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六公祠”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广西多位民族历史文化专家聚会呼吁“叫停”
自从《当代生活报》前段连载刊登《南宁将重建古景“六公祠”》有关报道以来,在我区壮族学术界和区外高等院校部分壮族学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网友纷纷在壮侗语族地区影响较大的《壮族在线》网站发帖子,发表了对南宁重建“六公祠”会伤害到壮族人民感情的看法。有的表示强烈不满,要求停建;有的表示要向中央反映。有个别偏激的还预言:若“六公祠”建成也会有人炸掉它的等等。反映如此强烈,令人担忧。
所谓“六公祠”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它最初叫做“三公亭”,是宋朝邕州太守陶弼为纪念征讨侬智高有功的狄青、孙沔、余靖三员大将建造的一座亭宇,后改名为“三公祠”。明朝重修后,又把苏缄、王守仁入祠,改名为“五公祠”。清朝后期,再次将莽吉图入祠,最终把“五公祠”改为“六公祠”。 据说,当时政府并不重视六公祠,去拜祭参观的人也很少,只有当兵打仗的人才去烧香。南宁史料对有关“六公祠”的记录很少,只在一些文章中略提一笔。据《壮族通史》记载:狄青、余靖、孙沔是镇压侬智高起义军的宋朝将领,而侬智高领导的反对北宋的起义,是一次反对北宋王朝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反对北宋王朝对交趾统治者的侵掠推行屈让和纵容政策的战争,是壮族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正义战争。侬智高之所以反宋起义是面对交趾的侵掠多次要求内附宋朝而遭拒绝,宋朝还陈兵边境,配合交趾对侬智高实行军事封锁,侬智高和左右江地区壮族人民面临着民族存亡的抉择,侬智高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毅然发动对北宋王朝的起义,并得到了壮、汉劳动人民的广泛支持。很快就攻占邕州,他怒而义责知州陈珙曰“我请内属,求一官以统摄诸部,汝不以闻,何也?”其正义之声感奋南疆。而王守仁则是镇压八寨壮族人民起义的明朝将领,其双手沾满了壮族、瑶族人民的鲜血。
现在,要在人民公园重建“六公祠”,供奉历史上杀害壮族、瑶族先民的“刽子手”,壮族、瑶族人民在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会伤害到壮族、瑶族人民的感情,(就像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样),同时,也不符合中央关于民族文化建设不能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精神,很可能会引发成为影响广西民族团结形象的严重事件。
3月10日下午,广西壮学学会部分在邕专家学者在南宁召开关于修建“六公祠”问题座谈会,参加专家学者有:覃乃昌(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超雄(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研究员)、覃彩銮(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覃圣敏(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潘其旭(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桂秋(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以及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广西民族报、左江日报、壮族在线等媒体的代表和记者。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如何树立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如何建设文化广西、文化南宁,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畅谈了对南宁将重建古景“六公祠”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一做法不可取,会伤害到壮族、瑶族人民的感情,甚至会引发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影响广西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如果一定要恢复重建,最好只建“苏公祠”,纪念苏缄这位古代的爱国者。他们认为,修建“六公祠”涉及的问题太复杂,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影响到民族团结的大事,不能草率行事,而要成立专家小组,广泛征求各族各界人民的意见。南宁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建设文化广西、文化南宁必须要站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而不能站在封建统治者立场上,也不能单纯站在汉文化的立场上,应重点放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上,应打造符合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的民族文化标志性景观、景点,才符合保护非物质民族文化的政策。
转自《民委上报信息》
可以上报到中央
可以上报到中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挺有作用的一份刊物的哟.
不知道原来要修建“六公祠”的南宁市政府现在有什么表态?
也许就是“但愿”而已!
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也是这样觉得,根本就是不可能。
历史大都由汉人书写,难免或故意站在自己的立场。到图书馆看看,新出版的历史书都有这种倾向,也许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能体味到。我们得宣传宣传我们自己的看法了
吕秀才:反对!
郭巨侠:反对无效!
吕秀才:再次反对!
郭巨侠:再次无效!
这大概就是结果吧?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