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公元一千年前後ZT [打印本页]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4 15:05
标题: 公元一千年前後ZT

http://www.cuhk.hk/ics/21c/supplem/essay/0501015.htm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二○○五年四月號 總第 37 期
2005年4月30日

公元一千年前後

⊙ 孫隆基

* 本文另有刪節本載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5年四月號)。

  我在千年之交曾於本刊上發表一篇「應景」文章〈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千年〉(總64號,2001年4月),長篇則放在網上雜誌《世紀中國》。當時受時限拘束,只能說個粗枝大葉,細節有待落實,如今以公元1000年作起步點。縱使開了個頭,千年史計劃過於龐大,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完成?有鑒於網上長篇已在國內引起讀者回應,因此把「公元一千年」的提綱先行發表,希望能再起拋磚引玉之效。

  2001年之文也沒把方法學交待清楚。當時採取多元的解釋結構,其中資本主義的萌芽是一條主線。然而,從1980年代開始,經濟決定論已經式微,甚至整個「宏大敘事」的學統都受到詬病。千年史計劃有從方法學上加以整頓的必要。

一 從事「大歷史」的幾個根本問題

  中國儒家的史觀從歷史中汲取道德教訓,零碎的史實因能「資治」而被提升至普遍原理的高度。中國人對史學的高度評價也與「易」的宇宙觀有關:法則性和不變性兩者間非但沒劃上等號,反認為法則性見於變易之中。西方思想對法則性的追求卻是走了帕曼尼底斯和柏拉圖路線,把它和不變性和永恒性等同,待希臘哲學演變為近代西方的知識論,則變成對超脫特殊時空的「共相」的追求,因此,零碎的史實如何具有「知識」資格被問題化。早期的亞理士多德和笛卡兒的反歷史觀點且不說,自從19世紀以來,由於實證主義的興起,一直都有把歷史臣屬於自然科學的嘗試。它造成對超脫特定時空的法則性的追求,亦即是把歷史事件當作「非本質」的特例,用來論證一些普遍原理。

  可想而知,歷史學者對這類嘗試不具好感,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身份不致如此低微,是只替歷史哲學甚或社會科學提供原料。然而,只關注獨特事件的歷史學者會淪於偏窄。其實,任何解釋都必含「共相」,否則連把這些史實的意義傳達給第二者都發生問題。這個偏窄性是今日專業主義的通病,固不限於歷史學,但後者是研究「在時空裏只發生一次的獨特事件」,其偏窄性會更趨嚴重。

  另一方面,探索歷史法則性的嘗試也有其自身的問題。今日已無人服膺19世紀式用一個動因──辯證法、階級鬥爭、物競天擇、生命衝力──來解釋歷史全程的做法。甚至如20世紀上葉湯因比、史賓格勒的文明學思維也只能當作失敗的教訓。他們固然能照顧到歷史的特殊相,但對「法則性」的理解是同一類事件在不同的文明裏的重復出現,讓歷史學家也像科學家般有預測能力。

  我在美國講授歷史哲學的課程,曾舉例說明在歷史解釋裏的因果律是怎麼一回事:1605年,英國的天主教徒陰謀用炸藥炸毀國會、行刺國王,萬一成事,我們該用怎樣的因果關係去解釋這個事件?我把這個因果律公式化如下:

C1+C2+C3+CN.....= E

在這裏,C1是"火柴"、C2是"火藥"、C3是"天主教徒對英國國教的仇恨",物理學家會選擇第一因、化學家會選擇第二因,歷史學家則會選擇第三因。問題在於:用一根火柴點燃火藥,在任何時空裏都會引起爆炸,如果不是歷史學家、新聞記者、刑事警察,不會講究它發生的特定時空。對歷史學家來說1605年的英國是其關注的全部。從純假想的角度出發,只需把「1605年的英國」這個條件複製,也可以建立準確的預測性。但如此對待歷史,無疑犯了「無情的謬誤」(apathetic fallacy),蓋吾人對待歷史好比是閱父母傳記或對愛人的回憶,只有唯一的才有意義。美國黑人懷念他們的領袖金恩博士,閱讀其生平,如把金恩博士複製二十八個,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因此,把歷史事件納入普遍性的因果律框架,只是為了解釋獨一無二的過去,並非在多個時空裏預測未來。

  湯因比、史賓格勒等人的毛病正是混淆了「年代學」和「邏輯的前後性」。後者是設定不論任何時地「因」必先於「果」的預測性格式。前者指某一個特定時空的事件繼起於另一事件之後,它可以包含前因後果,也可以只是編年敘事。正因為這個混淆,史賓格勒認為古典文化的亞歷山大在西方文化裏的對應物就是拿破侖、克倫威爾則是西方文化裏的謨罕默德,而湯因比慨歎六千年的文明史過短、能令他掌握的文明只有二十一個,他發現的法則性有待標本的累增方能全面確立。即使一個國會炸藥案,其因果關係已經是千頭萬緒,乃一個獨特的複合體。湯、史等人卻以整個文明為單位,去尋找同步調的法則性,那基本上是對因果律和預測性的誤解。

  我的千年史計劃反其道而行,把「在時空裏只發生一次的獨特事件」提升為「本質性」,而不是將其淪為某項普遍性法則的「例子」。但我的嘗試並非羅列一系列孤立事件,而是讓「在時空裏只發生一次的獨特事件」呈現出普遍性。「普遍性」只是一個用語,並非指不受任何時空限制,不受任何限制的保證,是連愛因斯坦都不敢開的。本文設定的時段限制是近一千年、空間限制是新大陸還未登場前的全球,本文羅列的史實因參與這個「全球千年史體系」而獲得普遍性意義。

  作為起端的公元1000年只是耶穌紀元的一個整數,如根據回曆,這個點不該是公元1000年,而今日也非第三個千年之始。然則,公元1000年有何特別?四年前,我因紀念千禧年才圍繞這個點做文章,發現它像很多條水流匯聚成的一個漩渦,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清晰可辨的漣漪泡沫。這樣的漩渦在歷史上會偶爾出現1。一位有數學素養的學者建議我應用「渾沌學說」,他提出了歷史長河的比喻。但目前來說,這頂多是一項比喻。現在讓我們由西到東環球地考察公元1000年。

二 千年之交:歐洲列國的誕生

   按照一般教科書,西羅馬亡於476年,此後即進入黑暗時代,也是中世紀的濫觴。其實,法蘭克族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與羅馬教廷合作,在800年左右還想恢復「羅馬帝國」。他的卡洛林王朝一統江山瓦解後,今日歐洲的列國才出現。

  查理曼的孫子去世後,帝國分裂為三,東部即後來的日爾曼。在查理曼時代,它還是異教徒地域,查理曼的多次征伐,就是為了把當地的薩克遜族納入基督教會的版圖。很反諷地,在962年,卻是薩克遜王朝的奧圖大帝(Otto the Great)即「神聖羅馬皇帝」位,取代查理曼後裔在東法蘭克地方的統治,為今日的德國之始。公元987年,巴黎伯爵、也是奧圖的妹夫休卡佩(Hugh Capet)被西法蘭克地方的王公們公舉為法蘭西國王,取代該地查理曼後裔的王位,為法國之濫觴。

  早在公元9世紀中期,卡洛林王朝已無法保衛西歐海岸免於北歐的異教徒維京人的侵略。在911年,西法蘭克的國王曾采以夷制夷措施,把諾曼第半島割讓給一位維京人首領,利用他去防衛疆土。他的後代逐漸壯大,在1066年,這些已經基督教化的「諾曼人」征服了英國,奠下今日英國的基礎。

  伊比利亞半島在公元8世紀被回教徒征服,成為大食帝國的一部分,當時沒人預料它會成為歐洲文化的一員。但後來大食帝國內部改朝換代,導致巴格達「黑衣大食」政權的誕生,在哥多瓦的回教國則擁立原先的「白衣大食」政權宣告獨立,成為伊比利亞歷史的重心。但哥多瓦政權的最後一位強人曼蘇爾(Al-Mansur)在1002年去世後,半島的歷史動力開始轉移到殘存在北部山區的基督教諸國,他們的「光復運動」(Reconquista)固然經歷數世紀始大功告成,但千年之交乃基督教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催生期。

  現在讓我們轉向東歐。波蘭自身的國史傳統把建國定於996年:是年梅什科(Mieszko)大公代表全體臣民接受基督教,並且直接從羅馬教廷處而不經由日爾曼教會受洗,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避免被強鄰奧圖大帝併吞。在付出這個代價後,波蘭在作為日爾曼的附庸之同時,卻能自成一國。這個安排多多少少界定了此後一千年波蘭與德國和羅馬的三角關係,也能說明至今波蘭和教廷關係仍特別親近。

  972年,奧圖大帝封馬札爾人的酋長給札(Géza)為「匈牙利國王」,後者於985年受洗為基督徒,但心中仍然是異教徒。待到他的兒子聖王史蒂芬(Stephen)繼任後,至997年始收拾異教的王公們,方才鞏固對馬札爾各族的統治,並於1000年獲教皇賜贈後來成為匈牙利國象徵的「聖史蒂芬王冠」──這是匈牙利的立國。

  北歐人(維京人)的基督教化較晚後,在10至11世紀之間(但非最末,殿后的是立陶宛人,在14世紀)。挪威在名王奧略夫二世(Olaf II Haraldsson)(995-1030)期間,大致上統一了挪威,因此他得以在全國推廣基督教。丹麥則在980年前後為藍齒哈羅德(Harold Bluetooth)統一,約在同時他決定改宗基督教。瑞典在1008年由國王奧洛夫(Olof Skötkonung)帶頭,全國開始脫離異教,但建國則在12世紀逐漸完成。大致上由挪威移民建立的冰島之國會則於公元1000年委任一名族長為全國挑選宗教,以避免宗教內戰,他選了基督教。

  俄羅斯的歷史較為人熟知: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Prince Vladimir)於988年決定從拜占廷處接受希臘正教,讓臣民脫離原始宗教,這個決定固由於俄羅斯和拜占廷通商關係特別密切,但也由於在上一個世紀聖濟利祿(St. Cyril)和聖默多狄(St. Methodius)已成功地試製了斯拉夫字母,俄國得以接受高級宗教,既無懼拜占廷之希臘化,也不畏羅馬之拉丁化,能創造自身之文化認同步入文明。這一步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基督教世界的一員,但從君士坦丁堡而非羅馬處受洗,也埋下日後異化於歐洲列國的伏筆。1056年拉丁教會與希臘正教正式分裂,俄羅斯與西歐分途發展遂成定局。

   上述是否只是一些孤立事件的羅列?如果後來有一塊隕石從外太空掉落在歐洲這個地帶,把它的歷史中斷掉,它和我們的千年史體系就不發生關係。既然沒發生這事,西歐和俄羅斯到了千年後期成為主宰全球的勢力,它們在1000年前後形成期的細流就特別重要,蓋其後來匯為海嘯巨浪。

三 處於轉型期的回教世界

   千年之交的回教世界是怎個模樣?它的轉化是多重的,既平行,也交疊,同時造成連鎖反應。首先,在西亞細亞,是伊朗人在融合了回教後擺脫阿拉伯文化的陰影,出現文藝復興,開創近一千年的新伊朗文化。其二,西亞從阿拉伯人和伊朗人共同掌權的大食帝國轉換成突厥人稱雄的局面。其三,巴格達中心地位的喪失,讓北非萌長成自成一體的回教地帶。其四,在千年之交,非洲東西兩岸都首次出現黑人回教國家。其五,除了非洲,千年之交在另外兩個地方也是起步點:它是中亞成為回教化的「土耳其斯坦」之韌始,也是回教取代佛教成為印度兩大勢力之一的起步點。

   大食帝國和唐帝國是公元第一個千年中後期崛起于西亞和東亞的雙峰,是古羅馬帝國和漢帝國輝煌的後繼者。它們相繼瓦解於公元10世紀。晚唐的中央長期受制於掌禁軍的宦官,在地方上則交困于節度使,終亡於907年。巴格達的哈里發政權則在9世紀起受制於由突厥人奴隸組成的禁軍,中央政權的弱化造成地方政權紛紛獨立,在東部最強大的是薩曼統領國(Samanid Emirate)2,它鎮守鹹河間地帶(後來還併吞東伊朗的呼羅珊),代表伊斯蘭向中亞的突厥族進行「聖戰」,其實從大量販賣突厥人俘虜到各地當奴隸兵而盈利。

