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打印本页]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6-3-12 13:05
标题: [转帖]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

www.gxnews.com.cn 2006年3月10日10时12分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黄格胜曾经说过:“我是在桂北山区长大的,对美妙神奇的桂林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从小就有一种要歌颂它、表现它的强烈愿望。”
从创作《漓江百里图》严肃认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格胜对艺术的真诚和执著,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激情,对人生的信念和坦荡。以《漓江百里图》为契机,黄格胜创作了大量的桂林以及广西山水。他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写生因此成为他的基本功课,2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八桂大地。他坚持下乡跟乡民们同吃同住。他的写生过程,他的下乡体验,绝非一般的那种走马观花式的采风,或者在城里待腻味了,到乡下去尝尝鲜。他的下乡体验使许多同行深感“恐惧”。有一次,他带着几个学生下乡写生,结果,由于农村生活的艰苦,那几个“少壮派”学生或者因不适而病到,或者因不适而中途开溜,最后,只有他一人坚持到预定的时间返回。黄格胜认为,要表现农民,表现农村,表现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就需要真正了解他们,带着感情去表现他们:“我跟村民换烟抽而呛出眼泪;我和村民光着膀子猜拳喝醉了就地一横;听他们无休止地唠叨或大发牢骚,关心他们的痛痒……”
对于黄格胜,下乡不是观光、休闲,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园,回到了孩童时代,回到了真正的自我。正因为如此,黄格胜的山水画即使不见人影,却依稀可见人活动的痕迹,隐约可感觉到人的精神气息浮动其中,画里洋溢着清新、活泼、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画首先是入世的,而且人间烟火味越浓越好,这些题材是我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的,越土越好,土得掉渣;越俗越好,俗得到位。我觉得越‘土’越有‘洋’味;越‘俗’越有‘雅’趣。所以我多到那些连汽车都不通,极少被现代文明所‘污染’的地方去写生。也许,若干年后我可以为研究这一阶段的农业文明提供素材。”这最后一句话道出了黄格胜的另外一个抱负。
对于“土”和“俗”的自觉追求,创造了黄格胜作品深沉的乡土意识和非同一般的田园意味。在其背后,在平淡的深层,有一种令人不易觉察的忧伤和怅惘。这种忧伤和怅惘是如此的隐蔽,如此的委婉,几乎无人能感觉到体会出。所谓“土”、所谓“俗”,绝非没有受到过污染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们深刻地体现了人文关怀,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人性的反思与关注。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必须妥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以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反思人性,关注人性,就是对淳厚、朴素、善良的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实际上,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对于和谐之精神、和谐之美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黄格胜倾情于古镇旧圩、山寨村落的表现。因为他发现,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处的最融洽、最和谐的地方就在这些古镇旧圩、山寨村落里,可以说,这些景致几乎是完美地体现了和谐的理想。其中的老房子,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洗礼,虽然破旧甚至衰落,却依然传达出几许温馨,散发出一缕缕感人的情愫。在黄格胜的桂林山水画中不断加强的田园感和乡土味,到这些表现老房子的作品中,则成为画面的主调。不过,这种田园感和乡土味,不仅深深地刻上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遭遇,隐含着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人们的苦涩的欢乐,他们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他们的沉默厚重,而且,如前所说,还体现了或暗含了作者对于时代、对于土地、对于农民、对于人性的新的思索。因此,这些作品的意蕴极其丰厚繁复。但是,必须指出,以上所言,决不表明黄格胜作品的指向就是过去,恰恰相反,他的立足点是现在,而他的指向则是未来。他对于过去的这种潜意识的沉思,完全是从未来着眼的。正因此,我们阅读他的表现古镇旧圩的作品,也许会产生一些怀旧的情绪,但显然怀旧并非它们的主调。它们更让我们思考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将来。他的这些作品,不论其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已经超越了他的以《漓江百里图》为代表的桂林山水作品,标志着他绘画艺术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一个人一生中,在绘画艺术方面能取得这两个高峰中的任何一个,已足以传世而不朽。然而,对于已经取得这两个成就的黄格胜来说,它们只是他的人生和艺术追求的必然性的阶段性的产物,固然值得一书,但并不足以傲人。他以平淡的心境看待这一切,他还在不懈探索,创造自己艺术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提到作者的小品画。小品,只是指作品的尺寸而言,并非指作品的气势。犹如散文,小品者,谓其篇幅短小也。黄格胜娴熟唐宋大家笔法,深得其中三昧。他长于长卷大画,又以作大画的气势作小品,游刃其间,恢恢乎有余地矣。就题材而言,小品既有桂林山水与古镇山寨者,亦有不属于这二类者,具多种面貌,多样风格。而风格峻拔,神韵悠远,挥洒跌宕,情深意长,则是他小品之作的主要特色。
广西的古代美术,向来被认为是落后的,甚至几乎等于空白,这其实源于正统的偏见或者某种程度的无知。广西十多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创造了众多的精美的美术作品,只不过,它们未入过去学者之眼而已。对古代历史的发掘,特别是对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发掘,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广西的艺术、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广西的美术几乎为广东所笼罩,岭南画派成为两广绘画的统称,似乎岭左岭右并无所异,而实质上,则是岭左在同化岭右。这显然未顾及岭右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域性格。而这一点,后来终为岭右的有识之士觉察出来,著名画家阳太阳先生于是率先提出建立“广西画派”的呼声。但限于历史时机、条件、环境等以及其他诸多局限,阳太阳先生成为了今日“漓江画派”的先驱,却未能成为真正的创派人。这个重担,历史性地落在黄格胜这一代人的肩上。如前所述,黄格胜的写生,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写生。他写生的过程,绝对不只是许多画家通常的那种搜集创作素材那么简单。正是在写生的过程中,画家的灵魂、思想、精神变得愈加纯洁、丰富、深邃、凝重、辽远了,而他对于广西的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理解也更加深刻、清晰、明确了。就是说,画家不仅看到了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品的外貌,知道它们的制作材料、技术、工艺和过程,他还知道产生它们的土壤和历史,知道制作它们的作者的感情和心理,知道他们的兴趣和关心,知道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感受。由此,他的作品涌入了大量的来自广西民族民间的魂灵,但它们却都是不着痕迹、不动声色的,因为它们不是通过我们一眼就能辨识出来的外在的表面的因素,而是在更高一层的精神的层面上与之相通的。所谓“土”、所谓“俗”,当作者那样说出来的时候,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了画家的内在的精神世界呢?而不了解这一点,就永远无法真正认识黄格胜,更无法真正理解黄格胜对于广西美术、以至对于整个中国当代美术的历史性的意义。
黄格胜首先以他的美术创作实践奠定了他在新时期广西美术中的地位。同时,他对于广西美术教育的贡献,他的社会影响力等,都对新时期广西美术的发展,对于漓江画派的崛起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李普文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6-3-12 13:06
黄格胜,壮族,1950年9月出生,广西武宣人,1966年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辍学,1980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黄独峰。1982年毕业留校,1987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1998年任院长。曾任九届人大代表,现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任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西民族书画院院长。
作者: 蓝莲花    时间: 2006-3-12 15:04

黄院长有一句话,他说,我是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脏.

他还有一个习惯,也很有意思:不管去什么地方,他的车后必备几样东西___烟,酒,运动鞋,篮球,运动衣.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