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壮族的宗教信仰 [打印本页]

作者: liu-dynasty    时间: 2003-2-9 11:24
标题: 壮族的宗教信仰
转载自 东方民族网

   壮族祟奉多神,各支系的神名不一。一般祭关公、孔子、家神、财神、岳飞、杨六郎、神农等。部分神只有偶像和牌位。如神农等牌位就设在“老人厅”内。

  祖先崇拜在壮族的宗教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侬人”所供奉的家神有三兄弟,神位通常设于门角、梁上或后墙,并且供奉外祖父母。“土人”和“侬人”已出嫁女子每逢年节要在男家祭献自己已死去的父母。“沙人”在卧室内供有“花王圣母”。

  负责壮族社会宗教活动的头目有魔公和师娘。魔公都由男子担任,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负责念经、作道场等事宜,有汉文经典,并师徒相传;师娘有男有女,专管“请鬼”、“送鬼”,行巫术以“治病消灾”,没有经书。

  壮族还崇信万物有灵,多祭献太阳、木桥、石头等自然物。

  佛教、道教对壮族的影响也很大。


作者: venjiebiao    时间: 2003-2-10 16:26
一般祭关公、孔子、、财神、岳飞、杨六郎、神农等

这可能是与汉族杂处时间长了受其影响,其实上述人物与僚人基本没什么关系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2-10 23:28
我的故乡(邕宁县东南部)属于丘陵地区,绝大部分为土山,土层较厚,植被繁茂。也许是缺乏石材的缘故,我们那边很少有石碑、雕像和庙宇,神仙、祖宗也很少设有牌位。这恐怕算得上一大特色了。但并不是说我们那边就没有宗教活动了。

由于普遍信多神和万物有灵,在乡亲们看来,神灵几乎是无处不在,不一定要有偶像和牌位的。当然,几乎所有的神灵都是需要有所依附的,只有鬼、怪和一部分的神才能随风飘移(其实风也是物质的)。依附的对象,可以是树木、石头、洞穴等自然物,也可以是房屋、桥梁、堤坝等人造物,如果是大树、大石、大山、大桥、大楼,它本身就已经是神灵。这似乎说明壮族(僚人)的神灵普遍具有植物属性,非常情况下才具有动物属性。如果“神灵”表现出凶猛动物的行为模式,那就不是一般的神灵了,那就成了鬼、怪、魔,或者能降伏它们的大神。

我们那边的民间宗教活动,其实是揉合了佛、道、巫及原始宗教的混合宗教活动,看起来更像是某种仪式,用以表现各种喜怒哀乐或者消灾化险、祈祷诉愿的仪式,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作者: liu-dynasty    时间: 2003-2-13 10:06
  有哪位贝侬知道上面图片的面具是什么场合使用的吗?

  我对比过书中的彩照,有点像跳 “蚂 虫另 舞”所用的面具,但又不全像。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2-13 13:36
我们老家(上林)乡下一般在堂屋正面墙上有祖宗牌位,为红纸书写。最上面横写“纪堂念”三字(应为“纪念堂,但“堂”字一般放在中间)。下方竖书“某家历代考妣之位”云云,两侧还有对联。逢年过节全家祭祀,不分男女老幼,即便是学步婴儿,也由大人手把手作揖。
村头一般有土地神庙,称“公社”(社公,即土地公之意),也是需要经常祭祀的。除年节外,家中添丁加口(如新娶媳妇或儿女出生)都去报道,类似到派出所上户口。;)
平时有事(如失财、家中有人生病),须向“禁婆”咨询。“禁婆”即女巫,属灵媒一类,常作法后表现出神明或求告者祖先亡灵附身,说当做何种法事方可消灾。
做法事则须请“师公”,即神汉。
“禁婆”多为自然产生。例如我的婶婶,原来只是普通农妇,笃信鬼神。忽然某一天声称得到某种神启,摇身变成“禁婆”,开始替人解答各种疑问。
“师公”则多有师承,按师父传授及书籍记载做法。
作者: liu-dynasty    时间: 2003-2-13 17:59
引季人贝侬“村头一般有土地神庙,称“公社”(社公,即土地公之意),也是需要经常祭祀的。除年节外,家中添丁加口(如新娶媳妇或儿女出生)都去报道,类似到派出所上户口。”


我老家(横县西部)亦有同样习俗。年初九我回家中,正巧堂兄的次子将满周岁。在家中的习俗也是旧年添丁的人家,在年十五到社公坛前祭祀,报上男婴的姓名,然后在写有“某某年某某人添长男/次男某某,虔具花灯一盏馔供於社王坛前献之,願祈福保佑”(一般先由道公写好一整大张,然后自家写在稍小的一张继续帖上)的红纸。(小侄的这张由是我写的,所以记忆尤新),挂起花灯后,敬酒、烧纸、燃炮,最后祈愿,供拜。


作者: stallman    时间: 2003-2-15 02:33
下面引用由liu-dynasty2003/02/13 10:06am 发表的内容:
有哪位贝侬知道上面图片的面具是什么场合使用的吗?
  我对比过书中的彩照,有点像跳 “蚂 虫另 舞”所用的面具,但又不全像。

贝侬 是什么意思? 同胞 or 朋友?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3-2-15 14:32
下面引用由stallman2003/02/15 02:33am 发表的内容:
贝侬 是什么意思? 同胞 or 朋友?

贝侬,在壮侗民族(不仅壮族)语言中,是“兄弟、姐妹、亲戚”等意思。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6-24 01:16
泰语phinong[phi21 no:ng41]也是兄弟姐妹的意思。我家乡话的phinung(pi40 nung40)跟泰语的phinong发音上很像。
作者: 李子    时间: 2003-10-16 00:54
我这里叫beinong.包含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的意思
作者: 彩虹几度    时间: 2003-12-6 23:22
我们那边叫积善堂,不过正中写“天地君亲师”
是不是已经算是汉族的了?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3-12-8 01:19
我家厅堂正中贴着“祖德流芳”(在高处)。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3-12-10 10:06
http://61.166.155.188/mzfq/jr/2002/2002-07/2002-07-18/1026959886_2/

  2001年7月21日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一年一度的六月节(农历6月初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过农历7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和春节一样),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 。在某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打篮球、赛马等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注:仆摩——壮语,念经的先生。 

“六郎节”、“七郎节”其实和侬智高有关。传说侬智高败走云南,他的军队六月经过的地区过“六月节”,七月经过的地区过“七月节”。当地僚人出于掩饰的目的,改叫“六郎节”、“七郎节”,伪称祭祀杨六郎、杨七郎,流传至今。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3-12-11 13:26
云南文山州的同胞们至今还牢记我们的民族英雄,可是广西的同胞们呢?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3-12-12 22:22
广西壮族蚂拐节的标志是一面繁体的“农”字三角旗,不知是否与侬智高有关,如果的确如此,那就与“七郎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 雷僮-贝侬    时间: 2004-5-4 02:57
壮族人入教人数最多的也就是道教。当然这种道教也融合了许多了壮族人自已的东西
作者: 雷僮-贝侬    时间: 2004-5-4 02:57

比如念经用的是壮语来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