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有没有撞拳啊:) [打印本页]

作者: 那里    时间: 2003-10-2 04:03
标题: 有没有撞拳啊:)
好象有壮歌但不是很好听:)得改进了
作者: rang    时间: 2003-10-2 12:49
壮拳有啊,好像在广西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民运会上也是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今年的民运会上有个会壮拳的运动员带伤比赛取得了三名。
好像壮拳和南拳有点关系。

作者: 傻蛋    时间: 2003-10-7 22:38
确实有的。80年代的《武林》杂志介绍过的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3-10-8 14:23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10/11 05:48pm 编辑]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50&start=12&show=0
第15楼。

                                壮拳  

   壮拳拳种在桂西南源远流长,据《宁明州志》载:“花山距城五十里,江上峭壁画有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而且沿江两岸崖壁上如此类者多有。”壁画是二千年前古越人所作,历代也有增添。古代画家笔下“都才”的主要练武功架,与现代汉传左江汉域的壮拳中功法七步铁线椿功神似功同。壁画里的武士们身高体壮,说明了壮拳对提高军事素质有着良好作用。壁画中战阵所展现的球首刀、剑、长枪、手镖、山弩以及竹箭等壮拳种中惯用的武术器械,在这一时期,已明显地利用为配合阵法使用的战术兵器。
  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年),南下汉人将十,皆贬称此拳种为“南蛮”拳。著名的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精熟此拳械,并将它广为传播王安石曾称誉:“粤右良兵,天下称最”。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将这古老朴实的壮拳揉进了北长拳功架,使后来壮拳兼备大架子。用此架式功夫训练的良兵,在抗倭前线大显身手,屡建奇功。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曾吸取壮拳技艺训练他们的队伍,据胡宗 《筹海图篇》卷十一,经略一、慕客兵。:“择其最骁勇者,各照良兵兵法编为队伍,演其技艺习其劲捷。”可见当时壮拳技艺已有很大发展,并已传达室入江浙。本世世三十年代,龙州镇壮拳拳师应越南琥术界邀请,组成“少武团”,经镇南关(现友谊关)往凉山、同登、河内表演传艺,又把这革新了的套路传入越南。
  壮拳的动作彪悍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清晰准确,沉实稳健,拳刚、势烈、多短打、擅标掌、少跳跃,秆拳时结合使用壮语发音,借声气摧力。    
  该拳种采用“站椿”、“打沙袋”、“打树椿”、“走梅花椿”、七步铁线基本椿功’等功法练功。
  在攻击防守上,壮拳的拳和械力主架实劲猛,出入变化以灵捷为导,发劲与声气合一,进退以四门为径,适合广西山区演练。
  现代壮拳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桂南龙州农式丰、钦州覃明高和谭永能,桂西北的宜山蒙国栋、桂西的田阳黄大略、李永茂、黄祖全等,他们都精热祖传的壮拳。
  壮拳现存的拳术套路有35种:擒功大王拳、霸王锤、梅花椿拳、踢打四门、三桥手、三打罗汉拳、打虎拳、天字功、飞天字功、白鹤文之、阴阳定妖、小太极、插拳、小反步、跌马归栏、八仙过海、山林伏虎、拨解短、金刚扫地、龙腰虎背、猴子挂南山、大百步、板狗杠、捆椿、十八椿、擒椿、大连环、二步凋、双眼勾眉、白鹤晒翅、凤凰抓地、乌鸦晒翅、水牛站堂、龙头凤尾、莲花拳。
  壮拳现存的器械有14种:雪花盖顶刀、八卦良棍、白鹤棍。铁线棍、九子连环棍、九下手(棍术)、三叉、春秋大刀、三指铗钯、鱼尾叉、标、长板护身凳、飞砣、竹篙枪术。
壮拳现存的对练套路有2种:八卦榔棍对练、三叉耙头对棍。
  壮拳已选编入《中华拳械录》一书中。
  南拳据说是由壮拳演化而来。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8&topic=84&show=0#lastviewpost
探访神秘的壮族古部落——大新县上甲民族风情考察记
8月28日《左江日报》大周末头版
左江日报记者:谢寿球

  在中越边境莽莽苍苍的大山中,有一个被人们称为上甲的地方,在这个古城垒围起来的边寨里,分布着板价、板统、上思、板禄、那排五个古老的村落。这五个村落因山林阻隔的原因,民俗风情与周边壮族村落明显不同,因此对他们的族属和源流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7月6日,记者和左江民族文化调研组的专家,专程探访了这片美丽的土地,揭开了这个古老部落的神秘面纱。

