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西瓯战士 [打印本页]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3 17:52
标题: 西瓯战士

"西瓯战士"今天要在这里--僚人家园,缅怀2000年前参加悲壮的桂东北湘江和漓江等一系列抗秦战役的英勇顽强、不畏强暴、极富韧性、为保卫生养自己部落的壮丽山河和富饶故土而战的百越军队中的强悍劲旅--最不妥协的西瓯战士们!!!

我要在这里向我那有血性的可敬祖先--西瓯战士们致敬!我要铭记你们热爱故土,不畏强暴,英勇顽强,决不妥协的精神。为建设好我们现在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瓯秦之战,是壮族先祖第一次与中央王朝的大规模战争(在当时而言是保卫故土的反侵略战争),它以西瓯人挥泪失守故土而告终。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壮民族以后千年的命运!壮族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开始了壮民族的封建史,一部壮民族的封建史就是一部壮民族被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一部被抢掠和反抢掠的历史,也开始了壮民族悲壮的迁徙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8 10:31:04编辑过]

作者: 山之凤    时间: 2006-2-23 17:54
欢迎贝侬到来。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3 19:32

我生在郁江之南,长于柳江之西,这片西瓯人曾经生活的土地上。虽族谱上言,祖从粤之番禹来,但我从来都认为我是西瓯人的后裔。百年来,我们说着西瓯语,过着壮家俗,农历7月祭祖节我们隆重的祭祀着先祖,就算我有汉家血,也最多占5%。

在我的心中,西瓯人永远是坚强的战士!!!也是壮民族的精神之源!!!

在秦军平定百越中,遇到最顽强、最激烈、最有效、最旷日持久抵抗的是西瓯军。当时的情形可是秦军数倍于己,久经沙场且还有多次打败其他支系越人的赫赫战威,可西瓯人没有被吓倒,也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抗战,并在战争前期给秦军带来了重创,也是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西瓯军的坚韧能战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所有的史书在评价这次战争时都给西瓯军以极高的评价,这也是对壮族先族能战的最早记录。

我始终认为西瓯抗秦是有文字记载的壮族最早的英雄事迹。我也认为西瓯精神是壮族人民有文字记载的、事实的、可信的民族精神之源。

我也希望壮族人能够象对待侬智高一样重视西瓯人,重视我们的西瓯民族精神!!!


作者: 西瓯人后裔    时间: 2006-2-23 21:45

公元前221-214的七年第一次打出了我们先人的民族精神。身为他们的后裔我们感到自豪。


作者: gooles    时间: 2006-2-24 01:45

僚人是骆越后裔,那么西瓯的后裔是什么?平话人吗?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09:02

更正, “我生在郁江之南,长于柳江之西”,应该是“郁江之北”,错打。

西瓯人的直系后裔是桂北土著壮族!!!

西瓯和骆越的关系就如汉族之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一样,他们是公认的壮民族的最早共同先祖.

范宏贵教授在他学术著作《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中认为,"居住在中国岭南一带的古代百越西瓯人,或因战争,或因寻找肥沃土地,在不同时期迁移到别处。向南迁移的一支先到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再转入越南西北、泰国。向西迁移的一支到云南元谋、德宏,进入缅甸、泰国,然后向西迁移,进入印度阿萨姆。现分布在东南亚一带的这系列民族,和中国八个少族民族一样,都是由古代百越西瓯人迁移、分化而成。 "

而如今的北壮人的主体,就是留守故土的西瓯人后裔.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09:47

“我生在郁江之南,长于柳江之西”,再次更正,是“郁江之北,长于柳江之东”。

我明知是“郁江之北,柳江之东”可就是打错,愧对西瓯了!!!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09:57
西甌是西江流域一帶的土著,是嶺南百越之中抗秦最頑強的一支,部份西甌人跟駱越融合成為壯族先民,也有部份西甌人跟中原人及其他種族融合成為粵人先民耶。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0:04
简单的说,西瓯先民的故土在今天贵港以北,柳州、宜州以东,包括今桂林地区并延伸到广东西部的广大地区,而西瓯军与秦军作战的主战场在今天桂林东北部的兴安、全州一带。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0:08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4 9:57:23的发言:
西甌是西江流域一帶的土著,是嶺南百越之中抗秦最頑強的一支,部份西甌人跟駱越融合成為壯族先民,也有部份西甌人跟中原人及其他種族融合成為粵人先民耶。

