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同学录上知道这个网站的。一上来看,觉得好眼熟。不光是图片、文字和风格,都让我太熟悉了。
直到我看到首页上“山魂水魄、骆越长风、壮族聚落、踏歌起舞”这部分内容时,我才明白是什么回事!这些内容选自《壮族》光盘,而我曾是《壮族》光盘的项目经理。这个光盘项目前后历时两年,我所在的软件公司负责制作。2001年我带着《壮族》光盘两次单独赴北京参加全国性(港澳台大陆)比赛,最终获得比赛最高奖——首届中华杯全国多媒体作品大奖赛唯一大奖,在78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民间奖项,而2002年《壮族》光盘获得了第二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这是我国电子出版物的政府奖和最高奖。《壮族》光盘迄今为止是唯一集民间、政府这两大奖项为一身的多媒体作品,我为自己能参加这个项目感到骄傲,也为自己参与传播壮族文化做了一点贡献而自豪。
在光盘制作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我们壮族研究的几位泰斗,如广西壮族研究所的覃乃昌所长、覃彩鸾副所长、广西社科院的潘其旭教授,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范西姆老师、广西博物馆的几个老师等等。 这个网站的几个版主,一看就是对壮族文化十分有研究的人,不知是否有我所认识的这些尊敬的老师呢?
作为壮族后代,我深为自己的民族而骄傲,同时也因自己的民族而受过怀疑和排挤。我在外省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女同学对我的民族表示了不屑和侮辱,当时我跟她说——“讲普通话、了解汉族文化,你未必比我厉害,而讲壮话、了解壮族文化,你却一窍不通,你有什么可看不起我的?!”
但是很惭愧——即使我比同龄的大多年轻人更了解壮族一些,但是我所知的还很少很少,我只会说比较日常的壮话,有时老家的人用一些故事、典故来比喻,我就不明白了。(呵呵!我小的时候曾经追问周围的所有的人,“谢谢”一词的壮话是什么,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好象壮话里没有那么简练而干脆地表达谢意的对应的词)
今后我将多上这个网站。希望听到更多“北壮”的歌——我听不太懂靖西和德保的壮语。
哈,热诚欢迎贝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实,正如您所披露曾参与制作经典电子光盘《壮族》所显示的,您的才智早就凝聚在该作品中或多或少对这个网站予以影响了!先多谢您啊!民族文化如何用现代理念去挖掘整理,用现代技术去包装和传播,是要靠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做才行。这方面你是成功者,但愿能继续看到您的成果,更希望您在这个网站展现自己的才干!
欢迎“壮家村姑”贝侬。首先感谢你对《壮族》光盘问世的贡献,以及你对该光盘获奖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我认为这个光盘对壮族文化的传播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贡献的,我们壮族在线开办初期,就得到这个光盘的不少启发。其次,你认识的上述壮学学者和文化人,都是我认识且一直敬重的前辈,其中潘其旭、覃乃昌、覃彩銮、郑超雄等学者自从本站创办以来就一直关心着我们网站发展,而且还经常参加我们网站网友的聚会,他们都是我们网站“名誉顾问”。而这个网站的几个版主,包括我在内,其实都是壮族文化的业余爱好者,谈不上“对壮族文化十分有研究的人”,你过奖了。当然,作为壮族人,我们关心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水平有限,有时候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壮族文化的热情,很多贝侬也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希望你继续关注本站的发展,更希望你能够参与我们的讨论,乃至为网站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谢谢。
原来田林的“谢谢”和右江土语、德靖土语的“谢谢”一样,我的母语德保话为kyo mbais,用汉字无法确切表示,近似于“爵买”,和楼主母语的“主买”明显是同一个词。
