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分子人类学研究者李辉,有的朋友可能读过我的一些作品,知道我是专门研究百越的。我一直想对越南的百越民族:岱、侬、占、热依、康等进行采样分析,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这方面的联系方法。
如果有人愿意提供帮助的话请发信到dornqdayc@gmail.com, 非常感谢!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一位学生的论文《壮族的Y染色体分型与内部遗传结构》将要发表。必然会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启示。
哦, 这位是李辉老师吗? 终于找到这里了啊. 哈哈.
前几天就发现李先生注册上来了,想问候一声又怕是宾阳李先生。
请问李先生:占族和康族也是越系民族吗?
占族乃馬來種族耶,不過可能有百越成份吧?
京族及芒族不也有百越成份嗎?至少北部越南的成份非常重吧?
欢迎李辉老师的到来!
李辉老师的研究成果曾在僚人家园被广泛引用,也引起了很多争论。
如:
《M95基因非百越特征 壮族的多样化来源》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3&ID=15950&page=1
《百越的M119和僚人的M122、M134》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3&ID=15900&replyID=&skin=1
……
由于参与讨论的网友都不是研究分子人类学的专业人士,难免存在很多误解,也无法相互说服。
如果李老师能拨冗参与这些讨论,将会有助于加深网友们对分子人类学的了解,同时解答一些在壮族起源、迁徙等历史问题上的疑惑。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分子人类学研究者李辉,有的朋友可能读过我的一些作品,知道我是专门研究百越的。我一直想对越南的百越民族:岱、侬、占、热依、康等进行采样分析,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这方面的联系方法。
如果有人愿意提供帮助的话请发信到dornqdayc@gmail.com, 非常感谢!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一位学生的论文《壮族的Y染色体分型与内部遗传结构》将要发表。必然会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启示。
占族好像是属于南岛语系的,不属于百越;热依,康不清楚,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大多属于百越民族,中南部的大多属于南岛语系或孟-高棉语系。
通常闲人上网时间比较多,所以帖子也多,而李辉等真正的学者是不会有太多时间来这类消闲网站的,除非专业性质很强的网站,看看,李辉说了两句话就又不见踪影了。
谢谢大家的欢迎!
我因为和大家有时差,加之科研工作又很忙,而且论坛对国外的发言有限制,基本不能参加讨论。但是我还是很关注大家的。
只说明一点:百越和南岛,在遗传上几乎不能区分,特别是占人,更可能是个连接点。至于京族就不一样了。毕竟拜祖宗抢遗产的事情是很常见的。
大家有很多疑义,这很好。应该有开放的思想,理性的思辩。希望我的百越遗传著作出版之日能够解答一些问题。
抄录一些相关资料如下:
《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范宏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08)
第三章 土著民族
第十七节 鼻饮的康族
康族(Khang,1989年3921人),其中分布在莱州省2313人,主要居住在巡教、奠边、勐莱县。山罗省1248人,自称“康”,也称“墨康”、“麻杭”、“布杭”。以前称他们为舍族,泰人叫他们“白舍”,因为他们的皮肤比克木人白,还叫他们“舍都楞”,意思是鼻饮的舍人。
越南学者把康语列入南亚语系,他们的语言吸收了大量的泰语词汇。居住在沱江流域偏僻地方的康人,1至5的数词是本民族语言,6至10的数词是借自泰语,而在顺州县章奔乡的康语全部借自泰语。有些词汇与越语、芒语相同或相近,表明他们早已有交往。
……
第四章 从中国迁入越南的民族
第一节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岱族
第二节 有不落夫家习俗的侬族
第三节 男耕女织的泰族
第四节 先入赘后娶妻的泐族
第五节 会多种语言的布依族
第六节 吃甑子蒸饭的热依族
第七节 姑娘有权选夫的山斋族
第八节 丧葬打铜鼓的布标族
……
第五章 从海岛、老挝、柬埔寨迁入越南的民族
第一节 母系是本家的占族
占族(Cham,1989年98971人)的分布比较奇特,分为两大部分,相隔甚远,一部分在中部南面的平定省,有3219人,富安省有12490人,宁顺省有41786人,平顺省有21237人。另一部分在南部的同奈省,有1622人,胡志明市3636人,西宁省1816人,安江省11585人。他们同越人、华人、拉格莱人、格贺人、朱鲁人毗邻而居。在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马来亚也有占族。