   伊朗文藝復興即發生在薩曼統領國境內,其名城薩馬爾罕尤其是一個中心。公元7世紀以來,阿拉伯憑回教的狂熱征服了文化比它高的伊朗,政府、宗教、文學一律都采阿拉伯文,伊朗文化被淹沒達四個世紀,但這種情形在中央比在邊遠地區嚴重,因此,伊朗文藝復興順理成章地形成於東伊朗和河間地帶。除了科學和哲學出現新成就,還締造了以中古波斯文為底,但用改良阿拉伯字母書寫的「新波斯文」,繼而用它創作的文學大量出籠。最具代表性的是菲爾多西(Firdausi)的《列王紀》(Shahnameh),記載的是伊斯蘭征服以前的伊朗史跡。這是一部荷馬級的國民史詩,因為人人引用之故,具有把新波斯文以及伊朗文化認同穩定至今的作用。菲爾多西的生卒年份為835-1020年,學者一般認為成書年代在公元1000年左右。

  至於巴格達的中央,經歷了869年爆發連續14年的層期(Zanj)黑奴大起義後,與經歷了黃巢之亂(874-884)的唐朝一般,氣數已盡。唐覆亡於907年,大食則苟延殘喘,但阿拉伯人的統治無疑在收攤,包括巴格達京畿在內的各地都落入伊朗人手裏。在945年,一個來自裏海南岸的什葉教派布夷(Buyid)集團掌控了巴格達,從奴隸軍手中「拯救」了哈里發,大食政權名存實亡,哈里發僅以名義上的伊斯蘭共主身分殘存。

  但伊朗人恢復了的天下好景不長。同屬伊朗人領導的薩曼統領國高舉保衛正統遜尼派的大旗,與西部的伊朗人布夷抗衡。另一方面,薩曼捍衛伊斯蘭東疆的事業「成功」過了頭,中亞的突厥族大量皈依伊斯蘭,造成「聖戰」無名,來自各地的聖戰士紛紛解散3。在962-977年,一位服務於薩曼統領國的奴隸將軍分裂出去,在阿富汗建立伽色尼(Ghaznavid)政權,乃大食領域內第一次出現的突厥人國家4 。從992年開始,中亞黑汗(Karakhanid)突厥人南下,薩曼統領國在南北突厥人的交侵下,亡於公元999年。此時,黑汗帝國早已皈依回教。

  公元1000年左右,中亞的塞爾柱突厥人(Seljuks)也回教化,並於1028-1038年大舉南下,將伽色尼政權逐出呼羅珊。1055年,他們消滅布夷政權,佔領巴格達,其領袖號「蘇丹」,仍奉哈里發為傀儡。這些新皈依的聖戰士立即西向進攻拜占廷帝國,於1071年重創後者於曼濟科特(Manzikert),開始在小亞細亞殖民,挑起西歐的十字軍東征。

  塞爾柱突厥人為今日土耳其、土庫曼、烏茲別克和阿塞拜疆的居民奠下基礎,這是就民族組成而言。對回教世界來說,突厥人的來臨為回教心腹地帶帶來了生力軍,此後一千年的軍事擴張都是由他們推動的,阿拉伯提供的是宗教,伊朗則提供高級文化。以權力中心論,阿拉伯的「哈里發」則為突厥的「蘇丹」所取代。

四  回教非洲的冒現與非洲鐵器時代的成熟

   伴隨哈里發政權的衰亡,是各地什葉教派的興起,這不難理解,蓋哈里發乃正統遜尼派的維護者,因此造反派多宗「旁門左道」。這個趨勢在北非尤其明顯。北非在8世紀初成為大食帝國的省份,當地的柏柏爾人大量皈依伊斯蘭,並成為回教進軍伊比利亞半島的生力軍。但他們卻一直被阿拉伯人當作二等人,因此先擁抱分離分子哈瓦利吉(Khawarij)派5,繼而成為什葉派的溫床。在此基礎上,909年出現了阿拉伯人領導的法蒂瑪(Fatimid)王朝。969年,這個什葉派政權併吞埃及,973年建新都開羅,成立另一個哈里發帝國,即中國史書上的「綠衣大食」。

   但什葉派一旦成為當權派,就成為北非柏柏爾人造反的對象。這一次,他們倒向了遜尼派的馬力克(Maliki)聖律學派。埃及以西地區紛紛宣告獨立:摩洛哥(980)、東阿爾及利亞(1014)、突尼西亞與的黎波里坦(今之利比亞)(1049)。開羅政權為了懲罰他們,遂放任兩組不久前從阿拉伯搬過來的遊牧群Benu Hilal與 Benu Sulaym橫掃北非,唯進抵摩洛哥時才被擋在門外。

   待塵埃落定,今日北非的樣子大致成形。北非原為柏柏爾人地帶,但今日除了在摩洛哥柏柏爾人佔半數以上,其東一概是阿拉伯人佔上風。馬力克聖律學派也從此支配北非,並由此傳入西非。它與另外三派地域分明:哈乃斐(Hanafi)派主要盛行於前土耳其帝國領域,罕百里(Hanbali)派只流行於阿拉伯半島、沙菲儀(Shafi'i)派聖律則涵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中亞和高加索部分地區。因此,說北非的區域性認同形成於1000年前後,實不為過。

   回教世界極西之有柏柏爾人有如極東之有突厥人,都是剛入夥的生力軍。不同之處是:突厥人的回教是伊朗版本的,而柏柏爾人的則是阿拉伯版本的,並締造了北非特色。柏柏爾人又將北非版傳到西非去。撒哈拉沙漠西部的遊牧民桑哈迦(Sanhaja)柏柏爾人在9世紀末才皈依回教,但在1036年已開始創立狂熱的修道院士運動(the Almoravids),向塞內加爾河流域的黑色非洲進行「聖戰」。在彼輩施壓力下,加納王國的黑人統治階層采權宜之計,在1075年前後皈依回教。但在1040之前,鄰居的塔庫魯(Takrur)已經比較誠心地擁抱了回教。

   西非的回教化始於第二個千年之初,雖然給土著宗教留下了很多餘地,但以高級宗教論是回教獨霸,此局面只有在近世西方殖民者引入基督教後才打破。如果伊斯蘭在西非是囊括了異教民族,在東非海岸則是締造了新的民族。在面臨印度洋的東非沿岸一帶,很早就有阿拉伯和伊朗商旅建立基地,並與土著交媾,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斯瓦希里(Swahili)民族,其語言以本土的班圖(Bantu)語為底,加入不少阿拉伯字,並以阿拉伯字母書寫。970至1050年之間,斯瓦希里文明開始盛開,它參加印度洋的商業網,造就了不少沿海城邦,例如成立於1000年前後的名城木骨都束(今之摩加迪沙,Mogadishu)。

   回教以外的非洲又如何呢?它絕大部分是班圖語諸民族的天下──是他們的移民將鐵器散佈於撒哈拉以南的黑色非洲各地。非洲史泰斗戴維森(Basil Davidson)把公元1000年當作一個分水嶺:至此,鐵器的傳播大致完成,此後,黑色非洲進入「成熟鐵器時代」,連帶社會經濟發生大變動,出現較複雜的政治組合,形成較龐大的區際商業網絡。

五 內亞洲歷史的分水嶺與南亞史的里程碑

  兩個千年之交是中亞突厥化與回教化的緊要關頭。中國人稱作「西域」地區的民族自古以來以印歐語系的「吐火羅」為主,至唐代,其文化則是佛教、景教、摩尼教的混合。這塊多元的「吐火羅斯坦」(Tokharistan)是怎樣變成今天回教獨尊的「土耳其斯坦」6?

  中亞最早皈依回教的政權是黑汗帝國,位於新疆西部和喀什額爾地區,建國者為葛邏祿人(Qarluqs),原先與回紇人同屬鐵勒部落同盟。這個改宗發生在10世紀中期。在10世紀末,後來南下雄霸回教心腹地帶的塞爾柱族也改奉回教。這些人都是突厥(土耳其)民族。當然,公元1000年只是開了個頭,土耳其斯坦的徹底回教化,至14世紀在察哈台汗國底下方完成。

  前面已經提到:這個變化與大食帝國的內亞洲防線崩潰息息相關。突厥人皈依回教,使薩曼統領國「聖戰」師出無名,反令突厥人大量湧入回教世界,造成反客為主局面。一位薩曼叛將在阿富汗建立伽色尼政權,是為大食境內第一個突厥人回教政權。後來,它把軍事奴隸制和回教一起輸入北印度。

  因為大食帝國和中亞的這個質變,令公元1000年也成為印度的一個巨大轉捩點。公元7世紀,當玄奘訪問北印度期間,佛教的「第三波」已經在醞釀,那就是「密教」。在佛教的老家印度,演變為佛教的密宗與印度教漸不可分,導致佛教的式微,而印度教內部則吠檀多運動和虔誠派(bhakti)興起,後者變成大眾運動,至公元第一個千年之末已壓倒佛教。從公元997年開始,伽色尼從阿富汗不斷地入侵北印度,對印度教徒大加殺戮。但在12世紀初,一個繼起於阿富汗的回教廓爾(Ghorid)政權入侵北印度,對佛教實行同樣的摧殘後,根基已大不如前的佛教從此在其本家一蹶不振7。在1211年,征服者在印度建立德裏的奴隸蘇丹政權(Slave Sultanate of Delhi)。回教代表一種很難被印度種姓制度吸收的新文化,造成今日南亞印回兩大派對峙的形勢,取代了公元第一個千年印佛兩大宗競爭之局。

  伊斯蘭的攻勢如此淩厲,簡直可囊括整個中亞和蒙古草原,甚至席捲東北亞而有之。這並非無稽之談。在這以前,源自西亞的祆教、景教、摩尼教已傳入內亞洲,甚至遠及東亞8。突厥帝國有祆教影響之跡,摩尼教成為回紇帝國的國教,景教則幾乎贏取了蒙古征服集團。蒙古國書來自回紇文,後者源自與阿拉伯文字同根的中亞粟特文,兩者皆脫胎西亞的阿拉米亞字母,而初祖則是腓尼基字母。後來的滿洲文字又是從蒙古國書改裝而成。伊斯蘭是古代西亞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接收這份西亞對東亞的文化霸權是順理成章的。

  但「順理成章」卻無「水到渠成」,乃由於藏傳佛教起了防火牆作用。這把我們的視線移向內亞洲另一環節:千年之交的西藏。西藏曾於七世紀松贊干布執政時代(與唐太宗同時)引入佛教,曰「前弘期」,但並未生根,後來遭朗達瑪滅佛,佛教陷入衰微。至978年,西藏第二次引進佛教,即所謂「後弘期」,傳入的就是佛教第三波的密教,也可說是易地點燃了印度佛教熄滅掉的燈火。它與本土因素融合,成為今日西藏的文化認同,並從該地傳遍蒙古草原。在內亞洲,藏傳佛教遂與回教平分了秋色。

六 今日東南亞的奠基期

   公元1000年前後,東南亞的重大事故計有:越南擺脫中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中南半島除了越南之外,其餘都轉向上座部(舊稱小乘)佛教,換而言之,今日該地區的文化認同實始於此時。東南亞巴利文系的上座部佛教主要受斯里蘭卡影響,但南洋的島嶼國家卻在1000年前後逐漸擺脫印度的影響,為後來回教的輸入鋪路。

  建立緬甸的緬族原先信奉一種阿利 (Ari) 教,乃傳自吐蕃的變形佛教,但從中國南下時侵佔了緬北驃族人的地方,開始認識上座部。他們于849年建首都蒲干(Pagan)城,但一般公認的緬甸建國者是阿奴律陀(Anawratha)王,他的統治期從1044至1077年。他任內南下併吞了文化較先進的孟族諸國,採用了他們的得楞(Talaing)字母,始有文字。佛教在印度本土衰落後,孟族國家仍與斯里蘭卡保持聯繫。阿奴律陀繼承了這個政策,常派遣工匠至斯里蘭卡幫助維修佛教文物,而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Sinhalese)的君主則回贈以佛牙。阿奴律陀致力於傳播上座部佛教於中南半島,除了越南都受其波及。

  當時暹羅人的國家還未興起,緬甸的東鄰是高棉人建立的真臘帝國,其文化基調是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混合。從耶蘇跋摩一世(Yasovarman I, 889-900)首建吳哥城至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1113-1150)建立新吳哥,真臘進入全盛期,勢力伸展至眉南河流域。換而言之,千年交接前後兩個世紀正是吳哥文化的鼎盛期。但上座部的傳播否定了對菩薩的信仰,並動搖王權的宗教基礎,助成真臘帝國的解體。

