方化的危险。如果瓦氏夫人的形象能在全国范围内深入人心,那么田阳的知名度将会极大提升,但前提是《瓦氏夫人》必须能在全国范围内“火”起来,深受观众喜爱。假如地方政府对本剧干预太多,急功近利地强调瓦氏夫人是田阳人,那么本剧有可能就会被认为是地方剧,甚至是宣传片、广告片,显得小气,而观众对这些是比较反感的。所以,一旦本剧被认为是地方剧、宣传片,那么它就将默默无闻。而电视剧不火,地方最终只能得不偿失。

无论如何,《瓦氏夫人》的拍摄、瓦氏夫人的光辉形象被搬上电视屏幕,肯定会进一步推进田阳的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用更宽广的眼光看问题,毕竟瓦氏夫人不只是田阳的英雄,她同时也是壮族的英雄、广西的英雄,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应当摆脱地方狭隘观念的束缚,争取把《瓦氏夫人》打造成全国性的大剧,让《瓦氏夫人》上升为国家品牌,让“瓦氏夫人文化”上升为国家文化,这样田阳的名声就会蜚声全国,壮族和广西的形象也会极大提高。

所以,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要有大局观和长远的眼光,这一点很重要。正如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王建平副教授在评价广播剧《瓦氏夫人》时所说:“(该剧)有鲜明的史诗性,立意高远而内涵深刻,突破了过去此类作品只反映壮族抗倭的局限,而升华到中华民族共同抗敌、一致对外的层面,具有认识历史‘深刻’的品格。” 这个话说到点子上了。

3)选题意义。

同当前某些粗制滥造的历史剧相比,《瓦氏夫人》的拍摄,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关于这个意义,许多人并没有深入理解。从创新的角度来分析,本剧的选题意义主要在于:

一,花木兰、穆桂英等传统女将只是虚构的,而瓦氏夫人则实实在在确有其人。本剧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将长期被埋没的瓦氏夫人和她的英雄事迹展现出来,必将对人们的传统思维产生强大冲击。

二,瓦氏夫人代表了田阳、桂西乃至广西人的爱国情感,体现了广西先民热爱自由、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精神。瓦氏夫人还是壮族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具有典型意义。本剧若能成功,必将改变甚至颠覆全国观众的“广西观”和“壮族观”。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也将第一次全方位、高水平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这是史无前例的。广西能拍摄出代表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优秀电视剧,这是广西人的骄傲。

三,瓦氏夫人的事迹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本剧本若能成功,它将把中国人民第一次对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把中华民族热爱自由、抗敌御辱、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恢弘壮阔地体现出来。在中国实力日益发展、正在谋求大国地位、而民族自强意识有所缺失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崇高民族精神的表达,必将引起全国的共鸣。

总之,由于以上的选题意义,本剧便有了投资和拍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相信,仅从题材这个角度上说,本剧已经具备了赢得全国优秀电视剧获的条件。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08

 

 

(二)   关于总体拍摄思路的设想

有了好的选题和总体的定位,电视剧的拍摄还需要有一个剧情上的总体拍摄思路。

本剧将要反映的是瓦氏夫人的传奇一生。根据夫人一生的活动情况和拍摄重点,全剧应当分为两大版块:一是田州期,二是抗倭期。“田州期”反映的是夫人在田州期间的活动情况(在嫁到田州之前,还有一个“归顺州期”,即她的少女时代,但这部分不占太大的分量),此时夫人的活动舞台主要在桂西。这一部分的戏反映的是明朝西南的土司问题,包括各种政治、军事斗争和夫人主政田州的活动。“抗倭期”则反映的是瓦氏夫人率兵征战东南、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主要包括夫人及俍兵的几次对倭作战,以及明朝政局对抗倭形势的影响等。

“田州期”和“抗倭期”是前后相承的,而且各自的分量都很重,估计只能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拍摄,这一点没有什么疑义。但“田州期”之前的“归顺州期”该如何处理呢?归顺州期”是夫人的童年时代,本身故事不是很多。黄佩华先生在《抗倭女杰瓦氏夫人》一书中策划了几个故事,如:出生和起名;聪颖过人,精于武术;鹅泉救人,初受启蒙;路见不平,仗义相助;远嫁田州,等。关于这部分戏,其意义在于:表现出夫人少女时代的“异于常人”以及一些优秀的人生品质;本部分的拍摄对增进人们对夫人的感情也有积极意义。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一开始就从归顺州期”开始拍摄,整部电视剧是否有平铺直叙之嫌?俗套的人物传记是难以得到观众认同的,而且这部分显然不占重要分量。当然,如果能拍得很吸引人、很有传奇色彩,一开始就这么拍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是有难度的。所以笔者建议:能否一开始就从“田州期”惊心动魄的“岑猛之乱”和思田事件”开始?这样可以直接进入紧张的土司“叛乱”和府庭斗争中,紧紧吸引观众。至于夫人少女时代的往事,可以用插叙的方法来表达。《亮剑》中的虚构人物李云龙,性格非常鲜明,他的少年时代和参加革命初期的往事也很吸引人,但该剧还是从抗日战争中的苍云岭战斗开始拍摄的,他的过去往事大多采用插叙和语言表达的手法拍摄。这种方法,值得参考。

根据本剧题材的特点,笔者估计情况很可能会这样:如果拍摄得好,本剧上映后,“田州期”的这一段戏大约能吸引特定的观众,但可能不会很火爆;随着剧情进入“抗倭期”,场景从西南边疆一隅转换到了硝烟弥漫的东南抗倭前线,激烈的战争场面和纷扰的明朝政局会紧紧吸引观众,剧情呈现出“渐入佳境”的状态。只要前面“田州期” 确实拍摄得不错,后面“抗倭期”的精彩剧情将会带动人们回头看完全剧,由此形成全剧的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18:31:22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11

(三)关于全剧故事情节的设想

笔者不是专业人士,不了解每年拍摄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有多少部,但想来不会太少。但是,究竟有多少部戏能够赢得全国观众的认可呢?其实很少。多数的中小型电视剧制作完成后,只在很少的几家小电视台播出,影响十分有限,有的甚至亏本。那么,本剧如何避免重走别人的老路、争取在全国一炮打响呢?除了上文所说的题材选择和总体定位外,剧情的巧妙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用专业的话说,“剧情乃是电视剧的生命”;对普通观众来说,观众更喜欢看情节精彩、有趣、扣人心弦的电视剧。

精彩的情节一定是多有创造、不落俗套的情节,当然也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比如:把双方矛盾演绎到极点;设置悬念,吊人胃口;善于刻画人物的特性;将战争场面的惨烈表现到位;代表正义的一方对邪恶势力的抗争;邪恶力量的残暴引起人们的义愤……等等。总之,好的情节必定是紧紧吸引人的,而且一开始就要紧紧吸引观众。上文之所以建议本剧一开始直接进入改土归流后惊心动魄的“岑猛之乱”和思田事件”,就是考虑到事件的重大、情节的紧张,避免平铺直叙。

本剧主要涉及“田州期”和“抗倭期”两大版块,每个版块又可以分解出若干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1瓦氏夫人的少女时代。正如上文所说,《抗倭女杰瓦氏夫人》(以下简称《夫人》)一书讲述了岑花的几个故事,包括出生和起名;聪颖过人,精于武术;鹅泉救人,初受启蒙;路见不平,仗义相助;远嫁田州,等等。平心而论,对于一本传记小说来说,这样的故事构思和描写,已经是比较成功的了,尤其是鹅泉救人和痛打街头恶少的故事,把少年瓦氏夫人的英武与刚烈描写得很到位。但是,如果电视剧的拍摄,仅仅把这些故事罗列下来,那么这样的情节是否足够吸引人呢?

当然,这部分戏不是重点(占1-2集左右),只要表现出夫人少女时代的聪慧、勤奋、尚武及一些优秀的品质,这就足够了。拍摄时注意表达出小岑花处处“异于常人”,这就算成功。

2,“岑猛之乱”。这是明朝西南地区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改土归流和“复流归土”。这个事件显然是“田州期”的一个重点(3-4集左右),拍摄成功离不开三方面的因素:一,岑猛人物的塑造。岑猛的“反叛”是由他的刚毅性格带来的。土司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岑猛自小深受屈辱,于是他认识到武力的重要性,不断扩充地方军队(俍兵),四处征讨。但他也只是想防止别人进犯他,最多只是想称霸桂西,没有反叛朝廷之意。不过,他自身势力的过度增长,加上地方奸臣的诬告,终于使朝廷下定决心征讨他。这个事件是比较复杂的,岑猛人物的塑造非常关键。二,夫人在“岑猛之乱”中的态度。她显然也不希望丈夫扩充军备、四处征讨,但毕竟自己是岑家人,在明军大兵压境之际,其处境相当尴尬。《夫人》中对夫人的态度,描写得较为普通,虽然表现出了夫人的仁慈,但也体现了她的软弱。本剧在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之下,不妨进行一些合理的虚构。三,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是在全国观众面前第一次展示少数民族军队同中央军的对抗,意义非凡。“岑猛之乱”之所以被镇压、岑猛及其子岑邦彦之所以被杀,乃是岑猛粗心大意、想媾和而明军又用通过卑鄙手段用计的结果。但俍兵的勇猛也让张经等明朝将领大为震撼,这为以后张经力主俍兵出征东南抗倭埋下了伏笔。战场的惨烈、明军的无辜杀戮、僚人的反抗、张经的无奈劝解……这些都成为一个个不错的亮点。

3思田事件”和府廷之争。“岑猛之乱”后,明军撤走,田州陷入混乱。广西都御使姚谟强化改土归流、废除土官制,引起卢苏、王受等人的叛乱,拥力岑猛之子岑邦相为土官。后来王守仁南下广西,用怀柔政策平定了桂西之乱。岑家内部为争夺土官之位,斗争激烈,最后瓦氏夫人击败政敌,先后辅佐孙子岑芝、曾孙岑太禄袭任土官职位,主政田州。本部分的戏乃是“田州期”的重中之重(6-7集左右),拍摄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关于土司叛乱的问题,要表达出其因果关系:改土归流操之过急引起旧土官的不满,明军残暴,而传统土官制度的影响长期存在。二,王守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温和派官员的代表,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多描写他对本剧是有利的。他的政策比较阴险,但得到僚人的认同。关于通过电视剧在全国观众面前表现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后部分地区的“复流归土”,这也是第一次。三,府廷之争及岑家内部的争权夺利,其残酷性不亚于中央王朝的宫廷斗争,本剧要把斗争的残酷、激烈表达到位,这样才能吸引人。要把人们紧紧吸引到对正义一方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上来。这种斗争的特点在于:它同地方实权派及中央的政策紧密相关,比宫廷斗争更复杂。这种争权夺利斗争的全面表达,在全国十分罕见。四,在内乱前期(包括之前岑猛之死),夫人未见表现出什么才能和过人之处,《夫人》一书中对此似乎也描写得不够到位。本剧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虚构,应该多做安排夫人的戏。

