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广播剧《瓦氏夫人》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打印本页]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6-2-19 21:49
标题: [转帖]广播剧《瓦氏夫人》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广播剧《瓦氏夫人》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日期:2006-02-19】【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字体: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实习生周洛而 记者尹华平)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5集广播剧《瓦氏夫人》,荣获2005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连续剧)”。这是从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几十万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而获取的殊荣。2月17日,该台举办了广播剧《瓦氏夫人》研讨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何善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张聪,《瓦氏夫人》编导人员与专家学者对《瓦氏夫人》的成功做了经验性的总结,一致认为:该剧的获奖为广西打造文化精品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瓦氏夫人》的成功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实施精品战略方针分不开。近年来,该台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创作方针,即借助“外力”和扶持“内力”相结合,邀请全国知名广播剧艺术家进行创作,同时让本区、本台的创作人员有充分发挥创作的空间、机会和条件,创作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广播剧作品。1996年以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有4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9部获广西“五个一工程”奖和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10部获中国广播剧奖。其中,《永远的深情》、《柳州刺史柳宗元》和《瓦氏夫人》荣获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和中国影视大奖。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06-2-21 22:21
广播剧《瓦氏夫人》研讨:锤炼精品的生动启示

【日期:2006-02-21】【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字体: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罗猛

有这么一种观点,即广西有两个女人不应被遗忘:一位是“山歌能把海填平”的“歌仙”刘三姐;另一位是在《辞海》中为其开列辞条,明代率部抗击倭寇的壮族女将军瓦氏夫人。

围绕刘三姐的创作和包装工作从未停止。而近年来,以表现瓦氏夫人抗倭为内容的文艺创作氛围也逐渐浓厚,广播剧《瓦氏夫人》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推出的。2月17日,广播剧《瓦氏夫人》研讨会在南宁举行。编创人员的回忆阐述和专家学者的分析评价,道出了该剧能一举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奖”的内因。

填补空白夺得大奖

随着我区文艺创作领域对“瓦氏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一些戏剧和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广播剧《瓦氏夫人》的推出,正好填补了一个艺术样式的空白。在主创人员看来,用广播剧塑造瓦氏夫人的形象要比其他戏剧或影视等艺术样式更有优势——毕竟瓦氏夫人是以57岁高龄率兵出征抗倭,在视觉艺术方面不太好表现。而广播剧是用声音来营造想像空间,塑造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恰恰避开了一个难点。

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来宾市委宣传部联合录制的5集广播剧《瓦氏夫人》一经播出,即获得了听众的好评。而在专业评价上,它能在2005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优秀广播剧奖”,就是最高的认可。

据了解,“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两年一评,下设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和广播电视节目奖三个子项。在去年首次评奖活动中,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几十万个节目(栏目)角逐124个奖,真是战况激烈、万里挑一。广播剧《瓦氏夫人》最终能拿下大奖,殊为不易。

悉心锤炼只求精品

广播剧《瓦氏夫人》的创作成功可说是“锤炼精品的生动启示”。

在创作的起步阶段,主创人员就深入瓦氏夫人生活过的田阳、靖西采风,挖掘、研究了瓦氏夫人出征抗倭时期的一部壮族民间叙事长歌,观看了提线木偶《瓦氏夫人》和风俗、民俗表演,还参观了忻城县的土司建筑群。在翻阅掌握大量资料的同时,主创人员还悉心向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请教。经过这些积累,当该剧录制完毕时,主创人员几乎已对瓦氏夫人抗倭的那段历史倒背如流。来自北京的编剧刘康达感慨道,剧组提供给他的几批文字资料,加起来足有8公斤重。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瓦氏夫人》六易其稿,求的是一部能“留得下来”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特别注重表现民族特色和文化风情,因此十分讲究音乐、音响的独特性、丰富性和表现力。编剧刘康达就说“要协同导演、音乐、音响的创作,尝试将此剧搞成一部广播剧的大片”。为此,剧组有关人员真是一丝不苟,煞费苦心。在音乐制作上,经过实地考察,主要选取了在田阳县境内十分流行的田阳古美壮族二声部民歌、德保北路壮族二声部民歌和壮剧音乐素材来创作《瓦氏夫人》的音乐。在音响的包装上,剧组人员五次下乡采录所需素材,还特地远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录制牛角号和羊角号等声响。为成功制作这部5集长度的广播剧,光是烘托人物情绪、渲染环境气氛的音乐就制作了67段。

专家支招挖掘资源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广播剧《瓦氏夫人》给予高度评价。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建平认为:“广播剧《瓦氏夫人》有鲜明的史诗性,立意高远而内涵深刻,突破了过去此类作品只反映壮族抗倭的局限,而升华到中华民族共同抗敌、一致对外的层面,具有认识历史‘深刻’的品格。”

中广协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总编张聪则借题发问:“如果我们的每一个节目栏目都能做到像《瓦氏夫人》那样精雕细刻,那样吸引人,广播的生存状况是不是会比现在强很多呢?”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何善昭则建议“进一步挖掘再生资源”,比如制作《瓦氏夫人》的商业动画片。作为广播剧专家,他作出了“广播剧的生存发展靠我们自己”的结语。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1-14 15:06
我们广西人的骄傲!!
作者: 伊振    时间: 2007-1-16 16:25

如果大哥也是其中的演员之一噢!!!

在开学之际  学校组织去南宁剧院观看《瓦氏夫人》

哈哈。演员表闪烁的一刹那我正好捕捉到一个令人心跳的名字“李思才”

偶跟您500年前可是一家子噢!

骄傲完


作者: 度歪    时间: 2007-1-16 16:38
如果贝侬是壮族在线的音乐才子啊!热烈祝贺!!!
作者: 野狼    时间: 2007-1-28 13:15

可拍成电影或制成动画片,但不能歪曲历史,如瓦夫人搞“婚外恋”之类的!


作者: 河旺    时间: 2007-2-5 19:17

壮族文艺创作精品.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2-5 20:52
QUOTE:
以下是引用伊振在2007-1-16 16:25:00的发言:

如果大哥也是其中的演员之一噢!!!

在开学之际  学校组织去南宁剧院观看《瓦氏夫人》

哈哈。演员表闪烁的一刹那我正好捕捉到一个令人心跳的名字“李思才”

偶跟您500年前可是一家子噢!

骄傲完

谢谢老弟夸奖!本人只是剧中一个小角色而已,但《瓦氏夫人》能获的这么高的荣誉确实值得骄傲!!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