  在唐朝覆亡後,被中國統治一千年的越南在939年宣告獨立,但建國初期七十年局面極不穩定,待1009年李朝成立,才算真正的建國,號稱「大越」。此後,越南除了在1407至1428年之間被明朝佔領,保持獨立至被法國人統治為止,達一千年。但不同於中南半島其他國家濡染印度文化那般深,越南屬於中國文化圈,在佛教信仰方面維持了大乘的影響。

  在南洋的島嶼,千年之交是三佛齊的盛世。這是馬來人建立以蘇門答臘的巨港(Palembang)為中心、控制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的商業帝國,長期以來是唐朝對海外通商的中間人。它的壟斷地位引起南印度注輦(Chola)帝國的不滿。南印度的印度教文化與伊斯蘭化的北印度基本上屬兩個世界。後者主要是印歐語系,在歷史上是內亞洲的一個延伸。南印度主要是達羅毘荼語系,面對的是印度洋。早在1007年,注輦帝國的羅闍羅闍一世(Rajaraja I)就揚言遠征三佛齊,卻待他的繼承人羅闍因陀羅一世(Rajaendra I)征服斯里蘭卡、烏荼(Orissa)、孟加拉、恒河三角洲,成為孟加拉灣的霸主後,方圓此夢。他于1024年率領海軍攻陷巨港,廢三佛齊王室,樹立傀儡政權。後來馬來人起來復國,把注輦人驅逐出馬六甲海峽。這是馬來民族史的轉捩點:從此印度宗教文化走下坡而幾至消失,至十三世紀回教文化開始抬頭,漸成為主流。

  這一次,伊斯蘭的傳入是和平的,多賴商旅和傳教活動,類似上述東非斯瓦希里海岸的回教化過程,不過其發源地則為印度海岸的回教商旅據點,而非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這一東一西兩個回教新入夥者,將決定千年之交後印度洋逐漸演變成回教內海的命運。這是就文化霸權而言,在經濟發展方面,公元1000年開始的印度洋之蓬勃有賴宋人的來臨。

  中國與伊斯蘭在南洋的此消彼長,至15世紀鄭和「下西洋」後始見分曉。鄭和之壯舉反映中國在整個印度洋勢力之極峰,國威遠揚至斯瓦希里海岸。此舉在印度洋成為回教內海的前夜,但中國派了一個回教徒代表天朝是否偶然?

七 東北亞步上世界史舞台

   公元1000年以前東北亞已有史可載,但作為一個整體──即以日本海為內海的歷史單位──之興起則在千年之交。日本經唐化而轉入本土化、今日疆域範圍的韓國之形成、東胡系和肅慎系在近一千年長期入主中國,皆從此開始。

   日本的大和政權在七世紀實施全盤漢化以來,造成唐化的平安京與地方之間的異化。12世紀武人的興起是本土因素對京都「溫室裏的唐化」之逆反,其先兆為936-941年的藤原純友之亂和939年的平將門之亂。在這個總稱「天慶亂」裏,中央都必須仰賴地方豪族平亂,致令坐大,導致12世紀末平安朝的收場。

   日本史上的「唐風文化」亦於此時讓位給「國風文化」。後者指從10世紀至12世紀末的本土文藝復興運動。因唐末之亂,在9世紀末日本已停派遣唐使。在9世紀開始應用的假名字母,至 11世紀初大體成型,推動了以和歌為首的國風文學之發展,代表作計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源氏物語》對本土文化締造之功猶如今日伊朗的國民史詩《列王紀》。作者紫式部的生卒年份為973-1014年,成書年代則在1000至1008年之間。國風文化在宗教方面出現「佛神合一」說,例如把天照大神視作大日如來的化身。本土化的大眾佛教淨土真宗則興起於平安朝之末。

   在大陸對岸,公元第一個千年曾見高句麗稱雄東北亞,多次擊敗隋唐皇朝的入侵。它的北疆囊括今日中國東北,因此有中國人把它算在中國史裏頭,但韓國人則歷來把它與半島南方之新羅與百濟合成國史上的「三國時代」。中方從今日的疆域立論,謂高句麗處於中國東北境內。此外,是奉承官方的大中央主義,把當時不平等的國際關係硬說成是「中央對地方」。歷史必須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如果中國人連歷史學教授都沒聽說過高句麗的「廣開土好大王」,而韓國學童則耳熟目詳如秦皇漢武,想把高句麗史併吞為中國史一部分,不害臊嗎?

  668年,高句麗遭唐皇朝和新羅合擊,才滅亡。在此之前新羅已滅百濟(660),如今得以統一今日平壤以南的國土,其北則出現高句麗的後繼者渤海國(698)。今有韓人提出新羅與渤海兩國乃「南北朝」的說法。中韓雙方的渤海國之爭已鬧上聯合國。韓方不理會渤海國大體上在中國境內,純以統治民族立論。渤海國的確乃高句麗遺裔所建,渤海被契丹滅亡後,統治階層也的確多南逃入高麗國(其崛起詳下段)。但是渤海的臣民多為靺鞨人。高句麗、百濟、新羅屬於中國古史上的濊貊民族系統。靺鞨人則屬於古肅慎系,後來成立金朝,與更晚近入關的滿清同脈。然而,就公元1000年的情形,仍不能說渤海已經是中國的,應該說:肅慎系在公元1000年後將變成中國的一部分,而濊貊系則終與中國歷史分道揚鑣。

  在926年,渤海國為契丹人所滅。在半島南方,高麗國先崛起於918年,於935至936之間取代新羅,接著就是與契丹人爭奪北疆,爆發了三次「麗遼戰爭」,以1018年第三役十萬遼軍盡墨告終,從此韓國的國界定在鴨綠江之南。這個千年國界大致維持至今。這正足以顯示:在公元1000年以前,中國史和韓國史的分野還說不清楚。今日中韓雙方高句麗與渤海國之爭只具眼前的政治意義。

  如果當時的契丹亦一直保持獨立于東北亞,就會變成另一韓國。它自創國書,也與新羅和渤海一般搞「一國兩制」。遼朝沿襲渤海國的五京制。渤海的國都曰上京(今黑龍江境內),另設有中京、東京、西京、南京(唯有後者在今北韓境內)9。新羅國則在首都金城之外設立五「小京」:中原京、北原京、金官京、西原京、南原京。五京制為入主中原的金朝所沿襲,而兼中土與草原而有之的元朝則「大都」與「上都」並列,而終元之世,都是這兩個權力中心之間起內訌。東北亞國家都抄襲中國的中央集權制,但要麼境內仍包含大量遊牧部落,要麼中央與地域族群的關係還擺不平10。如果不搞「一國兩制」,就會出現日本平安京那種「溫室效應」,最後中央與地方在文化上撅成兩段11。

  契丹人於947年改國號為「遼」,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遼朝終於流入中國史的長河,其後繼者金朝和元朝則入主中原。惟有克服漢族中心的偏窄,我們才能看清楚:近千年史是東胡系和肅慎系壯大中國行列的年代紀,他們是近千年史的要角。最後滿清入關,並非中國亡於「外族」,而是東北亞終於成功地加入了中國12。

  如果中國進入現代史時期沒被納入「民族國家」這個範疇,那末,它就與近千年的伊斯蘭世界一般是一個超民族的文明,是一種普世性「教化」。伊斯蘭文明雖然是阿拉伯人創建的,但在近千年卻是把棒子交了給其他民族,由他們撐起局面、壯大聲勢:伊朗人、突厥人、柏柏爾人、非洲黑人、印度人、馬來人,甚至中國的回民。阿拉伯自身則保持了經典文化的地位。近千年的「漢族」亦應該視作為一種經典文化的載體,而非指政治上的優勢。

八 中國政權的「東北亞化」與「熱帶中國」的誕生

   西突厥汗國瓦解後出現許多散兵遊勇,其貴族階層用「武力出租」的辦法,以雇傭軍將領的姿態出現在亞洲政治舞台上13。在西亞,他們在大食帝國內成為軍事領袖「蘇丹」,掌握了實權。西突厥人也有流落在中國的,其中一部曰沙陀,其苗裔李克用助唐鎮壓黃巢之亂,被朝廷任命為太原節度使。其子建立後唐王朝。後晉王朝的石敬瑭、後漢王朝的劉知遠,也都是沙陀族。

   活在公元10世紀的觀察家都會說:今後的西亞和東亞都將是突厥人天下。但是懂得看風水者則會對居華夏的突厥人說:你們的前途在西而不在東。突厥屬於古匈奴系,他們亦和前人一般,在中國北疆吃癟後,向西遷徙,終於進入歐洲,變成「土耳其人」。古匈奴系與中國近千年史無緣,支配這段歷史的將是古東胡系(鮮卑、柔然)的苗裔:契丹與蒙古,以及古肅慎系的驕子:女真與滿州。

   在近千年裏,中國由東北民族統治期達三分之二。肅慎系統治時期最長,漢族次之,其次是東胡系。漢族統治的北宋時代其實是三國鼎立,而南宋時期則是對金稱臣,因此唯有明一代276年才算全面的漢人統治,乃千年史的變態。20世紀日本侵華仍浮現近千年政權「東北亞化」之慣性,如果中日戰爭不是被納入「世界大戰」,而太平洋彼岸沒有冒出一個東亞史體系以外的因素──美國的話,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不是如宋亡於元,就是金宋關係的重演。

   979年,宋滅北漢統一中國本部,是一個新型中國的開始,也是一個新型東亞的濫觴。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已接近「近代」形態,甚至有人說它已臨工業革命前夜──這些已在他處論及。宋朝在武力上無法重建漢唐式的東亞秩序,卻在經濟上成為東亞世界的中心,把南洋、高麗、日本、遼、金一帶,均納入其市場圈內。結果,宋錢不只流通于國內,成為東亞世界的通貨,且進而到達東非沿岸,出現「錢本中國寶貨,今與四夷公用」的局面,宛如19世紀世界經濟裏的英鎊和20世紀的美元。

   中國的海洋貿易始自南北朝,當時的南朝被隔絕於絲綢之路以外,因此必須另闢南洋的商路。但在宋之前,這類海外貿易多限於奢侈品,宋以後則轉變為一般商品的大宗貿易。唐朝對遠洋貿易只開廣州一埠,主要是迎納來華的阿拉伯和波斯商旅。至北宋則增設九個港口,中國人開始積極地走向海洋。在南宋,遠洋貿易的盈利在國家收入的比重裏劇增,中國史上也首次出現獨立的海軍部。這些都是「海洋中國」的先聲。

  從宋代開始,外貿已經擺脫「朝貢」體制,朝自由化方向走。元代承襲此勢。可惜到了明代又試圖恢復漢唐那樣的天朝,徒然建立了只包括漢族的封閉型「天下」而已。在這個古代史借屍還魂的載體下,經濟活動被從新納入落伍的冊封和朝貢制度,而有待栽培的「海洋中國」則被當作逆子,摒於家門之外,但卻並無阻止它在被遺棄的情況下艱苦地成長。

   宋代以來的千年,中國歷史尤其生長出一個以閩粵民作先鋒的「熱帶中國」。十世紀,一位阿拉伯的世界旅行家馬蘇迪(Al-Masudi)已記錄中國逃避黃巢之亂的難民抵達三佛齊。中國之有海外華僑當不自此始,但公元第一個千年裏縱使有華僑,亦不具世界史意義。我在這裏建議把近千年的南中國海當作一個歷史單位的內海:用台灣作為北端,把新加坡當作下限,畫一條斜直線,以菲律賓為其左弦,以閩粵至越南一帶為其右弦,把今天月牙形的馬來西亞聯邦當作一個底兜,來考察它盛載的一千年史。這固然是一個國際海域,但在中國南疆卻的確長出了一個「海洋中國」,在海外則孕育了一個「熱帶中國」。

九 近千年中國歷史形態的長時段結構

  近千年的新型中國不限於本部社會經濟的蛻變,也加入了新型的東北亞。此外,這個千年的成就亦包含了十世紀後才誕生的蒙藏文明,以及十世紀後開始伊斯蘭化的東土耳其斯坦。它們加起來比漢族地區還要大,如仍稱之為「邊疆」,呈現的仍是偏窄的古中原觀。發軔于北溫帶的古中國在公元第一個千年開發了亞熱帶,在第二個千年裏則進抵熱帶。這是世界史上最「慢鏡頭」的帝國擴張,但也最穩打穩紮。