他们自称为“真”(近音),确切的读音用汉语拼音写是zem,越文写为cham,有的自称真赫雷(chamhroi)或hroi,阿雷(aroi),还有称为cham,chiem,都可译为占,或chiemthanh占城,也有叫“亥”(hoi)的。中国史书分别为占婆、占波、瞻波、占城。更古之名为林邑、环王。
占族的语言属马来西亚-玻利尼西亚语。9世纪的碑文是用梵文拼写占语,后来才出现占文。从遗留下来的碑文看,在2世纪至3世纪已有巴利文系统的占文。15世纪伊斯兰教(越南称为回教)传入后,在宗教范围内也使用阿拉伯文。
很多外国学者根据人种学、语言学来考察,认为占人在公元前从印度尼西亚群岛迁到越南的。也有认为从其他海岛迁来的。
……
第六章 跨境民族
第一节 越中两国的跨境民族
……越中两国划分的民族有些是相同的,如京(越)、苗(赫蒙)、仡佬,有的中国是一个民族,越南是两个民族,如中国是傣族,越南是泰族、泐族;中国是布依族,越南是布依族、热依族;中国是汉族,越南是华(汉)、艾族。有的中国是一个民族,越南是三个民族,中国是瑶族,越南是瑶族、巴天族、山由族;中国是哈尼族,越南是哈尼族、西拉族、贡族。有的中国是一个民族,越南是5个民族,如中国是壮族,越南是岱族、侬族、布标族、拉基族、山斋族。越南的山斋族由高栏和山子两个部分组成,在中国高栏是壮族的一部分,山子是瑶族的一部分。克木人在中国是布朗族的一部分,越南的少数占人迁到海南岛后,现为中国回族的一部分……
——————————————————————————————————
《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周建新,民族出版社2002.09)P.76
目前越南有关部门,已根据各民族所使用语言的状况,将全国的54个民族分为三大类:
1. 南亚语系,包括越(京)族、芒族、土族、哲族、高棉族、巴拿族、色登族、格贺族、赫雷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乔族、仡都族、叶坚族、麻族、克姆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康族、兴门族、莽族、布劳族、俄都族、勒曼族、岱依族、泰族、侬族、山仔族、热依族、佬族、卢族、布依族、赫蒙(苗)族、瑶族、巴天族、拉支族、拉哈族、仡佬族、布标族;
2. 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包括嘉莱族、埃地族、占族、拉格莱族、朱鲁族;
3. 汉藏语系,包括华(汉)族、艾族、山由族、哈尼族、拉祜族、扶拉族、倮倮族、贡族、西拉族。
——————————————————————————————————
《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范宏贵,民族出版社2004.07)
附录一 1999年越南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统计表
1 Kinh 京 65 795 718 86.2%
2 Tay 岱 1 477 514 1.9%
3 Thai 泰 1 323 725 1.7%
4 Muong 芒 1 137 515 1.5%
5 Kho-me 高棉 1 055 174 1.4%
6 Hoa 华 862 371 1.1%
7 Nung 侬 856 412 1.1%
8 Hmong 赫蒙 787 604 1.0%
9 Dao 瑶 620 538 0.8%
10 Gia-rai 嘉莱 317 557 0.4%
11 E-de 埃地 270 348 0.4%
12 Ba-na 巴拿 174 456 0.2%
13 SanChay 山斋 147 315 0.2%
14 Cham 占 132 873 0.2%
……
26 Giay 热依 49 098 0.1%
……
37 khang 康 10 272 0.01%
……
48 BoY 布依 1 864 0.002%
……
好漫长的时间哦, 大家只好耐着性子等罗.
李老师,您好!
您的到来,人们对壮族人的根本会更加认识。谢谢您的辛勤劳动。
你认为这个问题的政治用途在那里?
希望研究过程是科学的,结果是纯学术的,如果带有名利因素那就太遗憾了!因为实验做做手脚,是很容易的。
千万别象韩国汉城大学那个“黄教授”哟。
bye the way,有分子人类学吗?我只听说过有分子生物学呀。
韩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的无耻行为及其可耻,完全违背了学术道德。我们国内分子人类学界的研究人员目前为止还是很有道德操守的。
分子人类学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了,作为利用生物分子对人类学问题作研究的特殊学科,兼有文理科的性质,是很特殊的交叉学科。他有自己特有的自然哲学和研究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完全不同。
等着读李辉老师的大作!
请教李辉老师,占人(或占族)与站人同一种称谓吗?
据说站人是古代驿站世袭的站人自成体系的人群,他们的祖先不会不是汉人吧?也有说是贵州的少数民族的,他们的传承好神秘哦,是女书族群的后人.此说不知妥否?
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从基因遗传可以区分吗?