不错,特别是广东西部的居民,西瓯人也是他们值得尊敬的祖先.但是壮族是留守故土的西瓯直系后裔!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0:21
以下是引用西瓯战士在2006-2-24 10:08:10的发言:

不错,特别是广东西部的居民,西瓯人也是他们值得尊敬的祖先.但是壮族是留守故土的西瓯直系后裔!

所以西江流域好像肇慶一帶的粵人跟部份壯人有拜河神的共同風俗耶,而其他地方的壯人及粵人都是沒有的耶。

西甌的直系後裔包括西江流域的粵人與及北壯耶,都各自發展與及跟其他族群融合耶。

南壯的祖先是駱越耶,亦為北部越南人,即古時交趾人與及部份粵人的祖先耶。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24 10:28
以下是引用西瓯战士在2006-2-23 17:52:13的发言:

"西瓯战士"今天要在这里--僚人家园,缅怀2000年前参加悲壮的桂东北湘江和漓江等一系列抗秦战役的英勇顽强、不畏强暴、极富韧性、为保卫生养自己部落的壮丽山河和富饶故土而战的百越军队中的强悍劲旅--最不妥协的西瓯战士们!!!

我要在这里向我那有血性的可敬祖先--西瓯战士们致敬!我要铭记你们热爱故土,不畏强暴,英勇顽强,决不妥协的精神。为建设好我们现在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瓯秦之战,是壮族先祖第一次与中央王朝的大规模战争,它以西瓯人挥泪失守故土而告终。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壮民族以后千年的命运!壮族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开始了壮民族的封建史,一部壮民族的封建史就是一部壮民族被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一部被抢掠和反抢掠的历史,也开始了壮民族悲壮的迁徙史!

支持!不应该说是“壮族先祖第一次与中央王朝的大规模战争”,应该是第一次大规模与侵略者的战争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24 10:34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4 9:57:23的发言:
西甌是西江流域一帶的土著,是嶺南百越之中抗秦最頑強的一支,部份西甌人跟駱越融合成為壯族先民,也有部份西甌人跟中原人及其他種族融合成為粵人先民耶。

现在的粤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历史吗?好像现在的广东粤语族群不愿意与壮族有共同的祖先。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24 10:39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4 10:21:02的发言:

所以西江流域好像肇慶一帶的粵人跟部份壯人有拜河神的共同風俗耶,而其他地方的壯人及粵人都是沒有的耶。

西甌的直系後裔包括西江流域的粵人與及北壯耶,都各自發展與及跟其他族群融合耶。

南壯的祖先是駱越耶,亦為北部越南人,即古時交趾人與及部份粵人的祖先耶。

为何越南人的语言没有保留骆越人的语言,骆越人应该是古代越南的统治族群,为何他们的语言被非统治族群同化?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0:43
以下是引用新桂系在2006-2-24 10:34:50的发言:

现在的粤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历史吗?好像现在的广东粤语族群不愿意与壮族有共同的祖先。

基本上粵人是不否認自己是南蠻之後的耶,除了部份珠璣巷傳說的沉迷者之外。

我外家乃珠璣巷之後,不過外父也同意,繁衍也是要跟土人通婚的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0:48
以下是引用新桂系在2006-2-24 10:39:44的发言:

为何越南人的语言没有保留骆越人的语言,骆越人应该是古代越南的统治族群,为何他们的语言被非统治族群同化?