4,主政田州。夫人在辅佐孙子、曾孙代理田州政事期间,能够勤政爱民,深受僚人爱戴。这部分的戏似乎不是很多(约3-4集),《夫人》一书也未做多少描述。拍好本部分,应注意几个问题:一,可否安排夫人微服私访这样一些戏?虽然老套,但因为这个手法含有传奇性质,观众比较喜闻乐见。二,可否安排夫人巧妙地化解部族矛盾,让他们都和睦相处,甚至对唱山歌?三,突出夫人对教育的重视,开办书院、学堂等。四,作为一个集团,夫人手下肯定要有几个了不起的人物,特别是军事大将。在拍摄夫人的事迹时,要注意塑造几个大将的形象(如所谓的“定律三虎”、“秣马五豹”等),一方面可以使全剧更丰满,如《亮剑》就成功塑造了赵刚、魏大勇、张大彪、丁伟、孔捷等几个了不起的人物;另一方面也为后面抗倭故事的展开奠定人物基础。

5、远征。关于瓦氏夫人率兵远征,原因有两个:一是明朝想借机削弱地方军队的力量,“以夷治夷”;二是明军在抗倭前线多打败仗,确实需要到各地调兵,而抗倭总督张经在同俍兵作战中,知道狼兵堪称劲旅,足以抗敌。本部分(大约2-3集)的拍摄注意两点:一,从朝廷作出征调俍兵的决策起,本剧开始转入“抗倭期”,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明朝后期复杂的宫廷矛盾及其对抗倭形势的影响。二,强调夫人在曾孙年幼的情况下,主动以57岁高龄请缨出征,有意识表达夫人和僚人将士的奋勇当先与爱国情怀。

6、盛墩之战。随着剧情全面转入东南抗倭斗争,夫人同俍兵在前线同敌人的斗智斗勇、惨烈的抗倭战场、明朝中央奸臣的可恶干扰与无能、明军的孱弱和倭寇的强暴、抗倭军队内部的恩怨,等等这些问题将成为本剧需要重点表现的。“抗倭期”是全剧重点,在36集电视剧中,本部分大约要占15-18集,甚至更多。

盛墩之战是狼兵在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敌人轻敌的心理,以少胜多将敌击破,给了敌人一个下马威。能否强调战术的巧妙运用是本小节拍摄成功的关键;第一次再现僚人的对倭战斗,战争场面也需要刻意展现。

7、漕泾之战。此战的发起,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严嵩及其养子赵文华瞎指挥的结果,体现了明朝政局对抗倭斗争的影响。瓦氏夫人经过苦战突出倭寇的重围,但此战损兵折将。《夫人》一书对此役有非常不错的描写。笔者一直认为,打了胜仗固然不错,但能把败仗描写到位,更能让人对将士们的英勇顽强肃然起敬。本小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把奸臣干预战事、夫人被迫遵命出战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二,大将钟富、黄维力战殉国,其悲壮要表达到位。三,夫人以57岁高龄亲自上马,大战倭寇,几名女亲兵拼死护卫……这是对倭寇前所未有的猛烈嘲讽,这一壮观场景要表现到位。四,夫人在战场形势瞬间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战法,顺利突出重围;明军对倭寇的怯懦和袖手旁观,更显出俍兵孤军奋战的悲壮……这些也要表达到位。五,《夫人》一书中有岑匡被倭寇包围、一人单挑千军、力战殉国的描写,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情节。《亮剑》中骑兵连孙得胜在遭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战斗到最后一人,仍高呼“骑兵连,进攻!”而战死;两名386旅独立团的战士在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仍誓死不降,高呼“甭想捉一个活的!老子又赚了一个!”最后被敌围刺牺牲。这两个气吞山河的情节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不屈精神,热血男儿每每看到此,无不热血沸腾!这两个剧情应当给本剧提供有益的启迪。

8、金山卫之战。此战是漕泾之战的继续,倭寇骄傲轻敌,悍然进攻嘉兴。总兵俞大奋勇杀敌,可歌可泣,但势单力薄,险遭不测。夫人出兵金山卫,奇袭倭寇,救出俞大。两天后瓦氏夫人又率领俍兵大破倭寇,救出了明军将领白泫。本小节注意侧重表现明军将领的无能和夫人的用兵如神,输理好俞大猷同夫人的关系,这两个目的达到便算成功。

9、王江泾之战。此役是长期以来抗倭战争取得的最大胜利,瓦氏夫人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将倭寇团团包围,痛歼寇敌三千余人,获得抗倭大捷,从而实现了全国抗倭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关于此战,拍摄的重点应该是:一,突出战场规模的宏大、场面的恢弘壮阔以及纷繁的头绪。二,强调张经采纳了夫人加强联络的建议,这成为各路兵马合围倭寇并取得胜利的关键。三,对俍兵将士的奋勇杀敌,多安排一些戏。

10、陆泾坝之战。此战,夫人又率领俍兵斩敌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三十余艘。关于此役,《夫人》一书未见详细描写。不妨设置一个情节,将本次战斗表现完整。尤其是烧毁海盗船,这是夫人出兵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海边作战,视觉效果应当不错。

11、回师田州。正当抗倭斗争进展顺利之际,抗倭总督张经遭奸臣严嵩陷害,被捕杀,瓦氏夫人愤怒于嘉靖皇帝的昏聩,被逼告病回师田州。有的明军将领担心狼兵难以驾御,便趁机同意了夫人的请求。本节侧重强调明朝中央的昏庸腐败,以及抗倭力量内部纷繁复杂的关系,能把观众对奸臣的痛恨和对夫人的同情表现到位,就算成功。

12、去世。夫人回乡后,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病逝,享年59岁。明朝封她为二品夫人、“淑人”。本小节是全剧尾声,稍微用文字进行简要说明即可。大体上看,从瓦氏夫人告病回师田州起,剧情就有些平淡。这样结尾是必然,但能否收尾得更好一些?笔者建议:最后用文字简要总结夫人的军事成就,如胡宗宪称赞她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再提到夫人的战略战术后来得到了俞大、谭纶、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采用,为最后取得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样收尾,显得很有余韵,不妨一试。

总之,剧情决定成败。本剧主要故事就是那么多,如何安排剧情还需要更多的思考。虚构一些传奇的情节,似乎也是必要的(如反间计,等)。但无论如何调整,有一个思想必须明确:一定要把各方面的矛盾斗争尖锐地表现到位,这是安排所有情节的根本宗旨。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12

(四)细节的重要作用

除了宏观的选题、定位、剧情等方面外,微观上的细节对于一部电视剧也非常重要。细节方面涉及的面很广,这里只不过不成系统地分析了几个:

1、高度重视背景音乐或插曲。几个好的插曲,对于一部电视剧至关重要,大凡流行全国的电视剧,都有几首优秀的背景音乐(或插曲),让人百听不厌。

插曲的主要作用是烘托剧情,渲染氛围。对于战场和战斗过程,插曲应当高亢嘹亮,或者深沉婉转;对于紧迫形势,插曲应该短促紧凑,扣人心弦;对于爱情、亲情,插曲应当委婉悲伤,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对于趣味剧情,插曲应当轻松、滑稽,让人忍俊不禁;对于英雄壮烈牺牲或大战场面,最好使用交响乐,把悲壮雄浑烘托出来,将剧情推向高潮……其他的情节,视情况使用白描也不错。5集广播剧《瓦氏夫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与编剧等人对音效的精益求精不无关系,这对本剧的音乐制作有借鉴意义。

所以,好的背景音乐或插曲对一部电视剧十分重要。笔者建议,本剧的插曲一定要精心制作,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把它们做成一流的!

2、必要时,使用一定的文字说明和话外音。文字说明和话外音主要介绍剧情发生的故事背景、历史知识、奇闻逸事、典故,等等。根据本剧选题特点和普通观众的知识水平,特别需要文字说明的话题(或名词)有:我国历朝历代对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具有自治性质的羁縻政策,建有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在政治、军事上的特点;明清两朝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因地方反抗强烈,部分地区“复流归土”;“岑猛之乱”始末;“思田事件”与王守仁的怀柔政策;明朝抗倭斗争始末;明朝征调少数民族军队抗倭的背景与原因;所谓的“俍兵”;瓦氏夫人与俍兵参加的几场主要战役及其意义;瓦氏夫人的荣誉与后人对她的评价;岑家兵法对后代抗倭斗争的影响,等等。文字说明和话外音有利于观众获取背景知识,迅速融入剧情中。

文字说明还包括对主要人物身份的旁注,而且不定时出现,这种手法以前主要用在大型名剧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它有利于新观众对剧中人的迅速了解,促进观众的不断加入和巩固。同时,这种旁注手法也显得正规,有大剧之风。

3、根据历史事实,本剧应当同时使用壮语、汉语、日语。从实事求是和民族情感来讲,如果一部火遍全国的电视剧中,能大量出现壮语,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为了照顾全国观众的需要,原本该使用壮语的戏,可能大多要改为普通话(尤其是“田州期”的戏)。

关于壮语的使用,应当好好处理。壮语和“夹壮”普通话的使用,本身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处理得好,它会成为本剧一个亮点,成为推动本剧火爆的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它会使本剧矮化、地方化,于本剧不利。所以,壮语的使用量要恰倒好处。

4、关于人物性格,一定要鲜活,要刻画得入木三分。本剧的主要人物包括瓦氏夫人、夫人手下的几员大将、抗倭总督张经、总兵俞大嘉靖皇帝、王守仁、严嵩父子、其他汉军将领、倭寇首领等等,所要刻画的性格不外乎稳重、轻浮、聪明、耿直、阴险、卤莽、功于心计、故弄玄虚、虚伪、吹牛……每个人都应该定位一个性格,再把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到位,有这样他们的形象才能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才精彩纷呈而引人入胜。

5、善于使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俍兵的勇猛,倭寇的凶残、汉兵的怯懦,这些都应当通过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来。

  贬低明朝官兵是符合事实的,但这样可能会引起汉族观众的不满。可以这样处理:抬高主将张经以及总兵俞大的统帅才能和人格魅力,两人也对官兵的怯懦提出过批评;后来在战事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官兵的畏敌心理也得到消解,对倭态度也有了转变。这个中庸手段应当可以使人接受。

6、地方官一开始对瓦氏夫人和俍兵处处为难,这是他们存有偏见的结果。后来他们偏见消失,逐渐对瓦氏夫人和俍兵敬佩有佳。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展现瓦氏夫人和俍兵的良好形象——个人魅力和良好军事素质赢得了地方官和地方百姓的拥戴。

7、岑家兵法应作为要点之一突出表现出来。任何一场战争戏,战争艺术和用兵之道都是需要重点体现的。秦家兵法独具特色,俍兵独特的排兵布阵让人眼前一亮;兵法的创立背后体现出许多传奇故事;兵法在实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兵法还对俞大、谭纶、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土家族的兵法也很新鲜,可适当照顾到,以体现少数民族军队的共同智慧。

8、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如捉老鼠、烤田鼠、吃蛇、舞狮、板鞋竞赛……等等,似乎也是不可少的。

9、把美丽的南国风情表现到位,要让独特的南国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本剧的一个亮点。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14

