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www.staryi.com/xysq/viewthread.php?tid=3832
《易经》卦名卦象源自广西壮族鸡卦!!---滇南易人
有学者说过:《易经》是外星人的产物;也有学者说过:《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人还说过:“不读易不可为将相”;甚至还有人说过:《易经》是世界唯一既有文字又有卦象的天书……
在中国皇家《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辑系列中,《易经》居于首位……当今中国,有关《易经》研究的机构数不胜数,各大学都开设有易学课;就世界范围而言,学者们把《易经》与《圣经》、《吠陀经》并列为三大文化宝典……研究《易经》的学术团体随着其神秘性而遍布世界各国,国际易学研究会开了一轮又一轮……不管是高等学府的哲理教学,还是街头巷尾的测字摊上,都有易学的灵气和智慧在演绎或发扬光大……
可是,《易经》是一本什么书呢?占卜家说它是占筮书,气象学家说它是天文气象书,农业家说它是农事书,历史学家说它是历史哲学书,而文学思想家说它是一部文字优美结构严谨的人文书……众说纷纭,就如瞎子摸象,各言其是。但更多学者认为,《易经》是我国远古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代表了数理的,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作用,是叙述人类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所以,《易经》居于《诗》、《书》、《礼》、《乐》、《春秋》等群经之首。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气功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老子道家的“无为而不为”的思想,佛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都是源于《易经》的阴阳辩证对立统一观。儒家更是把《易经》纳入其学说系统,作为儒学源头之一。天地间,《易经》的哲学没有迷信,可是却有宗教家绝对的严肃精神。《易经》说的是宇宙社会、凡人俗世最高的道理,便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历史上的人们一直用它来指导安邦治国齐家修身平天下。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认为《易经》文字艰深,过于精练,故芸芸众生中,《易经》义理学者并不太多,依卦看象的却不少。所以,易学在平民百姓中占有极其广大的市场。
研究《易经》,特别是通过研究《易经》的起源来探讨中国上古历史,自古以来,本书是第一部。其研究方法是通过壮族鸡卦与易卦的比较,寻找彼此之间有机统一的规律性,从中探索中国上古历史的源头和发展历程,与《易经》的起源密切相关。
《易经》起源是易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易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其成果已是车载船运,令人惊叹!但它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发出了辉煌灿烂的光芒,得到了无数人的赞叹,受到了天下人的景仰,但人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功,看到了他的潇洒,看到了他的登峰造极,却不知他的出处,不知他的身世来历,更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所以,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人,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撼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箱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考究它。但如果仅是为了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说这样的话,恐怕欠妥。一棵大树,不能因其枝繁叶茂而忘其根;一条江河,不能因其浩浩荡荡而忘其源;一个人,不能因其成功耀世而忘父母;一个民族,不能因其辉煌比巅而数典忘祖;一部《易经》,不能洋洋大观数千年而无其本……。寻找《易经》的原始作者,不要因为困难重重,无从着手,就认为此事没有意义而放弃学术追求。况且,《易经》原作者完全可以找到,关键是怎么样来理解《易经》,从什么角度去探讨《易经》的起源问题,寻找《易经》的作者。