越南語言現在仍然是個謎耶,連學者也未能取得共識耶,很多不同意把其歸入高棉語的南亞語系,所以仍然是獨立語系耶。

不過古時越南北部人,即交趾人及九真人,屬駱越種,風俗跟吳越同,斷髮文身,中國及越南歷史的記載都非常清楚耶,學者都沒有疑問耶。

我想,交趾語會否是蜀人入主之後改變的呢?蜀人跟巴人都是四川盤地的土著,未必屬百越種耶。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6-2-24 11:26
以下是引用新桂系在2006-2-24 10:28:19的发言:

支持!不应该说是“壮族先祖第一次与中央王朝的大规模战争”,应该是第一次大规模与侵略者的战争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1:36

越南北部的駱越又有否跟蜀人發生戰爭呢?

楚國跟嶺南好像也沒有戰爭耶。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6-2-24 11:57

好,非常好,狼兵好像很猛滴啵,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2:29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帖

http://www.17000.net/Article/lswh/zhongguo/200510/20051023165513.html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三次发生的秦军和两广土著军的战争,本文重点介绍其中最重要和最惨烈的第一次战争。

第一次秦与百越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叫“秦瓯战争”,但是在史书上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这主要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秦将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攻占百越后不久就与秦朝廷貌合神离,在秦末又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封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并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按照现在的说法南越国属于地方割据政权,现今历史学家对地方政权的历史了解历来都不是很多,所以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这次战争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少量史书的记载上。但是我们就从这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这同样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秦军统一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惊人的。

历史上之所以也叫此次战争为“秦瓯战争”,主要由于百越土著部队的最初首领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西瓯国的位置在现在的广西),其实参战的百越军不仅仅是西瓯国军队,其他百越地区的越人其他土著武装也参加了战争,但是总指挥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而主力是西瓯军而已,“译吁宋”这个名字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是百越土著军首领的名字,但是也有不同看法,说“译吁宋”这三个字很可能是百越军总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令,因为“译吁宋”这个三个字和现在两广的壮语和粤语的“一二三”都很相似,秦军是外来人,这次战争秦军并没有深入两广腹地,对西瓯军的底细应该也了解不多,所以有可能把百越土著军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号当作该指挥官的名字了。但是可以确定该战争的百越军首领确实为西瓯国首领,至于该首领是不是叫译吁宋?如果不是的话,那战争中西瓯国首领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西瓯军在战场上喊“一二三”?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

在历史上一般都把秦军的对手称为西瓯军,但下文为了顾及到当时广东和广西境内的其他越族士兵,所以以下把秦军的对手统称为“百越军”,其实主要是西瓯国军队。(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则主要是广西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秦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以及组成,在几乎所有的史书中都说到秦军调动50万大军在屠睢的率领下进攻百越,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但是这里也有疑问,五路秦军是同时进攻的吗?在广东和广西的地方志中记载,秦军在开始时期是屠睢一路和赵佗一路这两路一共20万人马最先发动进攻。但是那剩下的30万人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加入战争的呢?从史书上看,剩下的30万人应该在前线部队陷入战争泥潭,也就是在屠睢写部队缺粮的战报给秦始皇以前就出动了,因为在屠睢写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五十万大军已经伤亡甚重”,而且根据考证,其中一路秦军开始攻击的是东瓯闽越地区(主要在现在福建),这路秦军也是五路中最晚才加入两广战场的一路。秦军这50万大军到底是那里的兵为主呢?根据我们湖南等地的地方志记载,秦军这次战争所动用的部队还是以以前秦将王翦灭楚国的秦军部队为主力,但是为了适应南方作战,秦军这50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于10万人的原楚地部队。

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关于战争的经过,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书上记载了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队的顽强抵抗,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在战争中,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而根据学术界讨论,秦军的阵亡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20万人全部退到两广的北部边界一带,但是百越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且粮草充足之后,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大概是商人和囚犯等人)近10万加上原先剩下的20万秦军部队,秦军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百越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这时的百越军,根据不少野史记载,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前的反攻作战和3、4年的武装对峙中,百越那区区几万人马早就被耗尽了,最后秦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占领了全部岭南,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这已经算是第二次秦攻岭南的战争了。