(五)宣传和传播

正如上文所说,一部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影视作品,其成功的因素一是取决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二是依靠外在的宣传、包装与炒作。前者是主要的,但后者的作用显然也不容忽视。只要在这两方面取得突破,本剧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

一部电视剧的宣传途径很多。从前期运作开始,一般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如果有必要,还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果本剧的起点很高,影视资源非常丰富(如有许多著名导演、著名演员加盟),那么相关媒体会主动跟踪报道,该剧便会很快成名。但是,如果起点不高、影视资源不够丰富,即使该剧的质量不错,想要在全国走红便需要一个“慢热”的过程,因为观众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以质取胜的片子,这几年有《暗算》、《亮剑》等;以宣传取胜的则主要是一些电影大片。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如果能有意识地加强对本剧的宣传、包装和炒作,那么它成名的可能性会更大、成名的速度也会更快、成名的范围会更广。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应当学会造势,尝试通过多媒体进行合作,实现立体的、多层面的宣传和包装。为什么有的所谓“大片”这么火爆?有时它们的质量也比较普通,甚至低劣,但相关的宣传和炒作却做得很好。这一点,应该对本剧有所启迪。其实,以现有的资源,我们也是可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与炒作的。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18:16

最后,在本文行将结束之际,笔者不得不发表一番感叹:我们都衷心希望这部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瓦氏夫人》能取得圆满成功。正如上文所说,如果《瓦氏夫人》能在全国走红,那它将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笔者而言,后者的丰收似乎更重要一些,毕竟,我们的民族英雄将因此而走向全国,全国观众的“壮族观”、“广西观”将因此而有所改变。我想,这也是许多贝侬所殷殷期待的。

 

                                          2007525夜于南宁

 

 

(注:本文关于事实的叙述,其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和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尤其参考了黄佩华先生的《抗倭女杰瓦氏夫人》。笔者因工作繁忙未暇校对,如有失误,还请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 一统天下    时间: 2007-5-27 20:44

"能否一开始就从“田州期”惊心动魄的“岑猛之乱”和思田事件”开始?这样可以直接进入紧张的土司“叛乱”和府庭斗争中,紧紧吸引观众。至于夫人少女时代的往事,可以用插叙的方法来表达。

岑猛的“反叛”是由他的刚毅性格带来的。土司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岑猛自小深受屈辱,于是他认识到武力的重要性,不断扩充地方军队(俍兵),四处征讨。但他也只是想防止别人进犯他,最多只是想称霸桂西,没有反叛朝廷之意。不过,他自身势力的过度增长,加上地方奸臣的诬告,终于使朝廷下定决心征讨他。这个事件是比较复杂的,岑猛人物的塑造非常关键。

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是在全国观众面前第一次展示少数民族军队同中央军的对抗,意义非凡。“岑猛之乱”之所以被镇压、岑猛及其子岑邦彦之所以被杀,乃是岑猛粗心大意、想媾和而明军又用通过卑鄙手段用计的结果。但俍兵的勇猛也让张经等明朝将领大为震撼,这为以后张经力主俍兵出征东南抗倭埋下了伏笔。战场的惨烈、明军的无辜杀戮、僚人的反抗、张经的无奈劝解……这些都成为一个个不错的亮点。

四,作为一个集团,夫人手下肯定要有几个了不起的人物,特别是军事大将。在拍摄夫人的事迹时,要注意塑造几个大将的形象(如所谓的“定律三虎”、“秣马五豹”等),

《夫人》一书中有岑匡被倭寇包围、一人单挑千军、力战殉国的描写,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情节。

夫人回乡后,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病逝,享年59岁。明朝封她为二品夫人、“淑人”。本小节是全剧尾声,稍微用文字进行简要说明即可。

插曲的主要作用是烘托剧情,渲染氛围。对于战场和战斗过程,插曲应当高亢嘹亮,或者深沉婉转;对于紧迫形势,插曲应该短促紧凑,扣人心弦;对于爱情、亲情,插曲应当委婉悲伤,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对于趣味剧情,插曲应当轻松、滑稽,让人忍俊不禁;对于英雄壮烈牺牲或大战场面,最好使用交响乐,把悲壮雄浑烘托出来,将剧情推向高潮……其他的情节,视情况使用白描也不错。

3、根据历史事实,本剧应当同时使用壮语、汉语、日语。从实事求是和民族情感来讲,如果一部火遍全国的电视剧中,能大量出现壮语,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关于壮语的使用,应当好好处理。壮语和“夹壮”普通话的使用,本身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关于人物性格,一定要鲜活,要刻画得入木三分。本剧的主要人物包括瓦氏夫人、夫人手下的几员大将、抗倭总督张经、总兵俞大嘉靖皇帝、王守仁、严嵩父子、其他汉军将领、倭寇首领等等,所要刻画的性格不外乎稳重、轻浮、聪明、耿直、阴险、卤莽、功于心计、故弄玄虚、虚伪、吹牛……每个人都应该定位一个性格,再把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到位,有这样他们的形象才能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才精彩纷呈而引人入胜。

7、岑家兵法应作为要点之一突出表现出来。任何一场战争戏,战争艺术和用兵之道都是需要重点体现的。秦家兵法独具特色,俍兵独特的排兵布阵让人眼前一亮;兵法的创立背后体现出许多传奇故事;兵法在实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兵法还对俞大、谭纶、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土家族的兵法也很新鲜,可适当照顾到,以体现少数民族军队的共同智慧。

8、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如捉老鼠、烤田鼠、吃蛇、舞狮、板鞋竞赛……等等,似乎也是不可少的。

9、把美丽的南国风情表现到位,要让独特的南国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本剧的一个亮点。"

 

 小生支持中,期待中......
作者: 一统天下    时间: 2007-5-27 20:46

 

[attach]27802[/attach]
[attach]27803[/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20:47:13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7 23:54

突然想起来,好象还有个问题需要补充:本剧剧名是不是改成《抗倭女将——瓦氏夫人》好一些?不过,这就淡化前一阶段的戏了。再想想。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7-5-28 00:36

据史载,夫人本是明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一带)知州岑璋之女,姓岑,名花,洪武三十一年(1498)生。???

夫人回乡后,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病逝,享年59岁。明朝封她为二品夫人、“淑人”。???

经查, 明洪武元年 (公元1368年),嘉靖元年(1522年)

夫人到底活了几岁?

倭寇入侵是在嘉靖年间,夫人病逝于嘉靖三十六年是可信的,那么,夫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生于公元1498年,年号应该是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8 0:47:50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8 08:32

不好意思,可能是愿望太强烈,让夫人多活了100年…………


作者: weyouthey    时间: 2007-5-28 09:45

评点甚好!


作者: 依维    时间: 2007-5-28 10:38
    建议黄觉来演岑猛.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8 11:51

黄觉,199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1993年辞职广西歌舞团,到北京各大歌舞厅“炒更”。1995年进入模特行业,主要做平面广告模特。1996年在某文化公司做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徐静蕾(前)男友。

???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7-5-28 18:39
一篇好文章啊
作者: Honghlaj    时间: 2007-5-28 22:59

再仔细瞧瞧,发现俺初中时候的班主任竟然做了出品人。

真的假的?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7-5-28 23:07
贝侬好笔力!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28 23:55

(论坛调整了一个多星期,冷清了一点。估计还需要过几天才能热闹起来。)

拍戏的事,关注中…………


作者: 萧萧瑟瑟    时间: 2007-5-29 09:45
“之见”非常的不错!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5-31 12:23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黄佩华先生的联系方式?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6-2 11:17

好文!

还有一点;

俍兵的成长,训练.........出生时就选一块同重的好铁用药水浸泡挂床头,成年后用此铁打刀佩用.........不错的传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 11:25:07编辑过]

作者: 僚人老怪    时间: 2007-6-2 18:03

老怪一直在出差,基本没机会上网。

今天和左江土著去做田野调查,他告诉我,粤西写了一篇长文,关于瓦氏的。

于是,我尽早的结束了预定的行程,赶回南宁上网,仔细拜读的上面的文章和众贝侬的跟帖。

很感动!

粤西土著的文章很有见地。

从历史事件、人物研究、相关作家与作品、意义定位乃至音乐和细节,都很坦诚的说了自己的看法。老怪应该再次谢谢。

我能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创作团队从集结一开始,就对36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瓦氏夫人(暂名)》的剧本创作进行了不懈的工作。

从靖西、田阳到浙江、日本,我们都收集了大量有关“达瓦”的成长、州治、抗倭的素材(许多还是史料少见的),我们的创作态度非常认真。

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剧本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细节调整,同时准备召集多次专家和学者、知名导演和演职人员参加的剧本研讨会。

同时,我要声明的是,我们投拍的是“剧”,不是文献片和记录片。

所以,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可看性和细节的表现手法。

这题材不少前辈和文化精英都有作品问世,也有不少热心的贝侬向老怪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这里一并致谢。

出于商业的原因,我没法透露太多。

对于粤西贝侬对政府机关干预的担心,我只能告诉大家,从基层的政府机构到自治区领导、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全国妇联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负责人对我们摄制组一直大力支持。更主要的是,拍摄基金基本落实,我们将于近日正式进行新闻发布。

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拍出精品来。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7-6-2 20:53
QUOTE:
以下是引用僚人老怪在2007-6-2 18:03:00的发言:

....同时,我要声明的是,我们投拍的是“剧”,不是文献片和记录片。

所以,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可看性和细节的表现手法。

.......

说的很对,定位要准...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4 12:22
QUOTE:
以下是引用僚人老怪在2007-6-2 18:03:00的发言:

于是,我尽早的结束了预定的行程,赶回南宁上网,仔细拜读的上面的文章和众贝侬的跟帖。

…………

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剧本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细节调整,同时准备召集多次专家和学者、知名导演和演职人员参加的剧本研讨会。

…………

这题材不少前辈和文化精英都有作品问世,也有不少热心的贝侬向老怪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这里一并致谢。

…………

对于粤西贝侬对政府机关干预的担心,我只能告诉大家,从基层的政府机构到自治区领导、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全国妇联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负责人对我们摄制组一直大力支持。更主要的是,拍摄基金基本落实,我们将于近日正式进行新闻发布。

…………

1、这篇小文影响到老怪贝侬的正常考察,真是过于不去!我的陋见纯粹是外行的,不指望能被采纳;只要能对本剧有所启发,那我就非常荣幸了。

2、很高兴看到剧本创作完成。锅已经洗好了,米已经放到锅里,就等着开火了。

希望导演、演职人员的知名度越高越好。

3、黄佩华先生的《抗倭女杰瓦氏夫人》以前字数才8万多,本剧剧本的分量肯定远远超过这个了。越厚重越好,越细越好。

4、“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剧得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有关单位的支持,这是本剧之福。群策群力才能产生精品。

5、这个剧的题材意义,自不待言了。关键是如何能争取让它走红,这一点确实很重要。这样的题材,应当在厚重、雄浑、大气上下工夫,剧情方面也很重要。总之,一定要把它拍得引人入胜,争取让它走红全国!

