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佛教中合理的处世原则
佛教,我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说教、哲学、处世。翻阅一此佛教典籍,大家一定会看到书中时不时,甚至连篇累牍地宣扬拜佛敬僧,要人们迷信佛的力量,许多书本提佛教时常说“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三世因果,四大皆空,六道轮回,行善忍让,是消极的,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的精神鸦片”,浩如烟繁的佛学内容远不止这些,佛经的深奥海涩,哲学内容很少被人们提及。有的内容讲很玄,如浮云飘浮在空中,有的与老子思想有相似,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出仕,与儒家提倡的治国天平下的入仕正好相反,当文人志士年轻或得志,时常以儒家信条来主导自己,当历经沧桑或失意时常以佛道来寄托,摆脱浮名浮利的痴心茫然的追逐,远离尘嚣,三教在中国相融合,所以长期以来,许多人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佛教教派众多,有的经籍内容糟粕不少,观点极端,就汉族的几支佛教教派来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一定消极作用,人对事业当然是应热情、勤奋,但就普通人处世,与社会融合或妥协来看,并不是没益处,毕竟绝大多数的个人只能有限地改变自身环境,而且还更需适应环境的游戏规则。
世上名利分配历来是失衡,每个人都有其合理的生理、心理满足的需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宗教道德的宽容、宁静、淡泊是能来抚慰人心中的喧嚣、躁动、失衡,越有利害分配的地方,往往越明争暗斗,人越势利,并非人人可如意。人人并不都像<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那么坚强,有时人们是极需要精神寄托和支持。有了宗教,“心有一念,而无万念”这对稳序有一定好处。
佛教讲的虽有不足,但是翻阅每一门哲学或宗教典籍,有谁是完美的?而且宗教绝大多数是劝人为善,善男信女信奉其有价值的即可,如虔心向善。人的犯罪、道德、沧丧、空虚、傍徨、不负责任与其信仰的崩溃无不相关,当然,信仰马列主义亦好。
佛教讲的谨慎、节制、宽容、豁达,既是道德的需要,也是世俗中保护自己的手段。过分张扬、锋芒毕露或纠于是非,很易将自己置于被动乃至危险之中,像刘晓庆入狱主要是得了什么人,找个事由让她成阶下囚,当然她亦罪有应得,青年人初步社会,不谙深浅,口无遮拦,过于锐意进取,足以让人感到有威胁、易陷入难以摆平的种种怀疑、误会、嫉妒的人际麻烦中,佛教的侍人处世原则确值借鉴,换个角度说佛教对维系人际和睦、化解矛盾是有好处的。若人人针尖对麦芒,必大为影响一生幸福,当然宽容是原则,有限度的。宗教道德对提升人格魅力,人品修养不无好处。
佛教糟粕并不足以全盘否定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提倡的侍人的原则是可借鉴的,对己对他人的幸福是帮助的,文章不知有片面与商榷之处?虽我还有些观点,但我想一篇文章最好从某一切入点,展开一事一议,内容有苍白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我个人是不信有神不信佛教。
仁、义、孝、忠、信……。听起来俺涕零。可现实中,呵呵,不说也罢!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