秦瓯战争狭义上说是秦王朝与盘踞在广西的西瓯国的战争,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秦王朝与整个南方百越民族的战争,这次战争完善了中华的基本版图,从此以后,广西和广东成为了中华版图的省份,期间虽然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由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独立出去,南越军在汉初高祖和吕后当政时期也曾经数次击败汉军的进攻,但是南越军同样消耗很大,在汉文帝时期,南越国撤帝号,与汉朝修好,在汉武帝时期,10万汉军南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经过此前的对汉战争,伤亡已经很大,无力抵抗强大的汉军,最后南越王率领南越全国在籍的40多万老百姓投降汉朝,此后两广之地再也没有和中华大地分开。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王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文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我认为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不管怎么样,这次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经过残酷的战争,但秦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6-2-24 12:31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三次发生的秦军和两广土著军的战争,本文重点介绍其中最重要和最惨烈的第一次战争。

第一次秦与百越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叫“秦瓯战争”,但是在史书上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这主要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秦将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攻占百越后不久就与秦朝廷貌合神离,在秦末又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封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并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按照现在的说法南越国属于地方割据政权,现今历史学家对地方政权的历史了解历来都不是很多,所以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这次战争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少量史书的记载上。但是我们就从这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这同样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秦军统一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惊人的。

历史上之所以也叫此次战争为“秦瓯战争”,主要由于百越土著部队的最初首领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西瓯国的位置在现在的广西),其实参战的百越军不仅仅是西瓯国军队,其他百越地区的越人其他土著武装也参加了战争,但是总指挥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而主力是西瓯军而已,“译吁宋”这个名字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是百越土著军首领的名字,但是也有不同看法,说“译吁宋”这三个字很可能是百越军总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令,因为“译吁宋”这个三个字和现在两广的壮语和粤语的“一二三”都很相似,秦军是外来人,这次战争秦军并没有深入两广腹地,对西瓯军的底细应该也了解不多,所以有可能把百越土著军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号当作该指挥官的名字了。但是可以确定该战争的百越军首领确实为西瓯国首领,至于该首领是不是叫译吁宋?如果不是的话,那战争中西瓯国首领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西瓯军在战场上喊“一二三”?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

在历史上一般都把秦军的对手称为西瓯军,但下文为了顾及到当时广东和广西境内的其他越族士兵,所以以下把秦军的对手统称为“百越军”,其实主要是西瓯国军队。(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则主要是广西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秦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以及组成,在几乎所有的史书中都说到秦军调动50万大军在屠睢的率领下进攻百越,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但是这里也有疑问,五路秦军是同时进攻的吗?在广东和广西的地方志中记载,秦军在开始时期是屠睢一路和赵佗一路这两路一共20万人马最先发动进攻。但是那剩下的30万人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加入战争的呢?从史书上看,剩下的30万人应该在前线部队陷入战争泥潭,也就是在屠睢写部队缺粮的战报给秦始皇以前就出动了,因为在屠睢写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五十万大军已经伤亡甚重”,而且根据考证,其中一路秦军开始攻击的是东瓯闽越地区(主要在现在福建),这路秦军也是五路中最晚才加入两广战场的一路。秦军这50万大军到底是那里的兵为主呢?根据我们湖南等地的地方志记载,秦军这次战争所动用的部队还是以以前秦将王翦灭楚国的秦军部队为主力,但是为了适应南方作战,秦军这50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于10万人的原楚地部队。

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关于战争的经过,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书上记载了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队的顽强抵抗,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在战争中,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而根据学术界讨论,秦军的阵亡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20万人全部退到两广的北部边界一带,但是百越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且粮草充足之后,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大概是商人和囚犯等人)近10万加上原先剩下的20万秦军部队,秦军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百越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这时的百越军,根据不少野史记载,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前的反攻作战和3、4年的武装对峙中,百越那区区几万人马早就被耗尽了,最后秦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占领了全部岭南,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这已经算是第二次秦攻岭南的战争了。

