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3)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17:22
标题: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3)

前言

2005年6月24日—25日,我陪同一个韩国学者到德保乡下调查南部壮族乡村状况,我们主要调查了都安乡伏计村的陇意屯(Mbanj Luengh'eij)和三合村的鉴屯(Mbanj Poujgyamj)、燕峒乡古桃村那沙屯(Mbanj Nazsla)、马隘乡乐林村的麒麟屯(Mbanj Gizlaenz),我还顺便拍下了许多这些村屯里的干栏建筑。干栏建筑在陇意屯和那沙屯里还是该屯的主体建筑,而在鉴屯和麒麟屯里都只是残留了少量的干栏。

经过大炼钢铁年代的摧残,德保县的森林面积已经大大的缩小,因为是石灰岩台地,所以石漠化也很严重,已经不能再象历史上一样可以砍伐大量的优质木材来修筑干栏建筑了,因此这里的干栏建筑大都是现代干栏,主要是土木建筑,年代大都也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最新的干栏也有用水泥砖修筑的。也有一些纯木干栏,因为年代大都有上百年甚至两三百年历史了,因为缺乏木材来制作或者修补,所以很残破不堪。

现在将这些干栏建筑的相片合辑如下,并附带一些沿途景致和文字说明。


Doengh Miongdaem-Goekluengz·Yeenzkyoyj Henqsengf
川满-谷隆·县城附近的鉴河河段

这一代离县城只有一两公里之遥,是德保县城附近景色绝佳之处,鉴河绕着Ndoimoenz(圆丘)落下谷隆峒形成谷隆瀑布群,并在谷隆重新合流,绕过川满峒,直奔县城。可惜,这一带田峒已经被政府征用,将成为华银氧化铝的职工宿舍区,美丽的田峒在不久以后将不复存在,而变成钢筋水泥的世界……

[attach]10156[/attach]
[attach]10157[/attach]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18:19
标题: Doenghnginh·Bek goenz ndaem in


Doenghnginh·Bek goenz ndaem'in
燕峒乡·强制性的烟田

燕峒乡是德保的三大粮仓之一,也是德保县境内比较典型的“鱼米之乡”,那里出产的稻米、马鸭和河鱼等在德保来说都是比较出名。

燕峒得名于当地壮语Doenghnginh,doengh就是“田峒、坝子”的意思,nginh就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因为那一带山弄里的石头石质比较软,古代的时候是镇安府土司采石做砚台的地方,因此称为Doenghnginh(即“砚石的田峒”),不过后来翻译为汉语的时候并没有写为“砚峒”,而是草草地写为谐音的“燕峒”,从中也可以窥视出壮族地区用汉字记录壮语地名的随意性。燕峒这块地方是一片圆形的田峒,从燕峒圩(Hangsvnginh)开始往下走,左右两旁的石山连绵呈环抱形,右边是Mbanj Nginhlung(壮语意思为“大砚屯”,汉语名“太平屯”),左边是Mbanj Nginhdoyj(汉语名不详,意思是“下砚屯”),田园开阔,可真是一片美丽而典型的壮乡田峒。

同行的韩国学者宋先生说,他97年来德保旅行的时候,这片田峒已经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和我提,德保的某一个地方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当时他和随行的两个韩国学生一起从德保县城租车,让司机自主寻找一个乡村地方,司机就随机地带他到了离德保县城大约有18公里的燕峒乡,当时正是夏天第一次稻谷成熟的收割季节,满田峒金黄的稻谷令他们非常兴奋,似乎回到了韩国的秋收田野,他们三人立即从车上跳下来,奔入田野,参与到了农民们的收割队伍中,与农民们一起收割稻谷,并拍下了许多相片,现在珍藏在韩国的家里。可惜他当时的笔记已经逸失了,所以他一直记不得燕峒这个名字,这次他和我回德保再次考察,本来也想不到我会回带他回到这片他钟情已久的田峒,这回我们驱车离开都安乡到了燕峒乡,他到了燕峒圩之后看了周围的情景,一下子记起来了,兴奋地和我们说这就是他日思夜想的壮乡田园。

可惜,我们过了燕峒圩,到了燕峒的平峒——他当年参与夏收的地方之后,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昔日飘溢着稻香的田野,而是满田峒的烟草。从宋先生目瞪口呆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他极度的失望。当然,我们在不知晓烟业会给当地农民带来什么之前,只是可惜宋先生已经无法选择这片土地作为他一年人类学调查的对象,而没有考虑到种植烟草的内幕。

