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AC%E6%97%8F_%28%E8%B6%8A%E6%97%8F%29&variant=zh-cn
京族,又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9%。在中国境内的京族被视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其定名为京族,在越南则继续使用“越族”这个名称。京族是百越后裔骆越-僚为主体,加入南岛族群占人、南亚族群高棉人及汉人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体。它在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中国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江平镇的巫头、澫尾、山心三个海岛,俗称“京族三岛”,至2000年有人口2.25万人,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现中国的京族基本上通用汉语粤方言桂南片和汉字。
英雄和光荣滴越南民族源于中国古老滴百越,作为民族融合滴主体,她又在印支半岛与一些其他民族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了现代滴京族。
这很清楚,不应该有大疑问耶!
可惜地是,近代滴越南民族(特别是北部越南),接受中华文明核心中庸俗因素滴影响,变成了一个困难和比较落后滴民族。
英雄和光荣滴越南民族源于中国古老滴百越,作为民族融合滴主体,她又在印支半岛与一些其他民族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了现代滴京族。
这很清楚,不应该有大疑问耶!
可惜地是,近代滴越南民族(特别是北部越南),接受中华文明核心中庸俗因素滴影响,变成了一个困难和比较落后滴民族。
越南接受的是中国文明的精华因素,如何会是庸俗因素?
越南接受的是中国文明的精华因素,如何会是庸俗因素?
古老宏博滴中华文明有许多优良滴东西,
也有许多庸俗甚至致命滴东西。
否则,传统滴华夏民族不会被一点点人数滴蒙古和女真征服、统治、摧残和凌辱。
许多西北和北方民族是融入中华民族滴曾经滴民族,
而越南民族是离开中国而独立滴一个民族。
文字拉丁化?原来没有文字吧?或是没有像样的文字
越南人跟僚人血統有部份共同來源,好像百越中的駱越,乃交趾人的主要成份耶。
不過越南人跟僚人在其後的發展各有不同,包括語言的演變耶。
文字拉丁化?原来没有文字吧?或是没有像样的文字
原来只有字喃,但不是成熟的文字。
台獨政黨台聯網頁上的資料:
語言、階級、與民族主義:越南「去中國化」之啟示(下)
蔣為文◎德州大學語言所 四 越南之文字傳統與變革
越南的傳統書寫系統是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為正統地位。之後民間雖有「【字字】喃」(Chu Nom)出現,但均未能成功挑戰並取代漢字的地位。 漢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約開始於趙佗的「南越國」時期(Nguyen 1999:2)。在中國直接統治的時期也一直延用漢字為書寫系統。即使在十世紀越南獨立後,由於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廣「儒學」 (Nho hoc)與建立「科舉制度」, 使得漢字的正統地位在二十世紀前牢不可破。漢字在越南也叫做「字儒」(Chu Nho), 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來說,漢字用於行政、教育(科舉)、學術著述、和古典文學之創作。(Nguyen 1999:3-4) 越南在借用漢字後,發覺漢字無法完整表達越南的日常用語,於是民間慢慢發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字字】喃。所謂的「【字字】喃」是指南方(相對於中國)的文字的意思;因為缺乏標準化,它也可以寫作「【字宁】喃」或「【字字】【字南】」等。據推測,【字字】喃大概是從十世紀越南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後才開始發展出來。(DeFrancis 1977:21)早期的【字字】喃主要做為漢字的輔助工具,用在記錄地名、人名及地方特產等。(Nguyen 1999:2)在累積數百年使用的經驗後,在十三世紀才有一些【字字】喃的文學作品出現, 而於十六至十八世紀達到高潮。【字字】喃的使用者大致為平民、落魄文人、僧侶、及少數具強烈民族意識的精英。