其实我先前就了解到,僚区腹地(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这个词用法相当一致,其中桂边土语、右江土语的发音都是 jo mbaiq,德靖土语为 kyo mbais (标准壮文字典收录为 gyombaiq),甚至连布依语第一土语的“谢谢”也是这个词,只是因为布依文方案不同,写法也不一样,为 jolmbaais 。但无论是 jo mbaiq 、jol mbaais 还是 kyo mbais ,实际上都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方言变体。
首先 kyo (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 gyo)或 jol(布依文),意思是“借”“托”,如借钱,就可以说 kyo ngaenz ,但这个“借”一般是有借无还的,而与之相对的“有借有还”那种“贷”则是 gaemx。
其次,mbais(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mbaiq)或mbaais(布依文) 则源于一种祭神仪式上供奉给神灵的肉,后来则引申到了举行礼仪仪式上的佳肴,现在壮族民间仍然普遍保留相关的习俗,如婚礼宴席上的妇女席并不大吃大喝,而只是吃零碎的菜肴,而宴席后大家则将那些整块的肉或菜肴分配打包回家,这些肉或者菜肴就叫做“mbais(标准壮文为 mbaiq,布依文 mbaais)”,另外,婴儿的三日酒、满月酒等礼宴妇女席也都是这样宴后将佳肴分配打包回家,而且都叫mbais。
综上所述,kyo mbais 一词,字面意思为“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其实是来源于对神灵的感激,即祭祀仪式后,将祭神的肉(圣餐)分配给每一个参加祭祀仪式的成员,打包回家得以享用,出于感激,于是“kyo mbais”这个词就从“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逐步延伸成为了“谢谢”、“感谢”、“托福”的意思,并在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僚人民间(无论是南僚还是北僚)形成用法比较统一的词汇。虽然壮语标准语言点武鸣县一带似乎并无这个词,但标准壮语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写法为 gyombaiq 。
我还了解过,云南省师宗县一带的壮语(属于壮语北部方言丘北土语),“谢谢”一词为 mbaiq ndei。其中的 mbaiq 就是上面的 mbais,词源一样;ndei 一词本意就是“好”。字面意思为“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真好”——也是出于对神灵的感激吧。
谢谢大家的欢迎!大家过奖了,我只不过做了当时的本职工作而已,当时并没有过多崇高的动机:)
说到讲壮话,我从小到大闹了无数笑话。把“筷子”的发音说成“坟墓”的发音,把“女婿”说成“茄子”(因此我先生现在被称为我们家族的“大茄子”),而我的名字叫“丹”,和壮话的“木炭”发音一样,冬天烤火加炭时,大家都不怀好意的讨论是用我的手还是腿去添火。十年前老家刚装电话,我打电话时开口就说:“奶奶你好吗?”本来汉语“你好吗”表示的是对身体可好、心情可好之类的问候,我用的是汉语直译壮语的方式,结果在老人家听来,是质疑奶奶心肠好不好,品行好不好了,这个笑话被父老乡亲流传至今。
有时我觉得壮语很奇妙,尤其是一些形容词。小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曾经就“红色”找到了无数个表达的词,而汉语里的红,就远不如壮语的红那么有层次、有感情色彩,词量也远远不如。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壮语里对一个人的外貌、神态、衣着等外在形象的描述,我觉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很简洁,若用汉语表达出同样的意思,要不就太累赘,要不就失去了原有的谐趣。比如我妈妈经常用一个词来评价我们衣服穿得好——“xia ra!”(音译),我觉得它表达的意思远比得体大方更丰富。
还有就是对味觉的描述,关于入味,我妈妈还经常使用一个词(我都没法打出音译的汉语或汉语拼音!)真的是太好了,不但描述了客观的味道,还体现了主观的愉悦。
纯粹的壮语只能体现于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事件描述,如果稍带现代色彩,就不可避免带上汉语。因为壮话里原先是不可能有“火车”、“计算机”、“手机”这些东西的。所以,即使在讲壮语,也不可避免越来越与汉语接近了。
欢迎壮家村姑贝侬!
我是北壮的。我老家“筷子”的发音和“坟墓”的发音一样,都是'deih',不过“坟墓”还可以说成“moh”(该属古借汉吧?)。附近村也说“坟墓”为“dih”的,标准的我就不知道了。“女婿”和“茄子”音确实很近lwg gwiz 和lwg geiz。有时候我还搞混。
还有看了红棉的解释,我才想起来把好象老辈们说‘谢谢你’为 ‘gyo rengz mwngz’意思为“托你力气”。
欢迎壮家村姑贝侬!
