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更改“僚”的称谓,“僚”字本来都算不适用的一个称谓,本来和“僮”等字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单独称谓,周恩来总理最后给改成了“壮”。因为“僚”本身由“獠”等字演化而来,字面上让人容易联想到原来的“獠”,而且“僚”字本身有从属之意,感觉不符合我们民族自强自主的形象。现在拿来作为布壮、布依、岱侬三部族的总称,总感觉有点不适。
在“僚”字的体系中,都没有适合的,因为其右半部已经将字几乎定型。在同音中,有一个字是很适合的,那就是“辽”字,这个字能体现我们民族的许多特性,能体现我们故乡的许多特性,能体现我们故乡大山的许多特性,可惜大家知道,这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契丹用过,在契丹语中,它的意思是镔铁。不过在新时期,“辽”字仍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赋予新的民族。
这个帖子仅供各位贝侬讨论,没有其他意思,欢迎大家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我早期的无知文章,我在这里深刻反省,并表示道歉,我为自己的无知而敢到羞耻,并再次感谢家园能让我学习到民族的历史文化,还有本族语言,没有民族历史教育与本民族语言教育,僚人青年在根本上还是很难理解“僚”的含义的,这首先是一个民族语里自称的词,然后才是汉译的音,汉语的译音名词,“僚”意为“我们,我们的人”。只有学习民族历史,学习民族语言到了一定程度,并且有僚区生活经历的人对于“僚”的自称才更容易有切身体会。我和时下许多僚人青年一样,成年以前一直生活在僚区,但是受的教育中鲜有民族历史内容,至于僚语,幸亏幼时回老家都有使用而打下基础。)
要说『因为“僚”本身由“獠”等字演化而来,字面上让人容易联想到原来的“獠”』,那么壮、侗、苗、瑶、仡佬等族曾在汉文古籍中被称为獞、狪、猫(不是貓)、猺、犵狫(犵獠)等,这些民族名称是否也“容易联想”呢,是否也要更改呢?这个理由明显是不成立的。
“僚”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官吏:官僚、同僚;②姓。以前我还曾以为官僚、同僚、僚机这些词中的“僚”也含有咱们所称“僚人”里“自己人”的意思呢,不过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略感遗憾。
如按你的建议,把“僚”更改为“辽”,它还有属于咱们的历史根基吗?也就是说,它还能跟历史上的“獠”联系吗?它只能扯到北方的“辽”了吧?
如果更改成与liao、lao读音相去甚远的字,那它还能引起诸贝侬“自己人”的共鸣吗?我想是不能的。这是我一直赞同用“僚”的主要原因。
参考帖子:
释“越”、“僚”、“俚”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53
秦汉时期的“濮”、“僚”[书摘]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2484
“僚”名的读音及弃用 [书摘]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11
1. “僚”只不过是僚人自称“我们的人”缩音滴一个汉字记音, 它只不过是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其他民族自称滴符号, 您怎么能以汉字滴意思“仆属”等汉字所代表滴意义来看待一个其他民族滴自称呢?
“摩托车”并非“磨蹭又拖拉滴破车”耶。
2. 僚人僚群历史上滴他称和自称很多很多,但是历史(包括汉族对僚族滴文字称呼)和现在,大家都对“僚”比较认同,别人就应该尊重这个起码滴权利和愿望。 “壮族”按汉意无论好到什么程度,“獠”、“俚”无论按汉意不好到什么程度,如果这是僚人滴自称,周恩来总理亦是会坚决尊重滴。
3. 僚人诸多族群和许多称谓中,目前看来,“僚人”,是大家普遍都能接受和基本都能认同滴一个称谓,她最有利于僚人滴团结和凝聚,这已经很好了,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4. “壮族”“壮”字滴“壮大/壮美”等意义当然很好,但这些都是汉字滴意思,都是汉族人民对善良僚人滴美好祝愿,但不是这个民族历来滴自称------“僚”-----“我们的人”! 在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民族都有自己选择和自己改变自己族称滴权利,其他民族亦同时有尊重这种选择和改变滴义务。 韩国改“汉城”为“首尔”,中国不是就礼貌滴很快予以了尊重吗?
“在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民族都有自己选择和自己改变自己族称滴权利,其他民族亦同时有尊重这种选择和改变滴义务。”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刺耳啊!
中国政府若真尊重我们僚人的心愿听我们心声的话,早日将布依族和布壮族和而称之(RAEUZ)僚族就是了,别耍这些花言巧语,恶心!
其實壯人、布依人及其他壯侗語系等族群對僚人的概念,是否跟粵人對華人的概念一樣呢?