概括來說,【字字】喃主要用在紀錄民間口傳文學、創作純越語文學、翻譯佛經、及替漢字作註解。(Nguyen 1999) 【字字】喃的發展就如同台灣「歌仔冊」裡頭台語漢字的發展是一樣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漢字基礎上作調整。基本上,【字字】喃的發展在早期是以漢字借音為主,後期則模仿漢字的「形聲」造字原則來造【字字】喃。 譬如漢語裡頭的「孩子」在越語裡講做/kon/;/kon/在早期的【字字】喃(譬如在「黎朝」時期)寫做「昆」(「漢越音」讀作/kon/),後來(「阮朝」時期)又寫做「【子昆】」,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來構成。由於【字字】喃沒有得到當權的漢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沒有經由完整規劃、而是隨個人所好而恣意創造出來的,再加上漢字本身做為文字基礎的缺點, 致使它呈現相當混亂的文字使用現象。這現象就如同當前台灣的台語文書寫一樣,文字的使用並未達成相當的標準化。 雖然【字字】喃在越南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產",然而它卻沒有辦法取代漢字或與漢字並駕齊驅,這主要的原因為: 第一,受中國價值觀之影響。因為漢字在中國被視為唯一的正統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國奉為宗主國,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漢字奉為圭臬、不敢對之不敬。唯一少數欲推行【字字】喃的例子為Ho Quy Li (胡季犛1400-1407)及Quang Trung (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們在位期間甚短,致使對【字字】喃的發展影響有限。其中Ho Quy Li因大力推行【字字】喃,因而在中國明朝入侵越南時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第二,受科舉制度之束縛。由於各朝代均將漢字列為正統、並列在科舉考試之內,致使想當官的文人不得不學漢字、背誦四書五經等。一但這些人考試入取、功成名就後,當然就繼續擁護漢字的正統地位,因為這樣才能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相形之下,那些沒入取、略懂漢字的文人因生活週遭與勞苦大眾接觸,為了反應實際需要,就傾向於使用【字字】喃。 第三,【字字】喃受先天文字限制。【字字】喃主要是按形聲方式,結合二個漢字(一個表音、一個表意)來造成一個新字。由於漢字本身有很多缺點,【字字】喃當然也一一繼承了,甚至衍生出比漢字更多的問題。譬如,漢語的「字」在【字字】喃裡寫做 「【字字】」,「年輕」寫成「 」。「 」一字在越語裡發音/tre/;「 」裡頭的「」(漢越音/le/)用來"暗示" 的發音,「小」用來隱喻年輕的意思。由此可知【字字】喃其實是比漢字更複雜、難學的。一般來說,要懂【字字】喃,必須要先會讀漢字才行。由於【字字】喃的複雜及未標準化,使得【字字】喃在推行上困難重重。 五 越南羅馬字之興起
越南的書寫文字一直到十七世紀,紀錄「音素」(phoneme)的羅馬字的出現才有重大的轉折。雖然羅馬字在那時已出現,卻要等到二十世紀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漢字的地位。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傳教士逐漸到越南來傳教。傳教士們為了容易學好越語並與當地越南人溝通,於是利用歐洲人熟悉的羅馬字來替越南語設計一套新的書寫系統。 和多數的文字發展歷史一樣, 越南羅馬字的發展並不是由一人於一天之內發明出來的,而是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由一群人共同累積經驗而"約定俗成"起來的。 在經歷各傳教士的努力下,第一本越南羅馬字的詞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語三語對照詞典」 於1651年由法籍傳教士「得路」 出版。(Do 1972)「得路」和其「越葡拉」辭典對越南羅馬字的貢獻就如同「麥都思」 和他於1837年所出版之「福建方言字典」 對台灣教會「白話字」 的奠基性貢獻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扮演集大成、並將付諸出版的第一人。「得路」的羅馬字拼字系統在歷經不同時期的稍微修改後,成為當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國語字」。 在十九世紀後半段之前,越南羅馬字主要只在教會之中流傳。