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社区》有个比较搞笑的台湾客家人,他到处研究所谓的“东江客家话”(实际上可能是泡妞)。在语言的研究上没有多大的成就(尽管发表了很多贴子),但在客家人的体貌上,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像。
他发现,客家人,无论是梅州的客家人还是东江的客家人,无论是香港的客家人还是粤北的客家人,其体貌上都没有多大的差别。反而觉得台湾的客家人与大陆的客家人有比较大的差别。
尽管台湾的客家人在语言上是来自大陆的(台湾的客家话的主流四县腔实际上就是广东梅州的蕉岭腔),尽管台湾客家人的基因有很多是来自大陆的,但台湾客家人的血统无疑与大陆客家人有很大不同了(语言只是些许的差别)。
在清朝郑成功“解放”台湾之前,台湾平原上生活着平埔族(实际上也是不止一个部族),清朝中期以后,大陆的闽南人和客家人陆续来到台湾(在此之前也有大陆人到台,但不构成对台湾土著的危胁),直到民国初年(也不知是那一年),台湾岛上的平埔人却无端端地消失了,只剩下台湾高山上的所谓的“高山族”(实际上不止一个民族)了。
台湾的平埔人到那去了呢?显然,流进台湾闽南人与客家人的血液中去了。台湾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很大一部分母系及一部分父系,来自平埔族人,这是有证据的。
但这些,我们大陆人了解有多少呢?甚至台湾人了解的都不多呢。
当然,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通婚也不少的。客家人因为离原乡更远一些,所以男多女少的情况更严重。
说明了:
1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同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留痕迹的。
2血统的难驯性是可以预期的。
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的潮梅一带。
祖藉客家地区的非客家人多啦,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亚林。
平埔族群,和其他臺灣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的家族。南島語系民族分佈在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一帶,東至南美洲的復活島,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島,而最北的分佈地點就是台灣本島。這群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從陸地遷徙至海洋,原本是個海洋民族。 | ||||
從語言現象來看,整個南島語系的語言還有800種左右,但是語言學家認為都是從四種原型所衍生而來的,而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原型就佔了其中的三種。
從文獻中與史前遺物來看,我們所能看到平埔族群的文化行為相當有限而殘缺,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古文化的特質。這些古文化特質都與東南亞的古文化以及南島語系民族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 ||||
平埔族群很早就懂得耕作。他們耕作的方式相當簡單,卻非常有效。他們通常在離住家不遠的地方找一塊地,先將樹林砍掉,然後以火焚燒,利用焚燒樹林所留下來的灰燼為肥料,等待來年土地肥沃了之後,就以樹枝做的木棍在土地上挖洞播種。二、三年之後,土地利用的差不多了,又換鄰近的另一塊地砍林燒樹,週而復始。這種耕作方式,相當經濟,通常是女人的事。這種耕作的方式,也使得不落會慢慢地向四方遷徙。
| ||||
| ||||
| ||||
牽手所代表的是平埔族群有關婚姻方面的事。我們通常認為牽手是指女性,事實上,牽手指的是男人,例如:在南部西拉雅的社會中,男人是「嫁」到女方家中的,女人的牽手當然是男性。
| ||||