秦瓯战争狭义上说是秦王朝与盘踞在广西的西瓯国的战争,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秦王朝与整个南方百越民族的战争,这次战争完善了中华的基本版图,从此以后,广西和广东成为了中华版图的省份,期间虽然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由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独立出去,南越军在汉初高祖和吕后当政时期也曾经数次击败汉军的进攻,但是南越军同样消耗很大,在汉文帝时期,南越国撤帝号,与汉朝修好,在汉武帝时期,10万汉军南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经过此前的对汉战争,伤亡已经很大,无力抵抗强大的汉军,最后南越王率领南越全国在籍的40多万老百姓投降汉朝,此后两广之地再也没有和中华大地分开。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王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文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我认为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不管怎么样,这次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经过残酷的战争,但秦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2:35
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关于战争的经过,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书上记载了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队的顽强抵抗,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在战争中,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而根据学术界讨论,秦军的阵亡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20万人全部退到两广的北部边界一带,但是百越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2:37
秦始皇徵召不少吳越士兵於水路進攻,以越制越耶,吳越士兵應該比北方中原士兵較容易適應嶺南水土耶。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2:44

在此,矗立一尊“西瓯人民抗秦英雄纪念碑”!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2:51
我相信那一定是个英雄倍出的年代,我也人为西瓯部落在以后向东南亚的迁徙过程中,也依靠于其英勇的民族精神和强悍善战的军事能力,才使得自己没有被淹没在“壮泰走廊”的东南亚土著民族丛林之中,并在东南亚建起了以原西瓯部落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2:52

秦族跟西戎融合,習染了武力的崇尚耶,還是學習楚國在文化上的影響更加實際耶。

劉邦的祖先也是楚化而成為楚人的耶。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3:01

“百越(西瓯)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

这句话让我震撼!!!


作者: 岭南教主    时间: 2006-2-24 13:48
两广的原百越民族秦瓯战争前只有50万,鬼才相信.50万人口的散居民族能与50万正规铁骑对抗六年之久,你们以为西欧军民个个都是奥陀曼战士啊!大家是不是刚看完成龙的电影而产生的幻觉吗?成龙一人能与一个军队对抗厉害厉害啊!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4:06
對啊,單就桂林,向漢軍投降的越人就有四十萬耶,融入南越國的就更加多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4:06
西甌的擴散範圍應該有限耶,駱越才大耶,好像泰國及寮國與及語言已經不同的越南等。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4:09
以下是引用岭南教主在2006-2-24 13:48:02的发言:
两广的原百越民族秦瓯战争前只有50万,鬼才相信.50万人口的散居民族能与50万正规铁骑对抗六年之久,你们以为西欧军民个个都是奥陀曼战士啊!大家是不是刚看完成龙的电影而产生的幻觉吗?成龙一人能与一个军队对抗厉害厉害啊!

说得对,我也不相信!以上只是引用了一篇比较通俗的现代文,以便让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较快的了解那场战争。

但,除了数字可能存在误差之外,基本都史实。

我认为当时的西瓯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并且组织制度也比较完备,已经处于文明进程加快的阶段。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4:26
因為西甌及駱越沒有正式跟南越國合併,而兩國又互相戰爭,結果大家都隨著漢軍的巴蜀部隊的進軍而相繼瓦解滅亡耶。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24 15:56
以下是引用西瓯战士在2006-2-24 12:29:09的发言: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帖

http://www.17000.net/Article/lswh/zhongguo/200510/20051023165513.html



但是也有不同看法,说“译吁宋”这三个字很可能是百越军总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令,因为“译吁宋”这个三个字和现在两广的壮语和粤语的“一二三”都很相似,秦军是外来人,这次战争秦军并没有深入两广腹地,对西瓯军的底细应该也了解不多,所以有可能把百越土著军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号当作该指挥官的名字了。但是可以确定该战争的百越军首领确实为西瓯国首领,至于该首领是不是叫译吁宋?如果不是的话,那战争中西瓯国首领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西瓯军在战场上喊“一二三”?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