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到來,羅馬字才逐漸提升地位與普遍被使用。(Vien Van Hoc 1961:21-22)譬如,法國殖民者將羅馬字列入學校課程, 而且於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當時的官方發行第一份羅馬字報紙「Gia Dinh Bao」(嘉定報);越南羅馬字也從這時起叫做「Chu Quoc Ngu」(國語字)。(Vien Van Hoc 1961:22)「嘉定報」就如同台灣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羅馬字報紙「Tai-oan-hu-sia Kau-hoe-po」 一樣,具帶頭普遍羅馬字之貢獻。另一個例子是,南部總督於1882年簽定一份規定所有越南語的公文必須用羅馬字的議定(Vien Van Hoc 1961:22-23)。 法國之所以推動越南羅馬字,主要有以下之原因: 第一,法國殖民者認定漢字是法國人與越南人之間的障礙。由於越南長期奉中國為宗主國、並透過漢字學習中國文化與價值觀,如果讓越南人繼續使用漢字無疑是讓越南保持與中國的親密關係。為讓越南斷絕與中國的關係、並改為親近法國,勢必要用羅馬字取代漢字。 第二,羅馬字是讓越南人從越語過渡到法語的重要媒介。法國殖民者認為當越南人掌握著越南羅馬字後就容易進一步學習法語、最後並完全轉換到使用法語。所以推行羅馬字是推行法語的重要手段之一。(DeFrancis 1977:131-134) 總之,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羅馬字成功取代漢字這一事件上扮演著「催化」的角色。雖然殖民者的初衷是要利用羅馬字來推行法語,卻無形中營造越南羅馬字初期成長的空間。 雖然在法國殖民者的推動下,越南羅馬字在十九世紀後期有比以前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當有限。(DeFrancis 1977:69)羅馬字的推行要在二十世紀初透過越南本土的民族主義者的鼓吹後才有顯著的進展。(DeFrancis 1977:159)原因是:在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氣氛下,使用外來的羅馬字被視為是趨附外來殖民政權的行為。然而當越南民族主義者感受到羅馬字簡單、好學、是教育民眾的好工具時,他們已把羅馬字本土化成為對抗外來統治的利器。 鼓吹羅馬字的民族主義運動的代表性團體首推「東京義塾」的成員。 「東京義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二十年代台灣的「文化協會」一樣;兩者的差別在「文化協會」並不注重羅馬字、只倡導漢字白話文。這差別也注定了羅馬字在台灣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發展命運。 「東京義塾」的成員主要是一些留學日本的越南知識份子。他們於1907年在「河內」設立「東京義塾」學校,用來傳授西方思想與科學新知等。他們認為要達成啟發民智的目的,非得透過越南羅馬字不可。所以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普及羅馬字;透過羅馬字來教育民眾、讓大眾有知識,以對抗法國殖民統治。「東京義塾」雖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國殖民者強制關閉,然而他們的主張在知識份子中卻廣為受到認同與支持。之後,「推廣羅馬字」逐漸成為越南民族主義者中的普遍主張與推動要點,並興起一股興學、辦羅馬字報的風潮。(Vuong & Vu 1980:20-32)據估計,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種羅馬字報紙。(Hannas 1997:86) 雖然羅馬字在民族主義者的推行下有顯著的成就,然而並不代表羅馬字已完全取代漢字和法文。羅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進一步提升為國家唯一正式書寫文字的地位。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於9月8日又隨即公佈政府全面推行羅馬字教育。他於該年十月份又發表一份呼籲全國同胞共同掃除文盲的公開信,在信中他說:
據估計,1945年全國識字人數大約為20%;在全面推行羅馬字後,在1953年已提升到70%。(DeFrancis 1977:240) 綜觀越南從漢字與【字字】喃成功轉換成羅馬字,可以歸因於「外在」與「內在」二大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越南在長期受中國及法國殖民統治之下,試圖利用越南羅馬字做為文化獨立的基礎、以進一步保障民族政治之獨立。在二次大戰當中,越南面對法國、日本、英國、美國及中國等之既鬥爭又聯合的局勢, 不得不思考為民族獨立鋪路之方法。在四十年代,日軍為侵略中國而進軍越南,打算以越南做為攻擊中國西南地區的根據地。對中國來說,遣軍進入越南以掃除日軍根據地是有需要的。然而當時仍控制越南的法國當局卻對中國懷有疑慮,深怕中國軍隊一入越南將使越南重回中國之手裡。對越南的領導人來說,如何利用各國的矛盾讓越南獲得獨立乃是當務之急。胡志明對中國當然相當了解,他也怕中國利用掃蕩日軍做藉口而佔領越南。於是他的策略是力阻中國軍隊進入越南,(蔣永敬1971:107)並策動反中國之運動。(蔣永敬1971:228-240)「羅馬字」在這時也成為確保政治、文化獨立之最好選擇。 內在因素是指反封建、反知識壟斷的廣大需求。就如同胡志明在掃除文盲的公開信中所提及的,如何讓那廣大的未受教育的群眾擁有新知識以求國富民強是當務之急。在十九世紀以前的越南封建社會中,唯一外來的主要威脅為中國;在那情形之下,採用漢字雖然會造成多數的勞苦階級成為文盲,卻可以消除中國的侵略慾並滿足越南封建朝廷的既得利益。然而,到二十世紀後,越南所要面對的不只是中國,而是接連而來的西歐及日本帝國主義。【字字】喃雖然具越南民族特色,可是卻複雜難學。相形之下,簡單、易學的羅馬字也就成了啟發民智、對抗外來統治的最好選擇。越南民族主義領導者在體悟到時代的變遷後,毅然決定採用羅馬字。在掌握到"大多數民眾為文盲、僅相對少數既得利益者識漢字"的情況下,頃全國之力去推行羅馬字,當然很快就收到成效。 六 結論
從越南這個例子可以印證Gelb (1952:196)所說的「只有在傳統文字發源地以外之邊外人才敢於做革命性的文字改革並獲得極大成就」。越南的民族主義領導者因為有強烈的越南民族國家意識,加上反封建、反知識壟斷的潮流鼓動下,因而能破釜沉舟的對漢字進行改革、最後並用羅馬字將之取代。相形之下,台灣人能嗎?台獨運動者有這種覺悟嗎?多數台獨運動者總是認為台灣人的獨立意識不夠強,然而卻很少領導者願重視文化上"去中國化"的重要性;甚至隨那些統派人士起舞,認為推行台語文 有礙台灣的族群和諧。事實上,台灣人的國家認同的模糊剛好反映在他們對台語文的曖昧態度上;他們對使用台語文的不確定性也顯示在台灣人對台灣前途定位的畏懼。 有人說:語言和獨立建國沒有必然的關係。當然,他們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他們有相對的關係。如果台灣人天生就講北京話,台灣人當然還有權利主張台灣獨立;然而台灣人天生是講台灣話的,他們是因為受政治壓迫才講北京話的,恢復講台灣話對台灣認同是有幫助的。蔣為文針對大學生所做的台語文態度調查結果也顯示:"台語文"和"台灣的國家認同"有正相關、加分的效果。(Chiung 1999) 基本上,政治和文化是"共生"的關係。政治可以影響文化,文化也可以決定政治。以越南為例,越南在受中國的政治、文化二千年的影響後,能獨立成功成為一現代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越南傳統的政治、文化架構在十九世紀法國勢力進入後才逐漸動搖。法國以武力建立殖民的政治架構後,又廢除越南的科舉制度、進行文化的解構和再建構,以增加殖民體制的穩定度。對越南人來講,若要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就得拋棄傳統的中國式架構、並擺脫新來的法國殖民體制;法國的介入剛好協助越南拆掉中國架構,接下來該做的就剩如何建立越南自己的政治、文化架構。二十世紀初,越南人既然在軍事、政治上暫時無法得到勝利,就應從文化方面下手,透過文化和政治是共生的關係來累積力量。越南的改革派知識份子透過推動越南語文和羅馬字來普及知識、加強民族意識、累積政治反抗的資源;當1945年宣布獨立、建立本土政治架構後,馬上宣布越南語文和羅馬字的國家地位,用政治力來做文化獨立的後盾;透過建造和中國、法國不同的文化架構來確保政治體制的穩定,達成政治、文化的完全獨立。
|
2002年7月 26期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6%8A%E5%8D%97%E8%AF%AD&variant=zh-cn
越南语的文字演变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字儒”)开始有系统的,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宋朝,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大越史记全书》及《大南实录》.但是需要澄清的是,这些汉字写成的文章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著作是汉文著作,而非越文著作.