根據文獻的記載,平埔族群中凱達格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初尚保存有南島語族文化的主要特質的干欄。所謂干欄就是架在樁上的屋宇,是東南亞古文化中的主要特質,這個文化的分佈從中國南部經中南半島而至南洋各都,並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東則經大洋洲而達南美,也就是整個南島與族分佈地帶。在台灣的高山族群中,公共會所及穀倉還保存干欄式的建築,至於普通居屋則不見有這種建築。平埔族群中居住於北部的凱達加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代尚保存干欄式的居屋,清代黃淑璥臺海使槎錄的記載、日治時期伊嘉矩調查臺北盆地的雷朗族,都證明這種干欄式居屋的存在。
| ||||
鑿齒文化也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多半與婚姻有關,這個文化特質也分佈在整個南島語族生活的範圍。台灣原住民有此風俗甚為普遍,不少原住民至今仍如此。平埔族群也盛行鑿齒之習,當少年男女求婚之時多鑿去二門牙以作為定情之物,清郁永和裨海紀遊中就有:「若夫平地近番:女擇其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槃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的記載。日治時期伊能嘉矩的調查也說巴則海族中,男女當結婚年齡時,拔去上門齒二枚,以為成年之標識。
| ||||
關於平埔族文身的問題,清代彰化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是:「岸裏、掃栜、烏牛欄、阿里史、樸仔離番女繞唇胳皆刺之點,細細黛起,若塑像羅漢髭頭,共相稱美,又於文身之外,別為一種」。伊能嘉矩曾引用這個記錄來說明,不過他對這個記載表示懷疑;認為彰化縣誌中記載的有文身番女,是平埔族人所娶泰雅族婦女之誤。但是更早曾到台灣的郁永和在其遊記『裨海紀遊』一書中卻提到:「若夫平埔近番...,胸背文以雕青,為鳥翼,網罟,虎豹文,不可名狀」,一此一般仍認為少數平埔族群確有文身之習。
| ||||
木鼓為柬南亞古文化特質中較古的一種,多用作召眾的信號,有些族群則特別與獵頭的風俗有關。台灣高山族如阿美等族也有木鼓,也用來作為召集的信號。平埔族群中所見的木鼓,其功用亦同,甘為霖(W.Campbel)在他的著作中記載:「村中有人死亡,他們在屋前敲擊以大樹幹刨空而製成的木鼓,以告村人以死耗。」這個記載實際是取材自十七世紀荷蘭宣教士GeOrge Candidius 描述居住在台南附近西拉雅族群中新港、麻豆等土著村落的民情風俗。
| ||||
獵頭風俗在東南亞分佈甚為遼闊,台灣高山族群中泰雅、阿美、鄒、布農等族在幾十年前尚盛行獵頭。平埔族各亦有此種風俗,甘為霖的記載有:「如發現有敵人﹒﹒﹒他們立刻把他殺掉,把頭顱砍下,以便誇耀他們的勇猛和歷險。但如遇敵人追擊,有時便拋下敵首,僅割取其頭髮。」誇耀勇武以及割取頭髮的獵頭風俗與高山族的獵頭完全相同。其後伊能嘉矩也記載巴則海族亦有獵頭的風俗,獵得敵首後,並舉行祭祀。
| ||||
所謂水平背帶機就是織機之一端布夾係繫於紡織者之腰背上,所以也稱為腰機。水平背帶式的織機為遍佈於東南亞,其形式又可分三個型式。平埔族群中巴則海之織機,據伊能嘉矩之記載應屬於第二型,與紅頭嶼雅美族者相似,即其經卷係固定於地上或一簡單木架上,此一型式之水平背帶機廣見於菲律濱,婆羅洲等島,被認為較第一型式者為進步,台東的卑南族所用經卷固定於特設之架上之第三型式水平背帶織機,又認為較上者進步。
| ||||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藏有平埔族群巴則海族的男子上衣二件,其形式雖類似高山族泰雅群之rattan型衣,但開有圓領,腋下兩側不密縫則與rattan衣相異,近於貫頭衣之形式,所謂貫頭衣是一種最原始的衣服型式,廣見於印尼群島以及中南半島,並向東分佈至玻利尼西亞,而南美洲之貫頭衣亦可能由玻利尼西亞傳去者。台灣的平埔族群中巴則海族在以前或穿用貫頭衣。
| ||||
連名制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連名制的地域分佈包括東南亞的大陸,半島和島嶼三區,日治時期移川子之藏教授曾就平埔族之契約文書中舉出巴則海族人特有之姓名例子。以樸仔離社為例,祖名Bahara AbUk.父名Ashin Bahra.子名叫Tahan Ashin,稱之為父名的連鎖,也就是說平埔族群亦有父子連名的制度。
| ||||
| ||||