但是,当我们的车子停在收割烟草的车子之后的时候,好多个妇女居然向我们这边跑来,叽叽喳喳地和我们抱怨起来,原来她们看到我们的小车,以及看到衣着光鲜的我们,居然以为我们是从上面下来视察的领导。她们纷纷向我们表示对乡政府强制性让这一带村民种烟的不满之情,说这些烟田本来是非常肥沃的水田,他们祖祖辈辈就靠这些水田过日子,如今政府征用他们的土地来种烟,每亩地只给每年60元人民币的补偿,然后他们只能在这些土地上受乡政府的“雇佣”去种植烟草,卖出去的烟草的利润里只有少部分是他们自己的。而乡政府之所以这么积极地要农民种烟,是因为烟草卖出去后所有税金100%都是返还乡政府的。特别是几个老年的妇女,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和我们说,种烟十分辛苦,她们不想这么年迈了还要这么辛苦地给别人看护烟田,只想轻松地回到以前种稻米的日子,以前她们每年只要种一季稻米就可以足够她们的口粮,种两季就可以剩余并拿去卖,现在却要买米过日子,为了买米她们还要拖着年迈的身躯去给人家种烟并辛劳地干活,她们还说如果象别人一样还年轻还有力气干活,那么她们还无所谓,但是现在已经上了年纪了,实在是太辛苦了,不想再这样累下去了。

妇女们还指着公路右边烟田里的一片空着的田地说,那片田地之所以什么都不种,那是因为那片田的主人不想种烟,因此违抗乡府的命令,不愿意将自己的田地租给乡府,留着要种田。但是乡府就派人将上面水渠的水给堵塞住了,不让水流到那块田地里去,因此那片地就无法种水稻了,只好闲着。

听到这些民怨,我们无言。特别是在一个韩国朋友面前,我们深深感到汗颜。这个国家和社会,农民的社会保障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燕峒乡的烟田[attach]10158[/attach]
[attach]10159[/attach]
[attach]10160[/attach]
烟田远处的那片空闲的田地,就是被乡府堵塞住水路后没有办法种植水稻而荒芜的田地。
[attach]10161[/attach]
替人打工收割烟草的村妇们
[attach]10162[/attach]
烟田一瞥[attach]10163[/attach]
[attach]10164[/attach]
关于“鼓励”种烟的田头告示
[attach]10165[/attach]
[attach]10166[/attach]
[attach]10167[/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18:21:25编辑过]

作者: cr12mov    时间: 2005-7-1 18:54
在吗?没见过你哦!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18:55
标题: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1)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1)
燕峒乡·古桃村·那沙屯(1)

我们遗憾地离开燕峒,驱车欲返县城。刚过燕峒圩,发现路边溪流纵横,特别是面向县城的左手边,溪流之外俨然隐藏着几个小平峒,于是我们驱车进去,半路上泥石路崎岖不堪,于是走下车来步行入村。这个屯叫做那沙屯,是燕峒乡古桃村里户数最多的一个屯,村民们说是有111户人家,而接待我们的一个屯干则说有102户人家,不知道为何有这个数字上的出入。

那沙屯的壮语名叫做Nazsla,naz是水田的意思,sla与壮语的“纸”同音,为何叫做“那沙”(纸田)不得而知。随行的“德保史地通”韦先生说,他认为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该屯田地不肥沃,地层比较薄,因此叫做“纸田”;二是也许这与古代镇安府的纸张制作分工有关系,燕峒一带是镇安府经济的支柱之一,那里不但有专门制作砚台的村子,也有专门种植小麦的面条作坊村子,也许还有这个制作纸张的村子。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当地老人家以及核对史料才可以下定论。

那沙屯里还保留着比较多的干栏建筑,而且还遗存有古代的石墙。干栏以土木建筑为主,也有一些很破旧的旧式干栏,当然和别的村屯一样也出现了不少水泥砖的干栏。


进村路上,路边水塘的德靖马鸭[attach]10169[/attach]

路边小溪里的鸭子[attach]10170[/attach]


从那沙屯路上看外侧的田峒[attach]10171[/attach]

屯前湍急的小河
[attach]10172[/attach]
[attach]10173[/attach]
[attach]10174[/attach]

桥头石碑[attach]10175[/attach]

按:进入那沙必经的桥头,有一块石碑,是在古石碑(上面还残存“光绪二十二年”的字样)上重新刻制的,上纂文“建桥立碑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20:03:00编辑过]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18:57
标题: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2)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2)
燕峒乡·古桃村·那沙屯(2)

那沙屯里还保留着比较多的干栏建筑,而且还遗存有古代的石墙。干栏以土木建筑为主,也有一些很破旧的旧式干栏,当然和别的村屯一样也出现了不少水泥砖的干栏。


这个芭蕉丛后的房子前面还有石砌的围墙,显得很古朴[attach]10176[/attach]

围墙入口的正面[attach]10177[/attach]

进入围墙后看到的干栏[attach]10178[/attach]

按:还保留木制外墙,加上外头还有石砌围墙,说明这个屋子比较古老。


村子中央的空旷地方(以前是小学的操场)
[attach]10179[/attach]

那沙小学旧址和老人们[attach]10180[/attach]

按:现在所有屯的小学都已经撤消了,孩子们要到行政村驻地的古桃村小学去上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19:59:53编辑过]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18:57
标题: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3)

Doenghnginh·Faih Guvtaof·Mbanj Nazsla(3)
燕峒乡·古桃村·那沙屯(3)

石砌的围墙将几个古老的干栏围成一个院子,在外面看来颇为古朴[attach]10181[/attach]


新式材料的干栏
[attach]10182[/attach]
[attach]10183[/attach]

保留谷仓的凹式干栏
[attach]10184[/attach]

干栏门口的门牌
[attach]10185[/attach]

篮球场旁的石土墙干栏
[attach]10186[/attach]

请继续欣赏:→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4)→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3446&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21:28:47编辑过]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7-1 20:18
乡村依然极度贫困是我们这次调查的最强烈感受。和那沙屯的屯干部聊天的时候,对方经常和我们提出:希望回去后多多反映这里的贫穷状况,让领导或“老板”重视这里的贫困,给予这里大力的支援,等等。
作者: 依俺    时间: 2005-7-2 21:35

很好!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7-2 21:47

对此,我建议加快该村的经济发展!