  上述是就地域而言。在歷史形態方面,近千年中國亦呈現出有異於前人的獨特規律,它們呈現穩定的結構性達一千年。第一個規律是歷史重心的東移。自十世紀下葉,中國的重心整個地向東位移至大運河一線,在鴉片戰爭後則移至通商口岸一線。宋上承唐代華南興起的趨勢,使經濟重心移到江南。第一個千年末,中國的首都已經愈來愈往東移:從長安到洛陽到開封。從宋朝開始,首都──開封、臨安、燕京──都得靠在大運河這條南北大動脈上。千年國都的北京則同時處在運河的北方終點站和東北國防線上。

  縱觀這一千年,中土亡國滅朝的契機多起自東北,這個規律甚至適用於蒙古。蒙古不只屬古東胡系、發源地在黑龍江上游,它征服中土是從滅金開始,而滅金則始自攻打中都(今北京)。直到20世紀,日本侵華仍從東北下手,而中共的解放戰爭也自東北打響,則是日據東北的後遺症。唯一例外則是漢人驅逐東北亞征服者的一次北伐導致明朝的建立。辛亥革命表面上似歸此類,實質上是皇朝解體,而非改朝換代。

  在這一千年裏,因為多了「華僑」這個因素,因此出現喪失中土的集團逃往海外成立流亡政權的規律。南宋被蒙古滅亡後,宰相陳宜中想逃到海外繼續抗戰,但終老于越南。元末與朱元璋爭天下失敗的群雄也有逃往海外者。明清交替之際,鄭成功在台灣成立流亡政權,20世紀的國民黨在大陸失敗亦步其後塵。

  中國的向東位移,使古中國的重心如關隴地帶淪為落後的「大西部」。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中心在關中的渭水盆地。《史記‧貨殖列傳》即說「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真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開發大西部的艱巨任務正是公元第二個千年的後遺症。

註釋
1

例如,1860年代是眾多邦國進入現代國家競跑的起步線:美國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俄國的解放農奴、德國和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中國的洋務運動、日本的明治維新,尤其是1867年,一連氣發生了第一次墨西哥革命、加拿大建國、英國第二次國會改革法案(全民普選的起點)、日本倒幕成功(明治維新的起點)。  

2 Emir乃統領之義,今日英語中海軍上將Admiral一名來自阿拉伯語「海上統領」amir al-bahr。
3 今日美國的侵略伊拉克,替回教世界製造了一個「聖戰」場所,讓世界各地的回教聖戰士集中在該地與入侵的異教徒作戰。
4 在此之前,大食帝國曾出現突厥人當頭領的地方政權,但不具突厥民族基礎。
5 哈瓦利吉乃「分離分子」之義。他們比什葉派還「左」,並形成在先。什葉派是追隨先知的女婿阿裏的教派。在大食帝國形成期,阿裏曾一度成為哈里發,但後來與競爭者妥協,他部分的追隨者對他失望而把他刺殺,這些人就成為哈瓦利吉派。
6 今日在這個區裏的印歐語民族只剩下靠中國邊境的塔吉克斯坦一地。它是建立薩曼國的伊朗人的後裔,但如今也是回教國家。「塔吉克」一名是否在薩曼時代就存在,待考。有人認為它是「大食」一名之來源。
7 廓爾政權的民族基礎與近日的塔裏班同,都是宗教狂人。塔里班炸毀巴米揚大佛,和他們的祖宗在印度滅佛如出一轍。
8 摩尼教在中國稱作「明教」,是他們組織推翻元朝的起義,締造了「明朝」。
9 但渤海在唐化方面則想做到比中國更像「君子國」。它的中央政府仿唐制成立三省六部,曰:仁、義、禮、智、信、忠──連個刑部都沒有,而以禮部充之,而實質的禮部卻是義部。
10 例如,新羅的小京制就是用來集中被征服小國之上層貴族,但必須設在地方上,連公元前秦始皇遷六國大戶於咸陽的措施都做不到。
11 日本連早期歷史都是分成兩段生長的。平安朝階段是把唐式「律令國家」發揮至極致,繼起的幕府階段則是地方族群的封建制抬頭,並造成兩京制:京都(公家)與鐮倉(武家)。朝士的宮廷文化與武士的邊疆文化之融合,是到了14世紀室町幕府成立後才開始的。但日本是島國,而大和政權原本是神道設教,經其執行中央化後,天皇已成全國性宗教領袖,因此日本在分散過程裏仍保持了一個精神中心和共用年號。這個經驗非其他東北亞國家所能重演。
12 岳飛這個「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之頭銜到最近才被摘掉。偏窄的漢族中心史觀只看到南宋誅戮國家棟樑,不看這種事在敵對方的金朝也發生,不同的是金朝殺掉主和派。左副元帥撻懶、太師宗磐、左丞相宗雋主張把河南、陝西地區歸還南宋,他們掌握的是秦檜這條內線。後來主戰派抬頭,撻懶、宗磐、宗雋被誅殺,金人立即毀約,一月之間,把歸還南宋的領土又重新奪回來。
13 西突厥帝國在630年代亡於內亂,與東突厥亡于唐同時。在679至 689年之間,第二東突厥帝國興起,而西突厥殘部則在699年建立突騎斯可汗國。在737年,突騎斯可汗國敗于大食人,三年後撤底瓦解。後東突厥帝國則在744年被唐的同盟鐵勒諸部消滅。其中一部建立繼起的回紇帝國,另一部葛邏祿人與回紇人競爭失敗,只好遷出蒙古草原,佔據原先突騎斯可汗國的地盤──即巴爾額什湖的七河地帶和楚河流域──在回紇帝國衰亡後,在840年成立黑汗帝國。它的統治者雖然與突厥帝國的王室阿史那族有關聯,但說不上是第三西突厥帝國。

孫隆基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先後獲明尼蘇達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之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坎薩斯大學、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田納西州孟菲斯大學和加拿大阿爾拔塔大學,現任教於台灣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著有《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未斷奶的民族》、《歷史學家的經線:歷史心理文集》。


《二十一世紀》(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第三十七期 2005年4月30日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4 15:07

再貼:

岳飛這個「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之頭銜到最近才被摘掉。偏窄的漢族中心史觀只看到南宋誅戮國家棟樑,不看這種事在敵對方的金朝也發生,不同的是金朝殺掉主和派。左副元帥撻懶、太師宗磐、左丞相宗雋主張把河南、陝西地區歸還南宋,他們掌握的是秦檜這條內線。後來主戰派抬頭,撻懶、宗磐、宗雋被誅殺,金人立即毀約,一月之間,把歸還南宋的領土又重新奪回來。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4 19:41

不知楼上划的这段重点想说明什么?


作者: 蓝客    时间: 2005-7-4 19:56
说明,“主和派”并非一定是“投降派”或者“卖国派”。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4 20:39

是嗎?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0:57
說明金朝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宋朝是南朝,岳飛只是中國內戰之中南朝的英雄而已,就好像祖逖一樣。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00

宋朝很多漢人沒有跟隨宋室南遷,選擇留在北方接受金國的統治。而從金國投奔宋國的漢人都被稱為歸正人。

我想問一問,金國的漢人是否中國人呢?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04
我想问一问,那被日本吞并朝鲜族人是否还是朝鲜人呢?哈哈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05
很多朝鲜人都没有跟随流亡政府逃到南京啊,哈哈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10

个人认为应该用断代式历史观,每个时代的历史要以其所处时代为立场,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我坚信,今天的中国未来还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到时历史是否又要重写?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29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04:42的发言:
我想问一问,那被日本吞并朝鲜族人是否还是朝鲜人呢?哈哈

呵呵,他們是朝鮮族人,而國籍是日本人耶。

參加奧運的朝鮮人都是代表日本比賽的,奪金升的都是日本旗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33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05:49的发言:
很多朝鲜人都没有跟随流亡政府逃到南京啊,哈哈

呵呵,相比起留在朝鮮的,”很多”都只是一少撮而已。

留在朝鮮的,都接受日本的統治耶,很多,真正的很多,甚至響應日本的號召,移居滿州國參與建設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37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10:23的发言:

个人认为应该用断代式历史观,每个时代的历史要以其所处时代为立场,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我坚信,今天的中国未来还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到时历史是否又要重写?

金國女真人也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耶,金國才是正統,要”南朝”宋國歸順,跟蒙古人的情況不同,金國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嗎?

否則的話,五胡十六國、北周、北魏、隋朝甚至唐朝,都不是中國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4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29:50的发言:

呵呵,他們是朝鮮族人,而國籍是日本人耶。

參加奧運的朝鮮人都是代表日本比賽的,奪金升的都是日本旗耶。

吞并朝鲜时期,半岛是朝鲜国呢还是日本国呢?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44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41:06的发言:

吞并朝鲜时期,半岛是朝鲜国呢还是日本国呢?

當時朝鮮半島及台灣都屬日本國耶,只是滿州國不被國際聯盟所承認而已。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47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37:09的发言:

金國女真人也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耶,金國才是正統,要”南朝”宋國歸順,跟蒙古人的情況不同,金國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嗎?

否則的話,五胡十六國、北周、北魏、隋朝甚至唐朝,都不是中國耶。

他想说是火星人子孙谁又管的了,你很相信他的话吗?谁不说自己正统,日并韩也会说成天道,五胡北周魏也许有汉化,但并不是中国,但占领的是中国的地区,隋唐是中国,不至于胡锦涛他爹娶了美国人中国就变美国了!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1:50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44:54的发言:

當時朝鮮半島及台灣都屬日本國耶,只是滿州國不被國際聯盟所承認而已。

当时朝鲜不是朝鲜国

当是金国是中国吗?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52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47:23的发言:

他想说是火星人子孙谁又管的了,你很相信他的话吗?谁不说自己正统,日并韩也会说成天道,五胡北周魏也许有汉化,但并不是中国,但占领的是中国的地区,隋唐是中国,不至于胡锦涛他爹娶了美国人中国就变美国了!

中國歷史就是把這些也歸入其中耶,金史也是中國歷史耶,至少金國女真人也認同自己才是正統耶。

日本人侵略中國,也只是用大東亞共榮圈名義而已,有否自稱炎黃子孫呢?

朝鮮文化主要源自中國,不過朝鮮人就極力要去中國化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1:58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50:13的发言:

当时朝鲜不是朝鲜国

当是金国是中国吗?

當時的朝鮮已經被日本吞併了,而在上海的流亡政府是”韓國”耶。

宋朝時期,外國有的承認宋國,也有的承認金國,作為遼國的承繼者耶,金國及宋國都是中國耶,就好像南北朝與及現在海峽兩岸那樣耶,有甚麼問題呢?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7-5 12:05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1:50:13的发言:

当是金国是中国吗?

金国自然是中国。如果非要刨根问低的话。那英国温莎王朝的的开创者——乔治一世是日尔曼血统的德国人,今天的英国温莎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吗?

日本的大和朝的祖先据说是从大海的西面来的,那大和朝是日本的吗?

金朝居中国之地,以中国自居,并且浸染中国文化,统治中国之人民自然是中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12:06:18编辑过]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1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52:26的发言:

中國歷史就是把這些也歸入其中耶,金史也是中國歷史耶,至少金國女真人也認同自己才是正統耶。

日本人侵略中國,也只是用大東亞共榮圈名義而已,有否自稱炎黃子孫呢?

朝鮮文化主要源自中國,不過朝鮮人就極力要去中國化耶。

还是当代的概念吧,你的意思高勾丽是中国历史就没有疑义喽,

日本人认为自己正统你是否拥护呢

朝鲜去中国化就去呗,反正人家是独立的,这是别人的自由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11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5-7-5 12:05:06的发言:

金国自然是中国。如果非要刨根问低的话。那英国温莎王朝的的开创者——乔治一世是日尔曼血统的德国人,今天的英国温莎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吗?


英國王室為了表示向英國忠誠,放棄了德語而改說英語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14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58:54的发言:

當時的朝鮮已經被日本吞併了,而在上海的流亡政府是”韓國”耶。

宋朝時期,外國有的承認宋國,也有的承認金國,作為遼國的承繼者耶,金國及宋國都是中國耶,就好像南北朝與及現在海峽兩岸那樣耶,有甚麼問題呢?

