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4%9B%E5%8A%AA%E6%97%8F&variant=zh-cn
爱努族
爱努族(日语:アイヌ Ainu),或翻译成「爱奴族」、「阿伊努族」,是居住在库页岛和北海道的原住民1。在爱努语中,「爱努」是「人」的意思。在今天,很多爱努人不喜欢「爱努」这个称谓,而希望人们称他们为「ウタリ」(Utari,爱努语中「夥伴」的意思)。在官方的正式文献中,则「爱努」和「ウタリ」这两种称呼都可以被找到(Wikipedia 2005)。
很多中文文献直接用日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虾夷族」这个名称来称呼「爱努族」,而认为这两者是同一个族群(见经济部投资业务处 2003;释圣严 1980),这种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详见后述)。
历史上,爱努族也曾经在日本本州的北部、俄罗斯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堪察加半岛居住过。根据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进行的调查资料,当时在北海道有24,381个爱努人。不过,由于一般日本人对原住民的族群歧视以及污名化现象,很多爱努人会倾向隐藏他们自己的族群性,或者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现存爱努族比较精确的人口数目很难加以得知(The Ainu Museum nd)。
简介
爱努人在体质上和一般的亚洲人相差很多。他们似乎同时具有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某些特色,体毛不但较多,而且也有捲发的倾向(Thomason 1999)。
以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还无法确定他们的起源。首先,有人认为他们是欧罗巴人种的后代,是从北方的西伯利亚经过库页岛而到达日本的。再者,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蒙古人种的后代。他们之所以在体质特征上和现在的蒙古人种不一样,是因为别的族群的蒙古人种由于通婚和迁移的关系,在血缘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爱努人长久和外界隔绝,所以在体质特征上保持了早期蒙古人种的特征。最后,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南岛民族的后代(Thomason 1999)。
现存「爱努族」和历史上「虾夷族」之间的关系
日本古文献中的「虾夷族」
北海道古称「虾夷」(えみしEmushi或えぞEzo),日本史书上也有不少关于「虾夷族」的记载。在日本武尊传说成立的时代(6世纪),依照《日本书纪》的记载,日本武尊经由海路进入陆奥国(今本州东北地方)攻打东夷国「日高见」。征讨后,「虾夷既平,自日高见国还之,西南历常陆(今茨城县东北方)」(转引自沈淑敏 nd)。由此可见虾夷族的势力范围,是从茨城县东北地区,到整个本州东北地方。
《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樔。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转引自沈淑敏 nd)
认为「爱努族」就是「虾夷族」的说法
有某些学者认为虾夷族与爱奴族是同一种族的可能性很高。他们的证据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整体而言,支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日本历史上石器时代的祖先是爱努,或者是爱努传说中的矮人。后来,从亚洲大陆渡海过来之现日本人的祖先,又将石器时代人征服或驱逐(沈淑敏 nd;大纪元 nd)。
认为「爱努族」不是「虾夷族」的说法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不认为「爱努族」是「虾夷族」,而且赞同这种说法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证据大致上如下:
整体而言,虾夷非爱努说算是越来越有利。但这个争议一直到今天都尚未有最后的结论。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是:东北地方的古代虾夷族,是位于东部或东北之绳文人的子孙。这些绳文人后来陆续加入日本民族的行列,而虾夷族是最晚加入的一支。当北海道形成爱努族时,他们并没有加入爱努族(沈淑敏 nd;大纪元 nd)。
从13世纪开始逐步受到和人势力的压迫
不论远古时代的爱努到底是不是虾夷,在13世纪、14世纪左右,爱努文化算是达到了最高峰。之后,以北海道以南之江差和松前为中心的和人势力逐渐强大,随着爱努人与和人之接触的日渐频繁,和人在最后终于对爱努民族展开了压制(Thomason 1999)。遭受压制的爱努族也开始对和人展开反抗,双方有了1457年的「坷相曼夷之战」、1669年的「相库相郢之战」、以及1789年的「库那西利.美那西之战」,但爱努族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爱努民族博物馆 nd)。
在1822年和1854年之间,由于和人所带来之种种新传染病的播散,爱努人的人口终于大量减少。此外,强制性的劳务和被迫分离的家庭,也都对爱努族当时的人口造成了影响(Thomason 1999)。
明治时期以后的制度化歧视
1868年,江户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把国家大政奉还给明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明治时期正式展开。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将新都改名为东京(杨俊昭 2002)。同年,在没有任何正式协商的情况下,爱努人所居住的「虾夷」被正式纳入日本的行政范围内,同时也被改名为「北海道」。再一年,现代的户口登记制度在北海道正式实行,所有的爱努人从那时候起在行政上都成了日本人。在这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收爱努人的土地,同时还将这些土地拨给新迁入的日本移民,以便鼓励这些新移民对北海道的开拓工作。过了没多久,北海道的人口就超过了100万人,该地的原住民爱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了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Thomason 1999)。
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对爱努人进行种种的同化政策,爱努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都受到官方的禁止,成为和人眼中的「旧土人」,被迫强行接受「日本人」的生活习惯。1899年,日本政府制定「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其表面上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救济爱努人和传授农业知识,但是在将他们定义为「旧土人」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对爱努人的制度化歧视,将他们刻意与「和人」做区别(爱努民族博物馆 nd)。
战后的发展
1946年,北海道静内町召开了「全道爱努人大会」,大会上以爱努人的「教育高度化」、「福利、保健设施共同化」等作为主要议题,成立了「社团法人北海道爱努协会」。1961年,该会更名为「北海道同胞协会」,对与爱努相关的问题都设法做出积极努力。1984年,该会要求日本政府制定「爱努新法」(暂定)以取代现行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在这以后,为了希望新法能够早日通过,爱努人展开了相当激烈的族群运动(爱努民族博物馆 nd)。
注释
位于日本北海道的「爱努民族博物馆」在其中文版网页上系采用「爱努」这个汉文译名(见爱努民族博物馆 nd)。采用「爱奴」这个译名的则有沈淑敏(nd)和大纪元(nd)。
和爱努族相关的研究书目举隅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日文着作作者以其姓氏的汉语发音为准)
参考出处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相关条目
外部连结
爱努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www.ainu-museum.or.jp/)
人口 |
|
居住地: | |
语言 | 爱努语是传统语言。但是在今天,只有1%-5%的爱努人能够使用流利的爱努语,5%-10%的爱努人基本上能够使用爱努语,而50%的爱努人则只能算是略通爱努语。 |
相关族群 | 虽然没有任何其他的族群曾经被证明过确实和爱努人有关联,不过,在过去,「高加索种」这个标籤曾经被用来描述爱努人,以便和其他日本人在人种上作区分。某些人认为他们和库页岛、黑龙江谷地、以及堪察加半岛的「非通古斯族群」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这些族群包括: |
我認為是有類似澳大利亞土著的尼格羅人種特徵,不過仍然是以蒙古人種類型為主。
這或許可以解釋日本人基因之中部份黑人成份的來源。
说高家索人种更合适一些.不过以我的视角(一个北方人)我没觉得日本皇室鼻梁有多高挺,皮肤有多白.另外在下觉得很多俄罗斯人额头较宽向后倾斜,发色较深,有些人双眼间距较大.应该是有黄种人血统.
我認為是有類似澳大利亞土著的尼格羅人種特徵,不過仍然是以蒙古人種類型為主。
這或許可以解釋日本人基因之中部份黑人成份的來源。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