数千年来的学术界,一直把《易经》当成中原文化的宝典,当成中华文化的源头,故没有把《易经》是否与少数民族有关的问题联系起来。所以,没有人知道,可能也没有想过,更不会去思考,特别是没有去研究和探讨,就不会知道易卦与先越之民鸡卦的关系,是同源共体、一母同胞的血缘关系。
笔者研究《易经》,探讨《易经》的起源,寻找《易经》的作者,证明壮族鸡卦与易卦彼此之间的同源关系,主要依靠以下依据:
一是史料记载。汉朝著名于今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中说“是时既天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汉武大帝能把越人鸡卜引进宫廷,说明属于越人专利的鸡卜巫术相当成熟,预测的成功率相当高,影响相当大……此后,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明人邝露所著《赤雅》等有关汉族文献中,不乏越人及其后裔壮族有关鸡卜的记载。当今壮族村寨,鸡卜的巫者随处可见,只要稍微留心,壮巫世家流传的鸡卜手抄本书籍还相当多。笔者手中,就有五六本可读。每一手抄本,记满了若干不同卦象的鸡卦,多到四五百卦,少者百余卦……认真细读之后,总感到与《易经》有不少相同之处:首先是都有卦象和爻数,所不同的是,壮族鸡卜卦的爻数可数,最多的有十五六爻,但《易经》不管怎么数,只有六爻;其次是《易经》有阴阳爻,壮族鸡卜卦也有阴阳爻;第三是《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名,而壮族鸡卜卦的每一卦也是有卦名;第四是《易经》的卦象都是对称卦,而壮族鸡卜卦不管多到数百卦,每一卦的卦名都是对称的;第五是《易经》八卦的卦名是汉字但不是汉字意思,壮族鸡卜卦的卦名也是汉字而非汉意……对于《易经》八卦的卦名,笔者为什么说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意思,这是有充分依据的。譬如:乾为什么代表天?坤为什么代表地?兑为什么代表泽?坎为什么代表水?巽为什么代表风?艮为什么代表山?震为什么代表雷?离为什么代表火?倘若乾、兑、离、震、巽、艮、坎、坤都是汉语的话,就都不需要代表了……只要写上天、泽、火、雷、风、山、水、地就得了,何必还要写上这许多原本就一目了然、明明白白、完全没有必要绕圈子、作翻译的代表字。而且,中国上古时代是没有汉族的,《易经》的产生是在没有汉族、没有文字,而只有语言、传说和神话的远古时代,我们为什么要从汉人的角度去理解《易经》呢?也许,有人要说《易经》是完全的中原文化,是彻底的中华宝典,当然要从汉人的角度去理解《易经》了,这有什么不对吗!可是,《易经》八卦据说是伏羲所画,但伏羲画八卦传说是六七千年前的事,你能确认《易经》八卦形成于中原吗?至今,学术界不明白《易经》八卦卦名的本义,但笔者用壮语去解读《易经》八卦卦名,很快就把《易经》八卦卦名本义的谜底解开了。为此,《广西政协报》副总编辑胡正民与记者邓进利专门对笔者进行采访,写了题为《用壮语破解《易经》八卦的历史谜团》的长篇报道,刊发于今年1月21日的《社会特刊》,向社会各界介绍笔者的研究成果。
二是考古文物。据易学研究上个世纪末的科研成果,汉朝之前,早期《易经》见诸文物的只有数字卦,而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卦象。譬如“乾”卦,乃是用三个“五”,抑或用三个“一”、三个“七”类似的奇数来代替……。这就是说,奇数表示阳,偶数表示阴,所谓易学又名“九”“六”之学,讲的就是天和地、阳和阴、男和女,以及奇数和偶数……因而,《系辞上传》以数字代表天地,归纳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所谓“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就是把天数的一、三、五、七、九进行奇数相加,得数二十有五;地数二、四、六、八、十进行偶数相加,得数三十,然后再把二者之和相加之后得出来的。故《易经》产生之日起,就与数字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数字,就没有《易经》。但是,《易经》的数字从何而来,一句话,来自于先越之民的鸡卜卦象。笔者的这个观点,有可靠的出土文物来做支撑。最早的文物来自于河姆渡文化时期,是为八卦的定型期。