「凱達格蘭族群原住於中原山西地方,人口數萬人;有一次忽天昏地暗,出現一隻大怪蛇,族人都被噬去,只剩兄妹二人,遂結為夫婦, 傳承子孫。其後又遇有大洪水,田圜廬舍均淹沒,族人乃相率渡海在 基隆附海岸上陸。」這個凱達格蘭族群的傳說,為日治時期學者的調查訪問所採錄的記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分佈極廣,遍及全世界,但是洪水傳說中同胞相婚的類型,則是東南亞南島語族所特有。
| ||||
傳教士甘為霖在Formosa under the Dutch一書提到台灣原住民「他們在人死後二日做了許多喪儀之後,便把屍體的手和足包紮起來,置於一竹篾做成的竹台上。竹台高約二荷蘭尺,立於屋內,其下生小火,以便把屍體烘乾,這樣繼續九天之久。在這九天之中,屍體除去被烘薰以外,並用水洗滌,每日一次。至第九日屍體乃從竹台上搬下,甩蓆包紮,同時又在屋內另築一高台,台上圍蓋許多衣服,再把包以草蓆的屍體置於其上,一直經二三年之久,乃將遺骸移下,就屋內開一坑,把屍體葬於其中」。這種葬法即是洗骨葬的一種。
洗骨葬或稱為拾骨葬,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人死之後,先經土葬,數年後,又開棺取骨,一一洗淨晒乾,然後置於陶甕中。洗骨葬的分佈極廣,並有各種不同形式,為東南亞古文化中最普遍且為最古的一種文化特質。
| ||||
|
| ||||||||||||
|
| ||||
| ||||
|
年代 | 研究者 |
族 名 | ||||||||||||||||||
1904 | 伊能嘉矩 | Kavarawan | Ketagalan | Taokas | Vupuran | Poavosa | Arikun Lloa | Pazzehe | ─ | Siraiya | Makattao | 十族 | ||||||||
1939 | 移川子之藏 | Kavarawan | Ketagalan | Taokas | Vupuran | babuza | Hoanya | Pazeh | Sao | Siraiya | Tao | 十族 | ||||||||
1935 | 小川尚義 | Kavarawan | Ketagalan | Taokas | Vupuran | Babuza | Hoanya | Pazzehe | Sao | Siraiya | 九族 | |||||||||
1944 | 小川尚義 | Ketagalan | kavalan | Luilang | Taokas | Papora | Babuza | Hoanya | Pazeh | SAo | Siraiya | 十族 | ||||||||
1951 | 張耀錡 | 卡瓦蘭Kavalan | 凱達加蘭Ketagalan | 道卡斯Taokas | 拍瀑拉Papora | 巴布薩Babuza Poavosa | 洪雅Hoanya | 拍宰海Pazzeh Pazeh | ─ | 西拉雅Siraiya | 四社熟番Taivoan | 九族 | ||||||||
1955 | 李亦園 | 噶瑪蘭Kavalan | 達加蘭Ketagalan | 雷朗Luilang | 道卡斯Taokas | 巴布拉Papora | 貓霧Babuza | 和安雅Hoanya | 巴則海Pazeh | 水沙連 | 西拉雅Siraiya | 十族 | ||||||||
1970 | 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第一冊 | 卡瓦蘭Kavalan | 凱達加蘭Ketagalan | 道卡斯Taokas | 拍瀑拉Papora | 巴布薩Babuza Poabuza | 洪雅Hoanya (Lola Arikun) | 拍宰海Pazzeh Pazeh | ─ | 西拉雅Siraiya
(西拉雅馬卡道四社熟番) |
八族 | |||||||||
1985
1951 |
土田滋 | Kavalan | Basay | Keta. | Kulon | Taokas | Papora | Babuza | Hoanya | Pazeh | ─ | Sir. | Mak. | Taiv. | 十二族 | |||||
1992 | 李壬癸 | 卡瓦蘭Kavalan | 凱達加蘭Ketagalan | 巴布蘭Baburan | 洪雅Hoanya | 巴則海Pazeh | 邵Thao | 西拉雅Siraiya
Sir.│Mak.│Taiv. |
七族 | |||||||||||
馬賽Basay | 雷朗Luilang | 多囉美遠Trob. | 道卡斯Taokas | 巴布拉Papora | 貓霧Babuza | 費佛朗Favor |
南方汉人就是这样成了汉人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