“译吁宋”这三个字在北壮语中的意思应该是“吁宋的父亲”,在我们北壮地区,凡是有了孩子的人,人们都不会直呼其名,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是改称谁的父亲或谁的母亲。如小孩的名字叫“航”,那么航的父亲被改称为“译航”,航的母亲被改称为“乜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4 15:57:40编辑过]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4 16:34
以下是引用新桂系在2006-2-24 15:56:21的发言:

“译吁宋”这三个字在北壮语中的意思应该是“吁宋的父亲”,在我们北壮地区,凡是有了孩子的人,人们都不会直呼其名,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是改称谁的父亲或谁的母亲。如小孩的名字叫“航”,那么航的父亲被改称为“译航”,航的母亲被改称为“乜航”。


”譯”即是老竇而”乜”即是阿媽乎?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24 17:1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4 16:34:54的发言:


”譯”即是老竇而”乜”即是阿媽乎?

是的,至少在北壮语是这样,如河池及柳州地区都是这样称呼。南壮语我不会说,不知是否也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4 17:13:36编辑过]

作者: 蓝    时间: 2006-2-24 17:14
考虑写个剧本。拍部电影。
作者: 西瓯战士    时间: 2006-2-24 17:47
以下是引用在2006-2-24 17:14:37的发言:
考虑写个剧本。拍部电影。

几年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还有以桂西土司、狼兵为题材的,还有侬智高,瓦氏夫人等。

但是我们要拍这些电影,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应该煽动民族情绪,而重在以中性的态度客观的反映,让人们了解事实,不然就是有能力拍,也不会通过审核的。


作者: assdd    时间: 2006-2-25 03:54

强烈支持西瓯战士!强烈支持改为侵略战争!支持拍电影。

夷其党种,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不过肯定是事实。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5 09:46
還有史前矮黑人抵抗黃種人的南侵乎?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6-2-25 16:42
以下是引用新桂系在2006-2-24 17:12:19的发言:

是的,至少在北壮语是这样,如河池及柳州地区都是这样称呼。南壮语我不会说,不知是否也如此。


南壮语的习惯是一样的。母亲也是“mie ”。父亲则是“boh”或“gie”。如小孩的名字叫“航”,那么航的父亲被改称为“boh 航”或“gie航”,航的母亲被改称为“mie航”。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6-2-25 16:45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5 9:46:20的发言:
還有史前矮黑人抵抗黃種人的南侵乎?

姑姑有这方面的材料吗?愿得一闻!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2-27 14:08
以下是引用浪人在2006-2-25 16:45:53的发言:

姑姑有这方面的材料吗?愿得一闻!

沒有耶,只有台灣阿美族的傳說,與及仍存南洋矮黑人部落的考據耶。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6-2-28 13:01
hao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6-5-7 17:22
这气氛是不是有点悲壮了。
作者: 称最    时间: 2008-8-25 14:29
再读。
作者: 客居仓吾    时间: 2008-11-25 14:28
说句实话西瓯人本来就是仓吾族的一个分支,是苍梧人的第二大名族,当西瓯人于公元前就是东周列国时期推翻了苍梧古国,当时在岭南的中心建立了最强大的方国瓯骆国,时与南越国既有同盟也有冲突。当时西瓯人和苍梧族的第三大族系骆越人也有矛盾,《通史》就说过骆越人经常和西瓯人有民族冲突,甚至西瓯人常骂骆越认为“撞蛮”,见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打。由此见当年的西瓯人也出现了文明社会的阶段(见《山海经》对西瓯人的描述)。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09-6-4 00:42
QUOTE:

QUOTE: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2-25 9:46:20的发言:
還有史前矮黑人抵抗黃種人的南侵乎?