随著汉字在越南的传播,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语词汇,这些字就是喃字.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Nguyễn Du)写成的《金云翘传(Truyện Kiều)》.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尽管此间的胡朝(西元1400-1407年)跟阮西山王朝(西元1788-1802年)统治者曾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
现在的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叫做国语字(CQN; 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Alexandre de Rhodes/A-Lịch-Sơn Đắc-Lộ, 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占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图片的越南文写的是“我说越南语”.第一行是用国语字写的越南文,第二行是用汉喃混写的越南文.三个有划线的字为喃字
越南语国语字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制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意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著,到了17世纪法国的传教士亚历山-德-罗(Alexandre de Rhodes)用他自己创制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辞典》,这标志著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目前越南语国语字使用除F(f), J(j), W(w), Z(z)之外的22个拉丁字母以及Ă(ă), Â(â), Đ(đ), Ê(ê), Ô(ô), Ơ(ơ), Ư(ư) 7个变化字母。元音字母通过上加或下添符号来表达声调种类,国语字用了5个符号表达6个声调(有一个声调没用符号):(以a为例)à, ả, ã, á, ạ。在书写的时候,按照音节隔写,外来语双音节的词汇或音译词用短横连接每个音节,比如 Ra-đi-ô (radio).
在今天的国语字的复合字母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传教士们母语文字的痕迹.
NH 来自葡萄牙语
GI, GH 来自意大利语
TR 来自法语
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介音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而海外越侨并没有接受修改后的新规则,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语跟海外越南语在声调符号的标注上产生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影响到阅读理解,而且人们一般也不容易察觉.比如: “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写是 văn hoá ,而越侨的标注方式(也是修订规则以前的标注方式)是 văn hóa
汉字对音
由于越南语引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所以汉字的古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多数声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别是区分了舌根鼻音声母 ng(疑母)、喻母跟零声母的汉字.比如鱼 ngư、俞 du 跟于 ư.当然部分声母出现了变异,例如西(si)念做 tây, 民(min)念做 dân
越南语的汉字音韵尾出现了4个变异,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它对汉字韵尾保留的完整性.古汉语韵尾收n, m, p, t的汉字在越南语中依然收n, m, p, t. 例如 判 phán、帆 phàm 、法 pháp、 发 phát
古汉语尾韵收ng的汉字在越南语中分化成ng, nh两个韵尾,具体的分化规则是韵母是洪音(a, o, ơ, u, ư)的时候,韵尾是ng(例如空không, 光 quang, 浓 nùng);韵母是细音(念/ɛ/时的a,i,e)的时候,韵尾是nh(京 kinh, 生 sinh, 成 thành.)