當然,對本身族群的認同並不等於要跟其他族群對立,而是以本身族群的認同優先,就好像客家人的認同在漢人之上,粵人的認同在華人之上,與及布依人的認同在僚人之上一樣耶。
正是.壮语,布依语,岱-侬语应为同一语言不同方言土语.如果按照"汉语"的标准,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侗水语支也应该可以合起来作为同一种"语言"看待;壮侗语族的黎语支,仡央语支,越芒语支(它们的系属问题存在争议)则不适合与壮傣语支,侗水语支合起来作为同一种"语言"看待.
不過若果根據國際上一般的語言分類的話,中國的語言就只有幾種耶:
漢藏語 - 漢語、藏緬語
阿爾泰語 - 通古斯語、蒙古語、突厥語
壯侗語
南亞語
印歐語 - 斯拉夫語、伊朗語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
越南語
朝鮮語
其實壯人、布依人及其他壯侗語系等族群對僚人的概念,是否跟粵人對華人的概念一樣呢?
當然,對本身族群的認同並不等於要跟其他族群對立,而是以本身族群的認同優先,就好像客家人的認同在漢人之上,粵人的認同在華人之上,與及布依人的認同在僚人之上一樣耶。
不是的."僚人"内部的差异仅及"粤人"内部的差异,远不如"汉族"或"华人"内部的差异那么大.
本论坛所用"僚人"概念与历史上汉文记载的"僚人"是不一致的.本论坛的"僚人"目前仅包括中国壮族,布依族(尚未包括临高人)和越南岱族,侬族,布依族,热依族,高栏人等,若按历史上的"僚人",还应包括现在的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侗族,水族,傣族等.
壮族布依族老百姓对历史上的"僚人"概念几乎一无所知,更别说对现在的"僚人"概念了.但他们对于"僚","贝侬"这样的词(用僚语念出来)是很熟悉的,很认同的,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本人所用电脑输入法有些故障,不能输入中文标点,请谅解]
不過若果根據國際上一般的語言分類的話,中國的語言就只有幾種耶:
漢藏語 - 漢語、藏緬語
阿爾泰語 - 通古斯語、蒙古語、突厥語
壯侗語
南亞語
印歐語 - 斯拉夫語、伊朗語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
越南語
朝鮮語
语系-语族-语支,这样的分类体系应该是国际性的吧?
汉语在汉藏语系里处于"语族"的地位,"粤语"应该可以算是"汉语族"下面的一个"语支".
不是的."僚人"内部的差异仅及"粤人"内部的差异,远不如"汉族"或"华人"内部的差异那么大.
本论坛所用"僚人"概念与历史上汉文记载的"僚人"是不一致的.本论坛的"僚人"目前仅包括中国壮族,布依族(尚未包括临高人)和越南岱族,侬族,布依族,热依族,高栏人等,若按历史上的"僚人",还应包括现在的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侗族,水族,傣族等.
壮族布依族老百姓对历史上的"僚人"概念几乎一无所知,更别说对现在的"僚人"概念了.但他们对于"僚","贝侬"这样的词(用僚语念出来)是很熟悉的,很认同的,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本人所用电脑输入法有些故障,不能输入中文标点,请谅解]
那部份貝儂用漢人跟僚人作同一層次的比喻是否一個錯誤呢?
僚人只能夠跟粵人作同一層次的比較乎?
越南的芒族,语言上跟京族差异很小,其语言应可看作越南语(京族语)的方言.但因他们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京族,被识别为不同于京族的一个少数民族.如果在中国,他们八成是要被划入京族的.越芒语支或越芒语族的系属至今存在争议,有的认为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有的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本人倾向于赞同越芒语归属南亚语系.
那部份貝儂用漢人跟僚人作同一層次的比喻是否一個錯誤呢?
僚人只能夠跟粵人作同一層次的比較乎?
是否错误就看个人理解了.
如果大家承认汉族是一族,壮族也是一族,那么,包括了壮族,布依族,岱侬族的"僚人"自然应该与"汉族","汉人","华人"相提并论.
语系-语族-语支,这样的分类体系应该是国际性的吧?
汉语在汉藏语系里处于"语族"的地位,"粤语"应该可以算是"汉语族"下面的一个"语支".
