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壮族故都·靖西安德一瞥(2)→
大村屯(Mbanj Lung):位于安德镇东南角,距离安德镇不过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一百多户人家。我们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寄宿的。
[attach]10995[/attach]
大村屯河边戏水的男孩子们
因为接近镇子,这个屯里的干栏建筑保留得不多了。我转了几条村巷,只找到了一个传统干栏,以及一些建筑材料改良的干栏房子。
[attach]10996[/attach]
[attach]10997[/attach]
[attach]10998[/attach]
四大神社:公凸版;神农;雅栅;文昌。
[attach]10999[/attach]
[attach]11000[/attach]
公祖神社:在安德,人们习惯把公祖称呼为“公凸版”,意思是“村头公”的意思。这个公祖是新建的,还没有举行立社仪式,因此里面还没有供奉神位,当然也就还没有香火了。
[attach]11001[/attach]
[attach]11002[/attach]
[attach]11003[/attach]
神农是农田的保护神,供奉在后山脚的大叶榕老树下,郁郁葱葱的树盖将夏日的暑气驱逐出它的树荫,甚至营造出阴凉的气氛,树下神农社在静谧当中显得颇为神秘。
[attach]11004[/attach]
[attach]11005[/attach]
雅栅是家禽家畜的保护神,位于村子中央菜地的附近,低矮的社亭表示她的地位要低于公祖神社和神农,但是香火仍然很旺,毕竟每家每户都想祈求自己家禽家畜茁壮和兴旺。
[attach]11017[/attach]
[attach]11018[/attach]
[attach]11006[/attach]
[attach]11007[/attach]
文昌,顾名思义,是为了文化教育的昌盛而建立的,这本是汉族儒家文教体制进入僚人地区之后的产物。儒家不是宗教,但是进入僚区后,僚人按照自己的宗教传统将之设立为神社一般的祭祀场所。大村屯历来重视文教,所以建于村头公路边的文昌阁相对来说比较有气派,比如说我们寄宿的农家,据说其家族成员里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以教师居多,各种教师都有,一个家族都可以办一个学校了。
[attach]11008[/attach]
木瓜
[attach]11009[/attach]
[attach]11010[/attach]
母鸡带小鸡
老妪放水牛
[attach]11012[/attach]
[attach]11013[/attach]
[attach]11014[/attach]
[attach]11015[/attach]
[attach]11016[/attach]
我们所寄宿的农姓村民家中的祖宗牌位。因为这家的老婆婆是一个巫婆,所以旁边还有她的主神牌位。
我们住的农姓村民家的房子,是本屯最高的建筑物,我们在他家楼顶上可以将整个村子和周围的风景一览无遗。
从大村屯楼顶眺望不远处的安德镇
从大村屯楼顶向后仰视郁郁葱葱的后山
离开故都安德镇前往那坡县接触黑衣壮之前,我还随手拍摄了一些杂景。
[attach]11023[/attach]
大村屯前河边的大树和修憩场地
从大村屯遥望黑旗军凯旋纪念塔和南天门
大村屯旁的英雄纪念碑,据说是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身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听说两旁还有纪念侬智高和刘永福的石碑。
在安德镇头等车前往那坡县的时候,对面有一株被整成空心形状的绿化灌木,据说是镇上一位修自行车的老人在闲暇时间里修出来的,真是有心思啊。
突然对黑旗军特感兴趣,大哥能不能多发点有关黑旗军的东西啊?
动作优美!小心撞石!
动作优美!小心撞石!
动作优美!小心撞石!
呵呵,这条河里哪里有石头哪里有沙子,这些小孩子最清楚不过了,不用担心。
我等下也打算去那里游泳了,因为现在正在村里住,想洗澡的话只能去河里游泳了。
第 9 楼“大村屯旁的英雄纪念碑,据说是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身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听说两旁还有纪念侬智高和刘永福的石碑。”
能把“纪念侬智高和刘永福的石碑”照片贴上来吗?
你也一样有心啦....
精彩^_^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