  壮族的古老部落
  左江民族文化调研组在上甲考察时,曾就上甲的族属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发现上甲的各个村落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壮族民俗,从语言、服饰、姓氏、习俗等方面考察,上甲都带有壮族古部落的明显特征。
  调查组在板价屯向几个年纪大的村民询问了“家”、“天”、“地”、“树”等一批基本词汇的当地读音,发现这些基本词汇的当地读音全部是壮语的读音。这说明上甲的语言属于壮语。上甲的服饰与傣族等壮侗语系民族的古老服饰相似,女子穿短袖窄身上衣,下穿百褶长裙。男子穿无袖对襟上衣,用黑布包头。这些服饰多为自种自制的蓝靛土布。据古书记载,壮族先民在宋朝时的服饰就是短衣、黑褶裙,这说明上甲的服饰还保留着壮族古代服饰的传统。板价屯的群众80%姓农,其他村落的姓氏也多为农、覃(qin2)、梁等壮族姓氏。传说他们是侬智高的直系部落,因避封建王朝的迫害,才把“侬”姓改为“农”姓。“农”姓是壮族古老的森林部落,因森林而得姓(森林在壮语的读音为“农”)。“农”姓是壮族的特有姓氏,因此上甲人保留了许多壮族古代部落的习俗。如爱吃生血菜、鱼生、彩色糯米饭,喜欢练壮拳、棍棒对打等武术。
  从各种调查得来的情况分析,上甲人的族属是壮族无疑。他们的服饰和风俗与周边壮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这里地方偏远,离越南边境最近的自然屯只有4.6公里,古代交通不便,所以才保留了许多壮族古代的服饰样式和风俗。

  独特的古壮族风情
  上甲包括板价、板禄两个村委会,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6988人。上甲的古城堡是为抵御外敌入侵而建造的,至今许多地段还保留着古城垒的石墙、栅门等遗址。在古城垒保护着的古老村落里,上甲人把自己独特的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上甲村落的古屋多为竹木糊泥作墙的干栏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被称为“恩窑”的古代仓储设施。“恩窑”是用枧木建造的,其中4条枧木做的圆柱做得异常光滑,目的是让老鼠无法攀爬偷吃。
  在上甲的习俗中有一种奇特的舞狮送葬仪式,所舞的狮子与喜庆时的装饰不同,整个狮子都是白色装饰,象是“披麻戴孝”。上甲人的葬礼非常隆重,死者要换上新的民族服饰,双手合掌与胸前,掌中插三根鸡毛,作为死者归阴的通行证。入棺前要给死者喂饭菜。守灵的家属和族人都要穿上白色的孝服,还要举行繁杂的送葬仪式,以尽孝道。

  以歌传情的民族
  记者和调研组的专家领导来到上甲板价屯时,受到了热烈而又隆重的欢迎。村里的父老和姑娘穿上了民族服装,唱着歌把我们迎进了村。在一家富有壮族干栏特色的晒台上,乡亲们摆上了一桌农家宴,以敬酒开始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他们依次向我们表演了舂糍粑、吹唢呐、对歌等带有浓郁上甲风情的节目。对歌在门前的小河石滩上举行,潺潺流水,悠悠情歌,亭亭树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上甲风情画。组织这次欢迎仪式的农廷兴是板价村退休的小学教师。他向记者介绍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七、二十一、二十七,上甲的村民都在桥玩屯东西的独山下的陇仰举行隆重的歌圩活动,附近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幼都来参加,场面非常热闹。唱的山歌主要是情歌、送酒歌、迎宾歌、送客歌等。

  寻根纽带连远亲
  上甲独特的民族风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民族民俗学者和新闻记者前来考察采风。美国、日本、老挝的学者考察上甲后,对这里的民族风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老挝前国王的一位公主陪同她在联合国东南亚研究所的美国丈夫到板价屯考察,发现这里的壮语和老挝语非常相似,于是非常高兴地点着桌上的饭菜用老挝语说,这是“糯鸡”(壮语:鸡肉),这是“糯谋”(壮语:猪肉)……
  临走时她深情地对大家说:“这里就象我的外婆家,我有一个女孩,今年18岁,回去后我要带她来这里寻根。”
  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多次来上甲拍摄电视片,进行专题报道。于是,上甲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边寨逐渐被世人所了解。许多游览德天瀑布的游客专程绕道上甲领略这迷人的壮族边寨风情。随着边关游览新线路的推出,上甲将会成为南国旅游的又一个热点。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