我没有研究过站人,照您的介绍,应该与马来系统的占人没关系。
女书被过分神秘化了。个人不信它有两千年历史。它和北宋左右时期发明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属于同一系统。
http://ling.cass.cn/publishinf/showbooks.asp?nam=115
黑龙江站话研究
陈立中 2005 黑龙江站话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立中(1967- ),男,湖南省攸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人员,黑龙江大学特聘教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阴阳五行与汉语词汇学》、《湖南客家方言的源流与演变》等。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濒危语言方言研究”项目的成果。站话是指黑龙江省境内清代驿站的站丁和家属及他们的后裔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目前这种方言正处在激剧的萎缩之中,记录这种方言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书忠实地记录了站话大量的语料资料,是第一本全面系统翔实的站话抢救性著作。
【目录】
《汉语濒危方言调查研究》总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站话”调查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站人”的由来和分布
第三节 肇源县及其境内的站人
第四节 “站话”的形成和传承
第五节 “站话”的濒危性质及研究意义
第六节 音标符号
第二章 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站话的特点
第一节 语音特点
第二节 词汇特点
第三节 语法特点
第三章 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站话音系
第一节 声韵调分析
第二节 连续变调
第三节 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第四章 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站话同音字表
第一节 说明
第二节 同音字表
第五章 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站话标音举例
第一节 语法例句
第二节 谚语 歇后语 谜语
第三节 童谣 民歌 民间故事
第四节 站人作品
第五节 录音材料
第六章 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站话分类词汇表
第一节 说明
第二节 分类词汇表
主要参考文献
http://icl.pku.edu.cn/member/zwd/Sociolinguistics/StandingPeople.htm
三百年风雨话“站人”
文/刁雁林 本报记者 朱彤
新闻背景
三百年前,一群在云桂地区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山东人,由于“主人”吴三桂叛乱的失败,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松嫩平原。松花江畔唱云贵山歌;女人堆里传写“女字”;谈起话来南腔北调……于是一个与“客家文化”齐名的“站人文化”在这里产生———
“站人”张希民说自己的老家在贵州大榆树县在肇源县境内,居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讲着外人听起来很新鲜的南腔北调的话;他们住的房子和生活习性与众不同;他们的奶奶辈的女人多不识字,却能互相用木棍在地上画“女字”传递着女人间的信息……
这个人群便是“站人”。他们的先祖曾在这片北方土地上的驿站里,从事着为朝廷传递信息、运送黄金和珍贵特产的工作。
日前,记者对肇源一带的“站人”及其文化进行了探寻。
“站人”来自云贵大山
据史料记载,“站人”这个特殊的汉人群体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那么在当时蒙、满等少数民族雄居北方,这支汉人因何而来,又怎么背井离乡来到这遥远而蛮荒之地的呢?
在肇源,这里“站人”的后代始终铭记着他们的历史:“站人”的祖先是一群在云南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山东人,他们原是“藩王”吴三桂的部下,随引清军入关有功而得到奖赏的吴三桂镇守三藩,在云南、贵州一带生活繁衍了50余年。清初吴三桂发起三藩叛乱,被平息后,吴三桂的余部受流放的惩罚。当时正值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设立茂兴至爱辉19个驿站,于是他们便被发配到各站当“站丁”。
从山东到云贵,从云贵到北疆,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使站人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在这里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站人”的生活场景中,有古老的汉习俗,又掺杂了些浓郁的云贵风情,同时留有部分蒙古族特色和满人的痕迹。
冬“蒙古”夏“云贵”
当地的老“站人”,每每说起自己的“老事儿”便滔滔不绝。在民国以前,“站人”冬天穿蒙古式的衣服,和蒙古人一样围坐火盆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碗喝茶,一派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情。而到了夏季,“站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白色服装,而且上衣紧瘦、裤子短肥,头上扎着白围巾,干活时嘴里唱着山歌,又是十足的云贵风情。
肇源茂兴镇增产村张希民老人是个地道“站人”,虽年过古稀仍能唱一口好山歌。张希民还饶有兴致地唱了几首。唱罢还一再强调,这山歌多是男女对唱,没有乐谱,只靠代代相传。
“站人”过端午节最有特色。每到这一天,“站人”的青年男女总要到野外踏青对歌,而许多男女的婚事,也通过这天来决定。
神奇的“女字”
大庆市古代文学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中华老师,对“站人”文化研究多年。他介绍,在“站人”的生活中明显带有南方少数民族母系氏族的特征。