韩国朝鲜当时流亡政府取什么名是次要的了吧,难道不是一样吗。

难道你以外国的承认为标准而不以自己承认为标准吗,与谁有关系或在势力范围内当然承认其国,有什么问题吗


作者: 南粤高凉仔    时间: 2005-7-5 12:16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1:37:09的发言:

金國女真人也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耶,金國才是正統,要”南朝”宋國歸順,

死拉死拉,人家满族人要拿你问罪了,金国女真人是他们的祖宗,如果女真人自认为是炎黄子孙,那满族岂不也是啦,好一个大汉族主义,你找死啊.呵呵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19
朝鲜还不承认鞑国胡皇呢,你是否以此为标准呢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24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11:26的发言:

还是当代的概念吧,你的意思高勾丽是中国历史就没有疑义喽,

日本人认为自己正统你是否拥护呢

朝鲜去中国化就去呗,反正人家是独立的,这是别人的自由

高句麗當然是中國歷史,不過不是中原主體,而是像南詔那樣而已,都是獨立國家耶,只是對中國歷史有影響耶。

日本人有自認是中國正統嗎?他們有大和就已經足夠耶。

對啊,朝鮮人沒有企圖染指中原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27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14:52的发言:

韩国朝鲜当时流亡政府取什么名是次要的了吧,难道不是一样吗。

难道你以外国的承认为标准而不以自己承认为标准吗,与谁有关系或在势力范围内当然承认其国,有什么问题吗

上海的韓國流亡政府只是少數人的反抗而已,大部份朝鮮人都接受日本的統治耶,當然有不服氣的,但仍然順從。就好像現在大陸人也有不服氣的,但仍然順從耶。

至少中國歷史本身也承認金國的地位耶,你還有問題嗎?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29
以下是引用南粤高凉仔在2005-7-5 12:16:13的发言:

死拉死拉,人家满族人要拿你问罪了,金国女真人是他们的祖宗,如果女真人自认为是炎黄子孙,那满族岂不也是啦,好一个大汉族主义,你找死啊.呵呵


滿人有幾多是承繼自金國女真人的呢?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30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19:52的发言:
朝鲜还不承认鞑国胡皇呢,你是否以此为标准呢

中國自已承認就可以耶,有必要看朝鮮人的面色嗎?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7-5 12:33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2:11:32的发言:


英國王室為了表示向英國忠誠,放棄了德語而改說英語耶。

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 汉诺威王朝都没有改姓。可他们同样是英国的王朝。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7-5 12:35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19:52的发言:
朝鲜还不承认鞑国胡皇呢,你是否以此为标准呢

朝鲜作为附属国敢不承认吗?称清朝皇帝为胡皇,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清朝皇帝的皇帝地位。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38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2:27:28的发言:

上海的韓國流亡政府只是少數人的反抗而已,大部份朝鮮人都接受日本的統治耶,當然有不服氣的,但仍然順從。就好像現在大陸人也有不服氣的,但仍然順從耶。

至少中國歷史本身也承認金國的地位耶,你還有問題嗎?

中国历史何止是承认,我没有问题,只是我不承认而已,虽然我也生长在金国占领的地方。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4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2:30:36的发言:

中國自已承認就可以耶,有必要看朝鮮人的面色嗎?

不是你以外國承認爲藉口的嗎,又不是我說的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41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38:54的发言:

中国历史何止是承认,我没有问题,只是我不承认而已,虽然我也生长在金国占领的地方。

呵呵,你的個人意見就不予置評了,我只能夠相信中國歷史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44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5-7-5 12:35:38的发言:

朝鲜作为附属国敢不承认吗?称清朝皇帝为胡皇,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清朝皇帝的皇帝地位。

承认既成事实是无奈啊,至于心里承不承认我想也不需争论了吧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2:45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2:41:37的发言:

呵呵,你的個人意見就不予置評了,我只能夠相信中國歷史耶。

不知道你相信的中國歷史是誰寫的,馬列主義歷史觀我是不承認的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47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41:25的发言:

不是你以外國承認爲藉口的嗎,又不是我說的

呵呵,外國有承認金國也有承認宋國耶,兩個都是中國,有問題嗎?

而在統一的”胡朝”,中國自己也承認,在這樣情況之下,還需要看朝鮮人面色嗎?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49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45:59的发言:

不知道你相信的中國歷史是誰寫的,馬列主義歷史觀我是不承認的

呵呵,是歷代流傳下來的,不論是民國又還是中共都是一樣的耶,還有問題嗎?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2:52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2:44:05的发言:

承认既成事实是无奈啊,至于心里承不承认我想也不需争论了吧

呵呵,主觀上很多事情我也不願意承認耶,不過現實終歸現實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3:0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2:49:52的发言:

呵呵,是歷代流傳下來的,不論是民國又還是中共都是一樣的耶,還有問題嗎?

我看歷代傳下來的怎麽和你看的不一樣,卻是認為金國為入侵敵國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3:08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3:02:40的发言:

我看歷代傳下來的怎麽和你看的不一樣,卻是認為金國為入侵敵國

是金國入侵宋國吧?那秦、北朝、隋朝等,又何嘗不是侵略呢?

只是有的認為,宋才是正統,好像蜀漢一樣耶。

就當宋才是正統,又有甚麼問題呢?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7-5 13:13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3:02:40的发言:

我看歷代傳下來的怎麽和你看的不一樣,卻是認為金國為入侵敵國

金朝和南北朝时期的北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对与错就交给历史学家去理论吧。至少我们身上同样也流淌着北方少数民族的血。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3:36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3:08:00的发言:

是金國入侵宋國吧?那秦、北朝、隋朝等,又何嘗不是侵略呢?

只是有的認為,宋才是正統,好像蜀漢一樣耶。

就當宋才是正統,又有甚麼問題呢?

爲啥老百姓抗金 抗元 抗清的義軍此起彼伏,爲啥沒有抗唐 抗宋 抗明呢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4:42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3:36:54的发言:

爲啥老百姓抗金 抗元 抗清的義軍此起彼伏,爲啥沒有抗唐 抗宋 抗明呢

南朝陳國不是抗統一北方的隋朝的侵略嗎?唐朝只是享受隋朝的成果而已。

宋朝沒有侵略,趙匡胤單方面撕毀跟李后主達成的和約,侵略南唐耶,還有南漢等國家,不也是被宋國侵略嗎?

抗明的沒有嗎?李自成及張獻忠等,又是甚麼呢?

廣東以前是百越地耶,廣府人的祖先不也是抗秦及抗漢嗎?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5:0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4:42:53的发言:

南朝陳國不是抗統一北方的隋朝的侵略嗎?唐朝只是享受隋朝的成果而已。

宋朝沒有侵略,趙匡胤單方面撕毀跟李后主達成的和約,侵略南唐耶,還有南漢等國家,不也是被宋國侵略嗎?

抗明的沒有嗎?李自成及張獻忠等,又是甚麼呢?

廣東以前是百越地耶,廣府人的祖先不也是抗秦及抗漢嗎?

陈国的王公将相抵抗也叫抗随吗?是百姓抵抗入侵吗,此不过是肉食者谋,还不是匹夫的责任,抗金元清可是百姓心声,流传千年。

宋侵南唐,百姓抗宋吗?李自成张献忠是农民起义军,但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是抗击明国侵略的起义军吗?抗明复元?哈哈哈哈,和供党打国党差不多吧,哈哈

广府人不等于百越人吧,什么叫广府,广州府,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15:03:59编辑过]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12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5:01:13的发言:

陈国的王公将相抵抗也叫抗随吗?抗金元清可是百姓心声,流传千年,宋侵南唐,百姓抗宋吗?李自成张献忠是农民起义军,但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抗击明国侵略的起义军吗?抗明复元?哈哈哈哈

广府人不等于百越人吧,什么叫广府,广州府,哈哈

陳國自命中原正統,當然很自然地去抵抗統一北方出自關隴集團的隋朝耶,隋朝不是靠戰爭去統一南方的嗎?隋朝還要依靠鮮卑人的勢力耶,好像宇文化及。

宋侵南唐,南唐沒有抵抗嗎?宋侵南漢,南漢沒有抵抗嗎?讀多些歷史吧。

抗金的只是南宋而已,金國的漢人也沒有去幫助南宋耶,甚至金兵之內很多都是漢人士兵耶。

到了清統一中國,還有甚麼抗清力量呢?天地會?

啊,其實甚麼也不是抗,抗要由你來定義,呵呵呵呵。

對啊,廣府人是中原移民跟百越土著融合而成的,第一次是抵抗秦的侵略,第二次是南越國抵抗漢朝的侵略耶。

廣府人沒有抗拒中原的文化,跟祖先抵抗中原的入侵又有甚麼衝突呢?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27

http://sokamonline.com/C-Hist/NorthSong1a.cfm

  宋太祖即位後,首先平定後周將領之反抗。建隆元年(九六○年
)六月,太祖親自擊滅了昭義節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長治)李荺之
勢力。年底,復平定了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反抗。接著,宋太祖乃著
手進行統一全國之大業。當時中國南北之割據政權尚有荊南、後蜀、
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國,太祖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
略方針,即「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至於和契丹接境之北漢
,則姑存之以為屏藩。乾德元年(九六三),宋遣慕容延釗、李處耘
等襲江陵,荊南主高繼沖投降。乾德三年(九六五年)命王全斌(九
○八 -- 九七六)等平蜀,後蜀主孟昶(九一九 -- 九六五)奉表出
降。開寶四年(九七一年)宋兵攻至廣州,降其主劉鋹(九四三 --
九八○)。江南之南唐原已臣服於宋,後太祖諭其主李煜(九三七 -
- 九七八)入朝,煜稱疾辭,宋乃於開寶八年(九七五年)派曹彬(
九三一 -- 九九九)南伐,煜降,被封為「違命侯」。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27

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3/53z/53z02/53z0202.htm

975年宋军用火箭、火炮攻灭南唐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29

http://www.scu.edu.tw/history/song/Report/report23.doc

宋初政權與南方諸降國臣子的互動關係

林煌達

目的:

清代吳任臣在其書《十國春秋》序中,簡略分析了十國政權的盛衰得失,其言到:

大抵南唐敦文事,江左以興;吳越效恭順,國祚克永;楚以侈靡喪厥家,閩以淫暴傾其國;楊氏孱弱而隨失;高氏無賴而倖存;前、後蜀之恃險無備矣,其跡同也;南、北漢之先滅後亡,其勢異也。知乎此,而十國君臣之得失、政治之盛哀、傳世長短之數、國勢順逆之形,夫固可以暨見而得其要領矣。

被征服政權,固有其內在衰敗的因素,但就征服者而言,如何有效統治其人、事、地,也是值得關注。如南唐政權趁著閩、楚內亂的機會,出兵征服其地,終因未能有效統治其地,導致「閩土判渙,竟成遷延之兵;湖湘既定而復變,地不加辟,財乏而不振」,「未及十年,國用耗半」。(《釣磯立談》)反觀征服荊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各政權的宋王朝,期間雖也有一些挫折,但卻與南唐政權有相當不同的結果,不只能各吸收各政權的人才,且能在經濟、科學、文化上開創新的里程碑。

  本文擬先以人才的任用,做為優先研究的對象。所關注的是宋政權如何將各地被征服的人才──包括官僚、士人──納入本身的政權中,使他們不起反抗之心,而願為新的政權服務。當然,宋政權並非完全信任這些降服者,在任用時,也勢必提出一些防範措施。這些皆為本文所要探討的。

研究狀況

在研究狀況方面,宋人王明清在《揮麈後錄》一書中,認為宋太宗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書,實含有政治背景

太平興國中諸降王死,舊或宣怨言,太宗收用之,寘之館閣,使修群書:如《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廣記》之類,廣其卷帙,厚其廩祿瞻給,以役其心,多卒老於文字之間云。

其後張端義《貴耳集》,亦謂太宗修書,在羈縻降國舊臣。談愷跋《太平廣記》,敘修書之緣起,直用王氏之語(明嘉靖本)。至清高宗更謂:「宋太宗身有慚德,因集文人為《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三大書,以弭草野之私議。」(清高宗御製詩四集,卷一一,〈命校永樂大典因成八韻示意詩小註〉)

聶崇歧在《太平御覽引得》序中,並不認同王明清、張端義等人的說法,其所持的論點為:御覽及廣記同時纂修。其時吳越尚未納土,北漢劉繼元亦未歸降,所謂諸降王,僅後蜀昶,南漢劉鋹,南唐李煜等三人。昶卒於乾德三年(965)六月庚戌,事在太祖朝,與太宗無關。劉鋹卒於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戊子,已在下詔修書之後,且其遺臣亦無側身於館閣者,與王氏所云因降王死而用舊臣修書之言,全不相符。後郭伯恭在《宋四大書考》導言裏,亦支持聶崇歧的看法。