6、笔者也是新闻媒体方面的从业人员,有些宣传方面的想法,已经跟红棉树等几位贝侬说过了,不知道其他贝侬有没有兴趣。等有空我再把自己的设想梳理梳理。这也是宣传我们“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的好机会。


作者: 依黑    时间: 2007-6-7 17:20
QUOTE:
以下是引用依维在2007-5-28 10:38:00的发言:
    建议黄觉来演岑猛.

宁静也是僚人(布依族),她来演“夫人”也合适
作者: 芒果0221    时间: 2007-6-8 10:50

大家都很棒!

首先是严谨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关注都是芒果应该学习的``

但在这里芒果对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个充满了“广西历史民族文化”色彩的电视剧代言人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有的说男主角找黄觉,女主角找宁静;我到觉得无论这些主演找谁来演,我们都应该多邀请些广西名人在电视剧中客串客串~  比如体操名将莫慧兰双胞胎姐妹呀、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阿丘呀,欧阳夏丹啊~ 让编剧在里面整这么两个合适的角色让这些当代中国具有传播影响力的名人也参与进来,为广西民族文化呐喊加油,让更多的人因为关注自己喜欢的人而更加关注《瓦式夫人》何乐而不为呢?呵呵~

说到谁来出演女主角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就当茶余饭后的一种话题吧,哈哈~  如果让芒果做为粉丝来对当今大牌明星进修选秀的话,那芒果将会让大陆的“刘晓庆”和台湾的“归亚蕾”二位老师先来个PK!  大家来投票,谁的支持率和期待值高那就用谁!  ^_^    当然选秀上岗这个概念在大牌明星的工作字典里是没有滴,不过如果这些明星真的能过出来玩这么一把,那这个场面那是相当的红旗招展,人海人海啊~·``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8 11:10
刘晓庆当主角,无论从名气还是从年龄个方面看,应当算是不错的人选.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6-8 1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依黑在2007-6-7 17:20:00的发言:

宁静也是僚人(布依族),她来演“夫人”也合适

宁静好像是纳西族人.


作者: bbc    时间: 2007-6-8 20:53

不要用什么明星。

要亲自在广大壮族人中,物色适合的演员才行啊,一定要把壮族的民族性做足。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9 00:49
QUOTE:
以下是引用bbc在2007-6-8 20:53:00的发言:

不要用什么明星。

要亲自在广大壮族人中,物色适合的演员才行啊,一定要把壮族的民族性做足。

从商业角度来说,使用明星越多越好。

当我们贝侬产生了更多明星,我们也就可以更多使用自己人了。大家加油!


作者: bbc    时间: 2007-6-9 20:46

成本也高啊


作者: 895281二三    时间: 2007-6-9 21:06

各位贝侬所议甚好!


作者: 一统天下    时间: 2007-6-10 14:34

qitai....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10 19:19

当时倭刀真是横扫明军无敌手,倭寇遇到多年没有训练的明军,往往以一当十,甚至当百,但碰到狼兵和瓦氏刀,就狼狈不堪。狼兵对倭寇,就倒过来了,狼兵对倭寇,成了以一当十,甚至当百。可见当年狼兵之厉害!


作者: 百鱼    时间: 2007-6-14 12:20

各位壮兄所言一一拜读,

真知灼见不少,

备感认同.

我广西之才无愧于华夏,

我广西之杰屹立于天地之间,

我广西之物华天宝谁与争锋,

往事犹堪回首,

未来之发展壮大承蒙大家之齐心协力,

一代代坚韧不拔,前赴后继,

则我广西不求今日达成,来日必昂立于世界之林!

我爱的贝侬,大家奋勇当先,把轮子继续往前推进吧!!!!!!!!!!!!!!!!!!!!!!!!!!!!!!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7 13:56
有点等不急了哦。不过,慢工出细活呀。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8 19:19

这几天正好写了一些关于胡宗宪的东西,补充上来。

【趣味故事链接:胡宗宪设计灭倭寇】

胡宗宪 (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取进士,任知县,后出任浙江巡按御史。

史载,胡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权震东南。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明朝著名奸臣严嵩的同党、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而胡宗宪献谄于赵文华。赵文华依仗严嵩的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东南抗倭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把张经等人的王江泾抗倭大捷之功归于宗宪。赵文华还陷害李天宠,提拔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取代李天宠的御倭之任。后来赵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任命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取代杨宜任总督。

胡宗宪巴结奸臣赵文华以求取功名,从人格上说是可耻的,但胡宗宪确实有一定才能,他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尤其是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为戚家军后来成为浙江御倭主力奠定了基础。当然,胡宗宪又虚报战功,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人,使他们蒙冤下狱。

胡宗宪同俞大猷等人制定了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抗倭策略,并用离间之计击破了倭寇首领徐海、王直、陈东等,这是他值得书写的一方面。

徐海乃是明代商人、海盗集团头领,曾作为人质抵押给日本海盗,后作为向导引导倭寇劫掠岭南。后来徐海本人也充当了海盗,投靠了倭头领王直,成为一个头领。王直也是明代商人、海盗集团首领,自小出海从事走私贸易,后成为走私集团的总头领,横行东南。王直收罗了徐海等人为首领,同日本、暹罗和西洋诸国开展互市贸易,富甲一方。他还与日本海盗相互勾结,在宁波的双屿建立了大本营,剽掠海船和沿海百姓。后又将大本营移到日本的松浦津,自称徽王,并派部下引导倭寇突袭中国内地,东南数省纷纷告急。

明朝朝廷多次派兵围剿王直、徐海,但败多胜少,收效甚微。胡宗宪任浙江总督后,认为倭长期盘踞东南,有各方面优势,难以强攻,应该智取,于是他想出一计。胡宗宪为了表示招抚王直的诚意,与王直自认同乡,特地将王直的家人从狱中释放出来,并妥善安置她们,保证她们丰衣足食。王直原先以为妻母早已被明朝诛戮,现在得知他们安然无恙,有心所动。

后来胡宗宪又派了一个叫王千户的间谍,大入王直内部,了解了许多情况。后来胡宗宪又使计,特意邀王直的义子王滶同居一室,将早已写好的请求朝廷赦免王直的奏疏和十多篇诸将的请战书都放在书桌上,故意让王滶有机会看到。王滶果然中计,回去向王直汇报了情况。王直有些感动,决定拜见胡宗宪。胡宗宪让他们去杭州见巡按御史王本固,王本固则轻易地将他们逮捕入狱。

对于徐海,胡宗宪也使了一计。他得知罗龙文和徐海是歙县同乡,可以去劝降,实行反间;而徐海有个爱姬叫王翠翘,徐海对他言听计从。于是通过这两个途径,胡宗宪成功地离间了徐海和其他人的关系,诱使他决定投降。胡宗宪则趁机命令已经投降的陈东率部攻击徐海的部队,最后徐海投水而亡。

胡宗宪用计擒王直、杀徐海,浙江一代的抗倭形式大为改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8 19:19:35编辑过]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19 14:01

    胡宗宪此人在明史上确实是半否定半肯定的人物,早期为了施展自己的前程确实伤害了很多人,但他的结局很惨,是在狱中自杀的.此人在瓦剧中的表现应和电视剧《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一致。他是一个有才干的柱国能臣,不依附严党就没他施展报负的机会,依附严党难免有奸险之事。因此,他在瓦剧中的表现是:作为严嵩的学生,赵文华与他视为合流,但他与赵文华若即若离。总的来说,他抗倭是积极的,没有刻意去害张经,他对瓦氏和狼兵的评价非常高。基本上给他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为什么要这样定位和表现他,也由于他是当今九五之尊的祖先,不能太否定。不知粤西土著以为然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9 14:04:09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9 18:28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19 14:01:00的发言:

    胡宗宪此人在明史上确实是半否定半肯定的人物,早期为了施展自己的前程确实伤害了很多人,但他的结局很惨,是在狱中自杀的.此人在瓦剧中的表现应和电视剧《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一致。他是一个有才干的柱国能臣,不依附严党就没他施展报负的机会,依附严党难免有奸险之事。因此,他在瓦剧中的表现是:作为严嵩的学生,赵文华与他视为合流,但他与赵文华若即若离。总的来说,他抗倭是积极的,没有刻意去害张经,他对瓦氏和狼兵的评价非常高。基本上给他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为什么要这样定位和表现他,也由于他是当今九五之尊的祖先,不能太否定。不知粤西土著以为然否?

  


胡宗宪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倭患剧烈的背景下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的,他在上任之时应该有点自己的想法,想有一番自己的作为的。据说当时他发誓说:此次任职,不擒获王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到任后也确实积极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后来赵文华在严嵩的推荐下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乃是严嵩的义子,此为人奸诈骄横,为东南抗倭正直人士所不齿,张经、李天宠都因遭到他的陷害而被杀。但胡宗宪却跟赵文华关系不错,甚至得到了不少好处。胡宗宪阿谀奉承赵文华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是不是他本人的意愿呢?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9 18:29

一种观点认为:胡宗宪作为一名封建官僚,私心很重,他完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不惜与严嵩、赵文华之流同流合污,陷害忠良——至少从其他忠良被陷害中得到了好处。尽管他确实在抗倭中功绩不小,但他人格低下,为后人所不齿。

另一种观点认为:与严嵩、赵文华之流同流合污本不是他的意愿,阿谀奉承赵氏只是在当时的官场背景下采取的一种策略:为了能在抗倭斗争中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依附于有实权的严嵩、赵文华,忍辱负重地同他们搞好关系,在复杂的关系中求得有所作为。这么说的话,胡宗宪就不仅有胆识,而且有大智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9 18:29:13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9 18:29

《瓦》剧中胡宗宪这个人的定位,究竟应该认同上面的哪一种观点呢?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二种,理由如下:

1,第一种观点或许更接近当时的历史真实,但过于俗套。官场中无耻的人多的是,再表现胡宗宪的无耻,没有多少突破。不如这样定位他:为了抗倭事业,不得不忍辱负重与严、赵同流合污——这是需要大智慧的,别人做不出来,他胡宗宪做到了。

2,胡宗宪后来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权力很大,这是他忍辱负重依附严、赵换来的,而且他也把这个权利用在了抗倭事业上:趁机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举用久负盛名的文人徐渭;选用骁勇善战的将领,积极训练士兵;跟王直、徐海等人斗智斗勇,有计消灭之。这些都是对抗倭、对人民用功的。

3、胡宗宪后来极力称赞瓦氏夫人,对夫人评价很高,从这点上看,也应该抬高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9 18:35:55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9 18:30

当然,胡宗宪也不是没有过错,相反,过错也很严重,尤其是为人不够光明磊落。他同严、赵一火勾勾搭搭是事实,而自己又经常行贿受贿、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同时为了迎合严、赵,大肆铺张。这样的人,从道德上来说,确实很无耻的。

