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原创]谈壮语新歌的出现及展望 [打印本页]

作者: 弄莫    时间: 2006-3-6 16:45
标题: [原创]谈壮语新歌的出现及展望

谈壮语新歌的出现及展望

文/弄莫

一年多来,网络上,报纸上,其它媒体上,壮语新歌日益为壮族人所关注,“壮语新歌”这一提法,经过网络和报纸等新闻传媒,特别是经过有影响的报纸报道之后,影响日渐深广。

所谓壮语新歌,当前微有争论,这是正常现象。有人认为,壮语新歌只是壮文化艺术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牵强结合,并不怎么样,但却也提不出壮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应当走什么样的路子。笔者及更多同仁们则认为,壮语新歌的出现,它的背景一是德保、靖西一带的民歌(吟诗)、弹唱(末论)、戏剧(呀哈戏)等传统文艺形式,二是吸收了现代新文化表现方式的内蕴而出现的一种清新的文艺表现形式。它的出现,给壮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而且已经证实被广大壮族青年朋友所接受和喜爱;同时,它的出现也给老一辈壮学者、壮文化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思考,给壮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

笔者认为,壮语新歌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历史发展以来,广西西南地区以至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或部分地区,都盛传着壮泰语族的民歌,发源于德保、靖西的呀哈戏(南路壮剧)甚至传播到了越南,我们可以在无线广播中都能收到上述国家播放的壮泰语民歌曲目,甚至还可以收听到越南国家广播电台经常播放的呀哈戏。德保、靖西、那坡一带山歌歌词押中韵的特点,还曾出现在中文本科教材当中,可见当地民歌和呀哈戏等艺术形式底蕴的深厚,在这一带是根深蒂固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保壮剧团曾为当地壮文化创造辉煌,它的传统剧目如《宝葫芦》、《百鸟衣》《田螺姑娘》等曾影响整整一代人,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家文化舞台。德保壮剧团的一批文化艺术精英,后来将德保壮剧团发展成为广西壮剧团,在发展壮文化艺术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壮文化艺术和其它地方文化艺术一样受到沉重打击,老一辈艺术家们不免心灰意冷,壮文化艺术也走入低潮。改革开放后,壮文化艺术虽在怒力探索发展的道路,走了一段相当漫长的路程,如何复兴,如何开辟一条新路,困扰了整整一代人。近年来我们观察德保、靖西一带的地方壮剧和传统民歌,由于这些文艺形式原本就有着肥沃土壤的培植,他们还在顽强地生存,在努力发展,当地政府在扶持县壮剧团、县歌舞团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热情,而民间剧团也纷纷成立,担负起传承本地传统文艺的重任。这些剧团尤其是民间剧团在努力地发扬本地文化艺术,常常在节庆日子演绎壮文化艺术节目。同时,民间自发举办的各种山歌聚会和山歌比赛,长年此起彼伏。这些文艺活动既给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也充实了民众的文化艺术生活。

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壮文化艺术也深刻感受到了外部文化侵入的压力,也感到了外部现代化文艺表现形式的诱惑力。为了壮文化的传承、复兴、发展与繁荣,一批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出现了,他们努力探索,无私奉献,终于使一系列清新的壮文化艺术活动脱颖而出,震撼艺坛。这两年在德保、靖西举办的春节壮族新歌会,《音陀螺》壮语新歌专缉的出现,就在浓重的乡土文化上标新立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这一现象虽然不能代表壮文化艺术唯一的发展方向,但它不失为壮文化一面个性昭然的旗帜;虽然它的内涵还不足以成为壮文化艺术的榜样,但它就是它,它确实能够以自己的赤情,在壮族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花还得绿叶扶,这一年多来“壮语新歌”现象的出现和它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已为一大群壮家百姓和专家的接受和赞许,但它要离成熟甚至辉煌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在这当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受益于很多东西。笔者认为,这艘始发的航船,要驶到辉煌彼岸,至少有几件事要做好。首先,勇于承担民族历史责任、具有强烈发展壮文化艺术责任感的热血青年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努力深入民间,深刻了解壮族民间的生生息息,从他们的劳动生活中提炼艺术,认真探讨壮族艺术精华的创新,以此为本,创作出更为贴切壮族生活的壮家新歌,同时,更有机地吸收外来文化和其先进的表现手段,为壮族文化所用;其次,寻求老一辈壮文化艺术家们的大力扶植,相信他们会满腔热情地给予关怀和点拨,共同来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再次,要争取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相信他们更能为发展我们壮文化艺术倾注更强有力的关爱。


作者: 音乐痴人    时间: 2006-3-6 20:12
沙发。美文欣赏ing....
作者: chinjingh    时间: 2006-3-6 21:14
昨天的《南国今报》就有弄莫贝侬的这篇文章,作者署名就是弄莫,我已经收藏了。
作者: 朱六六    时间: 2006-3-6 22:47
呵呵~蛮有煽动力的;)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6-3-8 19:46
关注“壮语新歌”的明天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