其實王明清、張端義的看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只是點出宋政權對降臣處理方式之一。宋政權除了讓重要的降臣留在京師,就近看管外,一些地方官員,也繼續讓他們為地方官,但加上迴避的規定,即南唐人不得在原南唐所管轄之地為官。此外,宋政權也開放科舉,讓降臣及他們子弟應考。宋政權處理降臣的方式,可說是多樣性的,非只有王明清所提之方法而已。

大綱

  本課題擬分為幾個部分:

一、宋政權處理降臣的政策。

1、降國重要官員皆送至京師就近看管。

太祖乾德三年(965)二月丙午,詔:「偽蜀文武官並遣赴闕,賜裝錢有差,治行清白,為眾所知者,所在州府以名聞。」蘇進之曾任後蜀官,蜀亡後,「從孟昶歸朝」,授東宮副率。趙元授的父親趙季良官至後蜀丞相,宋滅後蜀後,趙元授隨孟昶被遣至汴京,補東頭供奉官一職。

此項政策也沿用於南漢、南唐等重要降臣身上,許逖在南唐任官至監察御史,「李氏國除,以族北遷。」曾文照在南唐時,曾以神童擢第,後任至吉州太和令。南唐被滅後,「舉族入朝,授亳州永城令」。

甚至自動歸降吳越重要官員,亦被要求遷至京師附近看管。楊郾的父親楊巖,曾任吳越國的丞相,或可說楊郾在吳越國時所任之官應不小。當吳越國除,楊郾率族人北遷至宋州。徐啟曾吳越國閤門祇候,當吳越納土歸宋,「國官并隨附京邸」,徐啟也舉家跟著北上。俞承遜之女為吳越王錢俶的夫人,吳越納土,俞承遜亦隨錢俶歸宋。

在此政策下,即使不願出來任官的降臣,也不可以回到居住地。李寅曾任南唐諸司使,當南唐被滅後,李寅被遣送至汴京,並授其殿前承旨,李寅雖辭不受,但因曾為「王國官」,亦不許南渡回鄉。

  當然,並非所有官員皆會被遣送至汴京,宋廷必須依靠部分降臣來治理當地,對於這些降臣,宋廷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們,所以也作了一些配套措施。如通判的設置,宋政權在平定湖南後,諸州皆置通判,其官性質,「既非副貳,又非屬官」,為監督州長吏,故多與長吏忿爭。太祖乾德四年十一月乙未,對上述情況作了部分改善措施,詔:「諸道州通判無得怙權徇私,須與長吏連署,文移方許行下。」對於長吏、通判忿爭一事,李燾在小注引《會要》記載:「時以偽官初錄用,慮未悉事,故有是命。」從上述的描敘,或許可以推論:宋政權在征服諸國後,部分州郡必須藉用征服國的郡守長吏繼續治理,但又怕這郡守長吏不遵守宋政權的規定,因而另派官員任通判一職,予以監督。

另外,對於重要州郡,宋廷可能派信任的官員去擔任郡守長吏,但此州郡的支州長吏或幕職官,則可用降服國的官員擔任。宋政權在平定領南後,開寶五年,宋廷命太子中允周俊知瓊州,以儋、崖、振、萬安四州為附屬支州,太祖認為嶺南地理環境、風俗與中原不同,所以令周仁俊「擇為官,因其俗治之。」周仁俊列上駱崇璨等四人,太祖各授其檢校官以知州事。

太祖、太宗二朝,對降臣處理態度及其政策的演變。如太宗時,對於吳越歸降之臣的處理態度是,「其官屬大小皆得仕」,且訪求錄用諸有功於吳越國文臣將領的後代,讓他們得以出仕任官。說明太祖、太宗兩朝的政策,除必須考慮到被征服,還是自動歸降的因素外;太祖、太宗兩個人的性格,也會影響政策的轉變。

2、降官的任用問題

重要降官在歸宋後,一般是編置在東宮系統下。余靖在蘇繼墓誌銘中,寫到「蜀亡,孟氏之臣例署東宮官」;蘇繼的父親蘇進之隨孟昶歸朝,授東宮副率。南唐歸宋重要降臣,似乎也是以東宮官任用,如徐鉉隨李煜歸朝後,任官為太子率更令;王克貞歸宋後,初授太子中允等等。要說明的是,此時東宮官系統只是閒缺官,《宋會要輯稿》〈東宮官〉引《國朝會要》: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賓客、詹事、左、右庶子、中允、中舍、諭德、贊善、洗馬、家令、率更令,皆緣舊制除授而無職司。

馬端臨《文獻通考》的〈職官考.東宮官總敘〉中,也說到東宮官在宋初是「官存而無職司」,直到太宗至道元年(995),因健儲闈,才置賓客、左右率子、諭德、中舍等,「以他官兼充」。宋政權將降臣編置在東宮官系統中,只是讓他們領官俸而不給於實職。

後唐在平定前蜀後,否認前蜀官員任用資格的正當性,所以莊宗在同光三年丁酉,下詔前蜀文武官員各降級任用。宋政權在平定各國後,對於各國降臣的任用問題,也必須做妥善考慮。如在平定廣南後,命學士院試題廣南降服官員,取書判稍優者,授上佐、令錄、簿尉等官職。

二、降臣對宋政權的態度

有些降臣並不想加入宋政權,而找一些藉口拒絕之,如劉甫在吳越歸宋後,以「母老」為由,不任宋官。刁衎仕南唐時,權勢甚盛,入宋後,稱疾假滿,屏居輦下者數歲;太平興國初,李昉、扈蒙在翰林,勉其出仕。陳士倫曾任南唐壽昌殿使,宋滅南唐後,陳士倫不願出仕為官。王安石在〈仙居縣太君魏氏墓誌銘〉文中,描述魏氏的父親在南唐時曾任太子諭德一職,李氏除國後,其父親易名不仕,退居於常州。

對不願出來擔任官員的降臣,宋政權除了讓其他官員軟性勸說外,可能也用強制性方性逼迫他們出來任官。如吳舉在南唐時以明經任彭澤主簿,南唐被滅後,吳舉不願出仕為官,太宗在太平興國二年(977)下詔求南唐故吏後,吳舉被遣至京師,後派任為鄆州平陰主簿。

另有些降臣歸宋後,雖在宋政權下擔任官職,但對舊人、長官、部屬仍保有一份感情,如徐鉉遇江南故人子弟暨親族之孤遺來投靠,歲無虛月,皆「分廩祿以卹之,虛館舍以安之,殆于終年,未有倦色。」潘慎修對許多江南舊臣言李煜闇懦之事,加以駁斥,此做法獲得真宗的好評,認為其「溫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

當然也有些降臣是汲汲營營於官場,還對故主無禮,如張洎在李煜歸宋後,不斷向李煜索取財物。南唐一些降臣對張洎的做法,採鄙視態度,如潘慎修素本與張洎友善,自是與張洎疏遠之。不過,宋廷對張洎的行為,並未覺得有何不妥;而張洎也因能交結權貴、內官,在官場上甚為得意,至道元年(995)四月,由翰林學士升遷為參知政事。

三、降臣及其子弟參與科舉

降臣或降臣子弟參與科舉,除以示宋王朝開放政權的決心,也像徵降臣對宋政權的認同。

從參加科舉考試的降臣來看,鄭文寶在南唐時曾任校書郎一職,入宋後,登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第,除修武主簿。李寅曾任南唐諸司使,入宋後數年,也登進士第,起家為衢州司理參軍。[31]

有些降臣在其所屬舊政權時曾中科舉過,魏清在開寶三年(970),曾中南唐進士第,釋褐授饒州餘干縣尉;入宋後,魏清以「江南擢第,非王室之命」,再參與科舉考試,中端拱二年(989)甲科。[32]

而降臣子弟參與科舉的例子,更是多不可數,如後蜀的陳省華,其子堯叟、堯佐、堯咨、堯封皆中科舉,《宋史》言其:諸孫任官者十數人,宗親登科者又數人,榮盛無比。[33]南唐的刁衎,其子刁湛、刁湜、刁渭,亦中進士。

  降臣或是降臣子弟參加科舉,如能順利登進士第,則其原先身分、限制,將隨之轉變、取消。如前面所提到的南唐降臣李寅,非常孝順母親,但因具有降臣的身分,不許南渡奉侍母親。李寅登進士第後,身分隨之轉變,被派任為衢州司理參軍,仍得迎侍母親。[34]

  宋廷對於降臣本人或其子弟參加科舉,當然表示歡迎;然隨著征服之地的擴大,科舉入取的名額,可能要做一些調整,此可從李淑所上真宗的〈時政十議〉看出。在此諫言中的第六議「貢舉」中說到:

開寶以前,每歲進士不過三十人,經學不過五十人。自克復偽國,吏員益眾,始以廷試廣收士子,太宗委之春官。……[35]

太祖時科舉入取名額並不多,進士、明經諸科合且才八十人左右,基本上還維持唐代以來科舉入取的名額。在此名額限制下,降臣本身或其子弟,若想透過科舉方式來改變身分是比較困難的。儘管如前所說,太祖曾命學士院試降臣書判,取其優者授上佐、令錄、簿尉等官職,但所受恩惠只限於降臣本身,範圍還是太窄。不過,這顯示太祖不想用科舉的方式,轉換降臣本身或其子弟對宋政權的認同。[36]太宗想法顯然與太祖有所不同,他大量提高科舉入取的名額,[37]使得降臣及其子弟比較容易科舉及第,進而改變其身分地位,自然對宋政權也比較忠心些。[3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乾德三年二月丙午條,頁56下。

《全宋文14》,卷五七四,余靖,〈宋故南京留守判官贈都官郎中蘇公墓誌銘(嘉祐二年十月)〉,頁131。

《全宋文19》,卷八二九,張方平,〈有宋南海大士趙君塔銘并序〉,頁648。

《全宋文18》,卷七四五,歐陽修,〈司封員外郎許公行狀〉,頁207。

《全宋文》,卷二二,徐鉉,〈大宋故亳州蒙城縣令賜緋魚袋曾君墓誌銘〉,頁555

《全宋文18》,卷七五八,歐陽修,〈諫議大夫楊公墓誌銘〉,頁401。

《全宋文13》,卷五五四,李之才,〈大宋左千牛衛將軍衛君夫人高平縣君墓誌銘〉,頁544。

《全宋文19》,卷八二三,張方平,〈贈賢妃俞氏墓誌銘并序(治平元年十月)〉,頁562。

《全宋文14》,卷五七四,余靖,〈故尚書虞部郎中致仕李公墓碑(嘉祐五年正月)〉,頁11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乾德四年十一月乙未條,頁69-7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三,開寶五年二月辛卯條,頁118

《蔡襄集》,卷三七,〈尚書屯田員外郎贈光祿卿劉公墓碣〉,頁681

王安石,《王臨川文集》,卷九七,〈荊湖北路轉運判官尚書屯田郎中劉君墓誌銘并序〉,頁614

《全宋文14》,卷五七四,余靖,〈宋故殿直蘇府君墓誌銘(嘉祐二年十月)〉,頁130;〈宋故南京留守判官贈都官郎中蘇公墓誌銘(嘉祐二年十月)〉,頁131。

《全宋文2》,卷四六,李昉,〈大宋故靜難軍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海徐公墓誌銘〉(淳化四年七月),頁30

《全宋文》,卷二一,徐鉉,〈大宋故尚書戶部郎中王君墓誌銘〉,頁544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二二,頁2545下。

馬端臨《文獻通考》,卷六0,〈職官考.東宮官總敘〉,考543中。

《舊五代史》,卷三三,〈莊宗本紀七〉,頁463-46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二,開寶四年六月丙子條,頁107

《蔡襄集》,卷三七,〈尚書屯田員外郎贈光祿卿劉公墓碣〉,頁681

《宋史》,卷四四一,〈刁衎傳〉,頁13051

《全宋文19》,卷八二六,張方平,〈宋故太中大夫尚書刑部郎中分司西京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累贈某刁公墓誌銘并序〉,頁609。

王安石,《王臨川文集》,卷九八,〈仙居縣太君魏氏墓誌銘〉,頁631

《全宋文18》,卷七五六,歐陽修,〈零陵縣令贈尚書都官員外郎吳君墓誌銘并序〉,頁375。

《全宋文》,卷四六,李昉,〈大宋故靜難軍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海徐公墓誌銘〉(淳化四年七月),頁31