后来他死得很冤枉。由于明世宗担心他兵权过重,而严嵩被罢官、严世蕃被逮、赵文华已死,胡宗宪处境就很危险。他被弹劾后,嘉靖曾赦免过他,让他回乡修养。但嘉靖因后来看到他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的圣旨一道,最终决定将他逮捕入狱。胡宗宪在狱中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但最终没有结果,他只能自杀身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9 18:31:09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19 18:32
胡宗宪这个人,有才无德,人品上次了一些。当然,抗倭功绩也是值得肯定的。如何表现这个复杂的人物呢?这本身也需要我们付出大智慧。其实,《瓦》剧中有很多人都是很复杂的,我们要好好处理才好。客观、公正、真实地还原这些历史人物,本身就是本剧能够成功的一个亮点。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19 21:55
土著的意见非常之好。胡的表现和形象的刻画也只能这样了,因为有《大明王朝》连续剧里的胡宗宪,这可是经过中央宣传部门认可的胡宗宪。瓦剧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人物,即瓦氏的父亲岑璋,土著能否分析一下,看咱们是否是所见略同?还有岑猛这个人,也很有意思。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19 23:05

我不赞成贬低明汉军士兵的做法,毕竟他们是主力。可以突出俍兵的勇猛。

保持一定的真实性已经成为近来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特点,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如果一个反映历史的影视作品掺杂太多失实的内容,必然引起观众的反感和过多争议,对于作品的价值是一种折扣,对于其市场也是打击。因此,我觉得保持一定历史的真实性很有必要。

在军事方面,对于大场面的拍摄一定要下本钱,而且要使用电脑特技降低成本和丰富、扩大场面。在军事上的一些服饰、装备、阵型一定要和当时的真实情形最大限度地吻合。

我个人觉得,在这个剧中,我们甚至还可以隐藏地放大它的战略层面,即我们可以通过瓦氏夫人和俍兵的经历来折射出当时明朝的变化和未来的命运。众所周知,俍兵在前线并不都是积极的形象,后期,由于明王朝的腐败和其经济的逐步萎缩,自己军队的军纪败坏,自己军队的军饷都接济不上,更不用说给俍兵了,因此俍兵有抢劫的历史。

明朝民族政策是分而治之,官民关系紧张,君臣之间问题重重。这些将来导致明亡的深层原因,都可以通过这部电视窥一斑见全豹地展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0 0:16:51编辑过]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19 23:07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19 14:01:00的发言:

    胡宗宪此人在明史上确实是半否定半肯定的人物,早期为了施展自己的前程确实伤害了很多人,但他的结局很惨,是在狱中自杀的.此人在瓦剧中的表现应和电视剧《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一致。他是一个有才干的柱国能臣,不依附严党就没他施展报负的机会,依附严党难免有奸险之事。因此,他在瓦剧中的表现是:作为严嵩的学生,赵文华与他视为合流,但他与赵文华若即若离。总的来说,他抗倭是积极的,没有刻意去害张经,他对瓦氏和狼兵的评价非常高。基本上给他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为什么要这样定位和表现他,也由于他是当今九五之尊的祖先,不能太否定。不知粤西土著以为然否?

  


呵呵,他还是走中间派的路线比较好。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19 23:16
剧中采用壮语、汉语、日语的模式很有创意,也很真实。不过采用壮语估计不现实。瓦氏夫人一定会和周围的族人有大量的对白,这些正是表现和塑造她的重要部分。考虑到这部剧的主要观众和市场因素,壮族式的汉语应该会成为其语言,就像《成吉思汗》剧那样。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19 23:22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10 19:19:00的发言:

当时倭刀真是横扫明军无敌手,倭寇遇到多年没有训练的明军,往往以一当十,甚至当百,但碰到狼兵和瓦氏刀,就狼狈不堪。狼兵对倭寇,就倒过来了,狼兵对倭寇,成了以一当十,甚至当百。可见当年狼兵之厉害!

戚继光的军队是对倭作战的明军中最有效的一支,据历史记载,他曾缴获倭刀,及其剑谱,后仿制倭刀和创立自己的刀法,效果不错。戚继光军队还用很有特点的“鸳鸯阵”,估计他很可能是受了俍兵作战阵型的启发加以改进的。

俍兵对倭寇,最有效的一点就是团队作战,攻守兼备,而且战场上军纪严明、作战勇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9 23:23:14编辑过]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20 07:04

戚继光在瓦氏抗倭时还只是山东的参将,并未与瓦氏并肩抗倭。正是他吸收了瓦氏的阵法,创造出自己的阵法,才破了倭寇的蝴蝶阵。可以说,瓦氏是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的师父,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剧中应安排戚继光听说瓦氏在浙江十出九胜,专门到浙江向瓦氏取经的场面。

当时的明军确实是战斗力极为低下,曾有记载,倭寇几十人,杀到南京附近,居然杀死了明军几千人,自己才死完。那不是以一当百了!

瓦氏的刀术,对倭刀也很有效,引得当时的天都少侠项元池慕名拜瓦氏为师,这也是事实。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0 09:39

明赵臣之于岑璋。

  《留青日札》云:岑璋者,归顺州土官也;多智略,善养士。田州岑猛,其婿也。猛不法,督抚上反状,诏诸土官能擒馘猛者,赐秩一级,畀半地,党助者并诛。都御史姚镆将举兵而虑璋合谋,咨于都指挥沈希仪。沈知部下千户赵臣与璋善,召臣问计曰:「微闻璋女失宠,璋颇恨猛,吾欲役璋破猛如何?」臣对曰:「璋多智而迟疑,直语之必不信,可以计遣,难以力役也。」沈曰:「计将安出?」臣曰:「镇安、归顺世仇也。公使人归顺,则镇安疑;使人镇安,则归顺疑也。公若遣臣征兵镇安,璋必邀臣询故,而端倪可动也。」沈如计遣臣,臣枉道诣璋所,坐而叹息,璋叩之,不言。明日,璋置酒款臣。固叩之:「军门都过我耶!璋受侮令仇将逮勘耶?」臣潸然泣下,璋亦泣曰:「嗟乎赵君,璋今日死即死耳,君何忍厄我!」臣曰:「与臣异口骈心,有急不敢不告,今日非君死,即我死矣!」璋曰:「何故?」臣曰:「军门奉旨征田州,谓君以妇翁党猛,将檄镇安兵袭君。我不言,君必死矣;我言之,而君骤发败机事,我必死,是以泣耳。」璋大惊,顿息曰:「今日非赵君,我族矣!」遂强臣称病留邸舍,而亟遣人驰军门,备陈猛反状,恐波及,愿自效。沈许之,遂以白镆,镆始专意攻猛。

  猛子邦彦守工尧隘,璋阳遣千人助之,使为内应,皆以寸帛缎裾为识,而(阴)潜以告沈。时田州兵死守隘,众莫敢前,沈独往战,三合,沈以骑兵千余骑间道绕隘侧,旗帜闪闪。归顺兵呼曰:「天兵从间道入矣。」田州兵惊溃,沈乘之,斩首数千,邦彦死。猛闻败,欲自经,璋诱之使走归顺,奉以别馆。而别将胡尧元等嫉沈功,欲所部万人捣归顺。璋先觉之,遣人持百牛千酝迎军三十里。谓尧元:「昨猛败,将越归顺,走交南,璋邀击之,猛目集流矢南去,不知所往,急之恐纠虏为变,幸缓五日,当搜致。」尧元许之。璋还跪猛曰:「天兵退矣,然非陈奏不白。」猛曰:「然。顾安得属草者?」璋即令人为猛具草,促猛出印,封之。既知猛印所在,乃置酒贺猛,鼓乐殷作。酒半,璋持鸩饮献曰:「天兵索君甚急,不能相庇。」猛大呼曰:「坠老奸矣!」遂饮药死。璋斩其首并印从间道驰诣军门,而斩他囚,贯猛尸诣掷诸军。诸军嚣争击杀余人,飙驰军门,则猛首已枭一日矣。诸将大恚恨,遂浸淫毁璋,而布政某等复阴害镆。倡言:「猛实不死,死者道士钱一真也。」御史石金遂劾镆落职,而希仪等功俱不叙。璋怏怏,遂黄冠学道。

  按:成功者被谗,进谗者居功,古今同慨。是以志士灰心,而寇盗稽诛也。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0 09:44

《间书》是中国第一本,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献中唯一的一部间谍研究专书,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本间谍研究专书。其独创性的特点,使其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作者朱逢甲,字莲生,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近代台湾(生于江苏华亭)著名的国志士

上文是《间书》中关于岑璋用间的故事,有一点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之处.<瓦>剧可以参考他的说法,但是不能照搬.究竟该如何拍,还需要时间想想.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0 09:46

下面是后人对<间书>中岑璋故事的注解.其实,看<间书>中的这个故事,不如看正史中的相关内容.<间书>仅可以作为参考吧

【智谋故事三:岳父取女婿首级

     岑璋,是明朝归顺州的土官,足智多谋,而且深懂用兵之道。田州的岑猛是岑璋的女婿。岑猛触犯了明朝律令,被督抚上奏告发了罪行,皇帝便下诏谕告各州土官如果谁能斩获岑猛的首级,立即加升爵位一级,另外还赐给他岑猛一半的田地,如果谁胆敢和岑猛勾结,则一律格杀勿论。
    
都御史姚镆准备兴兵讨伐岑猛,又怕岑猛跟岑璋合谋,于是问计于都指挥沈希仪。沈希仪知道部属中有个叫赵臣的千户长,素来与岑璋相交不错,于是召来赵臣商量说:我听说岑璋的女儿嫁给岑猛后似乎并不幸福,因为女儿的事,岑璋有些厌恨岑猛,我想借岑璋之力助我讨伐岑猛,你看怎么样?
    
赵臣回答说:“岑璋为人机智,但生性多疑,如果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明此事,他一定不相信,所以只能想个计谋来劝服他,不能强行下令。”

   
“那该怎么办呢?”沈希仪问。
   
赵臣说:“镇安和归顺两州是世仇,大人如果派人前往归顺州,那么镇安州一定起疑;如果派人到镇安州,那么归顺州也会疑心。所以如果大人派我到镇安州征兵,岑璋一定会问我去镇安州做什么,到时候我就可以见机行事了。”
   
于是沈希仪按计行事,赵臣在前往镇安州的时候故意绕道拜访岑璋。见了岑璋后他只是不断地叹气,却不说话。岑璋追问他,他也不回答。第二天,岑璋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款待赵臣,再三追问赵臣: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得罪了沈都指挥史?还是我犯了罪他较您来逮捕我?
   
赵臣只连连摇头说:“不是,不是,都不是。”接着便潸然泪下。

    
见赵臣流着眼泪,岑璋越是疑心,以为大祸临头,于是也哭着说:“先生啊,今天我岑璋要是死了,那我也认了,但您何苦要隐瞒我呢?”
   