那就是漢語只有一種耶,粵語只是漢語之下的一種方言耶。
根據國際分類,漢藏語系(Sino-Tibetian)跟印歐語系(Indo-European)同一層次耶,那漢語及藏緬語就等同伊朗語、印地語、條頓語、拉丁語及斯拉夫語等耶,粵語等方言就等同俄羅斯語、烏克蘭語、捷克語及波蘭語等耶。
越南的芒族,语言上跟京族差异很小,其语言应可看作越南语(京族语)的方言.但因他们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京族,被识别为不同于京族的一个少数民族.如果在中国,他们八成是要被划入京族的.越芒语支或越芒语族的系属至今存在争议,有的认为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有的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本人倾向于赞同越芒语归属南亚语系.
越南政府也把部份客家人劃成艾人耶,不過華人之中仍然有客家人耶。
越南政府也把部份客家人劃成艾人耶,不過華人之中仍然有客家人耶。
山区客家叫"艾族",城市客家算"华人".估计是越南城市里的客家已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族群标志.
是否错误就看个人理解了.
如果大家承认汉族是一族,壮族也是一族,那么,包括了壮族,布依族,岱侬族的"僚人"自然应该与"汉族","汉人","华人"相提并论.
那應該客觀中肯的去分類,包括外國學者意見,又還是苟安於目前國家的政策呢?
又還是等到國家要改變政策時,好像中國只有一個民族-中華民族時,才去反抗呢?其他的族群就不用理會乎?
那個別貝儂對於壯侗語被劃入漢藏語系的抗拒,又是否過於輕率呢?是否應該持觀望態度較為合適呢?
山区客家叫"艾族",城市客家算"华人".估计是越南城市里的客家已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族群标志.
華人的分類,是根據生活方式與及經濟能力乎?
那應該客觀中肯的去分類,包括外國學者意見,又還是苟安於目前國家的政策呢?
又還是等到國家要改變政策時,好像中國只有一個民族-中華民族時,才去反抗呢?其他的族群就不用理會乎?
说不上"苟安"吧?国内的观点作为各种观点的代表之一,我认为给予一定的尊重并不过分,但尊重和认同是有差距的,不认同和反抗也是有差距的."粤人"作为一个族群,是否要抗拒官方在民族及语言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那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了,本人不宜过多发表意见.
那個別貝儂對於壯侗語被劃入漢藏語系的抗拒,又是否過於輕率呢?是否應該持觀望態度較為合適呢?
抗拒某种说法或做法与否,那是他个人的自由.我不会去认定他是否草率.我个人持观望态度,是认为某些问题还有待研究,下结论为时尚早.
華人的分類,是根據生活方式與及經濟能力乎?
应该是根据他们的自称,他称以及族群自我认同.我分析越南民族识别标准的时候这么感觉的.
说不上"苟安"吧?国内的观点作为各种观点的代表之一,我认为给予一定的尊重并不过分,但尊重和认同是有差距的,不认同和反抗也是有差距的."粤人"作为一个族群,是否要抗拒官方在民族及语言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那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了,本人不宜过多发表意见.
抗拒某种说法或做法与否,那是他个人的自由.我不会去认定他是否草率.我个人持观望态度,是认为某些问题还有待研究,下结论为时尚早.
应该是根据他们的自称,他称以及族群自我认同.我分析越南民族识别标准的时候这么感觉的.
現實是,粵人沒有所謂”民族”的意識或認同耶,只是認同本身是一個獨特的族群耶。
而我亦不是用粵人來說項耶,只是說僚人是以甚麼來作標準呢?
很多項目其實也只是研究階段耶,好像各漢語方言耶,而方言的歸類也存在爭議耶。
越南艾人的認同,其實跟粵西哎人的是否類型呢?他們否認是客家人耶。
跟客家人的情況相似乎?
相似性是有的.但"客家人"内部认同度恐怕还不如"僚人"的内部认同度,因为"客家"带有外来者后来者的含义,而说客家话的人并不都是外来的后来的.
"僚"的本意是"咱们","自己人".以壮语布依语岱侬语为母语的人普遍容易认同"僚人"概念,只要不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敏感话题老百姓可能拒绝表态).
客家人的內部認同度跟僚人相比如何,就沒有能力去判斷耶,客家人論壇的討論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耶。
客家人自稱中原正宗,乃受羅香林神話所影響耶,雖然來源也許已經集體性的神話化,好像布洛陀傳說一樣,不過族群認同的本質並沒有改變耶。
”客家”乃粵人給予來自粵東族群的稱號,而這群人亦接受此一稱號,融為己用耶。
越南的艾人,粵西的哎人,與及東莞土人稱的涯佬等,都是指客家人耶。
不論是”涯”、”艾”、哎”等等,其實都是客家人”我”的自稱耶,所以不論是涯人、艾人及哎人等,其實跟僚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耶。
祖國也曾經官方的劃出客家族耶。
性質都是一樣的耶,”我”及”我們”,還不也是以第一身角度去出發乎?