《宋史》,卷二九六,〈潘慎修傳〉,頁9874

《宋史》,卷二六七,〈張洎傳〉,頁9215

《宋史》,卷二一0,〈表.宰輔一〉,頁5433

《宋史》,卷二七七,〈鄭文寶傳〉,頁9425

[31] 《宋史》,卷三00,〈李虛己傳〉,頁9973。《全宋文14》,卷五七四,余靖,〈故尚書虞部郎中致仕李公墓碑(嘉祐五年正月)〉,頁119。

[32] 《全宋文14》,卷五七六,余靖,〈宋故峽州軍事推官贈太常博士魏公墓誌銘并序(明道二年十二月)〉,頁150。

[33] 《宋史》,卷二八四,〈陳堯佐傳〉,頁9587

[34] 余靖在李虛舟墓誌銘中,載:李寅「辭冗官,且以故國臣留居京師。後由進士及第,調衢州司理參軍,乃克歸。」(《全宋文14》,卷五七四,〈故虞部郎中李公墓誌銘(嘉祐四年十二月)〉,頁122)

[3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四,景祐元年二月乙未條,頁1088-1089上。

[36] 賈志揚認為,這與太祖此時正專心於對東北方的契丹人的遠征,對南方諸王國的征服,以及對北方將領們的控制問題有關。(《宋代科舉》,台北:東大,民國八十四年六月,頁74

[37] 有關太祖、太宗二朝進士、諸科的入取名額,可參閱荒木每一《宋代科舉制度研究》附篇〈宋代科舉登箸者數及び狀元名表〉。(京都:同朋舍,19693月,頁450-452)有關太宗急劇增加科舉名額,賈志揚整理了一些看法:司馬光指出這是「以興文教,抑武事」;王栐把它歸因於新擴張的帝國有著大量的職位空缺;近代學者陳東原以為宋太宗正力圖獲得文士階級的忠心。賈志揚本身則認為這是為了嬴得全國士人家族的忠心,使它們的成員不致對朝廷構成威脅。(《宋代科舉》,頁77

[38] 南唐池州人樊若水舉進士不中,上書言事亦不被採用,忿而北上投宋,為博得宋朝信任與重用,樊若水曾利用數月的時間,調查采石江上寬度,將這些重要情報獻給宋政權,有助於宋政權對南唐的征伐。(《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開寶七年七月戊辰條,頁150)樊若水因考不上進士忿而投宋事件,對太宗提高科舉名額,可能也是助力之一。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5:34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12:56的发言:

陳國自命中原正統,當然很自然地去抵抗統一北方出自關隴集團的隋朝耶,隋朝不是靠戰爭去統一南方的嗎?隋朝還要依靠鮮卑人的勢力耶,好像宇文化及。

宋侵南唐,南唐沒有抵抗嗎?宋侵南漢,南漢沒有抵抗嗎?讀多些歷史吧。

抗金的只是南宋而已,金國的漢人也沒有去幫助南宋耶,甚至金兵之內很多都是漢人士兵耶。

到了清統一中國,還有甚麼抗清力量呢?天地會?

啊,其實甚麼也不是抗,抗要由你來定義,呵呵呵呵。

對啊,廣府人是中原移民跟百越土著融合而成的,第一次是抵抗秦的侵略,第二次是南越國抵抗漢朝的侵略耶。

廣府人沒有抗拒中原的文化,跟祖先抵抗中原的入侵又有甚麼衝突呢?

北方很久北胡人占据,南方肯定有长久的正统心里了,不过也没有百姓抗随之说,隋统一后更没有人抗隋复陈吧,靠鲜卑人有什么,明成祖还借蒙古兵呢。

工军打国民党,民国还抵抗呢,我的观点当然是说金国不同于唐宋正统中国,这需要当时人们的感情来看,抗金的只有南宋吗?你是不是应该看看书呢?济南农民耿京起义是什么?辛弃疾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众起义抗金,这种事太多了吧,金军中有汉人有什么稀奇,美军中还有华人呢

抗清起义什么时候听过呢,无论南北,二百年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都是以反清复明的旗帜,你想说明什么呢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5:36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27:10的发言:

http://sokamonline.com/C-Hist/NorthSong1a.cfm

  宋太祖即位後,首先平定後周將領之反抗。建隆元年(九六○年
)六月,太祖親自擊滅了昭義節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長治)李荺之
勢力。年底,復平定了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反抗。接著,宋太祖乃著
手進行統一全國之大業。當時中國南北之割據政權尚有荊南、後蜀、
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國,太祖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
略方針,即「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至於和契丹接境之北漢
,則姑存之以為屏藩。乾德元年(九六三),宋遣慕容延釗、李處耘
等襲江陵,荊南主高繼沖投降。乾德三年(九六五年)命王全斌(九
○八 -- 九七六)等平蜀,後蜀主孟昶(九一九 -- 九六五)奉表出
降。開寶四年(九七一年)宋兵攻至廣州,降其主劉鋹(九四三 --
九八○)。江南之南唐原已臣服於宋,後太祖諭其主李煜(九三七 -
- 九七八)入朝,煜稱疾辭,宋乃於開寶八年(九七五年)派曹彬(
九三一 -- 九九九)南伐,煜降,被封為「違命侯」。

说明了什么?哈哈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45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5:36:07的发言:

说明了什么?哈哈

一、說明了弱肉強食的道理

二、趙匡胤是叛賊

三、趙匡胤背信棄義,侵略南唐

四、十國都是抵抗宋國侵略,而非自願歸降的耶

呵呵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5:50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45:38的发言:

一、說明了弱肉強食的道理

二、趙匡胤是叛賊

三、趙匡胤背信棄義,侵略南唐

四、十國都是抵抗宋國侵略,而非自願歸降的耶

呵呵

弱肉强食也许是事实,老赵的人品也与讨论无关啊,哈哈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5:51
起义抗元食月饼

2004年09月16日 11时42分58秒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5:51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5:50:12的发言:

弱肉强食也许是事实,老赵的人品也与讨论无关啊,哈哈

呵呵,所以宋侵南唐就好像金侵南宋一樣,只是政權的爭鬥而已,都只是中國的內戰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0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51:50的发言:

呵呵,所以宋侵南唐就好像金侵南宋一樣,只是政權的爭鬥而已,都只是中國的內戰耶。

你认为一样吗,我看是不一样的,好像又回来了吧?那么日并朝鲜是否政权斗争?

所谓内战是建立在现实中国之上吧,如果女真人也象日本人一样退回黑龙江并且独立,我想就不会说宋金是内战了,所以我认为不应按后世的发展看待前世的关系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03
不然的话,后世不断发展变化,前世的关系是否要不断随之变化,历史是活的?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05
标题: [转帖]月饼的来历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河微隐。当此佳节良辰,家家围坐,赏月亮,吃月饼,共享团圆之乐。但直到今天,有关月饼的来历问题,还是一个待人破解的悬案

《淮南子·览冥训》、元伊士珍《嫏环记》引宋朝《三余帖》及其他稗官野史中,载有一些可为月饼溯源的轶闻,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神话:嫦娥是远古时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丈夫从王母那儿求来的不死之药,顿时身轻如云,飞进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正是她倍感孤寂的心情写照。而后羿自妻子奔月后,亦昼夜思念,竟至生病。某年八月十四,他梦见了妻子。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来与你相见了。"后羿醒后照妻子的吩咐行事,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逢。八月十五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正是由此形成,故中秋节别称"团圆节",月饼也叫"团圆饼"。

以嫦娥奔月神话解释月饼缘起的说法,在民间已是"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月宫嫦娥依然是月饼包装盒罐的主体图案。不过,这种富有人情魅力的解说显然与史实不符,因为民俗学界对中秋节习俗形成的时间认定,至早不超过魏晋,距传说中后羿生活的时代实在相距太远了。

民间传说中还有另外一些关于月饼来历的故事。一说源于唐初军队祝捷:唐高祖年间,大将李靖出征获胜,于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个吐蕃商人向高祖献面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圆饼邀蟾蜍。"接着便把饼分给大家,赏月食饼,由此演变成以圆饼为中秋节令食品的习俗。一说源自元末农民起义:元朝统治者为防备人民反抗,规定民间两户共用一把菜刀,十户共养一名士兵。这些士兵在民家为所欲为,百姓恨之入骨。后百姓决心起来造反,为躲避监视,便以中秋节馈赠食品的名义,把写有"八月十五起事"的纸片夹在麦饼馅里,藉此传递行动信号。这一行动很快发展成推翻元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为了纪念这一壮举,从此形成中秋节吃夹馅麦饼的习惯。直到今天,苏式月饼还有垫一张小纸片的规矩,据说就代表了那张纸片。

民俗学家在探索月饼来历时,既重视从民间传说中采风,也讲究在文献资料里求证。有人认为月饼的雏形始见于北宋,如苏东坡笔下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以及"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由此推测,是当时的人以八月十五圆润的月亮为蓝本,制作出象征圆月的食品。到了南宋,正式出现月饼的名称,这在周密《武林旧事》卷六中有记载。可是也有人怀疑月饼始于宋代之说,理由是遍观两宋风俗文献中关于中秋节俗的描写,从未提及月饼,而《武林旧事》里的"月饼"一词,仅作为"蒸作从食"的品种之一,可见并不能认为是中秋节的特定食品。虽然月饼源自元末民众起义的传说不可全信,但透露出一种信息:月饼的最后形成大约是在元末明初。此外,王子辉先生另有月饼始自唐代的假设(《秦馔古今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仲富兰先生则认为:"有赏月之举,就会有吃月饼的习俗。尽管当时不一定就称之谓'月饼',它最迟在魏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民俗与文化杂谈》,上海教育出版社)

综合上述,光是学术界对月饼来历的见解,便有魏晋、唐代、两宋、元末明初四种观点。另外,也有人从中秋节源于朝鲜的资料记载里发现了月饼的线索:据中唐时来华求法的日本和尚圆仁记述,他在山东文登朝鲜僧人创建的法花寺院里借宿时,目睹"寺家设馎饨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详见本书《中秋节》)。馎饨是煮食的面片,饼食或即面饼。由此推测,大概食饼贺节的习俗是随着中秋节一起从朝鲜传到中国来的?

总之,如果没有更具说服力的资料提出,有关月饼来历的讨论终究只能停留在各执一词、没有谜底的水平上。

出处: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FolkCustom/DL/DL-200312181623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16:08:12编辑过]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10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51:50的发言:

呵呵,所以宋侵南唐就好像金侵南宋一樣,只是政權的爭鬥而已,都只是中國的內戰耶。


关键是,汉人认为辽、金不是正统,宋才是正统。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11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01:39的发言:

你认为一样吗,我看是不一样的,好像又回来了吧?那么日并朝鲜是否政权斗争?

所谓内战是建立在现实中国之上吧,如果女真人也象日本人一样退回黑龙江并且独立,我想就不会说宋金是内战了,所以我认为不应按后世的发展看待前世的关系

日併朝鮮是侵略,而金國情況不同耶,首先金國女真人像契丹人一樣,進入中原定居而漢化,而金國國民之中也有大量漢人,而金國也有漢人謀士及士兵。

中國歷史也承認金國是中國。

而外國也有承認金國是中國,高麗是承認宋國的耶。

金國的行為也說明了其認同是中國,要跟宋國去爭正統耶。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13
日本本土恐怕就不会汉化了,他们在占领区进行的是皇民化教育。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15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03:38的发言:
不然的话,后世不断发展变化,前世的关系是否要不断随之变化,历史是活的?

對於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你怎樣看呢?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18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11:03的发言:

日併朝鮮是侵略,而金國情況不同耶,首先金國女真人像契丹人一樣,進入中原定居而漢化,而金國國民之中也有大量漢人,而金國也有漢人謀士及士兵。

中國歷史也承認金國是中國。

而外國也有承認金國是中國,高麗是承認宋國的耶。

金國的行為也說明了其認同是中國,要跟宋國去爭正統耶。

恐怕概念搞混了吧,中国历史承认的是本地政权辽金宋皆为中国,大理也是中国,是不是搞三个中国四个中国啊,哈哈,金国有汉人就是中国啊?谋士怎么了,日军中没有中国人吗, 没有朝鲜人吗,愿意争正统就是其为中国的理由?你的理论这么高超吗?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18
以下是引用mak-yid在2005-7-5 16:10:12的发言:


关键是,汉人认为辽、金不是正统,宋才是正统。

宋國的漢人認為遼金不是正統,不過生活在遼金的漢人覺得沒有問題耶。

南朝的人也不認為北朝是正統,即使隋朝統一南方陳國遺民仍然指隋朝是北蠻耶。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19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15:49的发言:

對於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你怎樣看呢?