赵臣说:“我与您虽然不是一家人,但交情相当深厚。今天有件紧急的事不敢不告诉你,但恐怕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
   
岑璋不安地问:“到底发生什么事。”
   
赵臣说:“元帅奉旨出征田州讨伐岑猛,有人说先生您是岑猛的岳父,一定是岑猛的同党,现在元帅发公文到镇安州,征兵攻先生,如果我不告诉你,你一定会被官军杀死;我现在告诉了您,万一您突然发兵叛变,泄露了军机,我也难逃其罪,一定会按军法被处死,所以我才难过流泪啊。”
   
岑璋大惊,顿脚叹息说:“今天要不是先生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全族的人肯定都完了!”于是硬要赵臣称病留宿在自己家中,一面急忙派人赶往都指挥史所,向沈希仪列举岑猛的各项罪状,表明自己不愿受岑猛的连累,愿意投效朝廷。沈希仪接受了岑璋的请求,将此事禀告给了都御史姚镆,于是姚镆放心地率兵全力攻伐岑猛。
   
岑猛的儿子岑邦彦,率兵防守隘道,岑璋表面上派一千人相助与他,实际上是做官军的内应,这一千人以在衣摆处缝上的一寸帛布为识别标志,他们在暗中向沈希仪通风报信。当时邦彦的士兵死守着隘道,官军不敢贸然攻打。于是沈希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独自带领着一千名骑兵,从小路绕过去从隘道的侧边进攻。看到军旗飘飘,再听到军队里有士兵大声叫道:“天兵从小路攻进来了!”岑邦彦的士兵们不由得震惊,四处溃散。沈希仪乘机追杀,死伤数千人,岑邦彦也死于乱军之中。
   
岑猛听说儿子战败,想自杀了事,岑璋便说服他先到归顺暂避,并安排他住在别馆中。   

但是副将胡尧元等人嫉妒沈希仪的立下大功,于是领兵一万想直捣归顺,生擒岑猛。岑璋知道后,立即派人带着上百头牛和上千坛好酒,在三十里外迎接胡尧元等人的到来。他对胡尧元说:“昨天岑猛打了败仗,现在他准备率领手下的残兵败将,从归顺往交南方向走,我闻讯后出兵追击他,用箭射伤他的眼睛后,他亡命逃窜,现在不知他逃往哪个方向取了,您若是急急追捕,我怕他另外弄出什么乱子来,能不能给我五天时间,我一定将他擒下然后亲自送给将军。”胡尧元应许了。岑璋便急忙派人在一天之内搭盖了千余间茅屋,供官军居住。

然后,岑璋回到别馆,对岑猛说:“虽然官军暂时撤退了,但是如果不上书禀报,就不能表明你的清白。”
   
于是,岑猛立即命人准备纸笔,并且在封口盖上自己的印鉴。如此一来,岑璋也就知道岑猛的印鉴藏在什么地方了。接着岑璋命人准备酒菜为岑猛祝贺,让人弹奏乐曲助兴,酒宴进行到一半时,岑璋手持毒酒献给岑猛说:“官军正在紧急搜捕你,我实在保不住你了。”岑猛大叫道:“我上了你这老奸人的当了!说罢便喝下毒酒而死。
   
岑璋砍下岑猛首级,连同印信一并由快马从小路送交沈希仪处,并将岑猛的尸体与其它死囚调了个包,丢到胡尧元等将领军前,众将为争功而自相残杀,死伤十余人,好不容易抢到了尸体,快马驰至军门领功,却发现岑猛的尸首早已在城门上悬挂一天了。胡尧元诸将对岑璋恨之入骨,发誓要杀掉岑璋。另外有一布政使也阴谋陷害姚镆,到处散布岑猛其实并没有死,死的是一个名叫钱一真的道士的谣言。御史石金没有经过详细调查,便因此弹劾了姚镆,免去他的官职。而沈希仪等人的战功也没有受到表彰,弄得岑璋也寒了心,辞官上山学道去了。

沈希仪派跟叛将岑猛的岳父岑璋有故交的赵臣去说服岑璋,让他也出兵攻打岑猛。赵臣因为跟岑璋交情颇深,了解他的性格,于是用计说服了岑璋,而不是强令他出兵。之后岑璋又利用自己是岑猛岳父的亲戚关系,派兵到岑猛儿子的军队里去做内应,很快打赢了胜仗,轻而易举地就得拿到了岑猛的首级。虽然他们的战果没被人承认,但这种利用乡间作战的手法能够更快地取得胜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0 9:46:45编辑过]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20 13:48

   这些材料都读过多遍,和土著所见相同,决不能照搬!岑璋在剧中应是个上了圈套的,但又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他的行为有见风使船的性质,他的性格,有多疑而小聪明的特点.上了官府的大当,使他悔恨不已。他拿出毒酒,只不过是要与女婿同饮,一块自杀而已,说不上要刻意杀女婿。只不过,被岑猛一把夺过,自个儿喝下了!至于把岑猛首级献给官府,没有必要再去表现,表现他怎么面对女儿就够他手慌脚乱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0 13:49:26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0 16:14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20 13:48:00的发言:

   这些材料都读过多遍,和土著所见相同,决不能照搬!岑璋在剧中应是个上了圈套的,但又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他的行为有见风使船的性质,他的性格,有多疑而小聪明的特点.上了官府的大当,使他悔恨不已。他拿出毒酒,只不过是要与女婿同饮,一块自杀而已,说不上要刻意杀女婿。只不过,被岑猛一把夺过,自个儿喝下了!至于把岑猛首级献给官府,没有必要再去表现,表现他怎么面对女儿就够他手慌脚乱的了!


对头,就这样表现了.

倒是瓦氏夫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很微妙,要谨慎表现。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1 18:51

对了,关于岑猛,我真是有点想法.

前文中,我的设想是:许多人,都觉得岑猛是一个反叛中央的人物,史书中似乎也这么说.我们这边有的作家也这么说,但无论从实际情况看还是从民族情感看,我们都不应该把他拍成一个反叛的人物.

朝廷之所以下定决心征讨岑猛,原因有几个:一,他武力征讨其他土司;二,他杀了朝廷命官;三,他有扩充军队之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反叛.一,征讨其他土司\扩充军队,是他认识到军队在桂西土司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二,他杀朝廷命官是不对,但有的名官乃是贪官.岑猛在桂西发展,贪官们没有捞到好处,当然要上书陷害他,这都是有历史记载.最后一点,岑猛自己曾上书为自己辩护,强烈说明自己不是反叛,而且愿意同朝廷和解,这说明了什么.

当然,岑猛是有缺点的,但是,主要是性格上的,他强悍而有所刚愎.在我看来:<瓦>剧中,岑猛应该是一条汉子,响当当的汉子,要把他打造成"壮族的项羽",他的死也应该很壮烈.要让此人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21 20:47

岑猛怎么可能是反叛人物呢?他比谁都爱中国,他恨的只是贪官而已,他杀的几个官也不是什么朝廷正式官员,而是当地土官通过非正常手段贿赂官府得来的官帽,又做了违背公义的事的人.杀那几个人,缘出有因.他最后的下场,令人扼腕,他是壮民族的悲剧英雄!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有作为的地方少数民族首领!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6-21 21:20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7-6-21 18:51:00的发言:

对了,关于岑猛,我真是有点想法.

前文中,我的设想是:许多人,都觉得岑猛是一个反叛中央的人物,史书中似乎也这么说.我们这边有的作家也这么说,但无论从实际情况看还是从民族情感看,我们都不应该把他拍成一个反叛的人物.

朝廷之所以下定决心征讨岑猛,原因有几个:一,他武力征讨其他土司;二,他杀了朝廷命官;三,他有扩充军队之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反叛.一,征讨其他土司\扩充军队,是他认识到军队在桂西土司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二,他杀朝廷命官是不对,但有的名官乃是贪官.岑猛在桂西发展,贪官们没有捞到好处,当然要上书陷害他,这都是有历史记载.最后一点,岑猛自己曾上书为自己辩护,强烈说明自己不是反叛,而且愿意同朝廷和解,这说明了什么.

当然,岑猛是有缺点的,但是,主要是性格上的,他强悍而有所刚愎.在我看来:<瓦>剧中,岑猛应该是一条汉子,响当当的汉子,要把他打造成"壮族的项羽",他的死也应该很壮烈.要让此人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

学习!

这方面的史料我们不易看到,还是古文,

希望贝侬能多给一些资料,现代文的.

谢谢!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2 18:47

有一本书《苍白的正义——明代少数民族关系史论》,里面说到:

嘉靖年间著名的田州之乱,也是由于主管广西军务的都御史盛应期向田州土司岑猛横加勒索遭到拒绝后,就诬陷岑猛谋反,致使明朝大军压境,使得岑猛不得不守土自卫。王守仁在镇压了岑猛的反抗后,也意识到这场所谓的叛乱纯属捏造而起,故此对岑氏一族采取了安抚政策,还保举岑猛的同族岑邦相为判官。但副总兵张佑却再次提出索贿,岑邦相以家族初被兵祸,无力供奉,勉强凑齐了二百金送去,张佑嫌少,居然以议事为名将岑邦相骗去加以毒打,并扣压起来作为人质,继续勒索。后来岑邦相在交纳了赎金得到获释后,大为愤怒,在张佑任满去职之时借饯行为名,用毒酒将其鸩杀。总兵卢苏闻讯,出兵攻击岑邦相,将其杀死后又买通都御史陶谐,向朝廷谎称岑邦相系病死,将一桩勒索而引起的边乱掩盖下去。但是,这种鬼话能骗明朝廷,却骗不过当地各族百姓,“杀人不抵,弑主无刑”的愤怒之声传遍左右江地区,也为日后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大藤峡起义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意思…………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6-23 20:42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7-6-22 18:47:00的发言:

有一本书《苍白的正义——明代少数民族关系史论》,里面说到:

嘉靖年间著名的田州之乱,也是由于主管广西军务的都御史盛应期向田州土司岑猛横加勒索遭到拒绝后,就诬陷岑猛谋反,致使明朝大军压境,使得岑猛不得不守土自卫。王守仁在镇压了岑猛的反抗后,也意识到这场所谓的叛乱纯属捏造而起,故此对岑氏一族采取了安抚政策,还保举岑猛的同族岑邦相为判官。但副总兵张佑却再次提出索贿,岑邦相以家族初被兵祸,无力供奉,勉强凑齐了二百金送去,张佑嫌少,居然以议事为名将岑邦相骗去加以毒打,并扣压起来作为人质,继续勒索。后来岑邦相在交纳了赎金得到获释后,大为愤怒,在张佑任满去职之时借饯行为名,用毒酒将其鸩杀。总兵卢苏闻讯,出兵攻击岑邦相,将其杀死后又买通都御史陶谐,向朝廷谎称岑邦相系病死,将一桩勒索而引起的边乱掩盖下去。但是,这种鬼话能骗明朝廷,却骗不过当地各族百姓,“杀人不抵,弑主无刑”的愤怒之声传遍左右江地区,也为日后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大藤峡起义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意思…………

好资料!

谢了!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4 18:09
QUOTE:
以下是引用野狼在2007-6-23 20:42:00的发言:

好资料!

谢了!

这个书的作者很有思想,这样的书在明史界是有不少创新的。当然,里面也有不实之处,阅读还应学会分析。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20:23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21 20:47:00的发言:

岑猛怎么可能是反叛人物呢?他比谁都爱中国,他恨的只是贪官而已,他杀的几个官也不是什么朝廷正式官员,而是当地土官通过非正常手段贿赂官府得来的官帽,又做了违背公义的事的人.杀那几个人,缘出有因.他最后的下场,令人扼腕,他是壮民族的悲剧英雄!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有作为的地方少数民族首领!