我是北壮的。我老家“筷子”的发音和“坟墓”的发音一样,都是'deih',不过“坟墓”还可以说成“moh”(该属古借汉吧?)。附近村也说“坟墓”为“dih”的,标准的我就不知道了。“女婿”和“茄子”音确实很近lwg gwiz 和lwg geiz。有时候我还搞混。
还有看了红棉的解释,我才想起来把好象老辈们说‘谢谢你’为 ‘gyo rengz mwngz’意思为“托你力气”。
筷子是"dawh",坟墓是"deih",是有差别的.
在我老家,直接说谢谢的比较少,如果别人帮了你的忙,可以说:"Dwgrengz mwngz lo"(辛苦你了)就包含有谢谢的意思了!
黔中土语 谢谢 = nac ndil, 坟墓= moh ,dih少用。
你好吗,这样的问候语是近代引进的“洋货”,汉语里也没有这样的问法,
在僚语的问候语里,特别是对老年人,一般用, ius ndil, 如:mengz bu xlaaux ius ndil lee? 或ius ndil lee?. 是 平安 吉祥的意思,其实可以推广为见面招呼用语,
在祭词中有:bausyah baauc iusndil, iusndil iusxamx,iusndil lumc ramx,iusxamx lumc nail.直译是;祖宗保佑平安,吉祥平静,象水 象雪,
谢谢这个词后面有还这一层意思,之前都不知道,谢谢贝侬了!我现在在云南读研究生,开始接触一些傣族同学,很奇怪他们的傣族语有许多和壮语发音、意思都一样!他们在一到十发音中,就是前面的1、2、3、4和壮语发音不同,但后面的5、6、7、8、9、10却一模一样。并且在一些生活用语上也有许多一样的,上次我和一同学打电话,用壮语骂了他一句,身边的傣族同学就听懂意思,之后他说傣族语也是那样发音的。这是我很想了解傣族!
我家乡“谢谢”一般是说“do ceh”(多谢),中老年人还另有一些词,如“kix lvaeh”(企赖)等。
另:筷子 cih(箸),肉坟 pvaenz(坟),骨坟 slan(山);女婿 go yez(姑爷),茄子 gva kiz(茄瓜)。
“谢谢你”我们东巴凤说“angj mwngz”,有时得到别人的帮助也说“gyo mwngz”。
我也是河池人!
kix lvaeh”(企赖)在我老家好象是“幸亏”“多亏了……”的意思,有事后庆幸的味道。
我也不懂壮文,大家那么热情的告诉我那些发音,我却拼不出来,真是惭愧。
谢谢新桂系!
我在南宁工作
家园又多了个村姑,真高兴!!
欢迎!!不知道是不是该叫姐姐?
我就觉得为什么壮族在线的壮文教学版块没有内容
我真的很想学壮文的
如果我们都会写壮文,我们就可以交流各不同地方的词语!
许多别的地方失传的词汇就可以再找回来了
也有利于壮语的流传啊!
答凌波仙子:
估计我应该比你年长。
不过在这里我是新人,你是前辈。
真是新鲜~~
在这里学到不少东西哦
我也属于是北壮的的吧,筷子”的发音我们就是“DE”“德”就是这样个音。“女婿”和“茄子”音差不多,但是讲壮是可以听出来的!!