在原汉字文化圈国家中,越南、日本跟韩国在引入汉语词汇的时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汉字的古汉语发音,但是只读越南语引入汉音的时候,连声调都一并保留.虽然越南语将古汉语的两个入声调归入了两个去声调(锐声跟重声)中,但是还是完整重现“平上去入分阴阳”的8个声调,因为入声字带有p, t, ch, c韵尾,非常容易同去声字分别开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7%E5%96%83&variant=zh-cn
字喃
字喃(Chữ Nôm;𡦂喃、𡨸喃)是一种过去在越南通行,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言的文字。
在越南语言文化历史上,字喃的写法一直没有固定下来,以及上位者的不推广,使得使用的层面不广。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高官主要都是使用汉语和汉字;其次,文化较低的人亦未必有机会学习。再者,字喃很多都是以形声造字,所以必须先读通汉字才能懂字喃。而知识份子暸解汉字后,又不愿使用字喃,造成流传不易。
此后法国传教士在越南推广罗马字拼写越南语后,使用字喃的人口即几近绝迹。
在越南历史上,字喃只有两段时间得到官方承认其地位。这两段时间分别是胡季犛执政并纂夺陈朝的期间,以及西山朝阮惠执政的期间,政府会在公文书信里使用字喃。
http://www.kepu.com.cn/big5/technology/printing/evolve/evl671_0401b_pic.html
語言跟血統來源沒有必然關係的耶,難道美國黑人屬印歐種而跟非洲的沒有關係乎?
若果只要單靠語言學去考據的話,就會好像工程學博士朱學淵那樣鬧出笑話耶,匈牙利人、匈奴人、月氏人、羯人......全部都是通古斯人耶。
越南人的源頭乃雒越,即駱越,乃構成交趾人的主要成份,這個乃有歷史資料及考古證據支持,就已經足夠了耶。
至於越來越語後來的演變,就是另一回事耶。
我在圖書館看了一本大陸出版的書,是關於柬埔寨的耶,前面有歷史及民族的介紹,而後面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書中介紹柬埔寨的土著民族主要有三個:高棉人 (Khmer)、占人 (Cham)及上高棉人 (Khmer Loeu)。
書中說,高棉人來源論點有三:
一、跟印度人同源,因為古時印度人在今柬埔寨建立婆羅門文化;
二、柬埔寨土著民族,此論點受柬埔寨本國學者支持;
三、中國古籍稱的吉蔑人或崑崙人,源西亞洲西北高原經雲南從入中南半島。
占人乃中南半島土著之一,最先受印度文化影響,後來跟遷入的馬來人混居及融合,並且伊斯蘭化,融入大量阿拉伯詞彙耶。
上高棉人的忘掉了耶,好像跟高棉人沒有關係的耶。
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kaogu/2005-07/28/content_4747439.htm
昆仑奴俑 | ||
(2005-07-28) |
||
| ||
| ||
|
越南语属于孤立语言,系属未定。早期有人划入汉藏语系,现在以认为归属南亚语系者居多,但并没有最后的定论。
泰人的擴張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耶,好像受高棉人的影響而吸納了部份印度文化,例如泰文字母的創制耶。
至於駱越種的交趾人在擴張之後,為何會連語言也改變了呢?這是個謎耶,現在語言學家也無法解答耶。
越南向南扩张,征服占城,真腊等民族是确实的事情,但越南人大概一开始就和孟高棉语族,也就是今天的柬埔寨人,中国的佤族人有起源上的关系,后来随着壮族农耕文化的输入,又和壮族有一定的融合。至于历史上的骆越是怎么回事,还有待于考古学上的解释。
一直不明白,如果越南和僚人同为骆越,那么最基本的词汇(如:田、地、水、米饭、家……)应该有相同或相似的才对啊。想像一下,老挝、泰国和僚人相距多远啊,上千年来又没有文化上的交流,还是有不少共同的基本的词汇,而越南京族和壮族世代为邻,在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不少的碰撞,但在语言上却没有太多相同或相似的词汇。为什么?越南人和僚人的真的同是骆越的后裔吗?
不論是中國又還是越南的歷史記載,與及考古的研究,古時越南北部的交趾及九真,居民都是雒越人,即百越的駱越種,都是越人風俗,斷髮文身的耶,沒有孟-高棉人的痕跡耶。
而對於九真以南的日南或林邑及以南的占城地區的種族記載則非常清楚,居民乃崑崙種,即馬來種的占人,體黑髱髮耶。占城南方才是高棉種的真臘耶。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