第一期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600年,约在6000年前左右正是所谓伏羲画八卦传说产生的时期。据出土文物的图案分析,八卦此时已经出现,而且卦象表明,《易经》八卦毫无疑义源于鸡卜卦。从《易经》八卦在6000年前左右定型开始,《易经》八卦传承的历史约有4000年左右,直到商朝中晚期才自然重卦为六十四卦。笔者的这个判断,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龟甲易卦材料,上面刻有鸡卜卦象。当时,龟甲上面有五组易卦数字,鸡卜卦符号就与这些易卦数字并列。过去,由于没有开展对壮族鸡卜卦的研究,学术界对壮族鸡卦了解不够,故中国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只知道龟甲上的符号与《易经》重卦有关,但尚不清楚是什么符号。而笔者一看就明白这是鸡卦符号,对这个鸡卦符号进行演示之后,其数与龟甲上的五组易卦数字吻合。而且,龟甲上还有夏之《连山》易、商之《归藏》易的符号说明,证明了夏朝和商朝使用的《易经》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夏朝一直使用的是从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定型了的八卦,八卦亦即《连山》易。众多学者对《山海经》中迷惑不解而又无处不在的“使四鸟”,指的就是“四鸟”所生出的八卦亦即夏朝无处不在使用的《连山》易。到了商朝中晚期,八卦《连山》易才向六十四卦进行自然重卦,是为《归藏》易。《易经》自产生之日起,根本不存在错卦、变卦和互卦的问题,而是自自然然地重卦。
三是民俗资料。《史记》提到的“越祠鸡卜”,一直在越人后裔之一的壮族巫职人员当中传承。当今壮族主要聚居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泛流传着许多鸡卜卦的手抄本。里面记着不少鸡卜卦象,都是《易》之单体卦,亦即八卦。所谓八卦,就是只有《易》未重卦前的八个单体卦。对于鸡卜卦而言,尽管严格地按照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龟甲上鸡卜卦符号的提示,进行类似夏朝《连山》易有规律性的演绎,所有鸡卜卦都是只有八个单体卦。对此,笔者总结出了壮族鸡卜卦与《易》卦存在的互为一体的十大关系和五条原则,并且在今年春节期间总共花了三天时间演绎了三千多卦鸡卦,翻来覆去,凡是单体卦,3000多卦中只存在《易》之八卦,其余的卦都是相重于八卦之中。然后把3000多卦自然重卦为1500多卦,重卦下来只有《易》之六十四卦不重复,其它多余的卦都是重复于六十四卦当中。由此可证,《易》卦源自鸡卜卦,这不仅仅是以卦象筮数的来源问题;而且,《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完全与鸡卜卦的卦名吻合。所不同的是,《易经》卦名来自鸡卜卦名含义的提炼、总结和吸收,把壮族鸡卦名的两句话,综合其意,浓缩成一个或两个字。譬如位于《易经》第二十一卦的“噬嗑”卦,其意是有吃有吐,而在壮族鸡卜卦中,单体下卦为“吃”的意思,单体上卦为“吐”的意思,进行自然重卦后,得《易经》“噬嗑”卦象,其卦象和卦名含义一致。又如位于《易经》第八卦的“比”卦,在壮族鸡卜卦的两个单体卦中,看是下卦还是上卦哪一卦吉,两卦之间分别是按数之大小比出来的,将它们进行自然重卦之后,就是《易》之“比”卦的卦象。再如位于《易经》第四十一卦的“损”卦,壮族的两个鸡卦的单体卦都带有多嘴的意思。多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讲人闲话,会议论东家长、李家短;这样就会得罪人,带来的是损人的后果。将这两个单体卦进行自然重卦后,卦象正是《易》之“损”卦。还有位于《易经》第十四卦的“大有”卦,在壮族鸡卦中的下卦是说:不要看我的卦爻少;上卦则说,我的卦爻可以用背箩背一千次。这上下两卦进行自然重卦,就是《易》之“大有”卦的卦象,其间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再看位于《易》之第十五卦的“谦”卦,壮族鸡卦的上下两个单体卦的意思是说:不管你的眼睛好坏,我都要扶或推着你走,显得谦虚谨慎,这两个单体卦进行自然重卦后,是为《易》之“谦”卦的卦象,而彼此之间的意思却是一致的。如果说这是巧合,但《易》之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象,分别与鸡卦对应相比,卦卦如此,彼此之间若不是同源共体的关系,怎么可能吻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呢!