都什么时候了!

我们的带头人是怎么想的?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5-7-2 22:08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5-7-2 21:47:26的发言:

对此,我建议加快该村的经济发展!

都什么时候了!

我们的带头人是怎么想的?


该村的文化?这不是一村一屯的问题,也不是一县一区的问题,而是整个桂西的问题,解决贫困在当前官僚主义盛行的社会当中不是这么容易的。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7-3 00:55
以下是引用越色僚人在2005-7-2 22:08:03的发言:


该村的文化?这不是一村一屯的问题,也不是一县一区的问题,而是整个桂西的问题,解决贫困在当前官僚主义盛行的社会当中不是这么容易的。

呵呵!

我对宜山农村的发展很算满意!


作者: bdssss    时间: 2005-7-5 12:50

燕峒的鸭子是最好吃的.


作者: 醉醉    时间: 2005-7-5 13:06
对德保的县太爷~~~~~~~~~~~~~~~~~~~~~唉!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6:57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5-7-3 0:55:31的发言:

呵呵!

我对宜山农村的发展很算满意!


不会吧?你说的是宜州近郊或者你自己家那里?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5-7-5 17:47
“纸田”的名称可能和土司时期的田役制度有关,比如说耕种此田的农户以纸张或提供和纸有关的劳役作为田租。
作者: mak-yid    时间: 2005-7-5 17:58
德保话“sla”是“纱纸”、“纸”,那么什么才是“沙”呢?
作者: gxtynh168    时间: 2005-7-6 09:45

不知他们的烟叶是怎么收购的....


作者: 海燕    时间: 2005-7-6 20:00

很好,很純樸很安寧的農村。真的好想回歸大自然過儉樸的生活。


作者: 海燕    时间: 2005-7-6 20:06

似是與世無爭,的環境,不似現代都市明爭暗鬥,鬥到你死我活。很可怕!!


作者: 清水街    时间: 2005-7-11 17:17

那里的人民勤劳朴实。


作者: 三甲手    时间: 2005-7-13 21:16

全县都是一样嘀。


作者: 依俺    时间: 2005-7-23 22:53
要顶!
作者: 逍遥风    时间: 2006-3-25 21:31

“燕峒乡·强制性的烟田”读后有感

读罢该文和相关照片,感触良多,不过我们还是积极一点看问题吧!

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1.6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有29次提到“三农”问题。大约共有2000多字,篇幅之大,比重之高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少有的。

温总理的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出了新一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彻底解决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因为全国毕竟有九亿农民,他们的温饱和小康问题还依然故我的话,我们的富裕和繁荣只能是局部现象。

尽管去年和今年初,各地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都有不少大动作。但由于“三农”问题的根深蒂固,还是困难重重。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广大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要从找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希望广大农村真正的春天不远,九亿农民真正走向奔小康的道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7 23:43:33编辑过]

作者: E平    时间: 2006-3-26 01:56
呵呵`
作者: 大蜗牛    时间: 2006-10-14 08:13
我顶,这位兄弟的JJ好使。弄出这些靓的图。改天借我玩玩行不?
作者: 油奇    时间: 2007-9-29 19:06

条件: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二、我们还是很贫穷

所以:。。。。。。。。


作者: 亞松    时间: 2007-11-27 22:12
整个世界在禁烟了,还强迫农民种烟,要不得啊!
作者: 李木子    时间: 2008-7-31 18:59

保留壮族风情的同时,更要发展农村经济。


作者: hs1426c    时间: 2008-8-10 21:48
好图
作者: 布洛陀的传人    时间: 2008-8-28 20:45

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

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者: 布洛陀的传人    时间: 2008-8-28 20:49

我那里只见过用砖瓦做的干栏,二楼地板用木板。

下层放杂物或牲畜的。


作者: 323536386899    时间: 2008-8-29 12:03
壮乡处处景啊!
作者: 323536386899    时间: 2008-8-29 12:07

“妇女们还指着公路右边烟田里的一片空着的田地说,那片田地之所以什么都不种,那是因为那片田的主人不想种烟,因此违抗乡府的命令,不愿意将自己的田地租给乡府,留着要种田。但是乡府就派人将上面水渠的水给堵塞住了,不让水流到那块田地里去,因此那片地就无法种水稻了,只好闲着。”

乡政府这样霸道,还喊做人民政府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12:07:58编辑过]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