難道客家人都是個人主義者乎?
北姑的概念里,原来“我们的民族”=“我”,什么逻辑?
支持楼主,我也建议更改“僚”的称呼,原因如下:
族称分两种自称和他称,他称主要是历代史书上对于某些民族称呼。
壮族的自称为“壮”、“布壮”、“僮”、“布僮”、“布越”等。史书上对于壮族的他称主要有“乌浒”、“俚”(狸)、“僚”(獠)、“俍”(狼)等。“乌浒”、“俚”一名始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主要活动于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地区。“僚”始见于《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华阳国志》中也有记载,隋唐时,“僚”已成为对活动在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的泛称,其中有一部分就包括现在的壮族先民。“俍”多见于明代以后,有“俍人”、“俍兵”的记载,《明史》中对瓦氏夫人抗倭的军队,就称为“俍兵”。“撞”始见于宋代的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明清后常用“撞”或“僮”来称呼壮族。1965年后,为便于识别和发音,周恩来总理提议把僮改为壮,为“健壮”之义。
支持楼主,我也建议更改“僚”的称呼,原因如下:
族称分两种自称和他称,他称主要是历代史书上对于某些民族称呼。
壮族的自称为“壮”、“布壮”、“僮”、“布僮”、“布越”等。史书上对于壮族的他称主要有“乌浒”、“俚”(狸)、“僚”(獠)、“俍”(狼)等。“乌浒”、“俚”一名始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主要活动于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地区。“僚”始见于《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华阳国志》中也有记载,隋唐时,“僚”已成为对活动在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的泛称,其中有一部分就包括现在的壮族先民。“俍”多见于明代以后,有“俍人”、“俍兵”的记载,《明史》中对瓦氏夫人抗倭的军队,就称为“俍兵”。“撞”始见于宋代的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明清后常用“撞”或“僮”来称呼壮族。1965年后,为便于识别和发音,周恩来总理提议把僮改为壮,为“健壮”之义。
istana贝侬也许是十万群山中一个地方的壮族,如果贝侬坐上热气球升到高空望下一看,就可以看到各种支系的壮族、布依族,还有仫佬族、毛南族、岱侬族,甚至傣那族等都有一些共同的属性,这些属性与汉藏、藏缅族群的共同属性不同。 这样的一个庞大的民族系列,完全可以用“僚系民族”来概括。
在这个学说中,壮族,只是“僚系民族”中的一个完全独立的、保持和继续发展其鲜明民族特性的民族。
为了更加亲密团结和和平友好互助,“僚系民族”中各个民族中的人民,都可以以“僚人”称谓。 比如仫佬族人,他可以说: 我是僚人,仫佬族的。
当然,说“僚系民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大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民族”在中国专家嘴里可以被解释成不是民族,比如: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但我就是要“民族”这两个字来概括,而且这个民族集合体或共同体就是不用“中国”来定冠,就是要用“中华”来定冠,你能咋地?!
你我南方蛮子能跟人家政府和专家学者扯得清、扯得赢吗?
“中华民族”本来确实就不是一个民族,政府和学者也是这么解释的,但是,只要绝大多数壮族百姓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就行了!
至于象你这样的壮族学者知识分子清楚“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自己是壮族不是汉族,不碍大局,无所谓也!
至于“中华民族”概念是否客观、科学,外国政府和国际学术界爱怎么想尽管怎么想好了,他们能把中国政府怎么地? 等到70年后政府发现和更正这个“不怎么科学的提法”,你壮族的子孙后代已经自我认同,中华民族大功已经告成, 政府和专家再对工作中的一些小失误反思检讨一下是应该的拉,也是无所谓地拉!结果是决定性的啦!OK!?
至于象你这样的壮族学者知识分子清楚“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自己是壮族不是汉族,不碍大局,无所谓也!
看来你跟许多贝侬一样,选择了麻木、妥协。
核心秘密就是: 怎样让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自己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 这是关键!
告诉几万个知识分子知道“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是为了省得他们乱叫。 他们只要安心和放心于政府解释的“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民族集合体,就行了! 说不定,这些知识分子还可以站出来为政府对他们的百姓安抚解释“中华民族”民族的科学概念,也叫百姓放心安心地认同呢! 加快中国的民族融合,这有什么不好的?