同意。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20:31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7-6-20 16:14:00的发言:

对头,就这样表现了.

倒是瓦氏夫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很微妙,要谨慎表现。

我个人觉得,在瓦氏夫人的反应上,最好带着人性。到了这份上,所谓正史上说的那些大义凛然,深明大义,那些都是历史书上写给人看,当榜样使的。

想想,怎么说都是朝夕相处了这么些年的夫妻,怎么说都是爱人、亲人,心里要是不疼,不苦,没感觉,还支持,那叫不正常,这点情感都没有,说对民善,对国忠,那也是假话。还有岳父诱杀女婿,也可以考虑带着人性去处理剧情。否则这剧拍成什么了?要表现的是一群没心没肺的人?要是在全国铺开,届时还给人以口实,说我们壮族如此野蛮,对待亲人都如此。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7-6-24 20:33
明的民族政策就是分而治之,朝廷利益第一,跟今天的美国全球政策类似。这个在历史上早有定论咯。
作者: csjc    时间: 2007-6-26 16:36

一段日子没来想不到瓦氏夫人的电视剧已经开拍了,大力支持老怪!贡献点本站收藏的资料,尽绵薄之力。

瓦氏双刀武学秘笈胜过金庸笔下的九阴真经——手臂录

《手臂录》——中国武学之癸花宝典,多少中外习武人士四处找录数十年都没得到的秘笈,今被鹤亭苍松网站首次公开。


手臂录•卷之一•枪王说
  语云: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降枪势所以破棍,左右插花势所以破
牌镋,对打法破剑、破叉、破铲、破双刀、破短刀,勾扑法破鞭、破锏,虚串破大刀
、破戟。人惟不见真枪,故迷心于诸器。一得真枪,视诸器直儿戏也。不知者曰:血
战利短器。夫敌在二丈内,非血战乎?真枪手手杀人,敌未有能至一丈内者,短器何
所用之?唯劫营巷战,宜用刀鞭棒耳。至于弓弩鸟铳之发,必在二十步外,牌盾可御
,大炮不能命中,付诸天数。二者虽更长于枪,而非所畏也。

手臂录•卷之一•枪法圆机说二篇
  其一:
  机者,弩机也,伏而待用者也,惟枪亦然。收者发之,伏机也;发者收之,伏机
也;进者退之,伏机也;退者进之,伏机也;左者右之,伏机也;右者左之,伏机也
;上者下之,伏机也;下者上之,伏机也。而有元妙灵变隐微难见以神其用者,乃在
于圆。圆则上下左右无不防护。身前三尺,如有团牌,又何虑人之伤我哉?不惟是也
。出而能圆,两来枪之所以胜也;收而能圆,败枪之所以救也。大封大劈,本无伏机
,诸用俱失。禅门所谓“死句不能活人者”也。呜呼!此岂数月之工,血气之夫,所
能领悟者哉?

  其二:
  今以身法言之:上平朝天,压卵护膝,机伏于上,实用在下;铁牛地蛇,机伏于
下,实用在上;跨剑骑龙伏虎,机伏于右,实用在左。边拦琵琶,机伏于左,实用在
右;摆尾拖刀,机伏于退,实用在进;献爪实用在进,机伏在退。以手法言之,下平
藏月儿侧腾蛇枪等法,故中平畏之。中平藏蜻蜓点水等法,故下平畏之。藏仙人指路
等法,故铁牛拨草等畏之。上平藏磨旗等法,可以制中平。滴水藏海马等法,可以制
中平下平。古以中平为枪中王,为诸势皆从此出也。非守株待兔之中平而可以为王也
。身法手法,其变何穷,彼此相制,实无终极。但以熟制生、以正制邪,而必皆以圆
机为之本。明敏之士,于此深思而有得焉,则亲灸于敬岩真如矣。

手臂录•卷之一•一圈分形入用说
  特豚一物而已。四鬄之,则为肩、为髀、为脂、为蹄、为脊、为脾,种种登载。
若唯用一物而不四鬄,则惟有前齐郊禘之礼,而立*房俎燕饮肴烝皆废,岂可谓之礼
哉?唯枪亦然。总用之则为一圈,剖此圈而分用之,或左或右,活上或下,或斜或正
,或单或复,或取多分,或取少分,或取半分,以为行着诸巧法,而后枪道大备。是
以练枪者,唯下久苦之工于一圈,熟而更熟,精而益精,其于分形之法,一览而全备
矣。人食一口,而五官四体皆受其益,理正同也。分形非笔所能述,故作枪法元神空
中鸟迹图于左方。

手臂录•卷之一•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图略)
  重轮形也。缠枪等皆作此形。
  上偃月形。乃用枪之上半也。
  下偃月形。乃用枪之下半也。
  左偃月形。乃用枪之左半也。
  右偃月形。乃用枪之右半也。
  此织月形。有六,诸法轻用之巧者也。
  几望形。亦用圈之右半而加深者也。

  此七图不由师传,偶见屋瓦之仰覆,而思悟得之者也。知此,则知枪之万变不出
于圈。圈则枪之自下而上者,还自上而下;自上而下者,还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者,
还自右而左;自右而左者,还自左而右。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以守以攻,惟我所欲
。棍以劈打为用,一直向下,无返上之机,不能发扎,非枪法也。

手臂录•卷之一•圆圈分形详注(略举一二,可以知诸法矣。)
  望月形也,凡封、小封、闭、圈、摩旗、叶底藏花、旋雷霹雳、月下梨花等枪尖
作此形。
  重轮行也。凡缠月藏行串等枪尖作此形。枯藤缠树,刀痕在枪上亦此形。
  几望形也。凡裹月儿侧、白牛转角等枪作此形。
  仰月形也。凡穿指穿袖变头枪。
  覆月形也。凡拏拖大反卷。
  右偃月形也。凡迎砑跌落金钱。
  左偃月形也。凡提掳海马奔潮。
  织月形也。有六,此则梨花三排头*(扌奢)枪。
  掳手腰摆时枪尖有此形。
  挤此形左畔少织月形也。近身处关系重。不可用巧法也。只用左偃月。
  革圈裹札头半摩旗。
  革圈外札头半摩旗。
  砑向下,皵向上。皆有此形。左畔亦缺。

手臂录•卷之一•石家枪法源流述
  敬岩自少时受双刀法于本县令君耿橘,少不如教,为靴尖所蹙者不可数记。已后
出塞征猫,只以双刀临阵。枪棍得之少林僧洪记,自谓有得矣。年三十七,与洪记见
刘德长于真定巡抚韩公晶宇署中。洪记与德长较技,而手中兵器为德长拨去,乃心折
,百拜请受教。刘师曰:二子根本无工,枝干皆虚也,当息心泯志,不学破法,不与
人角技,下死工夫于根本者二年,则可受我法,自今日请辞,至期相见。乃如所言,
与记用根本工夫足二载,复往见。刘师试之而实,喜曰:吾教二子枪法已竟,无多求
也;二子所学,博极诸家,惟不知有根本,不曾加工,故遇吾而败;今根既实,则旧
法皆吾法也,复何教为?又命与昔旧平手者校,其仗皆可拨而去之也。我离刘师二十
年,杆子未尝一日去手,今则刀牌皆入枪法,何况于棍。殳是以棍枪之界,不留心别
白者二年。洪记以崇祯时将兵击流贼于囗囗大破之。追远遇生贼,援兵不至,终不肯
退。贼益众,奋斗以死,不负所学云。刘德长初亦出于少林,自嫌技未至精,又遍游
天下,而后有得。殳谓刘师遍游天下,则必受学法于峨嵋矣。不然,何以与普师之传
如水入水也?石师偃月刀,开枪用刀尖弯处,以枪法封闭开之。又问:牌之去枪远,
何以可入枪法?石师曰:我身前三尺枪圈子中,蝇蚊不能入,非团牌而何?

手臂录•卷之一•枪根说
  世人但知用枪头,而于枪根殊不留意,技艺所以虚浮也。根腰胸头四者,犹树之
有根干枝叶,舍本而逐末,可乎?敬岩之法,用我之枪根,以制我之枪头,乃用我之
枪头,以制彼之枪根。千变万化,尽于此矣。所谓以我枪根制我枪头者,何也?枪头
远而在外,苟不有以制之,则如跋扈之将,不为我用。故必思所以制之,制之有二道
:一者器制,一者势制。器制者,根重大而头轻细,其身铁硬,故运用如弹丸之脱手
。势制者,如头在上,则根在下;头在左,则根在右,其易知者也。惟头在中而根在
下,其理元微,何也?来枪中平,变态繁多,我革之也,必使枪根略低,令枪胁着彼
枪胁,而下枪头直压其前手,则彼无能变换。此敬岩真如心血也。杨家枪长沙家枪长
而又软,不能压其头,器制之道先失,则势制之道无所托以行之。是以粗浮不足观也
。所谓用我枪头制彼枪根者,何也?用我之枪,理如种植,以根为本,以叶为末,破
彼之枪,理如伐树,芟其枝叶,劳而罔功,一斫根柢,则立僵矣。盖世人之枪,戳则
用直力,革则用横力,横直之力,分而不合,故枪法破碎沾滞,不能圆通。敬岩、真
如不然,戳中有革,革中有戳,力之直也能兼横,力之横也能兼直,其用枪尖,如有
钩者然,能于彼掌中穵而去之,艺技至此,惊犹鬼神矣。

