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德保端午节习俗 [打印本页]

作者: 淡淡忧伤    时间: 2005-6-13 23:18
标题: 德保端午节习俗

德保话把端午叫做“gaysdaek(鸡断)”,呵呵。

在德保过端午,外婆家要给外孙或者外孙女送糯米、鸡腿(或者公鸡)还有很多糖果等,外孙家就给外婆家回送鸡屁股(鸡屁股可是老人家的佳肴),所以很多人都说端午是小孩子的节日。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或家里挂起“lagliuh”(一种连根拔起的植物),据说是防蛇等毒虫入屋,还有辟邪的作用。

德保端午节还吃一种精心制作的四角小凉粽,我们德保话把它叫做“牛角”,包粽子的植物叫做“gapdao”(生长在石山上的石缝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懒了,随便用“冬精”或者芭蕉的叶子来包成三角形的小凉粽,但其实这不是德保正宗的端午小凉粽。真正的德保小凉粽样子如下图(是德保人拿去靖西卖的,被我朋友拍下来了),味道比“冬精”包的粽子好吃多了。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5-6-14 08:49

小时候偶也会编啊!


作者: 莹丽    时间: 2005-6-14 09:52
这个是粽子啊?很可爱哦~~
作者: 三寒四温    时间: 2005-6-14 11:07
小时候我经常吃,粽子粘糖,可好吃呢
作者: med    时间: 2005-6-14 18:07

看到这个粽子,我的口水都禁不住了,小时候还能吃到,现在很少做了,5555~~~~~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6-14 23:04
以下是引用淡淡忧伤在2005-6-13 23:18:25的发言:

德保话把端午叫做“gaysdaek(鸡断)”,呵呵。

在德保过端午,外婆家要给外孙或者外孙女送糯米、鸡腿(或者公鸡)还有很多糖果等,外孙家就给外婆家回送鸡屁股(鸡屁股可是老人家的佳肴),所以很多人都说端午是小孩子的节日。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或家里挂起“lagliuh”(一种连根拔起的植物),据说是防蛇等毒虫入屋,还有辟邪的作用。

德保端午节还吃一种精心制作的四角小凉粽,我们德保话把它叫做“牛角”,包粽子的植物叫做“gapdao”(生长在石山上的石缝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懒了,随便用“冬精”或者芭蕉的叶子来包成三角形的小凉粽,但其实这不是德保正宗的端午小凉粽。真正的德保小凉粽样子如下图(是德保人拿去靖西卖的,被我朋友拍下来了),味道比“冬精”包的粽子好吃多了。

其实外婆给外孙家送鸡大腿不是德保端午的习惯,而是春节、7月14的习惯。端午主要是外婆家给外孙家送鸡冠长齐的公鸡(一般来说是种鸡)。另外,以前还普遍将一种叫做 mayx ndeimui (直译是“熊胆树”)的树叶浸泡在水里煮,将煮出来的水给小孩子洗浴,意思是给小孩子驱除百毒,让小孩子健康成长,据说端午是“百毒之日”。因此还有用lagliuh(是不是菖蒲?)来挂于门两侧的习俗,以驱除百毒。以前还有很多现在已经难以见到的端午习俗,如德保的端午节作为小孩子的节日,大人一定会给自己家的小孩子染红蛋,小孩子出门到处炫耀自己的红蛋,互碰红蛋,看哪家的孩子红蛋最硬,等等,现在则早已经消失了,只保存在美好的童年记忆里。

四角小凉粽叫 gokmoz(黄牛角),是德保靖西一带最为传统的端午粽子,以前全都是用这种 gapdao 的叶子来编成四角形状的粽子壳,小时候见得多了,现在却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有人专门于端午前夕编织这种粽子壳来卖),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来包的三叫粽子(据说这种形式是外来的)却越来越多了,但是却也失去了以往的味道,因为 gapdao 叶子里含有的特殊的清香也就没有了。究其流失的原因,其实是 gapdao 这种植物生长在石灰岩山上的高处特别是悬崖上,不容易采集,而且编织这种粽子壳比起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或芭蕉叶子包粽子要复杂得多,进入现代生活模式的人们就越来越懒得做这种粽子了。我想传统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点点流失了吧,就象小时候满大街都是穿传统土布蓝衣服戴自织麻头巾的妇女,现在却连农村都难得见到了。

