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稻乡之行 --梁庭望 [打印本页]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5-5-18 09:35
标题: [转帖]稻乡之行 --梁庭望

稻乡之行

梁庭望

  

  火热的猴年虽然与我们道别,但稻乡之行依然令人难以忘怀。去年金秋时节,我乘车南行,应邀参加“2004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梯田文化学术研讨会”。

汽车行驶在苍翠优美的山谷中,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观不尽的参天大树,看不够的满岭竹林。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山下。这里已是人声鼎沸,歌声悠扬,“中国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的揭碑仪式即将在此举行。在由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碑名的巨型天然石碑前,一身红艳的红瑶少女,白衫黑裤的壮族姑娘,蓝衣黑裙的侗妹,正在翩翩起舞,引得众多老外驻足围观。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和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谭兴元揭去碑上的红绸,宣告中国第一个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诞生。

揭碑之后,我们开始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登山,参观龙脊梯田平安景区。几百米高的龙脊山,60~70度的坡度,山的上部1/3是原始森林,以下的2/3是梯田。登高蓦然回首,只见前后左右,上下四方,似乎全被绿浪般的梯田填满了,只剩下两山之间的一线天。人看花了眼,似乎那一线天也被梯田填满了。极目远眺,山岭望不到边,梯田也望不到边。绿油油的梯田酷似浪纹,人就像沧海一粟在浪中浮沉。龙脊山陡,只能开细长条纹形梯田,大多宽度不到10米。长长的梯田依山势伸展,像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彩带,从山脚层层叠加而上,形成立体的波浪纹,在你的上下四方浮动,蔚为壮观。

龙脊梯田宛如天梯,又似龙纹(因此我把龙脊梯田叫做龙纹梯田),令人惊叹。这梯田,分明是稻作文化盛开的灿烂之花。但这灿烂之花并非自然盛开,而是龙脊人民经过世世代代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这里的壮族人民是什么时候迁来的,史无记载,一般传说是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573~1619年之间,距今400年左右迁来的。初来时人口稀少,遍野荒坡,哪有今天这样看去令人叹为观止的梯田?后来子孙繁衍,慢慢的分布到十三寨,即上甲的毛呈寨、廖家寨、侯家寨,中甲的平寨、平段寨、龙辅寨、八难寨,下甲的金竹寨、枫木寨、江边寨、黄落寨、新寨和马海寨等。刚来时,荒野中星星点点的有其他民族开垦的一些山地种植高山作物,没有田。而迁来的壮人是红水河中游种田的民族,那一带的田多是平峒田,即便是山 lòng,也是石山环绕的一块块杯底形平畴。龙脊不同,这里山坡连亘,像一群奔涌的牛群,一个挤一个,一个挨一个,挤得脊背都拱了起来,“欲与天空试比高”,脚下则挤出一条条小山涧来。总之是山高水寒,很难找到一块稍为平坦的地方。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龙脊人没有退缩,他们代代开垦,辈辈垒堰,挖山不止,不知流了多少血,淌了多少汗,才有今天的壮观。龙脊梯田不是老天爷的恩赐,是环境逼出来的。

也许是歪打正着,今天的远方来客不是去看平峒的田畴,宁愿爬上山岭看龙纹梯田,龙脊子孙受益了。可以这么说,龙脊梯田既可以种田,又可以种钱。这里展示出来的稻作文化,给人的感受是物化的稻作文化,立体的稻作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稻作文化,古老而年青的稻作文化。龙脊人的祖先刚来的时候,大概并不顺心。流传于龙脊壮人中的《古缘歌——人类来源传说》中说,射日英雄射日后,分到了田,于是“买回一只犬,用银十二钱。日耙田四亩,山峒人阻拦。转去耙下峒,别人又骂娘。两岸人耙尽,山峒已种完”,这分明隐含当年初来乍到的艰辛和尴尬。如果不是无处可去,祖先们也不会到这里来。谁能料到几百年后,这山坡梯田竟身价倍增,让人始料不及。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龙脊梯田今后如何保护,如何发展,不仅龙脊人需要思考,我们也需要思考。鉴于此,我留下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好好保护祖先这份遗产。作为文化遗产,龙脊梯田有自己文化的特质,如梯田的条纹型结构,曲折蜿蜒的伸展格局,山坡整体的条纹叠加,周围丛林的环绕,利于环境保护的耕作方法,等等。只要有一方面遭到破坏,环境失衡,龙脊梯田这一品牌就有可能不复存在。因此,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必须精心保护构成龙脊梯田景观的那些要素,切忌失衡。对于过去已经失衡的某些方面,比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应当有计划地恢复。

二是要重新定位。适当恢复森林面积,从过去的梯田观光旅游、民俗观光旅游扩展为龙脊梯田氧吧旅游,吸引人来这里疗养,以适应城市人假日躲避城市喧哗和空气污染,渴望安宁长寿的心态。

三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龙脊肯定要发展,龙脊梯田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是辩证法,无法回避。在促进发展当中,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里有几个问题特别重要,一是梯田耕作方法的改进。传统的耕作方法费力费时,一定要改进,引入新的方法,但又不能破坏原有梯田格局,对新式农具必须做出选择甚至重新定做;二是以农家肥和绿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化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包含高科技的品种,种出来的东西有人体所需的某种微量元素;四是在发展旅游中防止环境污染;五是在保存干栏基本特征的前提下,适当改造;六是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当中,强化健康长寿理念。

四是要创造和谐环境。对己对人,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要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关键。龙脊人朴实、热情,希望这种民风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同时,要继续创造和完善和谐的自然环境。两个环境的和谐统一,龙脊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五是要为我所用。科学为我所用,先进为我所用,好的民俗也可以为我所用。龙脊人在营造和谐环境中,给人以特殊感受的民族风情可以释放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里的一些风俗在壮族地区是很有特点的,如女青年的双纽开岔遮胸衣、银饰品、干栏房的布局(如妹仔房在楼梯边)、生男挂青草生女挂禾把、过牛王节等等,都很有特色。壮族地区分布很广,各地风情十分丰富,在以本地风情为主的同时,是否可以适当引入其他壮族地区的风情,不妨一试。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风情,有文化内涵和体现优秀民风的,也可以恢复。

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我想,龙脊梯田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凌波    时间: 2005-5-18 13:36
旅游资源开发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平衡点,使之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保留社会效益。看到梁庭望老师对龙脊景区的一些建议,我觉得挺好的,挺切合实际的。如果能借此引发我们每个人对家乡一些风景区的开发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那该多好。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5-5-18 16:19
我尤其赞同梁老“二是以农家肥和绿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化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包含高科技的品种,种出来的东西有人体所需的某种微量元素”的意见。
将来以“绿色”、“健康”为出发点创立龙脊的特种稻米品牌,包括产地品牌,将会大大增加当地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到时候说不定稻米能卖出珍珠价来!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5-5-18 20:23
珍珠价是不会,葡萄价就很不错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