现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讲壮话了,想起小的时候连毛泽东的名字我们都是讲壮语的!好悲哀的一个年代。。
原来田林的“谢谢”和右江土语、德靖土语的“谢谢”一样,我的母语德保话为kyo mbais,用汉字无法确切表示,近似于“爵买”,和楼主母语的“主买”明显是同一个词。
其实我先前就了解到,僚区腹地(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这个词用法相当一致,其中桂边土语、右江土语的发音都是 jo mbaiq,德靖土语为 kyo mbais (标准壮文字典收录为 gyombaiq),甚至连布依语第一土语的“谢谢”也是这个词,只是因为布依文方案不同,写法也不一样,为 jolmbaais 。但无论是 jo mbaiq 、jol mbaais 还是 kyo mbais ,实际上都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方言变体。
首先 kyo (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 gyo)或 jol(布依文),意思是“借”“托”,如借钱,就可以说 kyo ngaenz ,但这个“借”一般是有借无还的,而与之相对的“有借有还”那种“贷”则是 gaemx。
其次,mbais(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mbaiq)或mbaais(布依文) 则源于一种祭神仪式上供奉给神灵的肉,后来则引申到了举行礼仪仪式上的佳肴,现在壮族民间仍然普遍保留相关的习俗,如婚礼宴席上的妇女席并不大吃大喝,而只是吃零碎的菜肴,而宴席后大家则将那些整块的肉或菜肴分配打包回家,这些肉或者菜肴就叫做“mbais(标准壮文为 mbaiq,布依文 mbaais)”,另外,婴儿的三日酒、满月酒等礼宴妇女席也都是这样宴后将佳肴分配打包回家,而且都叫mbais。
综上所述,kyo mbais 一词,字面意思为“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其实是来源于对神灵的感激,即祭祀仪式后,将祭神的肉(圣餐)分配给每一个参加祭祀仪式的成员,打包回家得以享用,出于感激,于是“kyo mbais”这个词就从“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逐步延伸成为了“谢谢”、“感谢”、“托福”的意思,并在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僚人民间(无论是南僚还是北僚)形成用法比较统一的词汇。虽然壮语标准语言点武鸣县一带似乎并无这个词,但标准壮语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写法为 gyombaiq 。
我还了解过,云南省师宗县一带的壮语(属于壮语北部方言丘北土语),“谢谢”一词为 mbaiq ndei。其中的 mbaiq 就是上面的 mbais,词源一样;ndei 一词本意就是“好”。字面意思为“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真好”——也是出于对神灵的感激吧。
揣摩kyo mbaiq、gyo mbaiq与本地方言的对应,可以从Ky、R声母的对应得到解释,如“找”kya/ra。因此,这里的kyo有可能对应ro。根据红棉树的解释,kyo有“借”“托”的意思;而ro在左江土语也有“借”的意思(多数被汉语借词“jiq”取代了,北壮为ciq)。mbaiq,也是“肉”的意思。Ro mbaiq“借肉”、Ro rungh“借光”。因此,Ro mbaiq和kyo mbaiq或gyo mbaiq显然应该是同样的意思。
我家乡“谢谢”一般是说“do ceh”(多谢),中老年人还另有一些词,如“kix lvaeh”(企赖)等。
另:筷子 cih(箸),肉坟 pvaenz(坟),骨坟 slan(山);女婿 go yez(姑爷),茄子 gva kiz(茄瓜)。
我也是河池人!
kix lvaeh”(企赖)在我老家好象是“幸亏”“多亏了……”的意思,有事后庆幸的味道。
我也不懂壮文,大家那么热情的告诉我那些发音,我却拼不出来,真是惭愧。
看来,“kix lvaeh”(企赖)或“Xìt lại”(企赖)这个词也是南北通用的。有“幸亏”“多亏”的意思,但我们这里还引申为“谢谢”,即沙南曼森所说的那层意思,但年轻人也使用,不只是中老年人才讲。Xìt lại màư! “谢谢你”、“多亏你”的意思。
我家乡“谢谢”一般是说“do ceh”(多谢),中老年人还另有一些词,如“kix lvaeh”(企赖)等。
另:筷子 cih(箸),肉坟 pvaenz(坟),骨坟 slan(山);女婿 go yez(姑爷),茄子 gva kiz(茄瓜)。
我也是河池人!
kix lvaeh”(企赖)在我老家好象是“幸亏”“多亏了……”的意思,有事后庆幸的味道。
我也不懂壮文,大家那么热情的告诉我那些发音,我却拼不出来,真是惭愧。
看来,“kix lvaeh”(企赖)或“X靦 l?i”(企赖)这个词也是南北通用的。有“幸亏”“多亏”的意思,但我们这里还引申为“谢谢”,即沙南曼森所说的那层意思,但年轻人也使用,不只是中老年人才讲。X靦 l?i m?! “谢谢你”、“多亏你”的意思。
我们说ga lai:全靠,幸亏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