韩国人想将“端午祭”申请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却越来越不注重保留自己的端午传统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指责人家对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呢(即使这种传统是外来的)?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6-14 23:10

德保话把端午节叫做 Gaysdaek [kai5 tak5](转为标准语拼写为 Gaeqdaek),很多本地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两个音节正好与“鸡”和“断”同音,没理由把“端午节”叫做“鸡断”吧,呵呵。不过,我个人推测是来自一个汉语老借词——“继德”,这个词的在当地的壮语老借音系统里也应该是这样发音的,如果这样解释可以说得通的话,就可以联系到汉族的端午节来自对屈原的缅怀,“继德”,顾名思义就是继承屈原的德行吧?

当然,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端午节这个节日本身很可能最早来源于南方越人的节日,而原本不是汉族的节日,后来南方的越人集体融入汉族之后将这个节日带入汉族当中,而后来也将祭祀缅怀屈原的缘由与该节日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很多民俗如节日,其名称和来源不一定是统一的。


作者: Eva    时间: 2005-6-19 14:45
那个小的好吃!
作者: 黄连山    时间: 2005-6-21 18:02
端午叫gaysdaek?竟然从未听说,这说明一些壮语词汇正在流失阿。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6-22 01:03
以下是引用黄连山在2005-6-21 18:02:05的发言:
端午叫gaysdaek?竟然从未听说,这说明一些壮语词汇正在流失阿。

其实这个词在农村还是大部分人都懂的,相信你的父母辈都知道端午叫做gaysdaek,即使是县城,在我这一代,身边的朋友懂得这个词的也不是少数。当然,现在的城镇年轻人大多都不知道这个词汇却也是一个事实。

当然,壮语词汇的流失速度相当快,比如说象我这一代人,由于在成长的过程里都是以母语(壮语)为最主要的口语,所以很多词汇都习以为常,都以为现在的孩子也都懂,但是和小孩子交流了之后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懂。象“byanoyz(鲤鱼)”“bya'nduek(塘角鱼)”“byayaox(鲇鱼)”“byaslek(鲫鱼)”“bya'ngaangh(一种喜欢成群结队浮游于水面的鱼)”等,在我们这一代都是熟知的,但是现在知道这些鱼的壮语名称的小孩子却寥寥无几了。

事实上连壮语本身都存在着流失的危险。随着城镇里清一色的汉语单语教育模式逐渐普及,城镇壮人集体在三代人内失去母语也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


作者: 黄连山    时间: 2005-6-22 18:05
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5-6-22 1:03:35的发言:

其实这个词在农村还是大部分人都懂的,相信你的父母辈都知道端午叫做gaysdaek,即使是县城,在我这一代,身边的朋友懂得这个词的也不是少数。当然,现在的城镇年轻人大多都不知道这个词汇却也是一个事实。

当然,壮语词汇的流失速度相当快,比如说象我这一代人,由于在成长的过程里都是以母语(壮语)为最主要的口语,所以很多词汇都习以为常,都以为现在的孩子也都懂,但是和小孩子交流了之后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懂。象“byanoyz(鲤鱼)”“bya'nduek(塘角鱼)”“byayaox(鲇鱼)”“byaslek(鲫鱼)”“bya'ngaangh(一种喜欢成群结队浮游于水面的鱼)”等,在我们这一代都是熟知的,但是现在知道这些鱼的壮语名称的小孩子却寥寥无几了。

事实上连壮语本身都存在着流失的危险。随着城镇里清一色的汉语单语教育模式逐渐普及,城镇壮人集体在三代人内失去母语也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


是啊,确实很痛心,但我们能够作些什么,悲观一点,至少也要留下完整的词典。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5-12-27 10:52
我也会编的!
作者: 浪子钢    时间: 2006-1-8 15:09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作者: 僚僚    时间: 2006-2-16 17:58
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5-6-14 23:04:28的发言:

其实外婆给外孙家送鸡大腿不是德保端午的习惯,而是春节、7月14的习惯。端午主要是外婆家给外孙家送鸡冠长齐的公鸡(一般来说是种鸡)。另外,以前还普遍将一种叫做 mayx ndeimui (直译是“熊胆树”)的树叶浸泡在水里煮,将煮出来的水给小孩子洗浴,意思是给小孩子驱除百毒,让小孩子健康成长,据说端午是“百毒之日”。因此还有用lagliuh(是不是菖蒲?)来挂于门两侧的习俗,以驱除百毒。以前还有很多现在已经难以见到的端午习俗,如德保的端午节作为小孩子的节日,大人一定会给自己家的小孩子染红蛋,小孩子出门到处炫耀自己的红蛋,互碰红蛋,看哪家的孩子红蛋最硬,等等,现在则早已经消失了,只保存在美好的童年记忆里。

四角小凉粽叫 gokmoz(黄牛角),是德保靖西一带最为传统的端午粽子,以前全都是用这种 gapdao 的叶子来编成四角形状的粽子壳,小时候见得多了,现在却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有人专门于端午前夕编织这种粽子壳来卖),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来包的三叫粽子(据说这种形式是外来的)却越来越多了,但是却也失去了以往的味道,因为 gapdao 叶子里含有的特殊的清香也就没有了。究其流失的原因,其实是 gapdao 这种植物生长在石灰岩山上的高处特别是悬崖上,不容易采集,而且编织这种粽子壳比起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或芭蕉叶子包粽子要复杂得多,进入现代生活模式的人们就越来越懒得做这种粽子了。我想传统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点点流失了吧,就象小时候满大街都是穿传统土布蓝衣服戴自织麻头巾的妇女,现在却连农村都难得见到了。

韩国人想将“端午祭”申请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却越来越不注重保留自己的端午传统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指责人家对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呢(即使这种传统是外来的)?

现在日本人也在准备将风水作为自己国家的文化,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难过的是我们却还认为这些是迷信,我想迷信的定义大家还没有弄清楚。

刚才在我的群里,有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写爱情的,屈原如果泉下有知是不是会哭死呢?


作者: 朱六六    时间: 2006-2-16 23:39

呵呵~如果屈原的赋词真的是从当时楚越人歌谣中来的,那这两句最原始的意思倒确实有可能与爱情有关哦~~君不见,《诗》三百,许多就是古人唱诵的爱情歌谣啊;D

joke了~


作者: 百越天保    时间: 2006-2-18 12:25
我都没有吃过哦~~~可能是妈妈已经不会做了哦
作者: 艾文    时间: 2006-5-1 13:49

我会编这种小凉棕,我把它叫做牛角。编制的材料要上山采,到处是这种植物。取嫩的。编制后留下其中一角的小口,将糯米灌入其中,拉紧各角,下锅煮熟,沾着白糖吃味道好极了。

好怀念家乡的凉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 13:54:19编辑过]

作者: 山魂    时间: 2006-5-2 20:52
呵呵,开眼了。端午节吃粽耙是很爽的事情啊,最喜欢吃阿婆做的绿豆粽了。
作者: 僚仔    时间: 2006-5-20 03:46
我是德保人额``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粽子呀`好漂亮哈哈`想吃吃看
作者: 路的尽头    时间: 2006-6-2 14:48

好幸运啊,我生在田阳却会讲德保话

你们说的我都知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 14:49:24编辑过]

作者: 路的尽头    时间: 2006-6-2 14:50

德保话有文字

田阳话好象没有文字呢~~


作者: 艮懦鹅    时间: 2006-6-2 16:14
以下是引用淡淡忧伤在2005-6-13 23:18:25的发言:

……

德保端午节还吃一种精心制作的四角小凉粽,我们德保话把它叫做“牛角”,包粽子的植物叫做“gapdao”(生长在石山上的石缝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懒了,随便用“冬精”或者芭蕉的叶子来包成三角形的小凉粽,但其实这不是德保正宗的端午小凉粽。真正的德保小凉粽样子如下图(是德保人拿去靖西卖的,被我朋友拍下来了),味道比“冬精”包的粽子好吃多了。

好可爱啊,N久没有见过这种粽子了。呜呜……今年端午没有得吃粽子。


作者: 清风郁郁    时间: 2008-4-13 05:19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的壮语现在已经融入了很多的汉语了。。。
作者: 菌核    时间: 2009-7-18 23:10

真漂亮啊!艺术品!!!

回复内容不能小于 12 字节!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