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祟奉多神,各支系的神名不一。一般祭关公、孔子、家神、财神、岳飞、杨六郎、神农等。部分神只有偶像和牌位。如神农等牌位就设在“老人厅”内。
祖先崇拜在壮族的宗教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侬人”所供奉的家神有三兄弟,神位通常设于门角、梁上或后墙,并且供奉外祖父母。“土人”和“侬人”已出嫁女子每逢年节要在男家祭献自己已死去的父母。“沙人”在卧室内供有“花王圣母”。
负责壮族社会宗教活动的头目有魔公和师娘。魔公都由男子担任,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负责念经、作道场等事宜,有汉文经典,并师徒相传;师娘有男有女,专管“请鬼”、“送鬼”,行巫术以“治病消灾”,没有经书。
壮族还崇信万物有灵,多祭献太阳、木桥、石头等自然物。
佛教、道教对壮族的影响也很大。
这可能是与汉族杂处时间长了受其影响,其实上述人物与僚人基本没什么关系
由于普遍信多神和万物有灵,在乡亲们看来,神灵几乎是无处不在,不一定要有偶像和牌位的。当然,几乎所有的神灵都是需要有所依附的,只有鬼、怪和一部分的神才能随风飘移(其实风也是物质的)。依附的对象,可以是树木、石头、洞穴等自然物,也可以是房屋、桥梁、堤坝等人造物,如果是大树、大石、大山、大桥、大楼,它本身就已经是神灵。这似乎说明壮族(僚人)的神灵普遍具有植物属性,非常情况下才具有动物属性。如果“神灵”表现出凶猛动物的行为模式,那就不是一般的神灵了,那就成了鬼、怪、魔,或者能降伏它们的大神。
我们那边的民间宗教活动,其实是揉合了佛、道、巫及原始宗教的混合宗教活动,看起来更像是某种仪式,用以表现各种喜怒哀乐或者消灾化险、祈祷诉愿的仪式,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我对比过书中的彩照,有点像跳 “蚂 虫另 舞”所用的面具,但又不全像。
我老家(横县西部)亦有同样习俗。年初九我回家中,正巧堂兄的次子将满周岁。在家中的习俗也是旧年添丁的人家,在年十五到社公坛前祭祀,报上男婴的姓名,然后在写有“某某年某某人添长男/次男某某,虔具花灯一盏馔供於社王坛前献之,願祈福保佑”(一般先由道公写好一整大张,然后自家写在稍小的一张继续帖上)的红纸。(小侄的这张由是我写的,所以记忆尤新),挂起花灯后,敬酒、烧纸、燃炮,最后祈愿,供拜。
下面引用由liu-dynasty在 2003/02/13 10:06am 发表的内容:
有哪位贝侬知道上面图片的面具是什么场合使用的吗?
我对比过书中的彩照,有点像跳 “蚂 虫另 舞”所用的面具,但又不全像。
下面引用由stallman在 2003/02/15 02:33am 发表的内容:
贝侬 是什么意思? 同胞 or 朋友?
2001年7月21日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一年一度的六月节(农历6月初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过农历7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和春节一样),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 。在某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打篮球、赛马等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注:仆摩——壮语,念经的先生。
“六郎节”、“七郎节”其实和侬智高有关。传说侬智高败走云南,他的军队六月经过的地区过“六月节”,七月经过的地区过“七月节”。当地僚人出于掩饰的目的,改叫“六郎节”、“七郎节”,伪称祭祀杨六郎、杨七郎,流传至今。
比如念经用的是壮语来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