经考证,在“站人”妇女中曾流传过一种十分神奇的文字,只有形和意,没有读音。这种文字便是在十几年前,在云贵一带发现的正危在旦夕的“女字”。这种文字专门用于女人之间交流,男人根本不能学。杨中华老师说在1949年参加一个“站人”婚礼时,曾见几个叼大烟袋的“站人”老太太,拿着草棍在地上写“女字”。杨老师回忆说,那字就是图形,每个图形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今在这里找到“站人”老太太,她们说有这“女字”,但都已经写不上来了。
南腔北调的“站话”
“站人”文化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要算“站话”了,而这也是“站人文化”的最重要组成。
初听“站话”,第一感觉就是南腔北调。杨中华老师介绍:“站话”中用了大量的蒙语、满语、俄语和南方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再配以山东、云贵口音,理应南腔北调。
“布裸子”(小牛)、“奶斗子”(小木桶)等词是与蒙古族长期共处的见证;“喂得罗”(圆桶)“班克”(四方形小桶)则是沙俄入侵的结果;“秃鲁”(没把握)“喇忽”(粗心大意)则来自满语;而“客”(去)、“哈什”(仓房)则纯粹是云贵的方言。
接触“站人文化”,既兴奋,又遗憾。如今,这个与客家文化齐名的流人文化正在自消自灭。也许几十年后,肇源县站人文化的传奇色彩会在岁月的磨砺下消失殆尽。
(黑龙江日报)
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DL/DLBL/DLTS0020/6846_SR.HTM
越南(张加祥 俞培玲 著)·五、占族和高棉族
占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公元2世纪就在越南中部建立了“林邑”国,后来又改称“占婆”、“占城”,它们一度十分兴盛,形成了当时独具特色的占城文化和占城文明。占族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是3世纪和14世纪,到15世纪逐渐走向崩溃。古占婆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农业文化,它接受了印度文化的许多影响。占族的古代建筑可说是举世闻名,世界上许多学者都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在越南中部地区,建有许多楼阁和多层古庙,著名的有位于广南地区的美山寺、同阳庙,芽庄的那阿神寺,宁顺的诺莫神庙;位于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区的占婆古塔尤为壮观。
占城国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甚密,中国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之一“占城稻”,又称“小占稻”,就是由占城引进中国的。翻开中国许多史籍,有关占城国与中国交往的记载,多处可见。越南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后,占越两国交战频繁,前后经历700年,最终以占城国的失败而告终。一个北起横岭,南至藩朗、藩切沿海,面积比当时的越南大一倍的占城国灭亡,并于17世纪末划入越南的版图。现在的占族居民,是古占城国居民的后裔。
占族是一个分居几个国家的跨境民族,除分布在越南的这一部分占族居民外,在柬埔寨、泰国也有占族居民居住,柬埔寨约有9万人,泰国约有1万人。据说印度尼西亚也有占人,他们也都是占城国居民的后裔。尽管占族居民分布地区较广,但他们的文字、语言都是统一的。占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占族在公元5世纪就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使其文化能够不断地向外传播和得以保留。占族的民间文学艺术,内容丰富,其中突出的有古代传说和诗歌。居民中广为流传的叙事长诗有《占——巴尼》、《达塔瓦》、《卡林巴让》。占族的民歌和古典音乐,对居住在越南中部的越人民歌和古典音乐亦有很大影响。越族的一些曲调都取材于占族音乐,如越族的饭鼓调、南哀乐、顺化号子等。占族的民间舞蹈有很高的艺术性。民间艺术还有独具特色的石雕、木雕。一些建筑上的浮雕,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是占族灿烂文化的骄傲。
目前占族约有7万人,集中居住在中部南区的宁顺、平顺两省以及南部一些地区。占族又称占婆族,占城族,而居民们自称为“占姆”人,他们还被称为“赫衣”人。
居住在越南中部南区沿海的占族人,绝大部分是农业居民,他们善于耕种水田和种植果树。居民们在兴修水利方面,历史悠久,在藩朗平原地区尚保留有一些古代的水利设施,如建于公元12世纪的查尔格灵水坝,建于17世纪的麻兼水坝等。在一些地区还存有许多水库和几何形水渠灌溉系统的遗迹。
居住在越南南部的占族居民,主要以捕鱼、手工织布和经商为主。在历史上,占族曾是一个善于捕鱼和航海的民族,曾拥有强大的航海船队,而历史上与中国交往,也主要是通过海路进行。由于航海业发达,造船业也很兴旺,占族居民掌握着很高的造船技术。占族还有一部分居民以经商为主,长期以来,占族商人与越人、寮人、高棉人,以及与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占族男子的装束与当地各族男子相同,妇女装束具有传统特色,如着筒裙,裙后缀有一块布巾,头戴黑色布帽,样式与“孝帽”相同。宁顺、平顺地区的一些年长的男子常蓄长发,布巾缠头,身穿沙笼。
居住在越南南部的占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忌食猪肉;而居住在越南中部南区的占人,又分为两种宗教群体,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居民信奉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忌食牛肉;其余的三分之一信奉婆尼教,又称旧回教。尽管同住在一个地区,但这两部分居民之间界限分明,不能通婚,不能同在一个村寨中居住,不能同桌进餐,等等。由于印度教的影响,占族居民在很早以前就被划分为贵贱不同的两个氏族:“高”和“热”,“高”为平民百姓的氏族,“热”则是贵族和僧侣阶层的氏族。过去占族社会,也像古代印度社会那样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修士、贵族、平民和奴隶。
正是读了 李辉 的论文,才对壮族的语言以及来源感兴趣.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