自古,要看古到什么时候,古到一万年前,我家还不是中国呢,哈哈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2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18:52的发言:

宋國的漢人認為遼金不是正統,不過生活在遼金的漢人覺得沒有問題耶。

南朝的人也不認為北朝是正統,即使隋朝統一南方陳國遺民仍然指隋朝是北蠻耶。

生活在辽金的漢人觉得没问题吗?各省百姓的抗金,你以为是做游戏呢?你以为都是象宋将一样有忠于大宋的义务吗?就因为金国有汉人当官的理由吗?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23
辽、金的百姓多数是认同所在国家、效忠所在国家的,北朝汉人与契丹人的文化交融现象已为诸多学者留意。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24
反抗哪朝哪代没有?关键是反抗的理由是否民族性的。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26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15:49的发言:

對於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你怎樣看呢?


古到明代吧。呵呵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26
北方的八字军,红巾军是宋军吗?大金国山东人辛弃疾,济南人耿京觉得没问题?哈哈,你不要把我笑死,小心我起诉你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28
以下是引用mak-yid在2005-7-5 16:24:59的发言:
反抗哪朝哪代没有?关键是反抗的理由是否民族性的。

没有民族性吗?我感觉好笑啊,什么叫鞑子?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32
南方只知道反宋。北方是否反辽、金我们很少听说,书上也没讲,不知道是不是很少发生?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34
以下是引用mak-yid在2005-7-5 16:24:59的发言:
反抗哪朝哪代没有?关键是反抗的理由是否民族性的。

一般换代反抗是旧政府残部,如顾炎武所言,亡国而非亡天下,肉食者谋,抗金元清,匹夫有则!抗金抗元的义军可是许多人民自发组织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34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22:37的发言:

生活在辽金的漢人觉得没问题吗?各省百姓的抗金,你以为是做游戏呢?你以为都是象宋将一样有忠于大宋的义务吗?就因为金国有汉人当官的理由吗?

生活在金國的漢人,有甚麼問題呢?各省,還不是南宋的?據說客家人的祖先就是因此而逃到南方耶。

不要說金國,西夏也有大量漢人,他們也沒有幫助南宋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36
以下是引用mak-yid在2005-7-5 16:13:19的发言:
日本本土恐怕就不会汉化了,他们在占领区进行的是皇民化教育。

遼金都是漢化的,所以跟日本不同耶。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39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18:41的发言:

恐怕概念搞混了吧,中国历史承认的是本地政权辽金宋皆为中国,大理也是中国,是不是搞三个中国四个中国啊,哈哈,金国有汉人就是中国啊?谋士怎么了,日军中没有中国人吗, 没有朝鲜人吗,愿意争正统就是其为中国的理由?你的理论这么高超吗?

大理沒有爭逐中原正統吧?

日軍之中的中國人,是指台灣的皇民吧?他們當時是日本人耶,朝鮮人也是一樣。

宋國稱從金國投奔的漢人為歸正人耶。

金國不是中國的話,那北朝及隋朝又如何是中國呢?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4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34:43的发言:

生活在金國的漢人,有甚麼問題呢?各省,還不是南宋的?據說客家人的祖先就是因此而逃到南方耶。

不要說金國,西夏也有大量漢人,他們也沒有幫助南宋耶。

河北也是南宋的?山东也是南宋的,中原也是南宋的,苏北也是南宋的?

西夏与北宋并存的,金国灭宋时候没有灭西夏,那些很少的汉人需要在西夏的国土上组织军队去助宋攻金吗?你开什么玩笑啊?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4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36:06的发言:

遼金都是漢化的,所以跟日本不同耶。

是否日本用汉文化教育就合法了?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43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34:19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ak-yid在2005-7-5 16:24:59的发言:
反抗哪朝哪代没有?关键是反抗的理由是否民族性的。

一般换代反抗是旧政府残部,如顾炎武所言,亡国而非亡天下,肉食者谋,抗金元清,匹夫有则!抗金抗元的义军可是许多人民自发组织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國家就是天下耶,故楚人誓要滅秦復國,管你是否大一統耶。抗秦的多的是耶,都是要復國,而非一統耶。

南唐也是苟於江南,管你宋朝是否正統。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46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41:11的发言:

河北也是南宋的?山东也是南宋的,中原也是南宋的,苏北也是南宋的?

西夏与北宋并存的,金国灭宋时候没有灭西夏,那些很少的汉人需要在西夏的国土上组织军队去助宋攻金吗?你开什么玩笑啊?

當南宋大勢以去之時,還有幾多漢人抗金呢?沒有跟隨宋室南渡的,都安於生活在金國耶。

西夏沒有幾多漢人?你搞笑耶,難道五代十國之後,西北的漢人都擠到中土來?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47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39:47的发言:

大理沒有爭逐中原正統吧?

日軍之中的中國人,是指台灣的皇民吧?他們當時是日本人耶,朝鮮人也是一樣。

宋國稱從金國投奔的漢人為歸正人耶。

金國不是中國的話,那北朝及隋朝又如何是中國呢?

中国历史承认大理是中国啊,所以不是四个中国甚至更多了吗

日军中中国人多了,伪军都是,也有高级人士,就能论证日本侵略有理?若不能,就别拿金国中有汉人来论证,占领他国领土怎么可能没有故国人

北朝很多国家,各不相同,多和金国差不多,不算中国,隋朝是中国,不还是那样说吗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48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42:22的发言:

是否日本用汉文化教育就合法了?

遼金跟滿清一樣,都是主動漢化去融合,而非像日本的實行和文教育的統治耶,有問題嗎?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5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43:37的发言:

國家就是天下耶,故楚人誓要滅秦復國,管你是否大一統耶。抗秦的多的是耶,都是要復國,而非一統耶。

南唐也是苟於江南,管你宋朝是否正統。

顾炎武之意,顺灭明为灭国,肉食者谋,清灭明为亡天下,匹夫有责,还有疑问?

战国诸国贵族想复国可以理解,张良还想复韩国呢。如果南唐灭宋,南唐就是正统,金国从黑龙江灭了辽东在侵入北宋,理所当然是入侵国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7-5 16:53
以下是引用WAXA弎號在2005-7-5 16:47:51的发言:

中国历史承认大理是中国啊,所以不是四个中国甚至更多了吗

日军中中国人多了,伪军都是,也有高级人士,就能论证日本侵略有理?若不能,就别拿金国中有汉人来论证,占领他国领土怎么可能没有故国人

北朝很多国家,各不相同,多和金国差不多,不算中国,隋朝是中国,不还是那样说吗

呵呵,就把大理也算進來吧,不過跟宋爭奪正統的,還不是只有金國嗎?

中國抗日軍隊之中也有日本人耶,而且是自願的耶,又怎樣說呢?

金國軍隊之中的漢人,主要都是從國民之中徵召的耶,他們有否於對宋戰爭之中變成投誠”歸正”呢?還不是打勝仗耶?

北朝很多國家?北周被北魏所併,而北魏又被隋朝楊堅所篡耶,因為隋朝征服了陳國,所以就是中國?呵呵。


作者: 唐之遗爱    时间: 2005-7-5 16:54

问你们一个问题,金有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满清为什么没有呢??

什么道理???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54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48:25的发言:

遼金跟滿清一樣,都是主動漢化去融合,而非像日本的實行和文教育的統治耶,有問題嗎?

满清国语是满语,不过太落后没法迫使汉人使用,其剃发易服不是汉化吧?还是奴化?有问题?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6:58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46:25的发言:

當南宋大勢以去之時,還有幾多漢人抗金呢?沒有跟隨宋室南渡的,都安於生活在金國耶。

西夏沒有幾多漢人?你搞笑耶,難道五代十國之後,西北的漢人都擠到中土來?

你总是转移目标啊,能不能正面回答,你不是说金国汉人不抗金吗?又退到后期不抗金啦?南宋大势去是什么时候?快灭亡时吗?金已完蛋,忙着抗元了,哈哈

西夏汉人多吗?姑且很多又怎样,在西夏组军助宋?你认为可能?


作者: 唐之遗爱    时间: 2005-7-5 17:04

他的意思是无论金忘还是宋亡还是蒙古亡都一样,都最后建立的是中国,那么日本侵略中国成功,最后也可以建立中国 ,哈哈哈,就这个意思.


作者: WAXA弎號    时间: 2005-7-5 17:08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53:54的发言:

呵呵,就把大理也算進來吧,不過跟宋爭奪正統的,還不是只有金國嗎?

中國抗日軍隊之中也有日本人耶,而且是自願的耶,又怎樣說呢?

金國軍隊之中的漢人,主要都是從國民之中徵召的耶,他們有否於對宋戰爭之中變成投誠”歸正”呢?還不是打勝仗耶?

北朝很多國家?北周被北魏所併,而北魏又被隋朝楊堅所篡耶,因為隋朝征服了陳國,所以就是中國?呵呵。

按你的意思,那就是两个中国喽

中国军有日本人说明什么,这是我问你的问题,你问啥?你不是拿金军有汉人作为金为中国的论据之一吗,你怎么自圆其说的?含混其词吗?

征召?保家卫国吗?你很搞笑啊,哈哈

你的逻辑错了,我说是因为隋朝征服陈国就是中国吗?如果拓跋圭,宇文觉征服陈国,性质和金国同


作者: 唐之遗爱    时间: 2005-7-5 17:17

古代建国什么性质,可以按照古人分类方法,看他的国君是什么民族的人,如果是汉人就是汉人的国家,是胡人就是胡人的国家,至于建立的国家是不是中国,现在就见仁见智了,在古时候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 南粤高凉仔    时间: 2005-7-5 18:40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12:56的发言:

對啊,廣府人是中原移民跟百越土著融合而成的,第一次是抵抗秦的侵略,第二次是南越國抵抗漢朝的侵略耶。

廣府人沒有抗拒中原的文化,跟祖先抵抗中原的入侵又有甚麼衝突呢?

怎么,一个祖宗在抵抗另外一个祖宗?


作者: 南粤高凉仔    时间: 2005-7-5 18:41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5:45:38的发言:

一、說明了弱肉強食的道理

二、趙匡胤是叛賊

三、趙匡胤背信棄義,侵略南唐

四、十國都是抵抗宋國侵略,而非自願歸降的耶

呵呵


那些都是政治家的较量,它与民间百姓的抗元,抗清并不一样啊?
作者: 南粤高凉仔    时间: 2005-7-5 18:43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7-5 16:11:03的发言:

日併朝鮮是侵略,而金國情況不同耶,首先金國女真人像契丹人一樣,進入中原定居而漢化,而金國國民之中也有大量漢人,而金國也有漢人謀士及士兵。

抗日战争中沦陷区也有很多中国百姓啊,日本人不也收编了很多伪军吗?


作者: 汉家归未    时间: 2005-7-5 20:14

凡是认同华夏文明并且积极皈依者,就是中华政权,例如北魏,辽,金;否则就是侵略者,例如蒙元,满清。

汉人不能以血统论,而应该以文化认同论。若论血统,则吴语汉人最接近东汉汉人血统了,恐怕其它地区的汉人难以接受的。


作者: zhr    时间: 2005-7-5 20:31
以下是引用汉家归未在2005-7-5 20:14:43的发言:

凡是认同华夏文明并且积极皈依者,就是中华政权,例如北魏,辽,金;否则就是侵略者,例如蒙元,满清。

汉人不能以血统论,而应该以文化认同论。若论血统,则吴语汉人最接近东汉汉人血统了,恐怕其它地区的汉人难以接受的。

吴语汉人大部分身上都流有华夏贵族的血!


作者: zhr    时间: 2005-7-5 20:36
这也是宋以来吴语区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 又来了    时间: 2005-7-5 20:37
看了
作者: zhr    时间: 2005-7-5 20:43
以下是引用又来了在2005-7-5 20:37:30的发言:
看了

呵呵!是那一位兄弟的马甲?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7-5 20:49
来了“克林顿”?
作者: zhr    时间: 2005-7-5 20:52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5-7-5 20:49:52的发言:
来了“克林顿”?

谢谢!我为何没想到呢!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