手臂录•卷之一•六家枪法说(石沙杨马少林冲斗六家枪法说)
  敬岩木枪长九尺七寸,根大盈把,尖径半寸,腰劲如铁,重须十斤。沙家竹竿子
长丈八至二丈四,杨家木枪丈四为正,加至丈六。夫枪腰长者软,短者劲,用法由此
而分也。石家枪之用在两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为一。沙家枪
之用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为一。杨家从短枪而变,加长
四尺,其法亦兼取短枪竿子之法,以自成一家之学耳。石家之用在腕者,何也?两腕
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臂以助腕者,以臂之高
下伸缩,助腕之阴阳互转也。身以助臂者,以身之蹲立前后,助臂之高下伸缩也。足
以助身者,前后左右,稍稍移动,以脱彼枪尖,非剪刀步,十字步也。此峨嵋大意也
。沙家之用在足者,何也?竿子长软,两腕虽阴阳互转,但可以助顺臂力,使无倔强
,实不能以根制头。故拏拦尽处,枪尖正摇,戳即斜去,摇定而戳,彼已走出,苟非
十字步追之,戳何能及?其时枪之胜负,全在足之迟速。硬枪妙在进,进则杀;软枪
妙在退,退则活。足不如风,不能进退,是竿子之用在足也。身以助足者,探前以助
进势,倒后以助退势也。臂以助身,腕以助臂者,身足既熟,则腕臂不过用峨嵋封闭
之余绪而已足也。此沙家大意也。杨家兼用沙家之足与势者,何也?杨家阴阳互转,
与峨嵋同,但长则利于伤人,而亦苦于外重,根不能制其尖,运用不能如峨嵋之灵。
此乃器之本然,虽大力者不能强也。于是铺张展布,以灵其运用,不得不借径于脚步
,倚局于立势,不觉不知,滥竿子之陈设,失峨嵋之精义。然犹纯乎其枪,未尝兼棍
带打也。其名所以特著者,长则易于得胜,学之者必多,其封闭功夫,不须如峨嵋之
移山填海,学之者又易。得峨嵋法者何人,而能察其失精义哉?所以杨家枪之名,惊
天动地,人人振而矜之也。其于峨嵋,尚犹二帝之变而三王,所离无几者也,而夏禹
传子,商汤*(上斩下心)德,武王非圣,人有言之者焉?此三家枪法之大端也。比
而论之,学峨嵋者,练习之功至于十分,则沙家望而却走,功亏一篑,犹为沙杨得半
者所困,此至人绝业,不为世用,不可遗之人人者也。杨法学之易而用之利,大有益
于行阵,又何间然?沙法学者工力与杨正等,而更长则更利,尤行阵所宜也。又前三
家皆枪,皆不杂棍。峨嵋贱棍不屑杂,沙家体长不可杂,杨家旁溢于沙,不旁溢于棍
,法勾足用,不须杂。至于马家与少林则不然,王降而伯矣。少林之八母,鱼龙平列
,已失枪家正眼,其广布诸势,全落棍法。马家之诸六合枪及二十四势,名目甚繁,
少枪多棍。马家与少林品类正同,而所以致此者则异。马法本出于杨,而加之击打,
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以杂乱之。少林自擅棍家绝业,意不能已于枪,而又自矜其名,
不肯外学,乃移其棍法中之似枪者,益扩充之以为枪,终为朱紫之相乱。所不足处又
纯用棍法,盖棍为神骨与肉,而枪为之皮,其混杂视马尤甚矣。少林虽以棍为枪,而
如洪转者,犹知以柔制刚,以弱制强之意,冲斗学于少林,惟取其刚强者,以自立一
门,又非少林之法也。

手臂录•卷之一•闪赚颠提说
  枪之实际,守则见肉分枪,攻则贴杆深入。见肉贴杆,四字心传也,失此即为伪
学。然此正法也,正而无变,其用不神。故闪赚颠提贵焉。变而贴杆者,闪赚、圈手
、腾蛇等是也;变而不贴杆者,颠提、滴水、认针等是也;更有大远于杆者,则为拖
刀骑龙等。盖圈手腾蛇,紧小锐进,见肉之革,但能开之,不能胜之,而开之又甚危
,故以滴水、认针、拖刀、骑龙,步法阔大者脱其枪尖,而仍以圈手腾蛇贴杆之闪赚
,从旁直进,然后得胜。正变互用,小大相资,缺一不可。夫以大破小,须于彼此皆
小时,忽然用大,乃胜。若执大为门墙,恃为长技,即冲斗矣。然此亦杨马之法也。
峨嵋意不在此,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真如亲受之普恩,而敬岩与之暗合。

手臂录•卷之一•脱化说
  东坡论文云:少时须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言脱化也。惟枪亦然:初
时戳革,务使重实阔大,三四年后,渐渐收为轻虚紧小,则体用皆备。初时不重实阔
大,为无体,无以临阵;后来不轻虚紧小,为无用,技不造极,游场受辱于人。然脱
化实有门焉。初时锋影圆者,其阔大重实,可以渐收为轻虚紧小,锋影若作人字形,
则愈精熟,愈阔大,愈重实,虽欲脱化,不可得也。敬岩贵轻虚,真如贵紧小,皆以
圈为脱化之门,冲斗不圆,是以老死于重实阔大。虽于秣陵见敬岩,而怃然自失,亦
终无以改其故辙也。

手臂录•卷之一•短降长说
  世人轻言以短降长,余不敢言,又不敢不言。不敢言,为其无万全必胜之道;不
敢不言,为其有不得已而用之之时。夫我枪九尺七寸,彼枪二丈四尺。若彼单杀手来
,我可一革竟入;若彼半虚半实而来,我欲拏拦,则烦动自摇,欲竟进,则彼枪正活
,岂有万全必胜之道?至如两阵相遇,事不容已,则亦有降长之法焉。此无他,拼命
得活而已。盖长之所以制短者,用其虚也;然远则可以用虚,近则不得不实。我直进
迫近彼枪,使彼不得不实发,实发则不过单杀手,我可以一革竟入矣。迫近彼枪,乃
田州土司瓦氏女将双刀降枪之法,而余移之于枪者也。虽然,此时彼实进,则我幸矣
;若彼能虚退,何有万全?但两阵相对,必无虚退之枪耳。

瓦氏夫人弟子——吴殳著(著名武术家)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26 20:48
吴殳是天都少侠项元池的弟子,项元池才是瓦氏夫人的弟子。这样算来,吴殳才称得上是瓦氏夫人的徒孙!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9 10:16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魂在2007-6-24 20:31:00的发言:

我个人觉得,在瓦氏夫人的反应上,最好带着人性。到了这份上,所谓正史上说的那些大义凛然,深明大义,那些都是历史书上写给人看,当榜样使的。

想想,怎么说都是朝夕相处了这么些年的夫妻,怎么说都是爱人、亲人,心里要是不疼,不苦,没感觉,还支持,那叫不正常,这点情感都没有,说对民善,对国忠,那也是假话。还有岳父诱杀女婿,也可以考虑带着人性去处理剧情。否则这剧拍成什么了?要表现的是一群没心没肺的人?要是在全国铺开,届时还给人以口实,说我们壮族如此野蛮,对待亲人都如此。

也是。关于瓦氏夫人在丈夫被杀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应当谨慎。之前,夫人在丈夫那里已经失宠,她父亲诱杀自己的丈夫,她的情感一定是复杂的。黄佩华老师《瓦》书中,夫人尽管伤心,但实际上默许。这次《瓦》剧本如果设计这样一个情节:他拿出毒酒是要与女婿同饮,一块自杀而已,不是要刻意杀女婿,只不过被岑猛一把夺过,自个儿喝下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夫人的态度就好处理多了。


作者: 西域都护    时间: 2007-6-29 11:35

    岑猛最爱的就是阿花夫人〈瓦氏夫人〉,因为他们无论从各自的爱好——武术、对州政的见识等等方面,阿花都堪称是岑猛的红颜知己,她从来没有失宠过。只不过岑猛为了保护她,不至于自己擅自兴兵的行为祸及她,表面上做给外人,给督府官员们看而已。自己一但有事,夫人还能保全,还能替他把田州治理好,还能带大他的儿子孙子,事实上,岑猛尽管失败被杀,但他的这一想法,表面与夫人决裂,实际托以后事,甚至家族命运,这一点上,岑猛很成功!日后,夫人果然治理好了田州,扶持了他的子孙,为国立功,洗刷了他身背“谋反”罪名给岑氏家族蒙上的耻辱。夫人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代女杰的伟大人格。

     当夫人在兵荒马乱中带着幼年中的岑芝来到归顺州找丈夫时,见到丈夫的棺材,除了伤心欲绝还有什么呢?她不可能对父亲怎么样?因为父亲也是在官军的压力下误杀了女婿,但也不可能原谅父亲,这时,田州残破,官军四处弹压,丈夫和岑邦彦都死了,父兄在愧疚之下,要她留在归顺州家乡生活。但阿花夫人不会接受,她宁愿带着年幼的孙儿岑芝及岑猛的另一个夫人,带着这些孤儿弱妇,走向田州民间,宁愿过着艰苦的东躲西藏的乡间生活,也不会答应留在父兄的身边!因为,她不能原谅父亲!

     在黄尘弥漫,不时有官军马蹄掠过的田州乡间道路上,就这样走着夫人,她的泪已哭干,但她的神情坚硬而深刻,她一手牵着一个幼儿,另一手牵着一位伤心的妇人〈邦彦的母亲〉。这就是夫人知道丈夫死讯后的情景。

     中国的编剧,百分之九十七没有思想,没有对历史观察的穿透力,以为编好故事就行了,其实是错的。故事是为思想服务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15:12:24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07-6-29 12:21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域都护在2007-6-29 11:35:00的发言:

    岑猛最爱的就是阿花夫人〈瓦氏夫人〉,因为他们无论从各自的爱好——武术、对州政的见识等等方面,阿花都堪称是岑猛的红颜知己,她从来没有失宠过。只不过岑猛为了保护她,不至于自己擅自兴兵的行为祸及她,表面上做给外人,给督府官员们看而已。自己一但有事,夫人还能保全,还能替他把田州治理好,还能带大他的儿子孙子,事实上,岑猛尽管失败被杀,但他的这一想法,表面与夫人决裂,实际托以后事,甚至家族命运,这一点上,岑猛很成功!日后,夫人果然治理好了田州,扶持了他的子孙,为国立功,洗刷了他身背“谋反”罪名给岑氏家族蒙上的耻辱。夫人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代女杰的伟大人格。

     当夫人在兵荒马乱中带着幼年中的岑芝来到归顺州找丈夫时,见到丈夫的棺夫,除了伤心欲绝还有什么呢?她不可能对父亲怎么样?因为父亲也是在官军的压力下误杀了女婿,但也不可能原谅父亲,这时,田州残破,官军四处弹压,丈夫和岑邦彦都死了,父兄在愧疚之下,要她留在归顺州家乡生活。但阿花夫人不会接受,她宁愿带着年幼的孙儿岑芝及岑猛的另一个夫人,带着这些孤儿弱妇,走向田州民间,宁愿过着艰苦的东躲西藏的乡间生活,也不会答应留在父兄的身边!因为,她不能原谅父亲!

     在黄尘弥漫,不时有官军马蹄掠过的田州乡间道路上,就这样走着夫人,她的泪已哭干,但她的神情坚硬而深刻,她一手牵着一个幼儿,另一手牵着一位伤心的妇人〈邦彦的母亲〉。这就是夫人知道丈夫死讯后的情景。

     中国的编剧,百分之九十七没有思想,以为编好故事就行了,其实是错的。故事是为思想服务的。

    


贝侬太有才了,非常不错1

1,史书上到处都说夫人是失宠的,现在改成不是真失宠,而是岑猛的一个长远之计。这样的情节创新,绝少能有人想到。电视剧这样拍摄,情节不落俗套,很有传奇色彩,一定会很吸引人。除了有一点点隐忧外(文学和影视作品,这样的创新非常难能可贵;如果是纪实作品或严谨读物,当然需要拿出证据),我真的觉得这个创新非常之好。如果完全照搬史书的说法,丈夫被杀,那夫人无论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都只不过是普通人的反应,没有多少新意。现在这样安排,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2、夫人对父亲的怨恨,并把悲痛化为力量,积极主政田州,这个情节也很不错,合情合理。

总之,贝侬的想法真的很好,出了所有人的意外。这个剧应该很有看头,期待中!


作者: 一统天下    时间: 2007-9-4 21:22

母语!母语!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7-10-31 16:08

现在剧本也已经出来了,这帖也顶顶。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