看来你跟许多贝侬一样,选择了麻木、妥协。
自我低贱和自我鄙夷,将自己的民族看作低等的民族,为了高僚人一等,那就以优越民族的价值为价值,努力为优秀民族卖力服务中获得光荣和荣耀,以体现和证明自己并不低下,不是僚人是完全的汉人,以遵奉和弘扬高贵优越的“正朔”文明为荣,普通话说得比北京人还地道,鄙视SB南蛮子甚于北方汉人胡人,以无情地鄙夷和消灭地方或民族文化为人生快事.......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不是很有一些有“知识”的壮族人,不是选择了这样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吗?
这里的阴暗面之类的“优越民族”的代表们,不是天天在启发和培养人们作这样的明智选择吗?
怎么,难道你认为这种选择有什么不对头的?
是以國籍來劃分的民族,好像阿拉伯國家的庫爾德人及亞美尼亞人籠統上都算是阿拉伯人一樣耶。
就中国政府的意思,一个国家只能是一个民族的国家了,反正也是迟早的事,你们就任人宰割的份了.你们还救怎么民族文化,同化你们已是他们的目的,被同化就是你们的宿命.
阿拉伯國家的庫爾德人被稱為阿拉伯人,是因為國籍上的關係耶。
有說庫爾德人甚至是比伊朗人更加純正的波斯種耶。
波斯人又不是阿拉伯人,叫他穆斯林就行了。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tai/dai是侗台语族民族最普遍的称谓
慢慢看,不发表意见
汉字嘛,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含义的。
同僚、僚友、僚机,你说是什么意思呢?
懒汉、莽汉、汉奸,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中的“僚”、“汉”都是中性的对吧?
由银河(天汉、银汉)的汉到汉水的汉 到汉王朝的汉 再到汉民族的汉和汉子的汉
再到汉奸的汉和莽汉的汉
而且“僚”字本身有从属之意,感觉不符合我们民族自强自主的形象。
那个是汉字僚的解释,跟我们无关,壮字的僚是我们的意思,跟汉字无关!
无所谓的
藏族的藏还有躲藏的藏之意呢
用"僚"的确有点不伦不类.
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要么复古,就叫"僮",要么现代,叫"壮".
用"僚"的确有点不伦不类.
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要么复古,就叫"僮",要么现代,叫"壮".
这是不懂得“僚”渊源才这样下结论的。“僚”比“僮”还远古。
“僚”最早出现于隋唐时的汉文史籍中,是对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的壮侗语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毛难族、黎族……和境外的岱侬族、掸族等)先民的统称。在秦汉及其春秋战国时代,该语族被称为百越。而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在当时是属百越族群中的南越、西殴、骆越三个部族的世居地。简单点说相关称呼的时代变化如下所列:
先秦及其秦汉时期:百越——西殴、骆越;
魏晋至隋唐时期:僚(或狸、獠);
宋以后:僮、夷、土、侬、沙等;
明清时期:僮、仲、夷等;
新中国以后:壮族、布依族等。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这是不懂得“僚”渊源才这样下结论的。“僚”比“僮”还远古。
“僚”最早出现于隋唐时的汉文史籍中,是对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的壮侗语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毛难族、黎族……和境外的岱侬族、掸族等)先民的统称。在秦汉及其春秋战国时代,该语族被称为百越。而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在当时是属百越族群中的南越、西殴、骆越三个部族的世居地。简单点说相关称呼的时代变化如下所列:
先秦及其秦汉时期:百越——西殴、骆越;
魏晋至隋唐时期:僚(或狸、獠);
宋以后:僮、夷、土、侬、沙等;
明清时期:僮、仲、夷等;
新中国以后:壮族、布依族等。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一、漢及先秦以前並不存在僚的概念
二、僚的範圍只限嶺南及雲貴一帶耶,並不涵蓋福建及江浙等古越人地方耶
有人把僚人等同百越,稱百越族群為僚人乃顛倒時空的蒙混做法耶。
那么把粤人等同于南越,更是瞒天过海的做法。
我认为楼主首先是不谙壮语“僚”的意思,才有这样的建议。
粵人當然不等同南越耶,粵人先民南越人跟其他族群的融合體,其後再有其他種族加入,一個比南越人範圍更加廣大的族群耶。
作為南越的承繼者,有誰比粵人更加有資格呢?以西甌及駱越後人自居的僚人?
粵人也從來沒有自稱就是南越吧?要瞞甚麼呢?
粤人更多的是地域区分,不是民族.呵呵,这位先生真是有趣啊.
粵人主要是以語言及風俗來區分的耶,跟南壯北壯性質差不多耶。
粵人從來沒有所謂民族的意識,而只是有族群的認同耶。
北方人指乃漢族之下的一個民系耶。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