其实说不定我们身上都有这些矮黑人的血统!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09-6-4 00:43
西瓯方国的大本营,我以前看终殃电视台《岭南王国》的介绍,是在桂平。总之是西江中游。
作者: 称最    时间: 2009-6-4 01:25
QUOTE:
以下是引用使君子在2009-6-4 0:43:39的发言:
西瓯方国的大本营,我以前看终殃电视台《岭南王国》的介绍,是在桂平。总之是西江中游。

都城大概在现在的贵港


作者: obnobn    时间: 2010-4-26 19:00

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

秦几个月灭广东时更热。


作者: obnobn    时间: 2010-4-26 19:07
QUOTE:
以下是引用使君子在2009-6-4 0:43:39的发言:
西瓯方国的大本营,我以前看终殃电视台《岭南王国》的介绍,是在桂平。总之是西江中游。

QUOTE:
以下是引用称最在2009-6-4 1:25:44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使君子在2009-6-4 0:43:39的发言:
西瓯方国的大本营,我以前看终殃电视台《岭南王国》的介绍,是在桂平。总之是西江中游。

都城大概在现在的贵港

是在贵港(原贵县)。

吁吁宋是在与秦营谈判时被秦人杀的。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0-4-26 20:19
标题: 回复:(obnobn)以下是引用使君子在2009-6-4 0:43:39...
贵港南山寺周围的石头山,还与西瓯王的传说有关,当地人是白话人。
作者: 红水河头人    时间: 2013-9-10 10:06
西瓯战士 发表于 2006-2-24 12:29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帖
http://www.17000.net/Article/lswh/zh ...

又是给岭南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屁话
作者: 大俚国民    时间: 2013-10-16 11:05
       
僚人是骆越后裔,那么西瓯的后裔是什么?平话人吗?
作者: 华夏世家    时间: 2013-11-23 23:26
看完之后,才知道骆越跟西欧木有多大关系,骆越木有西欧强悍,当然那个时候还是部落,所以无法和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大秦虎狼之师相匹敌!不过,作为一段过去的历史,读起来有些让人悲壮!
一直以来壮族的文教,经济落后,可以从考古学发现中一窥,壮族墓葬从来没出土过兵器,当然更没有竹简文字,也没有庞大的皇家编钟,壮族也没有汉族的庙宇,至今仍保留有原始的拜树祭树。给我的印象是,壮族考古只有铜鼓,但是却没有青铜兵器,尤其是没有秦国的加长青铜剑,没有弩弓。客观说吧,两千年前,百越诸国仍没来得及也没有机会独自迈进文明社会,便已被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理之下!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3-11-24 01:31
华夏世家 发表于 2013-11-23 23:26
看完之后,才知道骆越跟西欧木有多大关系,骆越木有西欧强悍,当然那个时候还是部落,所以无法和经过商鞅变 ...

其实,贬低百越文明是中原王朝的一贯作风,为的是粉饰中原王朝对百越的侵略殖民。
称中原王朝会比称中央王朝来的客观,因为岭南和中原不是从属关系,不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中原王朝是外族政权,壮族和外族政权不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作者: 、浅夏。    时间: 2013-11-24 01:35
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

我不认为秦军就是原秦国军队,应是收编原楚国的军队,我懂白话,听到浙江绍兴话,这两者有许多相同相近的语言,使我想起江淮楼船师,即秦军增援部队。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3-11-24 01:40
、浅夏。 发表于 2013-11-24 01:35
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 ...

有六国伪军,以及百越叛徒。

作者: obnobn    时间: 2013-11-25 18:15
本帖最后由 obnobn 于 2013-11-25 18:16 编辑
、浅夏。 发表于 2013-11-24 01:35
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 ...


打岭南东部时为什么又没有这个最大敌人?
作者: 那迷    时间: 2013-11-25 22:17
本帖最后由 那迷 于 2013-11-25 22:23 编辑
华夏世家 发表于 2013-11-23 23:26
看完之后,才知道骆越跟西欧木有多大关系,骆越木有西欧强悍,当然那个时候还是部落,所以无法和经过商鞅变 ...


你有了解过壮族考古吗?都是自己想当然而已!
壮族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最多的就是青铜兵器!编钟玉器牙璋庙宇一样不少!
至于庙宇,
壮族文字在唐朝就开始创制,有的说汉朝。而文字符号西瓯就有!
作者: 大溪連山    时间: 2013-11-26 10:49
传说中的坟墓贴都顶起来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