也许,有人要说:是不是壮族鸡卦受了《易经》的影响,或鸡卦是对易卦的借鉴?但笔者要说:迄今为止,易卦寻找不到自己的源头,最早的出土文物是数字,而卦象的依据也是数字。壮族的鸡卦是以卦象为主,数字是因卦象而得。只有进行《连山》亦即“跟三”,亦即将组成卦象的骨爻之数字相加之和进行《连山》转换后,才能形成《易》之八卦;然后再进行《归藏》,进行“三的重叠”,鸡卦才会自然重卦为《易》之六十四卦。在壮族鸡卦与易卦之间,存在着源与流的必然关系:
首先,根据考古文物证明:《易经》的根只找到商朝中晚期;壮族鸡卦的根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河姆渡文化遗址是百越民族之根,壮族先民是百越民族的后裔之一,这在学术界没有任何疑义。
其次,《易经》传说的伏羲画八卦时期据有关专家研究,时间至少在六七千年前,但寻找不到任何文物支持,壮族鸡卦却可以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上找到文物证据,证明八卦出现在先越地区,而先越之民是壮族的祖先。
第三,有关《易经》的解说,对“四象是怎么生出八卦来的”,至今尚无定论;而研究壮族鸡卦之后,我们可以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上找到四象生八卦的出土文物,从而明白《易》之八卦的生成过程。
《易经》诸谜,惟有壮族鸡卦可以解答。既然壮族鸡卦可解其中之谜,则是易卦源于先越鸡卦的确凿证据。凡此种种,可证先越之民及其后裔之一的壮族鸡卦是源,《易经》是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源异流、一母同胞的关系。
为了便于读者看到壮族鸡卦的原貌,理解壮族鸡卦与《易经》卦名卦象同源共体的血缘关系,本书中分别载有与《易》之六十四卦吻合的鸡卦原始卦象和汉字注音的壮语卦名,并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中的沙、侬两个支系的鸡卦名读音为基准,注以国际音标,以保持壮语读音的准确性。
随着对壮族鸡卦研究的深入,笔者深深感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天地、阴阳、男女的概念与《易》学同根,龙的文化与凤的文化共生,《易》卦与先越之民发明的鸡卦连体,伏羲画八卦的传说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同源。研究《易》的源头,还可以明白无误地得出这样的观点:中国天文学有确证可考历史文物见于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可证中国天文学的历史至少与巴比伦同步,或许还早出700年左右。所谓世界“星占学的根,无疑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它从所有关于征兆的文献中浮现出来。……我们从希腊星占文献中可以发现,希腊人大大发展了星占学。古代星占学的真正中心,无疑是在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Aiexandrla),从这里,星占学向外发展,最终遍布全世界”的“权威性”学者之说,可以休矣。
早期之《易》,是哲学,是科学,是数学,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
一部《易经》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根据对史料、考古文物和民俗材料的综合研究和分析,笔者对流传甚广的先后天太极图(八卦图)的传统排序作了修正,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八卦本义的内涵,提出了《易》之八卦新概念,作出了全新的八卦图。笔者的结论是:鸡(鸟)卜卦象是《易经》数字卦的源泉,《易经》卦名源于鸡(鸟)卜卦名。鸡(鸟)卜卦亦即《易》之八卦,源出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定型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传承于良渚文化时期,推广于中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建立时期,自然重卦于商朝中晚期,发扬光大于中国的历朝历代……研究中国的远古历史,只要顺着《易经》的阴阳线索追根溯源,中国远古历史的真相就会浮出深潭,去伪存真,大白于天下。
早期的《易》,主要与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社会的改造有关,也与数学有关,与天文学有关,与人类的开天辟地神话亦即文学有关,与稻作文化有关……
笔者对《易经》之源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先夏时期到夏商周三代的远古先民在日常生活中发明易学、学习易学、运用易学指导远古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系列轨迹。可能,笔者的上述提法有所不妥,尚需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但笔者认为:自身本是一个正常的人,做的是正常的事,提出的是正常的问题,依据的是正常的史料、出土文物和民俗材料,得出的是正常的结果,面临的是正常的反应……
此帖本坛发过了。
[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龟甲易卦材料,上面刻有鸡卜卦象。当时,龟甲上面有五组易卦数字,鸡卜卦符号就与这些易卦数字并列]------------
是有力的征据!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